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6 《狮王进行曲》 人音版 (五线谱)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6 《狮王进行曲》 人音版 (五线谱)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1-04 22:4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四册欣赏课
《狮王进行曲》教学设计
课名称: 欣赏《狮王进行曲》 最高荣誉称号:
教师姓名: 工作单位及行政职务:音乐教师
知识点:了解乐曲表现的狮王形象及乐曲分段。来源: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第四册 学科:音乐 年级:二年级 教材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所属章节:第4册第6单元知识点描述: 管弦乐曲《狮王进行曲》一开始,便以钢琴的颤音形成森严的森林气氛。接着弦乐与两架钢琴一起奏出逐渐增强的音响,进一步渲染这种气氛。随后,钢琴用很强的力度ff 奏出音阶式的经过句,引出狮王进行曲。这一进行曲采用对比性中段的单三部曲式,先由两架钢琴以适度的快板奏出狮王行进的节奏,接着弦乐奏出狮王进行曲主题: 沉重有力的顿音,浑厚低沉的旋律,表现了万兽之王威风凛凛的神态和坚实的步伐。这主题重复一遍之后,出现了由低音区的半音阶经过句组成的模仿狮子吼叫的对比性中段。然后,钢琴在高音区再现狮王主题,最后在狮子的吼叫声中结束。 
教学类型:音乐欣赏课
设计思路:本教案设计从二年级孩子的认知能力出发,设计适合该年龄段感兴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唱、猜、演、看、画等有效体验、探索、发现的活动中,充分利用表演、美术、文学等姊妹艺术与音乐的“通感”,探寻音乐的原本性, 发现音乐作品的美。老师把抽象、流淌的时间艺术、听觉艺术变成生动形象、立体直观的视觉艺术,特别是音乐与图谱的巧妙结合,帮助学生轻松理解音乐要素对音乐形象的塑造作用,理解作品的创作动机、乐曲主题、曲式结构、意境表现等,帮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听懂音乐。
教学设计内容:管弦乐《狮王行曲》 是法国作曲家圣-桑所作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一曲。这首雅俗共赏的标题性音乐作品由13首带有标题的小曲及终曲组成。它们分别是《狮王进行曲》、《母鸡和公鸡》、《骡子》、《乌龟》、《大象》、《袋鼠》、《水族馆》、《长耳朵的角色》、《森林深处的杜鹃》、《鸟 ( http: / / niao. / )舍》、《钢琴家》、《化石》、《天鹅》、《终曲》。  1886年初,作者在布拉格和维也纳举办音乐会,后至奥地利小城库尔迪姆休养。休养期间,应邀为法国大提琴家夏尔·勒布克(1822-1893)举办的狂欢节音乐会写了这首组曲,并亲自指挥演奏。《狮王进行曲》一开始,便以钢琴的颤音形成森严的森林气氛。接着弦乐与两架钢琴一起奏出逐渐增强的音响,进一步渲染这种气氛。随后,钢琴用很强的力度ff 奏出音阶式的经过句,引出狮王进行曲。这一进行曲采用对比性中段的单三部曲式,先由两架钢琴以适度的快板奏出狮王行进的节奏,接着弦乐奏出狮王进行曲主题: 沉重有力的顿音,浑厚低沉的旋律,表现了万兽之王威风凛凛的神态和坚实的步伐。这主题重复一遍之后,出现了由低音区的半音阶经过句组成的模仿狮子吼叫的对比性中段。然后,钢琴在高音区再现狮王主题,最后在狮子的吼叫声中结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在欣赏《狮王进行曲》的过程中,理解音高、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对音乐形象塑造的作用,理解作品的创作动机、乐曲主题、曲式结构、意境表现等,让学生能真正走进音乐,听懂音乐。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听、猜、唱、演、看、画等体验、探索、发现的学习活动中,利用表演、美术、文学等姊妹艺术与音乐的“通感”,探寻音乐的原本性, 发现音乐作品的美。音乐图谱结合将抽象、流淌的听觉艺术变成生动形象、立体直观的视觉艺术,学生轻松理解音乐要素对音乐形象的塑造作用。 3、情感与价值观:听辨不同乐器的音色,了解乐器在作品中的作用,激发对乐器的热爱;想象音乐形象、创编表演,培养学生创造力、激发爱护动物、保护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引导学生真正听懂音乐,了解音乐所表现的不同形象; 理解作品的创作动机、乐曲主题、曲式结构、意境表现等,让学生能真正走进音乐,听懂音乐。难点:学生音乐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现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引入新课听音乐、看图谱、猜动物。(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听音乐时注意音乐音型、节奏型等与图谱的通感,与音乐形象之间的联系。)复习聆听一年级学习过的圣桑的《公鸡母鸡》的主题乐段,请学生听音乐猜音乐描绘的动物,并说出理由。复习聆听一年级学习过的圣桑的《小袋鼠》的主题乐段。请学生听音乐猜音乐描绘的动物,并说出理由。复习聆听《野蜂飞舞》主题乐段。请学生听音乐猜音乐描绘的动物,并说出理由。(三)听歌猜谜1、听老师唱自己根据乐曲主题创编的谜语歌曲,生猜谜语,引出课题。(设计意图:猜谜语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强调本课主角---狮王的特点。)2、生模仿狮王动作、神态。(设计意图:在演中体会狮子的威风、凶猛、霸气。)(四)欣赏乐曲1、了解作品《狮王进行曲》及作者相关背景。(意图:了解作品及作者)2、初听全曲(意图:给生第一印象,找出乐曲主题旋律)设问:你听出来狮王的出现了吗?是在乐曲的那一部分?3、分段欣赏配合动作听狮王行进主题(B)第一次。设问:你听出狮王的吼声了吗?狮王大吼了几声?走了几步?(意图:了解乐段中乐句的组成,)。教师跟随音乐的速度、力度、旋律的走向画图谱,(意图:帮助学生理解乐段对狮王形象的塑造,从音乐要素的特点设计图谱,边听边画图谱)。师随音乐行进的速速力度图谱狮王行进主题图谱,学生听第二次该主题。(B)第二次。设问:狮王的脚步力度怎样?速度怎样?什么乐器主奏?(意图:在边听、边看老师配画图谱了解力度、速度对音乐形象的影响、了解主奏乐器)听重复部主题音乐(B1)第一次。 设问:这段音乐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动物?它的体积比狮子大还是小?为什么?(意图:了解力度、速度变化对音乐形象的影响)听重复部主题音乐(B1)第二次。这段主题音乐的力度、速度有何变化?你猜小动物和狮子说了什么话?(意图:想象力的培养)听乐曲引子部分。设问:听完后你的心情怎样?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意图:了解乐段情绪)4、复听全曲设问:你能说说乐曲可以分为几部分吗?每段的力度、速度有何不同、每段表现了怎样的音乐形象?(意图:了解乐曲乐段构成,创作动机、每乐段的音乐意境、力度、速度的对比)(五)巩固复习请生随老师画图谱,再次聆听全曲。小结本课(意图:图谱与音乐结合,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六)拓展延伸狮王和小动物们根据乐曲意境表演。在狮王的带领下走出教室(意图:体会狮王的威风、霸气的形象)
应用说明:本堂课从二年级孩子的认知能力出发,设计适合该年龄段感兴趣的教学活动,并通过用PPT、手机录像、Camtasia Studio软件应用制作了微课,让学生在唱、猜、演、看、画等有效体验、探索、发现的活动中,充分利用表演、美术、文学等姊妹艺术与音乐的“通感”,探寻音乐的原本性, 发现音乐作品的美。
作业试题: 1、跟随《狮王进行曲》或其它乐曲绘画图谱,在画图过程中感受乐曲描绘的狮王形象或其它乐曲描绘的音乐形象。2、哼唱《狮王进行曲》主题音乐。3、编狮王动作,表演给爸妈看。
教学总结和反思:二年级的孩子对音乐已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对音高、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已有一些对比和感知;该年龄段孩子有意注意时间不长,爱玩好动仍然是他们的天性。因此,如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投入音乐欣赏,如何感受、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将会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堂课从二年级孩子的认知能力出发,设计适合该年龄段感兴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唱、猜、演、看、画等有效体验、探索、发现的活动中,充分利用表演、美术、文学等姊妹艺术与音乐的“通感”,探寻音乐的原本性, 发现音乐作品的美。老师把抽象、流淌的时间艺术、听觉艺术变成生动形象、立体直观的视觉艺术,特别是音乐与图谱的巧妙结合,很好地帮助学生轻松理解音乐要素对音乐形象的塑造作用,理解作品的创作动机、乐曲主题、曲式结构、意境表现等,帮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听懂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