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1张PPT。说明文阅读复习教学目标1、熟悉说明文的相关考试要求。
2、掌握说明文相关的基础知识。
3、根据文章,辨别考点。
4、掌握说明文的阅读、解题步骤。考点分析1、把握说明对象,分析其特征,概括文章说明内容。
2、理清文章结构,辨析说明顺序。
3、说明方法的辨别及作用分析。
4、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自学自测1、说明文是以 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说明顺序 、 、 。
3、说明文的结式 、 、 。
4、说明方法有: 、 、 、
、 、 、 、
说明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总分式结构 递进式结构 并列式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引用互学互助1、小组间相互讨论说明方法的作用
(1)举例子,具体说明了(说明对象+某一特征)
(2)列数字,准确说明了 (说明对象+某一特征)
(3)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 (说明对象+某一特征)
(4)作比较,突出说明了(说明对象+某一特征)
(5)分类别,清楚说明了(说明对象+某一特征)
(6)引用, 有力说明了(说明对象+某一特征)
互学互助2、小组间讨论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科学性):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生动(趣味性):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或引用了故事、传说、谜语、诗句等。1、本文主要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中加点的“据说”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3、简要说说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4、“空气中取水”的方法有哪几种,请根据文章内容加以概括。导学导练1、小试牛刀, 阅读 《空气中取水》(2011年泰州中考题) ,完成题目导学导练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读标题,明确文章大致为哪一类型的说明文。
2、读全文时,一定要逐段读懂。 标出体现段落的重点信息的词、句。据此:
① 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文章要说明的主要内容;
② 分析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理清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文的结构层次。
3、把握说明文的中心。——整体感知说明文,就是从整体入手,大处着眼,把握说明文的重要信息、行文特点、主旨等,对文章能有一个基本的总体认识。
2、提升总结, 说明文解题技巧二、认真审题,把握题干中的重点信息,迅速找准解题的方向。
1、注意提干中修饰、限制性的词语 。
2、明确括号中的要求 。
3、理解题目意思和考点所在,避免盲目性。2、提升总结, 说明文解题技巧导学导练导学导练三、带着问题,回读文章,在文中寻找解题的思路或答案。
在第一遍通读全文时,我们对各段的所说明的主要内容就有了印象。 这样,我们回答问题时候,再回读文章时,就能很快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以帮助我们快速解题,写出答案。
要注意的是有些题目在题干中就明确了在哪一段中寻找答案。
2、提升总结, 说明文解题技巧导学导练完成《空气中取水》、《超级细菌来了》的相关题目。3、巧妙运用, 秀我风采《说明文阅读复习》教学案
(一)、教学目标
1、熟悉说明文的相关考试要求。
2、掌握说明文相关的基础知识。
3、根据文章,辨别考点。
4、掌握说明文的阅读、解题步骤。
(二)、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说明对象,分析其特征,概括文章说明内容。
2、理清文章结构,辨析说明顺序。
3、说明方法的辨别及作用分析。
4、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自学自测
1、说明文是以 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说明顺序 、 、 。
3、说明文的结式 、 、 。
4、说明方法有: 、 、 、
、 、 、 。
三、互学互助
1、小组间相互讨论说明方法的作用
2、小组间讨论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四、导学导练
1、小试牛刀, 阅读 《空气中取水》(2011年泰州中考题) ,完成题目
(1)、本文主要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中加点的“据说”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3)、简要说说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4)、“空气中取水”的方法有哪几种,请根据文章内容加以概括。
2、提升总结, 说明文解题技巧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读标题,明确文章大致为哪一类型的说明文。
2、读全文时,一定要逐段读懂。 标出体现段落的重点信息的词、句。据此:
① 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文章要说明的主要内容;
② 分析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理清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文的结构层次。
、把握说明文的中心。——整体感知说明文,就是从整体入手,大处着眼,把握说明文的重要信息、行文特点、主旨等,对文章能有一个基本的总体认识。
(二)认真审题,把握题干中的重点信息,迅速找准解题的方向。
1、注意提干中修饰、限制性的词语 。
2、明确括号中的要求 。
3、理解题目意思和考点所在,避免盲目性
(三)带着问题,回读文章,在文中寻找解题的思路或答案。
在第一遍通读全文时,我们对各段的所说明的主要内容就有了印象。 这样,我们回答问题时候,再回读文章时,就能很快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以帮助我们快速解题,写出答案。
要注意的是有些题目在题干中就明确了在哪一段中寻找答案。
3、巧妙运用, 秀我风采
完成《空气中取水》、《超级细菌来了》的相关题目。
五、教学反思:
《说明文阅读复习》自测题
一、填空
1、说明文是以 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说明顺序 、 、 。
3、说明文的结式 、 、 。
4、说明方法有: 、 、 、
、 、 、 。
二、师生讨论
三、相关材料:
阅读弗雷德? 皮尔斯的《 空气中取水》 一文,完成12 一14 题。(10 分)
①任何时候,大气中都含有105亿英亩呎①水,其总量是世界上所有江河水量的6 倍多。其中,大约2%很快就会作为降雨落到地面,剩余的98 %依然处于水蒸气的状态。
②有人提议,用声音从空气中获取水分。凉爽、宁静的夜晚,空气中的水分达到饱和后,即使是微小的空气振动,也能凝聚水分,产生雨滴。在中国云南省的山区,村民们有个传统,通过大声喊叫来祈雨。据说,喊得越响,雨下得越大。
③一个有趣的新想法看起来似乎可行。在临海的沙漠地区建造温室,用寒冷的海水作为空气调节器,从炎热的空气中凝聚水分。这种温室实际上是巨大的露水制造机。从2002 年以来,帕顿的阿布扎比温室已经在沙漠中种出了黄瓜、西红柿和鲜花。10 平方英尺的温室每天可产生10加仑水——这比热带雨林通过降雨得到的水还要多。
④在干旱的沙漠之中,人们曾尝试通过收集雾水解决用水问题。顺着智利北部阿塔卡马沙漠中绵延的山顶,悬挂着75 张大塑料帆网。这里已经连续几年没有降雨了,但寒冷的近海气流定期从太平洋上大量涌来,塑料帆网通过获取这些气流的水分而变得十分潮湿。每张帆网有40 英尺×10 英尺大小,一天能收集40 加仑水。那里的一个小镇,从前用水完全靠从50 英里外运来。如今这项工程平均每天可以给小镇提供3000 加仑水。
⑤这种做法被广为接受。南美洲的整个太平洋沿岸,很多社区已经建造了捕雾幕帐,用来给新栽的树木供水。这种系统一旦建立起来,这些树就可以在叶子上为自己收集雾气,在沙漠中重新创造以雾为基础的生态系统。
【注】 ① 英亩呎:体积单位。(选自《当江河枯竭的时候:21 世纪全球水危机》,有删改)
12.第②段中加点的“据说”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3 分)
13.简要说说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4 分)
14.“空气中取水”的方法有哪几种,请根据文章内容加以概括。(3 分)
超级病菌来了?
①2010年,随着对“百毒不侵”的超级病菌的诸多报道,疾病将终结人类的流言开始散播开来。
②超级病茵其实并不是一种细菌的名称,而是一类细菌的名称。这一类细菌的共性是对几乎所有抗生素都有强劲的耐药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超级病茵的名单将越来越长。 ③2010年,研究者发现携有一种特殊基因的数种细菌具有超级耐药性。这种基因能够在大多数细菌的DNA线粒体内存活,从而使细菌产生广泛的耐药性。因这种细菌最初是在前往印度新德里进行医疗旅行的整容者和外科手术者身上发现的,又被西方媒体称为新德里细菌。
④抗生素出现之后,人类的平均寿命几乎提升了一倍。但是很快,人们开始滥用抗生素,病菌则通过基因突变的方式有了耐药性, 以延续自己物种的生存。而服用不同种类抗生素的后果,就是会让一些病菌具有多重耐药性,直到最后有一种病菌对所有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超级病菌就诞生了。
⑤而所谓超级病菌,它的耐药性强,但致病性却一般。发现NDM-1基因的加的夫大学托尔曼博士曾对媒体表示,以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为例,我们所有人的体内都有大肠杆菌,有近半数的人携带肺炎克雷伯氏菌,但对一个健康的人来说这并不会产生什么问题,即使这些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是携带了NDM-1基因的超级病菌。
(节选自《读者》2011年第2期,有改动)
1.通读全文,概括出超级病菌有哪些特点。(4分)
2.阅读第④自然段,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超级病菌是怎样产生的。(3分)
3.第②自然段中“这一类细菌的共性是对几乎所有抗 生素都有强劲的耐药性”一句中的“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4.第⑤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