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过关检测卷(一)
(每道题17分,满分51分 得分:________)
一、(2020·黑龙江大庆中考改编)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二则》)
【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②而二螯③,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镂;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②跪:蟹脚。③螯:蟹钳。
(1)选出画波浪线句子停顿恰当的一项(3分)( )
A.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B.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虽有至道 道:道理
B.然后能自反也 反:反思
C.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
D.虽有槁暴 暴:同“爆”,强烈
(3)下列关于【甲】【乙】两篇文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甲】文开头从“嘉肴”谈起,用意不在于谈论“嘉肴”,而是为了用“嘉肴”类比“至道”,然后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
B.【甲】文文末引用《尚书》中“学学半”这句话,意在告诉我们: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C.【乙】文第三段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设喻,阐述学习应该做到:逐渐积累,坚持不懈,专一不躁。
D.两篇文章都是有关“学习”的论述,【甲】文侧重“教”与“学”的辩证关系,【乙】文侧重学习的意义及学习应持的态度。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8分)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4分)
②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4分)
2.(2020·山东济宁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丙】过广陵,入洞庭,浩浩荡荡,四无涯涘。晚见红日落于水内,次早见炬火然灼水面,渐望渐高,乃明星也。吾游行天下,山吾皆以为卑,水吾皆以为狭。非果卑果狭也目能穷其所至则小之矣。物何大何小?苏子瞻曰:“覆杯水于地,芥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其所济。少焉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出涕曰:几不复与子相见,岂知俯仰①之间,有方轨②八达之路乎?”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犹杯水也,舟犹芥也,人犹蚁也。吾乌③知蚁之附芥,不以为是乘桴④浮海耶?其水涸而去,不以为是海变桑田耶?四海虽广,应亦有涯。目力不至,则望洋而叹,因所大而大之耳,今在洞庭,吾目力穷焉,即以为洞庭为吾之海可也。
(选自《虞初新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有删改)
【注释】①俯仰:表示时间短暂。②方轨:两车并行。③乌:怎么。④桴:小竹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非果卑果狭也/目能穷其所至/则小之矣
B.非果卑/果狭也目能穷其所至/则小之矣
C.非果卑果狭也/目能穷其/所至则小之矣
D.非果卑/果狭也目能穷其/所至则小之矣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南极潇湘 极:到达
B.念无与为乐者 念:想念
C.山吾皆以为卑 卑:矮小
D.出涕曰 涕:哭泣
(3)下列对三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甲】文选自《岳阳楼记》,其作者是范仲淹,范仲淹字希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B.【乙】文中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C.【丙】文引用苏轼讲的故事,意在表明虽然洞庭浩瀚,但不能因为认识有限而感叹自身渺小。
D.三文在写法上都是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甲】文重在劝勉言志,【丙】文重在阐发哲理,而【乙】文则表现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8分)
①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4分)
②吾乌知蚁之附芥,不以为是乘桴浮海耶?(4分)
3.(2020·湖北荆门中考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①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软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瘾明告鬻②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选自龚自珍《病梅馆记》)
【注释】①斫:zhuó,砍削。②鬻:yù,卖。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B.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C.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D.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常:普通
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通:沟通
C.以欹为美 欹:倾斜
D.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绳:约束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甲】文揭示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B.【甲】文作者对“食马者”“天下无马”的无知妄说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文末的“其真不知马也”与文章开头相呼应,点明文章主旨。
C.【乙】文揭示了梅被摧残的根本原因是“文人画士孤癖之瘾”。
D.【甲】【乙】两文虽然文体不同,但都直接批判了统治者肆意摧残人才的社会现实。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8分)
①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4分)
②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4分)
答案
文言文阅读过关检测卷(一)
(每道题17分,满分51分 得分:________)
一、(2020·黑龙江大庆中考改编)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二则》)
【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②而二螯③,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镂;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②跪:蟹脚。③螯:蟹钳。
(1)选出画波浪线句子停顿恰当的一项(3分)( B )
A.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B.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虽有至道 道:道理
B.然后能自反也 反:反思
C.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
D.虽有槁暴 暴:同“爆”,强烈
(3)下列关于【甲】【乙】两篇文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甲】文开头从“嘉肴”谈起,用意不在于谈论“嘉肴”,而是为了用“嘉肴”类比“至道”,然后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
B.【甲】文文末引用《尚书》中“学学半”这句话,意在告诉我们: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C.【乙】文第三段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设喻,阐述学习应该做到:逐渐积累,坚持不懈,专一不躁。
D.两篇文章都是有关“学习”的论述,【甲】文侧重“教”与“学”的辩证关系,【乙】文侧重学习的意义及学习应持的态度。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8分)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4分)
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_
②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4分)
雕刻一下就放掉它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不停(的话),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2.(2020·山东济宁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丙】过广陵,入洞庭,浩浩荡荡,四无涯涘。晚见红日落于水内,次早见炬火然灼水面,渐望渐高,乃明星也。吾游行天下,山吾皆以为卑,水吾皆以为狭。非果卑果狭也目能穷其所至则小之矣。物何大何小?苏子瞻曰:“覆杯水于地,芥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其所济。少焉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出涕曰:几不复与子相见,岂知俯仰①之间,有方轨②八达之路乎?”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犹杯水也,舟犹芥也,人犹蚁也。吾乌③知蚁之附芥,不以为是乘桴④浮海耶?其水涸而去,不以为是海变桑田耶?四海虽广,应亦有涯。目力不至,则望洋而叹,因所大而大之耳,今在洞庭,吾目力穷焉,即以为洞庭为吾之海可也。
(选自《虞初新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有删改)
【注释】①俯仰:表示时间短暂。②方轨:两车并行。③乌:怎么。④桴:小竹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非果卑果狭也/目能穷其所至/则小之矣
B.非果卑/果狭也目能穷其所至/则小之矣
C.非果卑果狭也/目能穷其/所至则小之矣
D.非果卑/果狭也目能穷其/所至则小之矣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南极潇湘 极:到达
B.念无与为乐者 念:想念
C.山吾皆以为卑 卑:矮小
D.出涕曰 涕:哭泣
(3)下列对三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甲】文选自《岳阳楼记》,其作者是范仲淹,范仲淹字希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B.【乙】文中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C.【丙】文引用苏轼讲的故事,意在表明虽然洞庭浩瀚,但不能因为认识有限而感叹自身渺小。
D.三文在写法上都是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甲】文重在劝勉言志,【丙】文重在阐发哲理,而【乙】文则表现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8分)
①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4分)
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②吾乌知蚁之附芥,不以为是乘桴浮海耶?(4分)
我们只知道蚂蚁依附芥子可笑,不知道自己乘着船儿出海也和蚂蚁一样吗?___
3.(2020·湖北荆门中考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①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软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瘾明告鬻②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选自龚自珍《病梅馆记》)
【注释】①斫:zhuó,砍削。②鬻:yù,卖。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B.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C.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D.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常:普通
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通:沟通
C.以欹为美 欹:倾斜
D.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绳:约束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D )
A.【甲】文揭示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B.【甲】文作者对“食马者”“天下无马”的无知妄说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文末的“其真不知马也”与文章开头相呼应,点明文章主旨。
C.【乙】文揭示了梅被摧残的根本原因是“文人画士孤癖之瘾”。
D.【甲】【乙】两文虽然文体不同,但都直接批判了统治者肆意摧残人才的社会现实。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8分)
①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4分)
(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槽之间,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_
②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4分)
又不是愚蠢的想谋取钱财的人凭借他们的智慧和力量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