课题:第四章 探究电流
电流(1)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累计 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电流,知道电流的单位。 (2)会正确使用电流表。 (3)通过探究,知道串、并电路中的电流的规律。 批 注:
过程与方法: 提出关于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电流表的正确使用和实验探究过程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与协作精神。连接电路的活动,介绍日常生活中各种电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关于“电路短路造成的危害”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教学难点 电流表的使用。
课程资源 干电池、灯泡、开关、导线、电流表、多媒体课件。
学情分析 复习(导入) 分钟 讲授 分钟 讨论 分钟 拓展 分钟 学情测试 分钟
教学方法 讲授□ 讨论□ 问答□ 实验□ 演示□ 练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你看到的是岳阳南湖的夜景,夜景中不同的灯泡发光的亮度不同,这些不同亮度的灯泡通过的电流大小不同。今天我们学习电流的大小。 观察:灯泡的亮度。 将一只小灯泡用导线跟一节干电池连通,观察 亮度;然后在这只小灯泡两端接两节干电池,观察 小灯泡的亮度。 讲授新课 (一)认识电流 当导体通过电流时,人的眼睛是看不到电流的, 但可以通过电流的效应,使人感知到导体中存 在电流。对初中学生来说,通过可观察到的宏观现象来获取信息进行科学研究,是一种很重要的科学方法,教师应给予科学方法的教育。通过观察教科书中图5-1-2的实验,就是让学生感知电路中存在电流。实验中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灯丝通过的电流大小不同。
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演示电流的实质:导体中无电荷定向移动,无电流;导体中有电荷定向移动,有电流。再类比水管中水的流动形成水流,导体中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电流的形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之后可以让学生在教科书提供的“常见的电流”之外,广泛交流各种电器一般情况下通过的电流的大小,使学生对电流及单位有较深刻的认识,也有利于在教学中渗透物理、技术与社会的联系。 电流(I):每秒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的电荷多少。 单位:安培(A)。 1安=103毫安=106微安 1A=103mA=106μA。 教学中应强调,I是表示电流这个物理量的符号,而A表示电流单位名称安培的符号,否则学生极易混淆。 阅读课文P52 常见的电流 (二)测量电流——电流表 在学生初步认识电流并知道电流有大小的基础上,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怎样测量电流的大小呢? 可参照教科书,首先请学生对照实物,认真阅读教科书中“J0407直流电流表使用说明书”,熟悉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在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际测量之前,教师应向学生提示:选择量程过小或短路容易损坏电流表。 符号: 单位:A
量程:0~0.6A,分度值0.02A(接—、0.6) 0~3A,分度值0.1A(接—、3) 读数:一看量程,二看分度,三看指针。 使用:(二要二不) 电流表与被测电路串联。 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所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量程。试触——先大后小。 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两极上。
板书设计 (
电流
概念
定义:
1
秒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多
少——电流大小。
单位:安培,简称安,符号
A
。
毫安、微安。
1A=
1A=10
3
mA=10
6
μ
A
。
测量
仪器:电流表。符号:
。
单位:
A
。
量程:
0
~
0.6A
和
0
~
3A
,
分度值分别
0.02A
和
0.1A
。
使用:(
1
)要与被测电路串联
(
2
)要“
+
”入“—”出
(
3
)不超量程。试触——先大后小
(
4
)不与电源直接相连。
)
作业设计:1、每秒通过导体横截面的 多少表示电流,用字母 表示。电流的单位是 ,符号是 。常用的单位还有 、 。1A= mA = μA。 2、测量电流的仪表叫 ,符号是 。 3、电流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 是否对“零”、量程、 ,实验室用的直流电流表的量程有 和 。其分度值分别是 和 。使用时(1)要与被测电路 联;(2)电流要从 接线柱流入,从 接线柱流出;(3)所测电流不能超过它的 。(4)不能直接将电流表连到 两极上,否则烧坏电源和电流表。 4、如下图左图的电流表的读数是 A。 如下图左图的电流表的读数是 A。 参考答案: 1、电荷,I,安培,A。毫安,微安。103,106。 2、电流表,。 3、指针,0~0.6A,0~3A,0.02A,0.1A。(1)串。(2)正,负。(3)量程。(4)电源。4、0.48A,1.8A。
教学反思: 电流表的读数和使用时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要反复练习,强化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