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双手正面垫球》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
本课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案设计上,体现“目标统领教学内容”,在教法学法的选择上,注重多样性,循序渐进,由简入难。并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学习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技术,让学生在体验中培养兴趣,在反复的练习中寻求成功,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竞争意识,同时锻炼学生的耐力素质,为今后的教学竞赛和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全一册排球章节。排球是由准备姿势、移动、发球、垫球、传球、扣球和拦网等技术动作组成,以组织进攻和防守的隔网对抗类的球类运动项目。本课我们所要学习的是排球技术中的垫球技术即正面双手垫球技术。正面双手垫球技术是初中排球教学中最简单、最基础的技术,它通常被用作接发球、接扣球、接拦回球等,垫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比赛胜负,因此掌握好垫球技术对于排球比赛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发展学生的灵敏、速度等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果敢、顽强拼搏、协作等心理素质,从而促使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三、学情分析
1、学生的基本情况:
本次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2班,学生共4人。学生的课堂纪律非常好,学习热情高涨,但是学生在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水平上具有一定的差异,通过以前课的教学,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技术,大部分学生的动作不够规范,不够准确,技术动作僵硬,身体不协调。
四、本课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50-65%的学生学会双手正面垫球,主动参与锻炼,掌握双手正面垫球的技术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学会正面垫球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力量,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排球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会克服困难,与他人密切合作的良好品质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4.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及团结协作的能力,愿意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
五、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垫球部位的控制,即叉、夹、提、压和送等技术的掌握。
难点:垫球时的姿势,击球的力度 、身体与手臂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六、教学流程
七、效果预计:
1、最高心率:120次/分钟左右
2、平均心率:90——120次/分钟
3、练习密度:50%——60%
4、强度指数:42%
5、课堂情感气氛:学生积极热情,师生配合默契,学习效果良好。
八.教学反思
本次课达到预期目标,在教学中,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到练习当中,通过练习,感受排球运动带来的乐趣,练习效果显著。不足之处:个别学生对动作的掌握不是很好,比较消极,但通过老师的引导,激励他们,使他们改变观念态度,积极投入练习,相信自己的努力也能学会一门技能。最后我总结,上课要注重细节,关注个体差异,多用爱心去感染学生,帮他们走出心理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