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会变的线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初步体验不同种类的线条带给人的美感,感受艺术作品中线的秩序与变化的美感。(2)能用不同种类的线条组织一幅画面,表现出一定的美感。
过程与方法:开展对生活中、艺术作品中线的观察、体验、分析、比较,感受线的美感。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用线造型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发现生活中、艺术作品中线条的美感,根据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与美术的互通中学习线的变化,尝试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线的组织与变化。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一个由线编织而成的小饰品“老师给同学们变一个小魔术,大家看!”(教师快速把小饰品拆成一条直线)“它从一朵小花,变成了。。。。生答:“线”或“一条线”或“一段直线”(这部分如果学生不能回答,就简单点明美术的基本形式语言——点、线、面让学生进行选择,点线面板书)“一条直线可以变化成一朵漂亮的小花还可以再变回直线,这说明什么呀?”生答:会变“非常正确!线条的变化非常丰富,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会变的线条》”出示课题——《会变的线条》
(二)新授
1、“老师请来了一位高手,线条在他的手中可谓变化多端,在欣赏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睁大你们的双眼,开动你们的小脑筋,好好看,好好想,线条着这位高手这里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播放视频(本环节主要解决线条的种类问题,直线、折线、曲线等)生答:直线、曲线、波浪线。。。。。。(ppt:出示线条的种类)“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小手,我们一起来画一下这些线条”
“这些线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呢?”生:“有!”“我们就从教室的___________上来找找看吧!”(学生寻找,并回答)
“同学们,真的都是火眼金睛!老师也找了几个我们一起来看一下,”(PPT:斑马线)“这是什么?”生答:“斑马线”或是“人行横道”“它一般出现在什么地方?有什么作用?那位同学能给我们说说看?”生说“路口,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说得非常好!我们在生活中一定遵守交通规则,”(图片过路口走人行横道)“说到这,老师又有个问题了。为什么人行横道又叫斑马线呢?”
生答:“斑马身上的花纹”“没错!”(PPT斑马线与斑马的对比图)“他们只是形状不太一样,由斑马身上的不规则的线条变化成了直线。如果我们注意观察,线条在我们身边往往是好几种变化一起出现的,我们来看一下”(出示:长城的图片)“长城的城墙是我们常见的折线,但是由于长城是依山而建它的地面又呈现出起伏不平的曲线,如果我们仔细分析的话还可以找到线条更多的变化,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一一说了!”
“线条还能什么样的变化呢?当它与音乐一起出现时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视频)
5“通过这个微课我们了解到了多变的线条与音乐结合在一起可以给我们带来非凡的视听享受,音乐的变化丰富,我们的线条变化也不差,”(出示:微课中出现的线条变化)“线条可以有---粗细、方向、虚实、长短、节奏等等很多的变化,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线条在画面中的变化”(ppt:线描画《大公鸡》)“给同学们一分钟的时间来分析一下,画面中线条的变化,小组之间讨论一下,只要你们发现了就举手告诉老师。”
学生讨论找个学生到讲台上一边说,一边在屏幕上指示“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线条的方向不同、折线的形态不同、线条的长短、粗细不同(公鸡的尾巴、头部的外形、身体的外形)”、线条的疏密(公鸡的颈部、太阳的光芒)”“线条在艺术大师的手中还怎样的变化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毕加索的《坐在柳条椅上的朵拉玛尔》以直线的长短、疏密的变化为主,穿插运用了交叉线、弧线。这是我国的著名画家吴冠中的《春如线》,他主要运用了各式各样的曲线来表现春天。这是《八十七神仙卷》它是一幅白描作品,主要运用了长长的曲线来表现,根根线条都表现了无限的生命力。”
学生创作
师:“现在天气越来越好了,越来越暖和,爸爸妈妈带我们出去玩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就让我们用会变的线条来为设计一组漂亮的春游用品吧。”
出示:作业要求设计纹样的图片
作品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选个代表解说本小组的设计作品
小结:同学们的设计都很棒,希望将来可以同学们可以送给自己的长辈们更好的礼物,不过我想同学们回家帮自己的父母长辈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也许更欣慰!
(五)拓展:“线条还可以做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1、《兰亭序》书法也是一种线条的艺术,线条同时也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手段,是最简练概括的表现语言,中国画起源古代,线始终贯穿着中国文化的形成过程,象形字,奠基础;文与画在当初,无歧异,本是一个意思。我国夙有书画同源之说,2、线条还可以变化成一些立体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