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06 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时空坐标】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思维导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知识梳理】
第19课 辛亥革命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学习聚焦:分析辛亥革命兴起的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
1晚清新政激化社会矛盾
背景 客观:①《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内忧外患;主观:通过新政自救
过程内容 第一阶段1901——1905年 洋务运动2.0版本官制设外务部 商部 学部 ②巡警部等、军事编练新军、实业、教育③废科举 办学堂 建立第一个完整学校制度即癸卯学制第二阶段④1906——1911年 预备立宪戊戌变法2.0版本1906年 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 撤销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被时人讽刺为⑤“皇族内阁”(期间,资产阶级⑥立宪派积极推进立宪运动,三次发起速开国会请愿)
影响 积极 客观上推动中国近代化局限 激化社会矛盾(立宪派转向支持革命;汉族官僚失望;革命党蓬勃发展)
备注 晚清自救运动小结:洋务运动1860—1895→戊戌变法1895—1898→晚清新政1901—1911
2孙中山革命派长期革命
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经济和阶级基础晚清新政客观上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
政治 孙中山创立兴中会1894年 檀香山 第一个资产阶级团体→建立中国⑦同盟会1905年 东京 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军事 1911年4月 广州黄花岗起义最大一次规模的起义
思想 1905年 三民主义指导纲领(前提)民族主义民族革命 驱逐鞑虏 恢复中华暴力推翻满清政府 狭隘民族主义;没有明确⑧反帝(核心)⑨民权主义政治革命 创立民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没有明确工农权利(发展)民生主义⑩社会革命 平均地权核定地价涨价归公 没有废除⑾地主土地私有
二、革命过程
★学习聚焦:简述革命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分析革命失败的潜在威胁
内容 备注
过程 1911年05月 ①四川保路运动导火线1911年1010 武昌首义开始1911年 12 南北议和1912年 0101 中华民国建立定都南京1912年 0212 ②清帝退位中国版“光荣革命”1912年 0310 袁世凯在北京就职1912年 0311 孙中山颁布《临时约法》1912年 04月 孙中山辞职结束 《临时约法》中国历史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背景 清帝退位 ③袁世凯就职因人设法处于防范的目的内容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④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国民有⑤自由权利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请愿考试选举参政 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参议院立法权 法院司法权 总统与⑥国务员行政权影响 法律上保证资产阶级共和国趋势 民主化 法制化
特点 短暂迅速 暴力妥协(几种政治力量角逐)袁世凯 清政府满清贵族大势已去 清政府北洋军阀最强 帝国主义“中立”孙中山 资产阶级革命派坚决 资产阶级⑦立宪派投机 旧官僚投机
三、辛亥革命意义
★学习聚焦:全面认识评价辛亥革命
积极 推翻清朝,结束了⑧君主专制,打击了帝国主义建立了共和政体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利于传播⑨民主共和思想,推动思想解放,社会风俗发生深刻变化
局限 没有完成近代中国社会的⑩根本矛盾反帝反封建:民族没有独立;人民没有解放
性质 比较完整意义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1.袁世凯复辟帝制
(1)袁世凯上台的标志:1912 年3 月10 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2)复辟帝制的过程
①1913年11月,下令解散国民党。
②1914年5月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③1914年底发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 可连选连任。
④1915年5月与日本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
⑤称帝:1915年10月,参政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21cnjy.com
2.护国运动
(1)背景
①袁世凯倒行逆施,革命党人起而反抗。
②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武力讨伐袁世凯。
③全国人民强烈反对袁世凯称帝。
(2)概况
①时间:1915 年底。
②地点:云南。
③人物:唐继尧﹑蔡锷﹑李烈钧。
④过程: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贵州、广西、广东、浙江、湖南、陕西、四川等省相继宣告独立。
(3)结果: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纪年。
知识点二 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1.背景
(1)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中难以产生一个能统御整个北洋派的人,内部派系纷争。
(2)帝国主义的支持。
(3)各军阀凭借手中掌握的军队,争权夺利。
2.概况
(1)直皖、直奉军阀混战: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
(2)“府院之争”: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出任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务总理,重新召开国会,但进展不顺。1917年5月,继任总统的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21·世纪*教育网
(3)张勋复辟: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了国会,拥清废帝溥仪复辟。
3.护法运动
(1)原因:张勋复辟失败后,冯国璋代行大总统职权,段祺瑞就任国务总理,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
(2)开始:1917 年8 月, 南下的150 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决定成立 “中华民国军政府”,举孙中山为大元帅。
(3)结果:西南军阀排挤孙中山,1918年孙中山辞去大元帅之职,护法运动失败。
4.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1)目的: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
(2)概况:1917 年8月14 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协约国方面。
(3)影响
①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
②中国劳工前往欧洲前线,为协约国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知识点三 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1.民国初年经济的发展
(1)原因
①内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www-2-1-cnjy-com
②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2)概况
①发展速度和规模超过以往半个世纪所取得的成绩。
②纺织、面粉等轻工业发展迅速。
③以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开办的面粉厂、纱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壮大起来。
(3)影响:随着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2.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1)原因:共和政体的建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的努力。
(2)表现
①历法:改用阳历。
②社会风俗: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
③礼仪: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
(3)意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过去的陈规陋习不符合时代潮流,应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
知识点四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1.原因:人们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束缚着。
2.兴起
(1)标志:1915 年9 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2)思想阵地:北京大学和迁往北京的《新青年》杂志。
(3)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等。
2.内容
(1)拥护“德先生”(民主),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2)拥护“赛先生”(科学),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3)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3.意义
(1)推动了全国报刊业的发展。
(2)推动了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
(3)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通关检测】
一、选择题(20题)
1.(2020·广东广州 ( http: / / www.21cnjy.com )八区联考高一第一学期期末·13)1901年初,清廷发布诏书规定“嗣后乡会试,头场试中国政治史事论五篇:二场试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三场试四书义二篇,五经义一篇”。诏书的发布表明清朝的教育“新政”( )
A.仍未跳出“中体西用”的窠臼 B.实现了教育向近代化的转型
C.制定适应时代发展的选才标准 D.满足新式知识分子参政愿望
2.(2021·广东佛山高一第一学期期末·1 ( http: / / www.21cnjy.com )6)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胡汉民曾说:“当武昌起义以后,举国响应不为不快。各地不但党人领导着运动,连国民也跟着运动,大家都觉得满清非推翻不可了;就此群策群力,一鼓作气,把他很快的推翻掉。”他旨在说明辛亥革命(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是革命党组织严密的社会革命 B.一定程度上依靠和发动了群众
C.得到了帝国主义列强大力扶持 D.是各地汉民族狭隘的排满革命
3.(2022·浙江省精诚联盟高一上12 ( http: / / www.21cnjy.com )月联考·27)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核心含义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4.(2022·山东省高密市高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12月份检测·6)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公布了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谱曲的中华民国国歌;临时参议院决定以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作为中华民国国旗。这表明( )21教育网
A.具备了近代国家外观 B.民族意识的开始形成
C.中华民国的新旧嬗变 D.革命彻底反帝反封建
5.(2021·黑龙江牡丹江高一第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期期末·21)金冲及先生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写道:人们常说辛亥革命将清朝政府改称“民国”无非只是换了一块招牌,但是不能小看这块招牌,换不换这块招牌区别很大。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也就没有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当代中国的伟大辉煌。该学者肯定辛亥革命的视角是( )21·cn·jy·com
A.带来了现代的民主共和新制度 B.创立了五族共和的政治体制
C.提高了中国国民的民族认同感 D.结束君主专制以及思想解放
6.(2021·广东衡水金卷“百越名校 ( http: / / www.21cnjy.com )联盟”高一第一学期期末·11)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评价辛亥革命时说:“年轻的、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人也应负部分责任。他们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学习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那一种共和政体是一个大失败,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他意在表明( )
A.西方的先进制度并不适合东方 B.革命失败与全盘学习西方有关
C.民主共和理念在中国没有根基 D.国家政体需尊重历史不可更替
7.(2021·山东德州高一第一学期期末·19)图3是近代中国的若干历史记忆,它们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2·1·c·n·j·y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自强求富 B.民主共和 C.思想革命 D.中国近代化
8.(2021·江苏常州高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一学期期末·21)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其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季陶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季陶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也”。此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来源:21cnj*y.co*m】
A.袁世凯实行高压统治 B.老农非常惧怕日本人
C.辛亥革命在人民群众中影响有限 D.老农在调侃戴季陶
9.(2022·浙江省精诚联盟高一上1 ( http: / / www.21cnjy.com )2月联考·29) 新文化运动源于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人们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的状况依然黑暗,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地束缚着。所以,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核心主张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A.提倡白话文 B.民主法制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10.(2022·山东省高密市高一上12月份检测·11) 下表为《新青年》中对民主观念类词汇(含民主、民治、德谟克拉西等)评价倾向频度数据
卷数 正面评价 中性评价 负面评价 合计
1915.9—1918.6 85 63 3 151
1918.7—1921.4 224 125 58 407
1921.5—1926.7 95 180 703 978
这些数据变化反映了( )
A.北洋政府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B.人们对西方民主观念失望
C.知识分子普遍质疑民主观念 D.五四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
11.(2021·湖北省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调研·12) 下图为日本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部分内容。图中的条约( )2-1-c-n-j-y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激起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B.迫使当时的政府推行“新政”
C.是中国参加一战的导火线 D.暴露了日本灭亡中国的野心
12.(2021·浙江省湖州市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4)1919年《大公报》载:“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据此可知(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①中国社会新旧交织,保守和进步共存 ②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
③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坚持 ④婚姻自由成为妇女的普遍追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2021.7·浙江学业水平·16)下表所列为1915年9月到1917年8月间《新青年》上发表的部分文章篇名。
时间 篇名 刊号
1915年9月 《敬告青年》 创刊号(《青年杂志》)
1915年9月 《法兰西人与近代文明》 创刊号(《青年杂志》)
1916年2月 《吾人最后之觉悟》 第1卷第6号
1917年1月 《文学改良刍议》 第2卷第5号
1917年8月 《复辟与尊孔》 第3卷第6号
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
A.以自由和民主为旗帜 B.肇端于《新青年》的创刊
C.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 D.实质上就是一场文学改良
14.(2021·浙江“衢温5+1”联盟高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二学期期中·11)下图为鲁迅等人设计并于1913年2月正式使用的民国政府“十二章国徽”,又称“嘉禾国徽”。图案基于中国古代礼服的十二章花纹,设计来源于汉代《五瑞图》石刻上的图案。据此判断,“十二章国徽”的设计和使用(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反映了社会转型仍然受到传统文化影响
B.制约了民主共和国在中国的实现
C.体现了追求民主共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体现了当时新文化运动中民主科学的观念
15.(2021·北京西城 ( http: / / www.21cnjy.com )区高一第一学期期末·27)陈独秀提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其中,“德先生”和“赛先生”指的是( )
A.自强与求富 B.民主与科学
C.独立与进步 D.新道德与白话文
16.(2021·广东中山高一第二学期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末·25)下表是北洋政府财政支出预算中军费增长的情况。据所学知识可知,与这段时期军费不断增长相关的主要背景是( )
年份 岁出总数(百万元) 军费支出数(百万元) 军费占岁出总数的(百万元) 军费增长指数(1916年=100)
1916 471.5 159.4 338 100
1919 495.8 22 43.8 136
1925 6344 297.7 46.9 187
A.农民起义不断 B.挑起国际战争 C.边患危机严重 D.军阀长期混战
17.(2021·天津滨海新区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第一学期期末·20)1917年有报纸报道,“此疫(华北蒙绥鼠疫)传播全国乃意中事耳。政府所采取之计划如何……实则以予所知,政府独未尝有所举动耳”。同时驻华外交团特开联席会议,“促请我政府赶即采取积极办法,务期从速扑减,勿任蔓延”。这些主要说明当时( )
A.政府对疫情扩散控制不力 B.报纸对疫情的报道客观公正
C.鼠疫蔓延引发百姓的恐慌 D.外交团关心中国民众的健康
18.(2021·福建龙岩高一第一学期期末·30)下图是一副民国初年流行的名为《同学不同装》的漫画。它反映了民国时期( )www.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新旧杂陈的社会气象 B.宽松自由的教育政策
C.封建陋习仍然很顽固 D.盛行崇洋媚外之风气
19.(2022·江西省智慧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进大联考高三阶段性检测·29) 下面是1912年到1921年中国实际GDP和年份GDP指数的变化筒表,表格内容反了当时( )
年份 实际GDP(1933年亿元) 年份GDP指数(1933年=100) 年份 实际GDP(1933年亿元) 年份GDP指数(1933年=100)
1912 164.82 55.95 1917 143.97 48.87
1913 178.09 60.45 1918 143.51 48.71
1914 163.39 55.46 1919 180.88 61.40
1915 166.10 56.38 1920 193.02 65.52
1916 160.75 54.56 1921 191.31 64.94
A.中国经济持续向上发展 B.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C.民族工业得到全面发展 D.列强停止对华经济扩张
20.(2022·重庆市缙云教育联 ( http: / / www.21cnjy.com )盟高三12月诊断检测·3) 2021年12月4日,文物工作者们在渝中区金汤街发现了一处民国时期的“棺材暂存处”——暂厝停柩处。经过文物专家们的现场实地查勘后,初步判断,这个建筑为民国时期修建使用的。这类文物遗址在重庆还是首次发现,由此可以说明(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重庆为民国时期的文化中心 B.民国时期已经存在丧葬风俗
C.有利于促进对丧葬习俗的研究 D.丧葬习俗的进一步变化与发展
二、非选择题
21.(2021·福建龙岩高一第一学期期末 ( http: / / www.21cnjy.com )·33)19世纪中期,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各阶级为了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作出了巨大的努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一
1840年,中国以“陈腐世界的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原则”对抗英国“现代的社会”,最终英国的大炮轰掉了千年以来中国皇帝的权威。至咸同年间(1851—1875年),面对“发捻交乘”的“心腹之宴”,俄国“蚕食上国之志”带来的“肘腋之患”,英国“志在通商”带来的“肢体之患”,“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的洋货之患,清政府举步维艰,著名学者辜鸿铭曾形容“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着)手”。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題解析》等
材料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材料三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 ( http: / / www.21cnjy.com )受专制政治之痛苦。……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犹如“一丛病之躯”的原因。(3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人物在探索国家出路上进行了哪些实践?他们的实践有何局限性?(6分)【出处:21教育名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陈独秀是如何思考国家出路的?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近代中国人民学习西方、探索国家出路历程的趋势。(4分)
22.(2021·广东衡水金卷“百越名校联盟”高一第一学期期末·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21*cnjy*com
材料
武昌起义前6日,清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首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定正式国歌。其歌词出自严复之手,旋律则是由清宗室溥伦之弟溥侗选自康熙、乾隆年间遗留下来的皇家曲调:“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胞,清时幸遭。真熙槔,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译文:铸成金瓯般的国土,承上天的护佑。民众万物皆欣喜欢悦。喜见大众同胞,我们有幸在太平盛世相遇,真谓怡然自得。帝国蒙上苍保佑。青天高高在上,大海川流不息。)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正式公布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谱曲的中华民国国歌:“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种国歌反映出的不同价值导向,指出这种不同所体现出来的时代变迁。(6分)
(2)依据材料,结合史实,分析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如何“揖美追欧”,并评价其实践效果。(8分)
23.(2021·辽宁锦州高一第一学期期末·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既有中西文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交流,又有新陈制度代谢,文化变迁与制度兴革的关系就很有趣了,制度上的现代化与文化上的“西化”当时往往混在一起,而且后者有时还被看成是最为深刻的变化。毛泽东曾经把洪秀全与康有为、孙中山并称为“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人物。
——摘编自秦晖《走出帝制——从晚清到民国的历史回望》
材料二
武昌起义后,对于正在酝酿的中央政府组织机构取 ( http: / / www.21cnjy.com )美国式的总统制还是法国式的内阁制,同盟会内部并不一致,但在南京各省代表会议上多数代表赞成总统制,结果南京临时政府决定实行总统制,后来清帝退位,孙中山被迫提出辞职咨文,推荐袁世凯继任大总统,并颁布了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个约法确立了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和制度,规定政治的组织形式为内阁制,其目的在于用内阁制约束袁世凯。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向西方寻找真理”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所设计的政治制度。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太平天国与辛亥革命在近代中国政治发展方面的积极意义。
24.(2021·安徽池州高一第一学期期末·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12年初,清帝退位,民国诞生,“共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终于降临这片深受专制毒害数千年之久的苦难土地。“共和”是怎么来的?有说是“革命”革出来的;也有说是“妥协”谈出来的;还有人说,革命以“共和”为理想,而“妥协”恰恰体现着“共和”的真精神。
——摘编自《1912:辛亥革命是一场极好的革命》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史实,围绕“国家政治中的抗争与妥协”,自拟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A D B D C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C A B D A A B B
1.【答案】A【解析】从该诏书的考试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容中可以看出,清廷除了增加“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之外,在其他方面并未有太大变化,教育重视的依然是传统儒家义理,说明其仍未跳出“中体西用”的窠臼,故选A项;这一转变并未突破原有教育的框架,B选项“实现了”一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晚清时期时代发展需要懂西学会西学的人才,但此教育“新政”并不利于该类人才的选拔,排除C项;新式知识分子要求建立的是民主政治,该诏书并不涉及政治制度的改革,并不能够满足新式知识分子参政愿望,排除D项。
2.【答案】B【解析】根据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当武昌起义以后,举国响应不为不快。各地不但党人领导着运动,连国民也跟着运动”可知,胡汉民强调武昌起义后各地响应,不论是革命党还是国民均脱离清王朝的统治,说明当时辛亥革命具备一定的社会群众基础,故选B项;材料重在强调举国响应,并未强调革命党在社会革命中的组织作用,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帝国主义的支持,排除C项;狭隘的排满革命与材料重在强调辛亥革命得到举国响应这一主旨无关,排除D项。
3.【答案】C【解析】三民主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核心是民权,即创立民国,故选C项;驱除鞑虏即反对满蒙贵族对中国的统治,属于民族主义,排除A项;恢复中华即恢复中国各民族本身的民族文化传统,建立由汉族掌权的新政府,仍然属于民族主义的内容,排除B项;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的纲领之一,是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方针,排除D项。21*cnjy*com
4.【答案】A【解析】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合所学知识,近代以来国旗、国歌成为了国家的象征,在外交场合代表国家形象,是近代国家的表现之一,南京临时政府编写国歌,设计国旗,表明当时中国已经具备了近代国家的外观,故选A项;材料仅给出了1912年使用国歌、国旗的情况,没有给出1912年以前的情况,我们不能由此判断民族意识是从此时开始形成的,另外民族意识形成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使用本民族语言,爱国主义宣传,号召救亡图存等,所以也不能仅通过国旗、国歌的使用就判断民族意识开始形成,排除B项;“嬗变”指的是根本上的变化,材料中仅体现了国旗和国歌的情况,没有触及经济基础或政治制度根本上的改变,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两半社会的局面,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此时也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纲领,排除D项。
5.【答案】D【解析】“清朝政府改称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国’”体现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就没有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说明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故选D项;现代的民主共和新制度与“就没有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不符,排除A项;五族共和是中华民国成立初期政治口号,不属于政治体制,排除B项;提高了中国国民的民族认同感与“就没有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不符,排除C项。
6.【答案】B【解析】“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学习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实质是说明辛亥革命企图照搬美国的制度而不适应中国的国情,故选B项;“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学习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那一种共和政体是一个大失败”无法体现西方制度的先进性,排除A项“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学习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强调完全照搬西方民主共和制度不适应中国的国情,而不是民主共和理念在中国没有根基,排除C项;“那一种共和政体是一个大失败,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只是说明照搬的共和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而不是说必须尊重历史的改革才能成功,只要适合国情的改革也有可能成功,排除D项。
7.【答案】D【解析】据上图并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合所学可知,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期间兴办的民用工业,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辛亥革命后出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动中国政治近代化;《青年杂志》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其推动了中国思想近代化;由此可见,三者共同主题为中国近代化,故选D项;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排除A项;民主共和是辛亥革命的目标之一,排除B项;思想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排除C项。
8.【答案】C【解析】老农的反映体现了辛亥 ( http: / / www.21cnjy.com )革命过去好几年了民众对民国还是不了解,故选C项;老农不知道中华民国不能反映袁世凯的高压统治,排除A项;1914年日本尚未大举侵略中国,排除B项;老农对身着日本服装的戴调侃不可能用中华民国,排除D项。
9.【答案】D【解析】为了进一步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放人们的思想,新文化运动爆发,新文化运动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的旗帜,即民主与科学未核心,故选D项;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得到广泛响应,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是思想文化领域的一场反封建运动,不涉及法律内容,排除B项;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C项。
10.【答案】B【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材料中看,《新青年》中对民主观念类词汇的负面评价从3增加到了703,表明当时人民对西方民主观念失望,故选B项;材料中反映的是人们对西方民主观念的看法,没有体现北洋政府实施民主共和制度,排除A项;材料仅反映了《新青年》中对民主观念的看法,不能体现全部知识分子的认知,“普遍”一词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直接反映的当时人们对西方民主失望,没有体现五四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表现应当是《新青年》中出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排除D项。
11.【答案】D【解析】据材料“大总统”“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凯”“民国四年”可知不平等条约是1915年的“二十一条”,“二十一条”暴露了日本灭亡中国的野心,故选D项;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激起了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排除A项;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推行“新政”,排除B项;“二十一条”签订于1915年,中国参加一战的时间是1917年,二者无必然的联系,排除C项。
12.【答案】A【解析】由材料“父母准备叫 ( http: / / www.21cnjy.com )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可知父母思想的保守落后,女儿思想的解放开放,体现了中国社会新旧交织,保守和进步共存,故①正确;由材料1919年的时间信息,可知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社会进步成为女性解放的前提,故②正确;由材料“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可知传统婚姻观念受到冲击,“多数人坚持”在材料中无法得出,故③错误;“普遍追求”表述过于绝对,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13.【答案】C【解析】略
14.【答案】A【解析】紧扣题干中时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1913年2月,“图案基于中国古代礼服的十二章花纹,设计来源于汉代《五瑞图》石刻上的图案”,可知民国国徽吸收了传统文化的因素,故选A项;北洋军阀时期只有1915年12月至1916年3月为中华帝国时期,其余为民主共和国,排除B项;国徽设计未体现民众诉求,没有涉及群众基础,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在1913年之后,排除D项。
15.【答案】B【解析】据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可知,“德先生”指民主;据材料“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可知,“赛先生”指科学,故选B项;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排除A项;独立进步在新文化运动中并未提及,排除C项;新道德、白话文是新文化运动提倡的内容,不是德先生与赛先生所指,排除D项。
16.【答案】D【解析】结合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知识可知,北洋政府时期,军费开支逐渐增加,主要原因在于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不断,故选D项;民国时期农民起义比较少,排除A项;这一时期国际战争主要是一战,中国派遣华工参加,排除B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相比晚清时期,边疆危机相对缓和,排除C项。
17.【答案】A【解析】据材料“政府独未尝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举动耳”“请我政府赶即采取积极办法”可知,北洋政府对疫情风险认识不足,控制不力,故选A项;“此疫(华北蒙绥鼠疫)传播全国乃意中事耳”表明这种推断明显不符合实际,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涉及百姓对鼠疫的态度,排除C项;外交团认为政府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因为疫情蔓延会危及其利益,而非关心民众健康,排除D项。
18.【答案】A【解析】《同学不同装》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漫画反映的是民国初期的学生既有穿传统服饰的,也有穿新式服装的,这体现了社会转型时期新旧并存、土洋结合的社会现象,故选A项;漫画体现的是学生着装情况,并不是体现的教育政策,排除B项;服装的款式和样式传统并不是封建陋习,单凭服装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排除C项;《同学不同装》反映了不同的学生对中西不同服饰的喜好,不只反映对西洋服饰的态度,排除D项。
19.【答案】B【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 ( http: / / www.21cnjy.com )912—1913年GDP指数小幅增长后持续下降,直到1919—1921年才逐渐回升,说明民国初期国家经济发展具有曲折性,故选B项;1912—1921年国家GDP指数呈现先增、后减、再增的趋势,排除A项;1912—1919年,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但是主要成就集中在轻工业,排除C项;受一战影响,列强只是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而非停止,排除D项。
20.【答案】B【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材料可知在渝中区发现了民国时期的棺材寄存处,根据现场的文物遗址只能表明民国时期有丧葬的习俗,但是不是民国开始有的,并不能确定,因此只能得出结论在民国时期就已经有丧葬习俗,故选B项;民国时期的重庆并没有太过于重要的政治文化地位,抗战时期重庆成为国民政府的战时陪都,政治文化地位有过提高,排除A项;该类文物遗址的发现能够为丧葬习俗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但不一定能促进该领域的研究,为次佳答案,排除C项;“进一步变化与发展”需要有民国之前的参照,才能得出“进一步”的结论,但是材料只涉及民国时期,没有和其他时期进行比较,因此不能说“进一步变化与发展”,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
(1)西方列强的入侵;君主专制依旧顽固,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3分,外因1分,内因2分,回答“内因”中的一点即可)
(2)实践: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4分)
局限性: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未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分)
(3)出路:主张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的革新。(2分)
趋势:从学习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趋势。(2分)
【解析】
(1)由材料一中的信息可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晚清时期中国“如一丛病之躯”的原因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思考作答。具体来说,由材料一“肘腋之患”、“肢体之患”和“洋货之患”可得,外部是由于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的入侵;内部方面,由所学晚清政治的相关知识可得,政治上晚清时期君主专制依旧顽固,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由材料一“发捻交乘”可得,受到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
(2)第一小问实践,根据所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可得,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面对清朝的内忧外患,领导了洋务运动;康有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和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而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孙中山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和建立民主共和政体,领导了辛亥革命。第二小问局限性,主要应该从这些人的阶级属性和所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背景来思考,即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未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3)第一小问出路,由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三“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和“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再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可得,陈独秀主张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的革新。第二小问趋势,由材料二中的曾国藩倡导的洋务运动到康有为和孙中山所进行的改良和革命可得,从学习器物到制度,由材料三“最后之觉悟”可知,再到思想文化,总体上来说这一过程体现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趋势。
22.【答案】
(1)不同价值导向:清政府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歌,为腐朽不堪的王朝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祈祷清帝国金瓯永保;南京临时政府的国歌,谱写了一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建立一个资本主义新中国的价值导向。(每点2分,共4分)
时代变迁:王朝时代(帝制时代)的过去;民主共和时代的到来。(任答一点2分)
(2)史实: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学习了美国的三权分立,也向法国学习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史实2分,分析2分,共4分)
效果:被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被废除,责 ( http: / / www.21cnjy.com )任内阁制也被改为总统制;但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民主革命进程,是中国法制史上的里程碑(或者表达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每点2分,共4分)
【解析】
(1)第一小问价值导向,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一“有幸在太平盛世相遇,真谓怡然自得。帝国蒙上苍保佑”可得清政府的国歌,为腐朽不堪的王朝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祈祷清帝国金瓯永保;据材料二“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可得写了一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建立一个资本主义新中国。第二小问时代变迁,据材料一“铸成金瓯般的国土,承上天的护佑”体现了帝制时代;据材料二“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可得代表了民主共和时代。
(2)第一小问如何“揖美追欧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据所学,即要求说明辛亥革命后实行的建立民主共和的措施,即可列举,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第二小问评价,对其效果的评价,首先说明其效果,根据所学可知其被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被废除,责任内阁制也被改为总统制;同也要看到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开辟了前人所没有业绩,即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民主革命进程,是中国法制史上的里程碑等。
23.【答案】
(1)表现:创立拜上帝教;提出《资政新篇》。
(2)政治制度:实行总统制;三权分立体制;责任内阁制。
(3)积极影响:①太平天国沉重打 ( http: / / www.21cnjy.com )击了清王朝的统治。②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共和政体(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民族思想解放;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对中国政治的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太平天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相关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向西方寻找真理”即学习西方的表现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为了动员农民起来革命,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另一个是在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这一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2)由材料二“在南京各省代表会议上多数代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赞成总统制,结果南京临时政府决定实行总统制”可得,实行总统制;由材料二“约法确立了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和制度”可得,实行三权分立体制;由材料二“规定政治的组织形式为内阁制,其目的在于用内阁制约束袁世凯”可得,实行责任内阁制。
(3)第一小问太平天国,结合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可得,太平天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清朝的统治,虽然没有完成任务,但却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迫使清政府不得不改革内政外交,为推动中国政治的近代化做出了贡献。第二小问辛亥革命,结合相关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的主要任务有两个反帝反封建,一个是反封建,其意义在于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共和政体(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另一个是反帝,这促使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有了觉醒,推动民族思想解放,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打击,也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因而对中国政治的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24.【答案】
【示例】
论题:“妥协”在辛亥革命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2 分)
阐述:武昌起义后三个多月时间内就推翻了清 ( http: / / www.21cnjy.com )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政权,离不开“妥协”策略及运用。这表明辛亥革命期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袁世凯、清皇室等势力的妥协既保存了革命力量,也有利于政治民主平稳转型。(10分)
(“示例”仅作阅卷参考,其他“论题”和“阐述”契合题意,与史实相符亦可。)
【解析】
据材料“‘共和’是……‘妥协’谈出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妥协’恰恰体现着‘共和’的真精神”可拟论题:“妥协”在辛亥革命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妥协的结果:辛亥革命期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袁世凯、清皇室等势力的妥协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政权;
论述妥协的影响:既保存了革命力量,也有利于政治民主平稳转型。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