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四讲
品技巧
析语言
小说专题
壹
贰
叁
知识链接
知识探究
综合演练
目录/
DIRECTORY
壹
知识链接
知识链接
艺术技巧是指作家驾驭文学语言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采用的方法技巧。小说的艺术技巧十分丰富,它包罗了其他艺术体裁的所有写法,有散文式的背景描绘,有特写般的人物刻画,有戏剧般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有诗一般的意境。
贰
知识探究
题型分析
题型一 品味艺术技巧
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和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内容,这是小说命题方面的重点内容。
知识链接
一、明辨题型
题干示例 其他设问: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明辨题型 (1)题干中有“艺术效果”“艺术手法”“表现手法”等字样;
(2)题干中有“描写特点”“方式”“作用”等字样。
艺术技巧
二、掌握技巧
★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是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主要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五种。就小说来讲,叙述与描写是其最常用的表达方式。
1.叙述(略)
2.描写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动作,景物的性质、特征,环境的色彩、布局等具体地描绘出来。
种类 作用 人物描写 直接描写 肖像描写 展示人物外部形象 交代人物,突出特点,展示人物性格品质
神态、动作描写 展示人物的内心及性格特点 语言描写 体现人物的思想性格: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语态,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心理描写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感情(矛盾、焦虑、担心、喜悦、悲伤、兴奋等),表现人物的品格,推动情节的发展 细节描写 ①刻画人物性格、爱好、追求;②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③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④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主题 间接描写 借助次要人物烘托 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含蓄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交 借助事物形象(物象)烘托 借助环境烘托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景物)描写 ①交代时间、地点,提供故事背景;②为人物出场作铺垫;③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④推动情节发展;⑤暗示作品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
艺术技巧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指使文章整体或部分给人留下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小说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如下表:
种类 方式与作用
象征 通过描写某种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表现抽象的概念、深刻的思想情感,使抽象的思想、概念形象化,使思想感情含蓄、耐人寻味
渲染 以浓重的笔墨描写某一事物,用来突出所要表达的对象。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抑扬 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爱、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
对比 将性质相反或相对的事件进行对照,以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和衬托相比,对比没有主次之分
衬托 用另外的事物来陪衬、对照,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强化思想感情。和对比相比,衬托有主次之分
联想和想象 联想,就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相关联或相似的事物、观念。想象,是以生活为基础,以记忆中的表象为起点,对所想象的事物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一个并未直接感知的新事物形象的过程。它们使文章内容丰富、形象丰满,在形式上变化多姿,生动活泼
以小见大 以生活中的平凡小事,甚至是一个细节,表现生活中的大主题、作者深刻的看法与认识。感人且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起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虚实结合 眼前为实,想象、回忆、虚构之事为虚。虚实结合,更能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更能鲜明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特点,更能集中地揭示主旨
点面结合 通过面上的大环境、大背景和点上的具体描写,粗放与特写的结合,更好地表现主题
开门见山 叙事,直接从事件的某个环节写起,引人入胜;议论,直接表明观点,让读者一目了然
卒章显志 在全篇结尾点明文章的主旨或作者的思想情感
艺术技巧
★结构技巧
主要指构筑情节、营造环境等方面的技巧。
手 法 概念分析及作用阐释
悬念 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抑扬 指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照应 又叫呼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伏笔 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铺垫 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做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突转 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艺术技巧
【解题技巧】
“四看”巧析情节结构技巧
1.看结构安排。分析文章是否有以下几种情况:开头结尾各有特色(首尾呼应);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等。并结合内容分析其妙处。
2.看选材剪裁。分析在刻画人物、叙述事件时,材料和中心的关系是否合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3.看表达方式。分析各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各种叙述人称的选择及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及作用。
4.看故事线索。分析小说的线索是什么,特别要注意小说的双线、多线特点,如明线、暗线、时空线、感情线等,看故事情节是怎样围绕线索展开的。
艺术技巧
小试牛刀
稻谷来到了春天
帕蒂古丽
那一年,稻谷还在地里,大雪就像盗贼一样从南山那边扑过来,抢夺了村庄收割的喜悦。爹爹悔得直跳:“嗨,就在地里多放了一夜,谁知道雪这个贼娃子,会趁村庄睡着的时候,把一地壮壮实实的稻谷全给埋起来了。现在镰刀磨得再利,又有啥用?”
“辛苦了一年的收成,总不能就这样送给雪贼,就是一点一点挖,一捧一捧捧,也要把它收回来。不然,娃娃们挨饿不说,明年的稻种子都有麻烦。”妈妈低头看着隆起的肚子说。
这天,村里的大人孩子全都出动了,扛着铁锹、木锨,推着手推车,带着簸箕、筛子,到雪地里刨稻谷。
雪一尺多厚,要一锹一锹把雪铲成堆,再运到稻地外面去。等手推车推出去的雪在稻地四周围起冰雪长城,脚下的稻谷才从雪缝中戳出了一根根尖细的稻芒。就这样,大雪从人们手里抢夺去的宝藏,又被人们抢夺了回来,尽管只抢夺了一部分,至少人们没有完全输给这场大雪。
我们把本来躺在冰床上的稻谷,搬回了家里。
妈妈挺着大肚子,抱了一大捆干树枝在炕洞里点燃了火。爹爹掀开了大炕上所有的苇席和毡子,把六麻袋夹带着冰雪的稻谷全都倒在了大炕上,用木锨摊平。
艺术技巧
爹爹把苇席、毡子、褥子,一层层铺在摊开的稻谷和冰雪上,妈妈抱来的干树枝已经堆满了半间屋子。爹爹说:“孩子们,你们拉开被窝,就睡在稻谷上。我和你妈一起把炕烧热。”晚上,睡在炕上,一股凉气从身子底下直往上拔。
“下面火炕烤,上面身子婚,稻谷干得快一点。”爹爹在被窝里说这句话时,牙齿都打着战。
我们在稻谷上睡了一个冬天。我们每天晚上早早就躺在火炕上,用身子去暖那些稻谷。
冬天终于到了尾巴根上的时侯,又一个弟弟降生在铺满稻谷的大炕上。
大炕上又多了一个娃娃,家里顿时热闹了很多。我家的门上还挂了一根透着喜气的红布条。爹爹妈妈的脸也像五九过后的天气,渐渐暖和了起来。
“一九二九不是九,三九四九冻死狗,五九娃娃拍拍手……”村里女孩穿了鲜艳的衣服,扎了漂亮的麻花辫,一边唱一边跳橡皮筋,春天的气息就从她们的童谣、花衣服和头顶的蝴蝶花,弥漫到整个大梁坡。
大梁坡的春天,最先是沿着出去觅食的羊踩出的雪坑走进来的。深深浅浅的羊蹄坑在春风里一行一行变得水汪汪的,厚厚的积雪覆盖的大地从那一个个小坑里重见天日,小小的羊蹄坑从村庄四周越走越远,向着村庄外更远的地方散开去。
【甲】冰冻了一个漫漫长冬的大地,就像是从羊蹄坑里解开了一粒粒黑色的纽扣,慢慢脱去了捂了一冬的白羊皮袄,一点一点露出了春色。
艺术技巧
眼见着路边的杨树返青。河沿的柳树吐出苍绿的芽苞,结冰的渠沟在睛天里变得水汪汪的,春天的味道慢慢地从冰融雪消的田野上升腾起来,【乙】清早,布谷的鸣叫从河坝那边飞过来,“布谷、布谷”的声音在窗户上、屋檐上飞来撞去。这声音撞到谁家,谁家就像得着了神谕似的,打开仓房,开始清理农具和闲放了一冬的马车和驴车。
爹爹修整好拉犁铧的绳索,把它套在老牛身上,起早贪黑到稻谷地里犁了三天地,他说,这片地去年吃下了那许多粮食,肥得流油,今年根本不用上肥料了。
我们把稻谷从大炕上扫起来,堆到场院里,爹爹给马套上了石碾子。马拉着石碾子在场院里撒了大半天的欢,那些连着稻秸秆的稻谷,舒服地躺在碾子下面打滚。我们在被爹爹的铁叉叉到了一边的干净的稻秸秆上打滚,就像在铺了新褥子的大炕上打滚。
我们把妈妈扬好了的稻谷,用木锨和簸箕铲进大麻袋里,抬到了车上。爹把驴车赶上了高高的大梁坡,我和弟弟妹妹坐在摞得高高的麻袋上,村庄一下子变得很矮很矮。我们被装满稻种的大麻袋托在半空中,天上软绵绵的云、地上暖洋洋的风,向着我们扑过来。
从坡顶远远地看过去,雪埋掉过的那片稻地,被犁铧翻了个透,油黑油黑的泥土上,拢着淡白的水雾,日头照在雾气上,返出一道道、一圈圈紫蓝色的光晕,像虹一样。弟弟和妹妹跳下高高的麻袋垛子,在翻得松软的泥土上奔跑。爹爹停好了驴车,卸下稻种,坐在新打的田埂上,卷上根烟点着,美美地吸了一口,眯着眼睛看弟妹们在稻地里撒欢。
艺术技巧
我问爹爹:“这么大一片稻田,这几麻袋稻种不够播咋办?”
爹爹将了一把密密匝匝的胡茬子,对着稻地盘算:“就是种子播稀点,也得把这块地全都撒上种子。今年雪水足,这地里,播上一颗种子,就能活一棵苗子,说不定去年埋在地里的稻谷也能发芽。再等些日子,这稻地里就长满绿绿的稻秧了。”
【丙】爹爹说这话的时候,我看见他湿汪汪的眼睛就像是两大块水田,成片成片的绿色稻苗浸在他的眼波里,一下子盖满了整个大梁坡,连大梁坡上刮过的呼啦啦的风,都被爹爹眼睛里的光染绿了……
(选自(天涯》2012年第2期,有删改)
1. 下列对这篇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首段用“盗贼、扑、抢夺”等词语,突出雪灾来得突然、凶猛以及造成的危害之大,侧面表现灾难面前大梁坡人不服输的精神。
B. “睡在炕上,一股凉气从身子底下直往上拔”“爹爹在被窝里说这句话时,牙齿都打着战”,这两处描写突出冬天之冷和救灾之难。
C. 文章写冬末村里小女孩的活动外,还通过羊群觅食、杨柳吐绿、渠沟水汪汪、布谷鸟鸣叫等情景,多角度呈现了大梁坡的春天气息,
D. 作者详细叙写“我”家的救灾情况,又简笔勾勒“村里大人孩子全都出动”的救灾场景,一这种点面结合的写法有利于文章主旨表达。
1. B B中“睡在炕上,一股凉气从身子底下直往上拔”“爹爹在被窝里说这句话时,牙齿都打着战”有凉气,父亲说话牙齿大战,是因为我们身下就是被雪埋过的稻子,加热后,水汽全部蒸腾上来,并非突出“冬天之冷”,B项分析错误,故选B。
艺术技巧
2. 文中“冬天终于到了尾巴根上的时候,又一个弟弟降生在铺满稻谷的大炕上”这一句,与朱自清《春》中“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谈谈你的理解。
前者实写“弟弟”在冬末降生,暗指春天将至并带来灾后新生的希望;后者虚写,以“刚落地的娃娃”喻指春天如新生命的开始,充满希望。两者写法不同。但都巧妙表达了对“新生”的希望。
3. 【考点题型】在文中画线的【甲】【乙】【丙】三个句子中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
【甲】把雪上的羊蹄印比作黑色纽扣,把覆盖大地的雪比作白羊皮袄;把雪渐渐融化比拟为解开纽扣、慢慢脱去白羊皮袄,生动形象地表现冬去春来的情景,表达了大梁坡人对春天的期待。
【乙】“飞来撞去”抓住声音传播的特点,再现布谷鸟叫声的杂乱、热闹和力度;布谷声声,意蕴丰富,提醒人们春天已至勿失农时,预示春天的大梁坡充满活力与希望。
【丙】比喻贴切,想像合理:将爹爹的眼睛喻为水田,进而想像绿色稻苗盖满大梁坡的情景;化用诗句,推陈出新;不说“春风吹绿”而说春风被爹爹“眼光染绿”。表现了爹爹对美好未来的迫切期待。
分析语言题
题型二:分析语言题
知识链接
《考试说明》对小说语言的鉴赏有两层含意: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即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二是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风格,即作者的叙述语言(用语特点和语言风格)。体现在考题中往往有三大题型:理解语句含意、品味语言艺术和鉴赏语言风格。但在实际考查中,“理解语句含意”和“品味语言艺术”经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即要求在体会了语句的含意之后,还要对这样写的好处加以品味赏析。分题型复习便于掌握答题角度,但实际解答时要根据题干要求灵活作答。
分析语言题
命题角度一 理解赏析语句
在小说文体中,理解或赏析的语句往往是对表现人物和主旨非常关键的句子。
一、明辨题型——掌握常见设问方式
题干示例 阅读文中画线部分,完成下面题目。
(1)解释画线①处的含意。
(2)分析画线②处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
画线②处运用了比喻和对比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
理解下面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怎样理解文中画线语句的“言外之意”?文中××蕴含了几层意思?请赏析。
明辨题型 (1)题干中有“语句”“句子”“画线”等字样;
(2)题干中有“理解”“赏析”“蕴含”等字样。
分析语言题
二、掌握技巧
(一)理解语句“三抓”
既要阐明语句的表层含意,又要挖掘其深层含意。在挖掘其深层含意时,需要“三抓”:
1.抓句子中的关键词语
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意的关键性词语,这些关键性词语,可以是主干,也可以是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可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抓住了这些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理解句子含意之门的钥匙。
2.抓句子的位置
重要句子,或揭示段意,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或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括性的语句。理解这类句子的含意,常需要考虑它在文中的位置:如果是总领句,解释句意时要考虑其所领起的语段的内容;如果是过渡句,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如果是总结句,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
分析语言题
(一)理解语句“三抓”
3.抓句中的手法
这些手法,既可以是人物描写手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也可以是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等。对含有手法的句子的理解,应从手法本身的特点、作用入手,进而透视其深层意义。
(二)赏析语句的方法及答题模板
1.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
2.表现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
3.有何艺术效果或作用。结合具体语句将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加以说明,并注意联系主题思想。
4.对内容和效果的分析一般要紧紧扣住人物、环境、情节、主题作答。另外,从表达效果切入,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从表达者的“表达视角”考虑,分析“表达作用”;二是从阅读者方面考虑,看作者这样写可以对读者的阅读产生什么样的积极效果。这样全盘考虑,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分析语言题
小试牛刀
盲人教我看东西
[美]大卫·明勃尼
①我们公司在曼谷,某日,董事长派给我一个临时任务:第二天出差陪一位重要客人到泰国北部的观光胜地游览。
②我瞪眼看着乱七八糟的办公桌。虽然我已经好几个星期每星期工作7天,但是桌上一沓沓的文件说明了我仍有大量积压的工作。我心里嘀咕:“什么时候才能把文件理清呢?”
③第二天一大早,我跟一位衣着讲究、彬彬有礼的男子会合。坐了一小时飞机以后,我们挤在几百名观光游客之中,游览胜景,直到黄昏。
④那天晚上我的客人和我登上一辆小型巴士去吃晚餐,并观看一场我以前看过许多次的表演。他和其他游客闲聊的时候,我在黑暗中和坐在我前面的男人礼貌地交谈起来。他是比利时人,能说流利的英语。我心里纳闷,为什么他的头总奇怪地侧着,而且一动不动,好像正在沉思似的。后来我看到他身旁那根灰色的手杖,才恍然大悟:原来他是个盲人。
⑤这个人告诉我,他十多岁时因意外事件,眼睛瞎了。不过他并没有因此就不单独旅行。他大概六十七八岁,已经掌握了无视觉旅游的技巧,懂得利用健全的另外四种感官助他在心里勾画景象。“晚餐时我可以坐在你旁边吗?”他问,“假如你肯细致描述你看到的东西,我会很感激。”
⑥“很乐意效劳。”我回答。
分析语言题
⑦我的客人和他新交的朋友在前面迈步走向餐厅,那盲人和我夹在一长串游客中间跟随。我抓住他的手肘引导他,他毫不犹豫地向前跨出脚步,昂首挺胸,倒好像是他在为我带路。我们找到一个靠近舞台的位子。等候饮料时,盲人说:“这音乐在我们西方人听起来似乎不合调,不过确有迷人之处。麻烦你形容一下乐师。”
⑧舞台一侧有5个男人在为这场表演做暖场演奏,可是在这之前我一直没注意他们。“他们盘腿坐在那里,穿宽松的白棉布衬衫和宽松的黑裤,扎鲜红色腰带。3个年轻人,一个中年人,一个老人。有一个人在敲小鼓,另一人在弹一个木制的弦乐器,其余3个人在用弓拉奏一种大提琴形的小乐器。”
⑨他微笑:“这些小乐器是用什么造的?”我再细看了一下,“木头……不过球形的共鸣箱是用整个椰子壳做的。”我说,同时竭力压制自己的惊奇。灯光逐渐暗了,他又问:“其他游客是什么样子的?”
⑩“什么肤色和体形的都有。穿得讲究的没几个人。”我低声说。我进一步放低声音并靠近他的耳朵说话,他立刻热切地把头朝我靠过来。以前从来没有人这么聚精会神地听我说话。
舞台后方的帷幕拉开了。6名十三四岁的女孩出场,我描述了她们穿纱笼般的丝裙,头上有金色头饰,头饰的尖角是软的,会随着她们舞蹈的动作有节奏地晃动。“她们的指尖套着金色的假指甲,也许有10厘米长,”我告诉他,“这些指甲彰显了她们双手的每一个优雅动作,有锦上添花的效果。”
他微笑着点了点头:“多么美妙——我真想摸一摸这些指甲。”
第一场表演结束了,我找个借口走开,去跟戏院经理谈话。回来时我告诉我的新朋友:“他们邀请你去后台走走。”
分析语言题
几分钟后,他站在一位舞蹈演员的旁边。他把四倍大的双手慢慢伸出来抓住她的手。他轻摸假指甲平滑、微弯、尖锐的末端,那女孩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带着畏惧的表情抬头凝望着他的脸。我热泪盈眶。
夜渐深,我描述得越多,他兴奋的点头越频繁,我发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舞台服装的颜色、式样和设计;乐师全神贯注演奏时的表情;甚至女侍应生在半昏暗中绽放的纯洁笑容……
回到旅馆的大堂,我的新朋友紧紧地抱住我。“你为我看到了每一样东西,实在太美妙了。”他低声对我说,“我感激不尽。”
稍后我才领悟:说感谢的应该是我,瞎眼的其实是我。他帮助我掀开了那块在这个喧闹红尘中遮住我们眼睛并迅速扩大的帷幔,让我看到以前我视而不见、未曾击节赞赏的所有美好事物。
(有删改)
【考点题型】小说最后一段的“说感谢的应该是我,瞎眼的其实是我”这句话有什么含意?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①“说感谢的应该是我”的含意是:由于“我”应盲人朋友的请求,给他描述了他看不见的东西,在描述中“我”发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让“我”看到了以前“我”视而不见的那些美好事物,所以“我”应该感谢盲人朋友,是他教“我”学会了如何“看东西”。②“瞎眼的其实是我”的含意是:盲人朋友眼睛是瞎的,但他通过自己了解外界的方式,看到了许多“我”没有注意到的东西,所以他并不“瞎”;而“我”虽然眼睛能看见事物,但是“我”却不会用眼睛观察外部世界,以至于对许多事物都熟视无睹,所以瞎眼的其实是“我”。③这句话带给我们的启示是: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要随时注意观察、用心去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做一个心明眼亮的人。(意思对即可)
分析语言题
命题角度二 鉴赏语言风格
品味小说语言艺术,关键在于确定语言特色。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语言艺术特点。这里的艺术特点有时是指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有时是指在特定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遣词造句等方面的特点,如炼字、长短句、整散句等。另外,也包括作者语言的地域色彩、语体色彩。
一、明辨题型
题干示例 第一段中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其他设问方式:(1)以××为例,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作品在语言运用上的妙处。
(2)本文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色,试从某一角度加以分析。
明辨题型 题干中有“语言特色”“语言表达特色”等字样。
分析语言题
二、掌握技巧
品味与鉴赏精彩语句的表现力,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1.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
2.鉴赏叙述语言的概括、简洁和传神。
3.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品味语言的准确、简练、生动、形象,以及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委婉含蓄、尖锐直露、冷峻深沉、热情澎湃等);给读者以艺术审美情趣;所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反语、夸张、排比等)创造出的意境、表达效果,等等。
4.从作品实际出发对语言进行具体分析。
温馨提示
1.细细咀嚼品味,获得美感享受
在初读的基础上,以欣赏语言为目的慢慢读,细细品,向茅盾学习,“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的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到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就要细细地一段一段地读、领会、运用,这时要注意到它的‘炼字炼句’”。
分析语言题
2.联系语境,想象情景,欣赏语言之美
要注意把相关词语放入语境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特别注意语句深层含意的挖掘,要能依据文章的主旨、作者的观点态度、文中人物的性格,读出言外之意。
3.领悟小说的言外之意,欣赏其含蓄之美
小说是用形象说话,往往不把话说尽,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如《祝福》中当祥林嫂捐过门槛,满以为赎了一世的罪名,坦然地去拿酒杯和筷子时,四婶却仍然说:“你放着罢,祥林嫂!”祥林嫂的反应是“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这样的语句,作家示其形,而刻其神,蕴涵丰富,使祥林嫂的心理活动,尽在其中,回味无穷,发人深省。
4.初步感知作家的语言风格
风格是在对小说语言的整体感受和相比较中感知的。鲁迅凝练深刻,契诃夫幽默简练,孙犁清新明丽,沈从文则古朴典雅。
分析语言题
人和车厂的老板刘四爷快七十岁了;人老,心可不老实。年轻的时候他当过库兵,设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账。干这些营生所应有的资格与本领——力气,心路,手段,交际,字号等等——刘四爷都有。在前清的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跪过铁索。跪上铁索,刘四并没皱一皱眉,没说一个饶命。官司教他硬挺了过来,这叫作“字号”。出了狱,他开了个洋车厂子。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么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骨头(注:调皮捣乱)的。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到现在,他有六十多辆车,至坏的也是七八成新的,他不存破车。车租,他的比别家的大,可是到“三节”他比别家多放着两天的份儿。人和厂有地方住,拉他的车的光棍儿,都可以白住——可是得交上车份儿,交不上账而和他苦腻(注:软磨硬缠)的,他扣下铺盖,把人当个破水壶似的扔出门外。大家若是有个急事急病,只须告诉他一声,他不含糊,水里火里他都热心地帮忙,这叫作“字号”。
……
(节选自莫泊桑《保护人》)
【考点题型】第一段中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解析】 ①老舍文章的语言特色是有京味儿或北京方言。“土混混出身”“紧一把儿”“松一步儿”“耍骨头”“一瞪眼”等词口语化很浓,让人感到浓郁的地方特色。②“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非常自然,通俗形象(生动)(从修辞效果方面作答)。
【答案】 运用了口语方言(北京方言,或“有京味儿”“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例如:“土混混”“耍骨头”“松一步儿”“紧一把儿”“迷迷糊糊”等;质朴(自然、通俗)、形象(活泼、生动)。
叁
综合演练
综合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骈枝的________
余显斌
①他性格内向,十分自卑。因为他左手长着骈枝——小手指上又长了根手指,很难看。
②有一次,一个小女生看见了他的骈枝,惊叫道:“呀,你昨长了六根手指?”他听了,捏着手红着脸哭了。那时,他才九岁,刚懂点事,就感觉到自己和别的孩子不同。可是,又不敢做手术,因为怕痛。于是,那根手指就留了下来,成了他的心结。他爱把左手插在口袋里,生怕一不小心,会露出自己的骈枝,惹来大家的嘲笑。渐渐地,他喜欢一个人待在教室的一角,不玩,不笑,很少说话。
③初中时,他遇见了她,一个非常清秀的女孩,白净的脸上旋动着两个酒窝。她做了他的同桌,经常“咯咯咯”地笑,把幸福满天张扬。
④一次,老师让她上讲台演讲,她走上去,眉眼弯弯,一边演讲一边“咯咯”地笑,以至于大家都忍不住,跟着笑了,嘻嘻哈哈的一大片。最后,就连绷着脸的老师也忍不住笑了。其实,她笑不为别的,只是因为念错了一个字。这也值得笑,真是的!他皱着眉想。
⑤还有一次,她写字的时候不小心,手肘一晃,一下子撞着了他的手肘,他急得咂一下嘴,表示不满,她侧过头来一看,他一笔从作业本的上面斜斜地画到了下边,仿佛蚯蚓一样,弯弯扭扭的。她又笑了,“咯咯咯”的,如喷泉一样,泛着阳光,四处泼洒,流光溢彩。
⑥他望着她:噘着嘴问:“笑什么?难道很搞笑吗?”她指着那笔字,说道:“像一条蛇!你在绘画啊?”说着,又笑起来。
综合演练
⑦终于有一天,她看到了他的六指。当时,他悄悄伸出手,拿着指甲剪,准备剪指甲。她看见了他的骈枝,睁大了眼,接着笑了起来,“你真幸运!”她说。
⑧他很生气,说这话明显是在讥笑自己嘛。可她仿佛一点儿也看不出他生气了似的说:“上帝太偏心了,给我们十根手指,却多给了你一根,你一定和他是亲戚,走了后门,他照顾你的。”
⑨第一次,他听到了对六指真诚的赞美,他敏感的心隐隐有了一种平衡感,有了一点安慰。尽管他知道,这是她的一句玩笑话,可能只是一种安抚,可是,他的心里仍感到一丝舒畅,他也笑了。
⑩渐渐地,他不再讨厌她的笑了。
那天,在体育课上,他们高高兴兴地跑啊叫啊,十分热闹。踢球的时候,她正好走过,他一不小心,一脚踢在了她的腿上,脚顿时隐隐生疼,他忙向她道歉,问踢痛没有。她又笑了,告诉他,只有他痛,自己绝对不会痛的。
“为什么?”他大惑不解地睁大眼睛问。
她悄悄告诉他,自己这条腿是假肢,安装上去的,不会感到痛。她又轻声告诉他,这是个秘密,只有他一个人知道,不能告诉别人。他连连点萧头,满心同情地望着她。
她仍是笑笑,转身走了。他站在那儿,看着她的背影,看着她飘扬的头发,心里翻腾起十二级海啸,难以平静。
综合演练
从此以后,他的笑声也传遍校,四处挥酒,四处张扬,他也成了一只快乐鸟。他想,和她相比,自己幸福多了。为什么不向她学习,笑着面对生活、面对自己生活的不宪满呢?
几年后,一次同学聚会,她没有到。谈起往事,当他说到她的腿时,她的一个闺蜜证明,她是一双好腿。因为那天回到宿舍,她撸起裤腿时,腿上青了一块,她还流了泪。事后,她反复叮嘱她们,这件事千万不要告诉他,大家听了,都默默地点着头。于是,这成了她们共同保守的一个秘密。
那一刻,他热泪盈眶,他仿佛又一次看到了她清秀的样子,听到了她清亮的笑。
(选文有删改)
1. 联系上下文,揣摩第 段中“秘密”的含义。
(1)她又轻声告诉他,这是个秘密,只有他一个人知道,不能告诉别人。
(2)于是,这成了她们共同保守的一个秘密。
2. 结合第⑦段画横线句子的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她看见了他的骈枝,睁大了眼,接着笑了起来,“你真幸运!”她说。
3. 这篇小说在写法上有诸多特色,值得品味。试探究小说写作手法的匠心所在,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4. 小说在《中国教师报》发表时,题目为“骈枝的苦恼”,有人认为也能以“骈枝的幸运”为题,你喜欢哪一个?请阐明理由。
我喜欢“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见闻,说说你对“笑着面对生活、面对自己生活的不完满”的理解。
答案
【答案】
1. (1)她的腿是假肢。(2)她用假肢“骗”他。意思对即可。
2. 运用神态、动作、语言描写,表现“她”的机智与善良。言之有理即可。
3. 写作手法:对比、线索、照应、铺垫等。言之有理即可。
4.
①. “骈枝的苦恼”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自圆其说即可。
②. “骈枝的幸运”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自圆其说即可。
5. 直面困难(挫折),乐观生活。
谢谢你的聆听第四讲
品技巧 ,析语言
艺术技巧是指作家驾驭文学语言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采用的方法技巧。小说的艺术技巧十分丰富,它包罗了其他艺术体裁的所有写法,有散文式的背景描绘,有特写般的人物刻画,有戏剧般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有诗一般的意境。
题型一:品味艺术技巧
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和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内容,这是小说命题方面的重点内容。
知识链接
一、明辨题型
题干示例 其他设问: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明辨题型 (1)题干中有“艺术效果”“艺术手法”“表现手法”等字样;(2)题干中有“描写特点”“方式”“作用”等字样。
二、掌握技巧
★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是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主要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五种。就小说来讲,叙述与描写是其最常用的表达方式。
叙述(略)
2.描写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动作,景物的性质、特征,环境的色彩、布局等具体地描绘出来。
种类 作用
人物描写 直接描写 肖像描写 展示人物外部形象 交代人物,突出特点,展示人物性格品质
神态、动作描写 展示人物的内心及性格特点
语言描写 体现人物的思想性格: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语态,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心理描写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感情(矛盾、焦虑、担心、喜悦、悲伤、兴奋等),表现人物的品格,推动情节的发展
细节描写 ①刻画人物性格、爱好、追求;②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③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④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主题
间接描写 借助次要人物烘托 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含蓄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交
借助事物形象(物象)烘托
借助环境烘托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景物)描写 ①交代时间、地点,提供故事背景;②为人物出场作铺垫;③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④推动情节发展;⑤暗示作品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指使文章整体或部分给人留下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小说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如下表:
种类 方式与作用
象征 通过描写某种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表现抽象的概念、深刻的思想情感,使抽象的思想、概念形象化,使思想感情含蓄、耐人寻味
渲染 以浓重的笔墨描写某一事物,用来突出所要表达的对象。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抑扬 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爱、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
对比 将性质相反或相对的事件进行对照,以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和衬托相比,对比没有主次之分
衬托 用另外的事物来陪衬、对照,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强化思想感情。和对比相比,衬托有主次之分
联想和想象 联想,就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相关联或相似的事物、观念。想象,是以生活为基础,以记忆中的表象为起点,对所想象的事物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一个并未直接感知的新事物形象的过程。它们使文章内容丰富、形象丰满,在形式上变化多姿,生动活泼
以小见大 以生活中的平凡小事,甚至是一个细节,表现生活中的大主题、作者深刻的看法与认识。感人且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起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虚实结合 眼前为实,想象、回忆、虚构之事为虚。虚实结合,更能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更能鲜明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特点,更能集中地揭示主旨
点面结合 通过面上的大环境、大背景和点上的具体描写,粗放与特写的结合,更好地表现主题
开门见山 叙事,直接从事件的某个环节写起,引人入胜;议论,直接表明观点,让读者一目了然
卒章显志 在全篇结尾点明文章的主旨或作者的思想情感
★结构技巧
主要指构筑情节、营造环境等方面的技巧。
手 法 概念分析及作用阐释
悬念 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抑扬 指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照应 又叫呼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伏笔 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铺垫 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做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突转 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解题技巧】
“四看”巧析情节结构技巧
1.看结构安排。分析文章是否有以下几种情况:开头结尾各有特色(首尾呼应);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等。并结合内容分析其妙处。
2.看选材剪裁。分析在刻画人物、叙述事件时,材料和中心的关系是否合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3.看表达方式。分析各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各种叙述人称的选择及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及作用。
4.看故事线索。分析小说的线索是什么,特别要注意小说的双线、多线特点,如明线、暗线、时空线、感情线等,看故事情节是怎样围绕线索展开的。
小试牛刀
稻谷来到了春天
帕蒂古丽
那一年,稻谷还在地里,大雪就像盗贼一样从南山那边扑过来,抢夺了村庄收割的喜悦。爹爹悔得直跳:“嗨,就在地里多放了一夜,谁知道雪这个贼娃子,会趁村庄睡着的时候,把一地壮壮实实的稻谷全给埋起来了。现在镰刀磨得再利,又有啥用?”
“辛苦了一年的收成,总不能就这样送给雪贼,就是一点一点挖,一捧一捧捧,也要把它收回来。不然,娃娃们挨饿不说,明年的稻种子都有麻烦。”妈妈低头看着隆起的肚子说。
这天,村里的大人孩子全都出动了,扛着铁锹、木锨,推着手推车,带着簸箕、筛子,到雪地里刨稻谷。
雪一尺多厚,要一锹一锹把雪铲成堆,再运到稻地外面去。等手推车推出去的雪在稻地四周围起冰雪长城,脚下的稻谷才从雪缝中戳出了一根根尖细的稻芒。就这样,大雪从人们手里抢夺去的宝藏,又被人们抢夺了回来,尽管只抢夺了一部分,至少人们没有完全输给这场大雪。
我们把本来躺在冰床上的稻谷,搬回了家里。
妈妈挺着大肚子,抱了一大捆干树枝在炕洞里点燃了火。爹爹掀开了大炕上所有的苇席和毡子,把六麻袋夹带着冰雪的稻谷全都倒在了大炕上,用木锨摊平。
爹爹把苇席、毡子、褥子,一层层铺在摊开的稻谷和冰雪上,妈妈抱来的干树枝已经堆满了半间屋子。爹爹说:“孩子们,你们拉开被窝,就睡在稻谷上。我和你妈一起把炕烧热。”晚上,睡在炕上,一股凉气从身子底下直往上拔。
“下面火炕烤,上面身子婚,稻谷干得快一点。”爹爹在被窝里说这句话时,牙齿都打着战。
我们在稻谷上睡了一个冬天。我们每天晚上早早就躺在火炕上,用身子去暖那些稻谷。
冬天终于到了尾巴根上的时侯,又一个弟弟降生在铺满稻谷的大炕上。
大炕上又多了一个娃娃,家里顿时热闹了很多。我家的门上还挂了一根透着喜气的红布条。爹爹妈妈的脸也像五九过后的天气,渐渐暖和了起来。
“一九二九不是九,三九四九冻死狗,五九娃娃拍拍手……”村里女孩穿了鲜艳的衣服,扎了漂亮的麻花辫,一边唱一边跳橡皮筋,春天的气息就从她们的童谣、花衣服和头顶的蝴蝶花,弥漫到整个大梁坡。
大梁坡的春天,最先是沿着出去觅食的羊踩出的雪坑走进来的。深深浅浅的羊蹄坑在春风里一行一行变得水汪汪的,厚厚的积雪覆盖的大地从那一个个小坑里重见天日,小小的羊蹄坑从村庄四周越走越远,向着村庄外更远的地方散开去。
【甲】冰冻了一个漫漫长冬的大地,就像是从羊蹄坑里解开了一粒粒黑色的纽扣,慢慢脱去了捂了一冬的白羊皮袄,一点一点露出了春色。
眼见着路边的杨树返青。河沿的柳树吐出苍绿的芽苞,结冰的渠沟在睛天里变得水汪汪的,春天的味道慢慢地从冰融雪消的田野上升腾起来,【乙】清早,布谷的鸣叫从河坝那边飞过来,“布谷、布谷”的声音在窗户上、屋檐上飞来撞去。这声音撞到谁家,谁家就像得着了神谕似的,打开仓房,开始清理农具和闲放了一冬的马车和驴车。
爹爹修整好拉犁铧的绳索,把它套在老牛身上,起早贪黑到稻谷地里犁了三天地,他说,这片地去年吃下了那许多粮食,肥得流油,今年根本不用上肥料了。
我们把稻谷从大炕上扫起来,堆到场院里,爹爹给马套上了石碾子。马拉着石碾子在场院里撒了大半天的欢,那些连着稻秸秆的稻谷,舒服地躺在碾子下面打滚。我们在被爹爹的铁叉叉到了一边的干净的稻秸秆上打滚,就像在铺了新褥子的大炕上打滚。
我们把妈妈扬好了的稻谷,用木锨和簸箕铲进大麻袋里,抬到了车上。爹把驴车赶上了高高的大梁坡,我和弟弟妹妹坐在摞得高高的麻袋上,村庄一下子变得很矮很矮。我们被装满稻种的大麻袋托在半空中,天上软绵绵的云、地上暖洋洋的风,向着我们扑过来。
从坡顶远远地看过去,雪埋掉过的那片稻地,被犁铧翻了个透,油黑油黑的泥土上,拢着淡白的水雾,日头照在雾气上,返出一道道、一圈圈紫蓝色的光晕,像虹一样。弟弟和妹妹跳下高高的麻袋垛子,在翻得松软的泥土上奔跑。爹爹停好了驴车,卸下稻种,坐在新打的田埂上,卷上根烟点着,美美地吸了一口,眯着眼睛看弟妹们在稻地里撒欢。
我问爹爹:“这么大一片稻田,这几麻袋稻种不够播咋办?”
爹爹将了一把密密匝匝的胡茬子,对着稻地盘算:“就是种子播稀点,也得把这块地全都撒上种子。今年雪水足,这地里,播上一颗种子,就能活一棵苗子,说不定去年埋在地里的稻谷也能发芽。再等些日子,这稻地里就长满绿绿的稻秧了。”
【丙】爹爹说这话的时候,我看见他湿汪汪的眼睛就像是两大块水田,成片成片的绿色稻苗浸在他的眼波里,一下子盖满了整个大梁坡,连大梁坡上刮过的呼啦啦的风,都被爹爹眼睛里的光染绿了……
(选自(天涯》2012年第2期,有删改)
1. 下列对这篇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首段用“盗贼、扑、抢夺”等词语,突出雪灾来得突然、凶猛以及造成的危害之大,侧面表现灾难面前大梁坡人不服输的精神。
B. “睡在炕上,一股凉气从身子底下直往上拔”“爹爹在被窝里说这句话时,牙齿都打着战”,这两处描写突出冬天之冷和救灾之难。
C. 文章写冬末村里小女孩的活动外,还通过羊群觅食、杨柳吐绿、渠沟水汪汪、布谷鸟鸣叫等情景,多角度呈现了大梁坡的春天气息,
D. 作者详细叙写“我”家的救灾情况,又简笔勾勒“村里大人孩子全都出动”的救灾场景,一这种点面结合的写法有利于文章主旨表达。
2. 文中“冬天终于到了尾巴根上的时候,又一个弟弟降生在铺满稻谷的大炕上”这一句,与朱自清《春》中“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谈谈你的理解。
3. 【考点题型】在文中画线的【甲】【乙】【丙】三个句子中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
【答案】
1. B
2. 前者实写“弟弟”在冬末降生,暗指春天将至并带来灾后新生的希望;后者虚写,以“刚落地的娃娃”喻指春天如新生命的开始,充满希望。两者写法不同。但都巧妙表达了对“新生”的希望。
3. 【甲】把雪上的羊蹄印比作黑色纽扣,把覆盖大地的雪比作白羊皮袄;把雪渐渐融化比拟为解开纽扣、慢慢脱去白羊皮袄,生动形象地表现冬去春来的情景,表达了大梁坡人对春天的期待。
【乙】“飞来撞去”抓住声音传播的特点,再现布谷鸟叫声的杂乱、热闹和力度;布谷声声,意蕴丰富,提醒人们春天已至勿失农时,预示春天的大梁坡充满活力与希望。
【丙】比喻贴切,想像合理:将爹爹的眼睛喻为水田,进而想像绿色稻苗盖满大梁坡的情景;化用诗句,推陈出新;不说“春风吹绿”而说春风被爹爹“眼光染绿”。表现了爹爹对美好未来的迫切期待。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与分析。B中“睡在炕上,一股凉气从身子底下直往上拔”“爹爹在被窝里说这句话时,牙齿都打着战”有凉气,父亲说话牙齿大战,是因为我们身下就是被雪埋过的稻子,加热后,水汽全部蒸腾上来,并非突出“冬天之冷”,B项分析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对比分析,解答时要从题干中找出提示:“异曲同工之妙”,提示作答时分析两个句子的不同和相同点。先结合内容分析两个句子:文中“冬天终于到了尾巴根上的时候,又一个弟弟降生在铺满稻谷的大炕上”交代弟弟在冬天即将结束的时候出生了,一个新生命诞生了,暗示春天将到,灾后也有新的希望,这一处通过实写表达对春天、对新生的希望;朱自清的《春》中“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将春天比作刚出生的娃娃,属虚写,借新生的娃娃突出春天“新”,充满希望的特点,最后总结:因此两者虽然写法不同,一实一虚,但是都表达了作者对“新生”的希望。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解答时先确定赏析的角度,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甲句:从“解开了一粒粒黑色的纽扣,慢慢脱去了捂了一冬的白羊皮袄”可知该句使用拟人手法,将大地人格化;接着分析效果:大地解开羊蹄印上的黑扣,脱去雪做的皮袄,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大梁坡冰雪消融,冬去春来的景象;从“漫漫长冬”“一点点露出春色”可以看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
乙句:该句无修辞手法,可从词语运用角度进行分析。“布谷的鸣叫从河坝那边飞过来”“声音在窗户上、屋檐上飞来撞去”中的“飞、飞来撞去”用得形象,突出了布谷鸟叫声的杂乱、热闹和力度;鸟的叫声“布谷,布谷”也提醒人们春天到了,该忙碌起来了,预示了春天里村庄充满生机活力和希望。
丙句:“湿汪汪的眼睛就像是两大块水田”是比喻,“成片成片的绿色稻苗浸在他的眼波里,一下子盖满了整个大梁坡”是想象,运用比喻和想象写出了大梁坡长满稻苗的场景,“风都被爹爹眼睛里的光染绿了”用诗意化的语言写出爹爹满怀希望,对未来充满期待。
题型二 分析语言题
知识链接
《考试说明》对小说语言的鉴赏有两层含意: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即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二是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风格,即作者的叙述语言(用语特点和语言风格)。体现在考题中往往有三大题型:理解语句含意、品味语言艺术和鉴赏语言风格。但在实际考查中,“理解语句含意”和“品味语言艺术”经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即要求在体会了语句的含意之后,还要对这样写的好处加以品味赏析。分题型复习便于掌握答题角度,但实际解答时要根据题干要求灵活作答。
命题角度一 理解赏析语句
在小说文体中,理解或赏析的语句往往是对表现人物和主旨非常关键的句子。
一、明辨题型——掌握常见设问方式
题干示例 阅读文中画线部分,完成下面题目。(1)解释画线①处的含意。(2)分析画线②处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
画线②处运用了比喻和对比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
理解下面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怎样理解文中画线语句的“言外之意”?文中××蕴含了几层意思?请赏析。
明辨题型 (1)题干中有“语句”“句子”“画线”等字样;(2)题干中有“理解”“赏析”“蕴含”等字样。
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
(一)理解语句“三抓”
既要阐明语句的表层含意,又要挖掘其深层含意。在挖掘其深层含意时,需要“三抓”:
1.抓句子中的关键词语
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意的关键性词语,这些关键性词语,可以是主干,也可以是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可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抓住了这些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理解句子含意之门的钥匙。
2.抓句子的位置
重要句子,或揭示段意,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或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括性的语句。理解这类句子的含意,常需要考虑它在文中的位置:如果是总领句,解释句意时要考虑其所领起的语段的内容;如果是过渡句,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如果是总结句,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
3.抓句中的手法
这些手法,既可以是人物描写手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也可以是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等。对含有手法的句子的理解,应从手法本身的特点、作用入手,进而透视其深层意义。
(二)赏析语句的方法及答题模板
1.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
2.表现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
3.有何艺术效果或作用。结合具体语句将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加以说明,并注意联系主题思想。
4.对内容和效果的分析一般要紧紧扣住人物、环境、情节、主题作答。另外,从表达效果切入,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从表达者的“表达视角”考虑,分析“表达作用”;二是从阅读者方面考虑,看作者这样写可以对读者的阅读产生什么样的积极效果。这样全盘考虑,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答题模板:
小试牛刀
盲人教我看东西
[美]大卫·明勃尼
①我们公司在曼谷,某日,董事长派给我一个临时任务:第二天出差陪一位重要客人到泰国北部的观光胜地游览。
②我瞪眼看着乱七八糟的办公桌。虽然我已经好几个星期每星期工作7天,但是桌上一沓沓的文件说明了我仍有大量积压的工作。我心里嘀咕:“什么时候才能把文件理清呢?”
③第二天一大早,我跟一位衣着讲究、彬彬有礼的男子会合。坐了一小时飞机以后,我们挤在几百名观光游客之中,游览胜景,直到黄昏。
④那天晚上我的客人和我登上一辆小型巴士去吃晚餐,并观看一场我以前看过许多次的表演。他和其他游客闲聊的时候,我在黑暗中和坐在我前面的男人礼貌地交谈起来。他是比利时人,能说流利的英语。我心里纳闷,为什么他的头总奇怪地侧着,而且一动不动,好像正在沉思似的。后来我看到他身旁那根灰色的手杖,才恍然大悟:原来他是个盲人。
⑤这个人告诉我,他十多岁时因意外事件,眼睛瞎了。不过他并没有因此就不单独旅行。他大概六十七八岁,已经掌握了无视觉旅游的技巧,懂得利用健全的另外四种感官助他在心里勾画景象。“晚餐时我可以坐在你旁边吗?”他问,“假如你肯细致描述你看到的东西,我会很感激。”
⑥“很乐意效劳。”我回答。
⑦我的客人和他新交的朋友在前面迈步走向餐厅,那盲人和我夹在一长串游客中间跟随。我抓住他的手肘引导他,他毫不犹豫地向前跨出脚步,昂首挺胸,倒好像是他在为我带路。我们找到一个靠近舞台的位子。等候饮料时,盲人说:“这音乐在我们西方人听起来似乎不合调,不过确有迷人之处。麻烦你形容一下乐师。”
⑧舞台一侧有5个男人在为这场表演做暖场演奏,可是在这之前我一直没注意他们。“他们盘腿坐在那里,穿宽松的白棉布衬衫和宽松的黑裤,扎鲜红色腰带。3个年轻人,一个中年人,一个老人。有一个人在敲小鼓,另一人在弹一个木制的弦乐器,其余3个人在用弓拉奏一种大提琴形的小乐器。”
⑨他微笑:“这些小乐器是用什么造的?”我再细看了一下,“木头……不过球形的共鸣箱是用整个椰子壳做的。”我说,同时竭力压制自己的惊奇。灯光逐渐暗了,他又问:“其他游客是什么样子的?”
⑩“什么肤色和体形的都有。穿得讲究的没几个人。”我低声说。我进一步放低声音并靠近他的耳朵说话,他立刻热切地把头朝我靠过来。以前从来没有人这么聚精会神地听我说话。
舞台后方的帷幕拉开了。6名十三四岁的女孩出场,我描述了她们穿纱笼般的丝裙,头上有金色头饰,头饰的尖角是软的,会随着她们舞蹈的动作有节奏地晃动。“她们的指尖套着金色的假指甲,也许有10厘米长,”我告诉他,“这些指甲彰显了她们双手的每一个优雅动作,有锦上添花的效果。”
他微笑着点了点头:“多么美妙——我真想摸一摸这些指甲。”
第一场表演结束了,我找个借口走开,去跟戏院经理谈话。回来时我告诉我的新朋友:“他们邀请你去后台走走。”
几分钟后,他站在一位舞蹈演员的旁边。他把四倍大的双手慢慢伸出来抓住她的手。他轻摸假指甲平滑、微弯、尖锐的末端,那女孩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带着畏惧的表情抬头凝望着他的脸。我热泪盈眶。
夜渐深,我描述得越多,他兴奋的点头越频繁,我发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舞台服装的颜色、式样和设计;乐师全神贯注演奏时的表情;甚至女侍应生在半昏暗中绽放的纯洁笑容……
回到旅馆的大堂,我的新朋友紧紧地抱住我。“你为我看到了每一样东西,实在太美妙了。”他低声对我说,“我感激不尽。”
稍后我才领悟:说感谢的应该是我,瞎眼的其实是我。他帮助我掀开了那块在这个喧闹红尘中遮住我们眼睛并迅速扩大的帷幔,让我看到以前我视而不见、未曾击节赞赏的所有美好事物。
(有删改)
【考点题型】小说最后一段的“说感谢的应该是我,瞎眼的其实是我”这句话有什么含意?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解析] 解答这类题,审题尤为重要,结合“含意”和“启示”这两个关键词,分析含意要把握“感谢”和“瞎眼”的内涵,“感谢”是“我”在与盲人朋友交往的过程中,他让“我”明白了许多,教会了“我”许多。“瞎眼”是在说自己,盲人朋友虽然眼瞎但是内心充满渴望,他用自己的方式感知世界,而作为正常人的“我”却对现实世界熟视无睹。分析启示时要结合文意及现实,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①“说感谢的应该是我”的含意是:由于“我”应盲人朋友的请求,给他描述了他看不见的东西,在描述中“我”发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让“我”看到了以前“我”视而不见的那些美好事物,所以“我”应该感谢盲人朋友,是他教“我”学会了如何“看东西”。②“瞎眼的其实是我”的含意是:盲人朋友眼睛是瞎的,但他通过自己了解外界的方式,看到了许多“我”没有注意到的东西,所以他并不“瞎”;而“我”虽然眼睛能看见事物,但是“我”却不会用眼睛观察外部世界,以至于对许多事物都熟视无睹,所以瞎眼的其实是“我”。③这句话带给我们的启示是: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要随时注意观察、用心去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做一个心明眼亮的人。(意思对即可)
命题角度二 鉴赏语言风格
品味小说语言艺术,关键在于确定语言特色。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语言艺术特点。这里的艺术特点有时是指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有时是指在特定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遣词造句等方面的特点,如炼字、长短句、整散句等。另外,也包括作者语言的地域色彩、语体色彩。
一、明辨题型
题干示例 第一段中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其他设问方式:(1)以××为例,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作品在语言运用上的妙处。(2)本文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色,试从某一角度加以分析。
明辨题型 题干中有“语言特色”“语言表达特色”等字样。
二、掌握技巧
品味与鉴赏精彩语句的表现力,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1.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
2.鉴赏叙述语言的概括、简洁和传神。
3.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品味语言的准确、简练、生动、形象,以及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委婉含蓄、尖锐直露、冷峻深沉、热情澎湃等);给读者以艺术审美情趣;所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反语、夸张、排比等)创造出的意境、表达效果,等等。
4.从作品实际出发对语言进行具体分析。
温馨提示
1.细细咀嚼品味,获得美感享受
在初读的基础上,以欣赏语言为目的慢慢读,细细品,向茅盾学习,“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的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到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就要细细地一段一段地读、领会、运用,这时要注意到它的‘炼字炼句’”。
2.联系语境,想象情景,欣赏语言之美
要注意把相关词语放入语境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特别注意语句深层含意的挖掘,要能依据文章的主旨、作者的观点态度、文中人物的性格,读出言外之意。
3.领悟小说的言外之意,欣赏其含蓄之美
小说是用形象说话,往往不把话说尽,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如《祝福》中当祥林嫂捐过门槛,满以为赎了一世的罪名,坦然地去拿酒杯和筷子时,四婶却仍然说:“你放着罢,祥林嫂!”祥林嫂的反应是“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这样的语句,作家示其形,而刻其神,蕴涵丰富,使祥林嫂的心理活动,尽在其中,回味无穷,发人深省。
4.初步感知作家的语言风格
风格是在对小说语言的整体感受和相比较中感知的。鲁迅凝练深刻,契诃夫幽默简练,孙犁清新明丽,沈从文则古朴典雅。
小试牛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人和车厂的老板刘四爷快七十岁了;人老,心可不老实。年轻的时候他当过库兵,设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账。干这些营生所应有的资格与本领——力气,心路,手段,交际,字号等等——刘四爷都有。在前清的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跪过铁索。跪上铁索,刘四并没皱一皱眉,没说一个饶命。官司教他硬挺了过来,这叫作“字号”。出了狱,他开了个洋车厂子。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么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骨头(注:调皮捣乱)的。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到现在,他有六十多辆车,至坏的也是七八成新的,他不存破车。车租,他的比别家的大,可是到“三节”他比别家多放着两天的份儿。人和厂有地方住,拉他的车的光棍儿,都可以白住——可是得交上车份儿,交不上账而和他苦腻(注:软磨硬缠)的,他扣下铺盖,把人当个破水壶似的扔出门外。大家若是有个急事急病,只须告诉他一声,他不含糊,水里火里他都热心地帮忙,这叫作“字号”。
……
(节选自莫泊桑《保护人》)
【考点题型】第一段中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解析】 ①老舍文章的语言特色是有京味儿或北京方言。“土混混出身”“紧一把儿”“松一步儿”“耍骨头”“一瞪眼”等词口语化很浓,让人感到浓郁的地方特色。②“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非常自然,通俗形象(生动)(从修辞效果方面作答)。
【答案】 运用了口语方言(北京方言,或“有京味儿”“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例如:“土混混”“耍骨头”“松一步儿”“紧一把儿”“迷迷糊糊”等;质朴(自然、通俗)、形象(活泼、生动)。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骈枝的________
余显斌
①他性格内向,十分自卑。因为他左手长着骈枝——小手指上又长了根手指,很难看。
②有一次,一个小女生看见了他的骈枝,惊叫道:“呀,你昨长了六根手指?”他听了,捏着手红着脸哭了。那时,他才九岁,刚懂点事,就感觉到自己和别的孩子不同。可是,又不敢做手术,因为怕痛。于是,那根手指就留了下来,成了他的心结。他爱把左手插在口袋里,生怕一不小心,会露出自己的骈枝,惹来大家的嘲笑。渐渐地,他喜欢一个人待在教室的一角,不玩,不笑,很少说话。
③初中时,他遇见了她,一个非常清秀的女孩,白净的脸上旋动着两个酒窝。她做了他的同桌,经常“咯咯咯”地笑,把幸福满天张扬。
④一次,老师让她上讲台演讲,她走上去,眉眼弯弯,一边演讲一边“咯咯”地笑,以至于大家都忍不住,跟着笑了,嘻嘻哈哈的一大片。最后,就连绷着脸的老师也忍不住笑了。其实,她笑不为别的,只是因为念错了一个字。这也值得笑,真是的!他皱着眉想。
⑤还有一次,她写字的时候不小心,手肘一晃,一下子撞着了他的手肘,他急得咂一下嘴,表示不满,她侧过头来一看,他一笔从作业本的上面斜斜地画到了下边,仿佛蚯蚓一样,弯弯扭扭的。她又笑了,“咯咯咯”的,如喷泉一样,泛着阳光,四处泼洒,流光溢彩。
⑥他望着她:噘着嘴问:“笑什么?难道很搞笑吗?”她指着那笔字,说道:“像一条蛇!你在绘画啊?”说着,又笑起来。
⑦终于有一天,她看到了他的六指。当时,他悄悄伸出手,拿着指甲剪,准备剪指甲。她看见了他的骈枝,睁大了眼,接着笑了起来,“你真幸运!”她说。
⑧他很生气,说这话明显是在讥笑自己嘛。可她仿佛一点儿也看不出他生气了似的说:“上帝太偏心了,给我们十根手指,却多给了你一根,你一定和他是亲戚,走了后门,他照顾你的。”
⑨第一次,他听到了对六指真诚的赞美,他敏感的心隐隐有了一种平衡感,有了一点安慰。尽管他知道,这是她的一句玩笑话,可能只是一种安抚,可是,他的心里仍感到一丝舒畅,他也笑了。
⑩渐渐地,他不再讨厌她的笑了。
那天,在体育课上,他们高高兴兴地跑啊叫啊,十分热闹。踢球的时候,她正好走过,他一不小心,一脚踢在了她的腿上,脚顿时隐隐生疼,他忙向她道歉,问踢痛没有。她又笑了,告诉他,只有他痛,自己绝对不会痛的。
“为什么?”他大惑不解地睁大眼睛问。
她悄悄告诉他,自己这条腿是假肢,安装上去的,不会感到痛。她又轻声告诉他,这是个秘密,只有他一个人知道,不能告诉别人。他连连点萧头,满心同情地望着她。
她仍是笑笑,转身走了。他站在那儿,看着她的背影,看着她飘扬的头发,心里翻腾起十二级海啸,难以平静。
从此以后,他的笑声也传遍校,四处挥酒,四处张扬,他也成了一只快乐鸟。他想,和她相比,自己幸福多了。为什么不向她学习,笑着面对生活、面对自己生活的不宪满呢?
几年后,一次同学聚会,她没有到。谈起往事,当他说到她的腿时,她的一个闺蜜证明,她是一双好腿。因为那天回到宿舍,她撸起裤腿时,腿上青了一块,她还流了泪。事后,她反复叮嘱她们,这件事千万不要告诉他,大家听了,都默默地点着头。于是,这成了她们共同保守的一个秘密。
那一刻,他热泪盈眶,他仿佛又一次看到了她清秀的样子,听到了她清亮的笑。
(选文有删改)
1. 联系上下文,揣摩第 段中“秘密”的含义。
(1)她又轻声告诉他,这是个秘密,只有他一个人知道,不能告诉别人。
(2)于是,这成了她们共同保守的一个秘密。
2. 结合第⑦段画横线句子的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她看见了他的骈枝,睁大了眼,接着笑了起来,“你真幸运!”她说。
3. 这篇小说在写法上有诸多特色,值得品味。试探究小说写作手法的匠心所在,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4. 小说在《中国教师报》发表时,题目为“骈枝的苦恼”,有人认为也能以“骈枝的幸运”为题,你喜欢哪一个?请阐明理由。
我喜欢“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见闻,说说你对“笑着面对生活、面对自己生活的不完满”的理解。
【答案】
1. (1)她的腿是假肢。(2)她用假肢“骗”他。意思对即可。
2. 运用神态、动作、语言描写,表现“她”的机智与善良。言之有理即可。
3. 写作手法:对比、线索、照应、铺垫等。言之有理即可。
4. ①. “骈枝的苦恼”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自圆其说即可。 ②. “骈枝的幸运”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自圆其说即可。
5. 直面困难(挫折),乐观生活。
【解析】
【1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分析概括作答。
(1)从语句“她悄悄告诉他,自己这条腿是假肢,安装上去的,不会感到痛。她又轻声告诉他,这是个秘密”可知,这个“秘密”是指“她的腿是假肢”。
(2)从语句“谈起往事,当他说到她的腿时,她的一个闺蜜证明,她是一双好腿。因为那天回到宿舍,她撸起裤腿时,腿上青了一块,她还流了泪。事后,她反复叮嘱她们,这件事千万不要告诉他,大家听了,都默默地点着头。于是,这成了她们共同保守的一个秘密”可知,这里的“秘密”是“她用假肢‘骗’他的事”。
【2题详解】
考查对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人物描写方法:肖像(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对话)、心理等。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又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等。作用: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是衬托、突出……的特点。语句“她看见了他的骈枝,睁大了眼,接着笑了起来,‘你真幸运!’她说”,使用了“看”“睁”“笑”和“你真幸运!”的词句,运用了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同时还运用了“接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她”心理活动的迅速变化,表现了“她”的机智与善良。
【3题详解】
考查写作手法及其作用。常见的写作手法:对比、烘托(衬托)、伏笔、铺垫、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等。本文讲述了“他”小时候由于是“骈枝”,怕被人嘲笑,不敢示人,变得越来越自卑。初中时,一位“假肢”女孩鼓励骈枝男孩由自卑逐步转向阳光的故事。文章以“他”的变化为线索,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叙写其小时候怕别人对他嘲笑,以致自卑;到初中后,遇到了“她”的鼓励和帮助,使“他”变得自信和阳光。前后对比,突出表现了“她”的美好心灵,也揭示了“乐观的心态”是解除痛苦的良药。也可以从铺垫照应的角度来分析,如“她说自己的腿是假肢”和后来同学聚会上知道“她拥有完好的双腿”等。答案不唯一,能结合文章,选择一种写作手法分析作答即可。
【4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要完成此类题目,必须在把握文章内容、主旨和情感的基础上,从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两个方面来答。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和标志,它常常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串连文章的结构,起到揭示主旨和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从文章叙写的故事看,男孩因“骈枝”而自卑烦恼;但是遇到“她”的鼓励后变得“阳光”。既可以说是“烦恼”,也可以看作是“幸运”。无论是用“骈枝的苦恼”,还是用“骈枝的幸运”来作文章的标题,都能构成小说的线索并揭示小说的主题。据此,选择一个作为标题,结合文章叙写的内容阐述自己的理由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5题详解】
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含意类问题,不要仅浮于语句的表面意义,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语句“笑着面对生活、面对自己生活的不完满”中的“笑”应该理解为“积极乐观的态度”,“不完满”可以理解为“人的生理有缺陷”或“生活遇到的困境、挫折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人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直面生活遇到的困境。意对即可。
知识链接
知识探究
考情分析
考情分析
考情分析
综合演练第四讲
品技巧 ,析语言
艺术技巧是指作家驾驭文学语言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采用的方法技巧。小说的艺术技巧十分丰富,它包罗了其他艺术体裁的所有写法,有散文式的背景描绘,有特写般的人物刻画,有戏剧般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有诗一般的意境。
题型一:品味艺术技巧
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和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内容,这是小说命题方面的重点内容。
知识链接
一、明辨题型—
题干示例 其他设问: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明辨题型 (1)题干中有“艺术效果”“艺术手法”“表现手法”等字样;(2)题干中有“描写特点”“方式”“作用”等字样。
二、掌握技巧
★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是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主要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五种。就小说来讲,叙述与描写是其最常用的表达方式。
叙述(略)
2.描写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动作,景物的性质、特征,环境的色彩、布局等具体地描绘出来。
种类 作用
人物描写 直接描写 肖像描写 展示人物外部形象 交代人物,突出特点,展示人物性格品质
神态、动作描写 展示人物的内心及性格特点
语言描写 体现人物的思想性格: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语态,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心理描写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感情(矛盾、焦虑、担心、喜悦、悲伤、兴奋等),表现人物的品格,推动情节的发展
细节描写 ①刻画人物性格、爱好、追求;②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③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④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主题
间接描写 借助次要人物烘托 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含蓄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交
借助事物形象(物象)烘托
借助环境烘托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景物)描写 ①交代时间、地点,提供故事背景;②为人物出场作铺垫;③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④推动情节发展;⑤暗示作品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指使文章整体或部分给人留下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小说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如下表:
种类 方式与作用
象征 通过描写某种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表现抽象的概念、深刻的思想情感,使抽象的思想、概念形象化,使思想感情含蓄、耐人寻味
渲染 以浓重的笔墨描写某一事物,用来突出所要表达的对象。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抑扬 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爱、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
对比 将性质相反或相对的事件进行对照,以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和衬托相比,对比没有主次之分
衬托 用另外的事物来陪衬、对照,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强化思想感情。和对比相比,衬托有主次之分
联想和想象 联想,就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相关联或相似的事物、观念。想象,是以生活为基础,以记忆中的表象为起点,对所想象的事物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一个并未直接感知的新事物形象的过程。它们使文章内容丰富、形象丰满,在形式上变化多姿,生动活泼
以小见大 以生活中的平凡小事,甚至是一个细节,表现生活中的大主题、作者深刻的看法与认识。感人且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起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虚实结合 眼前为实,想象、回忆、虚构之事为虚。虚实结合,更能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更能鲜明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特点,更能集中地揭示主旨
点面结合 通过面上的大环境、大背景和点上的具体描写,粗放与特写的结合,更好地表现主题
开门见山 叙事,直接从事件的某个环节写起,引人入胜;议论,直接表明观点,让读者一目了然
卒章显志 在全篇结尾点明文章的主旨或作者的思想情感
★结构技巧
主要指构筑情节、营造环境等方面的技巧。
手 法 概念分析及作用阐释
悬念 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抑扬 指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照应 又叫呼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伏笔 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铺垫 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做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突转 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解题技巧】
“四看”巧析情节结构技巧
1.看结构安排。分析文章是否有以下几种情况:开头结尾各有特色(首尾呼应);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等。并结合内容分析其妙处。
2.看选材剪裁。分析在刻画人物、叙述事件时,材料和中心的关系是否合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3.看表达方式。分析各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各种叙述人称的选择及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及作用。
4.看故事线索。分析小说的线索是什么,特别要注意小说的双线、多线特点,如明线、暗线、时空线、感情线等,看故事情节是怎样围绕线索展开的。
小试牛刀
稻谷来到了春天
帕蒂古丽
那一年,稻谷还在地里,大雪就像盗贼一样从南山那边扑过来,抢夺了村庄收割的喜悦。爹爹悔得直跳:“嗨,就在地里多放了一夜,谁知道雪这个贼娃子,会趁村庄睡着的时候,把一地壮壮实实的稻谷全给埋起来了。现在镰刀磨得再利,又有啥用?”
“辛苦了一年的收成,总不能就这样送给雪贼,就是一点一点挖,一捧一捧捧,也要把它收回来。不然,娃娃们挨饿不说,明年的稻种子都有麻烦。”妈妈低头看着隆起的肚子说。
这天,村里的大人孩子全都出动了,扛着铁锹、木锨,推着手推车,带着簸箕、筛子,到雪地里刨稻谷。
雪一尺多厚,要一锹一锹把雪铲成堆,再运到稻地外面去。等手推车推出去的雪在稻地四周围起冰雪长城,脚下的稻谷才从雪缝中戳出了一根根尖细的稻芒。就这样,大雪从人们手里抢夺去的宝藏,又被人们抢夺了回来,尽管只抢夺了一部分,至少人们没有完全输给这场大雪。
我们把本来躺在冰床上的稻谷,搬回了家里。
妈妈挺着大肚子,抱了一大捆干树枝在炕洞里点燃了火。爹爹掀开了大炕上所有的苇席和毡子,把六麻袋夹带着冰雪的稻谷全都倒在了大炕上,用木锨摊平。
爹爹把苇席、毡子、褥子,一层层铺在摊开的稻谷和冰雪上,妈妈抱来的干树枝已经堆满了半间屋子。爹爹说:“孩子们,你们拉开被窝,就睡在稻谷上。我和你妈一起把炕烧热。”晚上,睡在炕上,一股凉气从身子底下直往上拔。
“下面火炕烤,上面身子婚,稻谷干得快一点。”爹爹在被窝里说这句话时,牙齿都打着战。
我们在稻谷上睡了一个冬天。我们每天晚上早早就躺在火炕上,用身子去暖那些稻谷。
冬天终于到了尾巴根上的时侯,又一个弟弟降生在铺满稻谷的大炕上。
大炕上又多了一个娃娃,家里顿时热闹了很多。我家的门上还挂了一根透着喜气的红布条。爹爹妈妈的脸也像五九过后的天气,渐渐暖和了起来。
“一九二九不是九,三九四九冻死狗,五九娃娃拍拍手……”村里女孩穿了鲜艳的衣服,扎了漂亮的麻花辫,一边唱一边跳橡皮筋,春天的气息就从她们的童谣、花衣服和头顶的蝴蝶花,弥漫到整个大梁坡。
大梁坡的春天,最先是沿着出去觅食的羊踩出的雪坑走进来的。深深浅浅的羊蹄坑在春风里一行一行变得水汪汪的,厚厚的积雪覆盖的大地从那一个个小坑里重见天日,小小的羊蹄坑从村庄四周越走越远,向着村庄外更远的地方散开去。
【甲】冰冻了一个漫漫长冬的大地,就像是从羊蹄坑里解开了一粒粒黑色的纽扣,慢慢脱去了捂了一冬的白羊皮袄,一点一点露出了春色。
眼见着路边的杨树返青。河沿的柳树吐出苍绿的芽苞,结冰的渠沟在睛天里变得水汪汪的,春天的味道慢慢地从冰融雪消的田野上升腾起来,【乙】清早,布谷的鸣叫从河坝那边飞过来,“布谷、布谷”的声音在窗户上、屋檐上飞来撞去。这声音撞到谁家,谁家就像得着了神谕似的,打开仓房,开始清理农具和闲放了一冬的马车和驴车。
爹爹修整好拉犁铧的绳索,把它套在老牛身上,起早贪黑到稻谷地里犁了三天地,他说,这片地去年吃下了那许多粮食,肥得流油,今年根本不用上肥料了。
我们把稻谷从大炕上扫起来,堆到场院里,爹爹给马套上了石碾子。马拉着石碾子在场院里撒了大半天的欢,那些连着稻秸秆的稻谷,舒服地躺在碾子下面打滚。我们在被爹爹的铁叉叉到了一边的干净的稻秸秆上打滚,就像在铺了新褥子的大炕上打滚。
我们把妈妈扬好了的稻谷,用木锨和簸箕铲进大麻袋里,抬到了车上。爹把驴车赶上了高高的大梁坡,我和弟弟妹妹坐在摞得高高的麻袋上,村庄一下子变得很矮很矮。我们被装满稻种的大麻袋托在半空中,天上软绵绵的云、地上暖洋洋的风,向着我们扑过来。
从坡顶远远地看过去,雪埋掉过的那片稻地,被犁铧翻了个透,油黑油黑的泥土上,拢着淡白的水雾,日头照在雾气上,返出一道道、一圈圈紫蓝色的光晕,像虹一样。弟弟和妹妹跳下高高的麻袋垛子,在翻得松软的泥土上奔跑。爹爹停好了驴车,卸下稻种,坐在新打的田埂上,卷上根烟点着,美美地吸了一口,眯着眼睛看弟妹们在稻地里撒欢。
我问爹爹:“这么大一片稻田,这几麻袋稻种不够播咋办?”
爹爹将了一把密密匝匝的胡茬子,对着稻地盘算:“就是种子播稀点,也得把这块地全都撒上种子。今年雪水足,这地里,播上一颗种子,就能活一棵苗子,说不定去年埋在地里的稻谷也能发芽。再等些日子,这稻地里就长满绿绿的稻秧了。”
【丙】爹爹说这话的时候,我看见他湿汪汪的眼睛就像是两大块水田,成片成片的绿色稻苗浸在他的眼波里,一下子盖满了整个大梁坡,连大梁坡上刮过的呼啦啦的风,都被爹爹眼睛里的光染绿了……
(选自(天涯》2012年第2期,有删改)
1. 【考点题型】下列对这篇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首段用“盗贼、扑、抢夺”等词语,突出雪灾来得突然、凶猛以及造成的危害之大,侧面表现灾难面前大梁坡人不服输的精神。
B. “睡在炕上,一股凉气从身子底下直往上拔”“爹爹在被窝里说这句话时,牙齿都打着战”,这两处描写突出冬天之冷和救灾之难。
C. 文章写冬末村里小女孩的活动外,还通过羊群觅食、杨柳吐绿、渠沟水汪汪、布谷鸟鸣叫等情景,多角度呈现了大梁坡的春天气息,
D. 作者详细叙写“我”家的救灾情况,又简笔勾勒“村里大人孩子全都出动”的救灾场景,一这种点面结合的写法有利于文章主旨表达。
2.【考点题型】 文中“冬天终于到了尾巴根上的时候,又一个弟弟降生在铺满稻谷的大炕上”这一句,与朱自清《春》中“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谈谈你的理解。
3.【考点题型】在文中画线的【甲】【乙】【丙】三个句子中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
题型二 分析语言题
知识链接
《考试说明》对小说语言的鉴赏有两层含意: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即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二是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风格,即作者的叙述语言(用语特点和语言风格)。体现在考题中往往有三大题型:理解语句含意、品味语言艺术和鉴赏语言风格。但在实际考查中,“理解语句含意”和“品味语言艺术”经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即要求在体会了语句的含意之后,还要对这样写的好处加以品味赏析。分题型复习便于掌握答题角度,但实际解答时要根据题干要求灵活作答。
命题角度一 理解赏析语句
在小说文体中,理解或赏析的语句往往是对表现人物和主旨非常关键的句子。
一、明辨题型
题干示例 阅读文中画线部分,完成下面题目。(1)解释画线①处的含意。(2)分析画线②处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
画线②处运用了比喻和对比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
理解下面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怎样理解文中画线语句的“言外之意”?文中××蕴含了几层意思?请赏析。
明辨题型 (1)题干中有“语句”“句子”“画线”等字样;(2)题干中有“理解”“赏析”“蕴含”等字样。
二、掌握技巧
(一)理解语句“三抓”
既要阐明语句的表层含意,又要挖掘其深层含意。在挖掘其深层含意时,需要“三抓”:
1.抓句子中的关键词语
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意的关键性词语,这些关键性词语,可以是主干,也可以是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可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抓住了这些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理解句子含意之门的钥匙。
2.抓句子的位置
重要句子,或揭示段意,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或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括性的语句。理解这类句子的含意,常需要考虑它在文中的位置:如果是总领句,解释句意时要考虑其所领起的语段的内容;如果是过渡句,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如果是总结句,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
3.抓句中的手法
这些手法,既可以是人物描写手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也可以是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等。对含有手法的句子的理解,应从手法本身的特点、作用入手,进而透视其深层意义。
(二)赏析语句的方法及答题模板
1.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
2.表现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
3.有何艺术效果或作用。结合具体语句将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加以说明,并注意联系主题思想。
4.对内容和效果的分析一般要紧紧扣住人物、环境、情节、主题作答。另外,从表达效果切入,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从表达者的“表达视角”考虑,分析“表达作用”;二是从阅读者方面考虑,看作者这样写可以对读者的阅读产生什么样的积极效果。这样全盘考虑,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答题模板:
小试牛刀
盲人教我看东西
[美]大卫·明勃尼
①我们公司在曼谷,某日,董事长派给我一个临时任务:第二天出差陪一位重要客人到泰国北部的观光胜地游览。
②我瞪眼看着乱七八糟的办公桌。虽然我已经好几个星期每星期工作7天,但是桌上一沓沓的文件说明了我仍有大量积压的工作。我心里嘀咕:“什么时候才能把文件理清呢?”
③第二天一大早,我跟一位衣着讲究、彬彬有礼的男子会合。坐了一小时飞机以后,我们挤在几百名观光游客之中,游览胜景,直到黄昏。
④那天晚上我的客人和我登上一辆小型巴士去吃晚餐,并观看一场我以前看过许多次的表演。他和其他游客闲聊的时候,我在黑暗中和坐在我前面的男人礼貌地交谈起来。他是比利时人,能说流利的英语。我心里纳闷,为什么他的头总奇怪地侧着,而且一动不动,好像正在沉思似的。后来我看到他身旁那根灰色的手杖,才恍然大悟:原来他是个盲人。
⑤这个人告诉我,他十多岁时因意外事件,眼睛瞎了。不过他并没有因此就不单独旅行。他大概六十七八岁,已经掌握了无视觉旅游的技巧,懂得利用健全的另外四种感官助他在心里勾画景象。“晚餐时我可以坐在你旁边吗?”他问,“假如你肯细致描述你看到的东西,我会很感激。”
⑥“很乐意效劳。”我回答。
⑦我的客人和他新交的朋友在前面迈步走向餐厅,那盲人和我夹在一长串游客中间跟随。我抓住他的手肘引导他,他毫不犹豫地向前跨出脚步,昂首挺胸,倒好像是他在为我带路。我们找到一个靠近舞台的位子。等候饮料时,盲人说:“这音乐在我们西方人听起来似乎不合调,不过确有迷人之处。麻烦你形容一下乐师。”
⑧舞台一侧有5个男人在为这场表演做暖场演奏,可是在这之前我一直没注意他们。“他们盘腿坐在那里,穿宽松的白棉布衬衫和宽松的黑裤,扎鲜红色腰带。3个年轻人,一个中年人,一个老人。有一个人在敲小鼓,另一人在弹一个木制的弦乐器,其余3个人在用弓拉奏一种大提琴形的小乐器。”
⑨他微笑:“这些小乐器是用什么造的?”我再细看了一下,“木头……不过球形的共鸣箱是用整个椰子壳做的。”我说,同时竭力压制自己的惊奇。灯光逐渐暗了,他又问:“其他游客是什么样子的?”
⑩“什么肤色和体形的都有。穿得讲究的没几个人。”我低声说。我进一步放低声音并靠近他的耳朵说话,他立刻热切地把头朝我靠过来。以前从来没有人这么聚精会神地听我说话。
舞台后方的帷幕拉开了。6名十三四岁的女孩出场,我描述了她们穿纱笼般的丝裙,头上有金色头饰,头饰的尖角是软的,会随着她们舞蹈的动作有节奏地晃动。“她们的指尖套着金色的假指甲,也许有10厘米长,”我告诉他,“这些指甲彰显了她们双手的每一个优雅动作,有锦上添花的效果。”
他微笑着点了点头:“多么美妙——我真想摸一摸这些指甲。”
第一场表演结束了,我找个借口走开,去跟戏院经理谈话。回来时我告诉我的新朋友:“他们邀请你去后台走走。”
几分钟后,他站在一位舞蹈演员的旁边。他把四倍大的双手慢慢伸出来抓住她的手。他轻摸假指甲平滑、微弯、尖锐的末端,那女孩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带着畏惧的表情抬头凝望着他的脸。我热泪盈眶。
夜渐深,我描述得越多,他兴奋的点头越频繁,我发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舞台服装的颜色、式样和设计;乐师全神贯注演奏时的表情;甚至女侍应生在半昏暗中绽放的纯洁笑容……
回到旅馆的大堂,我的新朋友紧紧地抱住我。“你为我看到了每一样东西,实在太美妙了。”他低声对我说,“我感激不尽。”
稍后我才领悟:说感谢的应该是我,瞎眼的其实是我。他帮助我掀开了那块在这个喧闹红尘中遮住我们眼睛并迅速扩大的帷幔,让我看到以前我视而不见、未曾击节赞赏的所有美好事物。
(有删改)
【考点题型】小说最后一段的“说感谢的应该是我,瞎眼的其实是我”这句话有什么含意?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命题角度二 鉴赏语言风格
品味小说语言艺术,关键在于确定语言特色。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语言艺术特点。这里的艺术特点有时是指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有时是指在特定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遣词造句等方面的特点,如炼字、长短句、整散句等。另外,也包括作者语言的地域色彩、语体色彩。
一、明辨题型
题干示例 第一段中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其他设问方式:(1)以××为例,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作品在语言运用上的妙处。(2)本文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色,试从某一角度加以分析。
明辨题型 题干中有“语言特色”“语言表达特色”等字样。
二、掌握技巧
品味与鉴赏精彩语句的表现力,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1.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
2.鉴赏叙述语言的概括、简洁和传神。
3.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品味语言的准确、简练、生动、形象,以及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委婉含蓄、尖锐直露、冷峻深沉、热情澎湃等);给读者以艺术审美情趣;所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反语、夸张、排比等)创造出的意境、表达效果,等等。
4.从作品实际出发对语言进行具体分析。
温馨提示
1.细细咀嚼品味,获得美感享受
在初读的基础上,以欣赏语言为目的慢慢读,细细品,向茅盾学习,“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的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到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就要细细地一段一段地读、领会、运用,这时要注意到它的‘炼字炼句’”。
2.联系语境,想象情景,欣赏语言之美
要注意把相关词语放入语境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特别注意语句深层含意的挖掘,要能依据文章的主旨、作者的观点态度、文中人物的性格,读出言外之意。
3.领悟小说的言外之意,欣赏其含蓄之美
小说是用形象说话,往往不把话说尽,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如《祝福》中当祥林嫂捐过门槛,满以为赎了一世的罪名,坦然地去拿酒杯和筷子时,四婶却仍然说:“你放着罢,祥林嫂!”祥林嫂的反应是“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这样的语句,作家示其形,而刻其神,蕴涵丰富,使祥林嫂的心理活动,尽在其中,回味无穷,发人深省。
4.初步感知作家的语言风格
风格是在对小说语言的整体感受和相比较中感知的。鲁迅凝练深刻,契诃夫幽默简练,孙犁清新明丽,沈从文则古朴典雅。
小试牛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人和车厂的老板刘四爷快七十岁了;人老,心可不老实。年轻的时候他当过库兵,设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账。干这些营生所应有的资格与本领——力气,心路,手段,交际,字号等等——刘四爷都有。在前清的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跪过铁索。跪上铁索,刘四并没皱一皱眉,没说一个饶命。官司教他硬挺了过来,这叫作“字号”。出了狱,他开了个洋车厂子。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么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骨头(注:调皮捣乱)的。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到现在,他有六十多辆车,至坏的也是七八成新的,他不存破车。车租,他的比别家的大,可是到“三节”他比别家多放着两天的份儿。人和厂有地方住,拉他的车的光棍儿,都可以白住——可是得交上车份儿,交不上账而和他苦腻(注:软磨硬缠)的,他扣下铺盖,把人当个破水壶似的扔出门外。大家若是有个急事急病,只须告诉他一声,他不含糊,水里火里他都热心地帮忙,这叫作“字号”。
……
(节选自莫泊桑《保护人》)
【考点题型】第一段中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骈枝的________
余显斌
①他性格内向,十分自卑。因为他左手长着骈枝——小手指上又长了根手指,很难看。
②有一次,一个小女生看见了他的骈枝,惊叫道:“呀,你昨长了六根手指?”他听了,捏着手红着脸哭了。那时,他才九岁,刚懂点事,就感觉到自己和别的孩子不同。可是,又不敢做手术,因为怕痛。于是,那根手指就留了下来,成了他的心结。他爱把左手插在口袋里,生怕一不小心,会露出自己的骈枝,惹来大家的嘲笑。渐渐地,他喜欢一个人待在教室的一角,不玩,不笑,很少说话。
③初中时,他遇见了她,一个非常清秀的女孩,白净的脸上旋动着两个酒窝。她做了他的同桌,经常“咯咯咯”地笑,把幸福满天张扬。
④一次,老师让她上讲台演讲,她走上去,眉眼弯弯,一边演讲一边“咯咯”地笑,以至于大家都忍不住,跟着笑了,嘻嘻哈哈的一大片。最后,就连绷着脸的老师也忍不住笑了。其实,她笑不为别的,只是因为念错了一个字。这也值得笑,真是的!他皱着眉想。
⑤还有一次,她写字的时候不小心,手肘一晃,一下子撞着了他的手肘,他急得咂一下嘴,表示不满,她侧过头来一看,他一笔从作业本的上面斜斜地画到了下边,仿佛蚯蚓一样,弯弯扭扭的。她又笑了,“咯咯咯”的,如喷泉一样,泛着阳光,四处泼洒,流光溢彩。
⑥他望着她:噘着嘴问:“笑什么?难道很搞笑吗?”她指着那笔字,说道:“像一条蛇!你在绘画啊?”说着,又笑起来。
⑦终于有一天,她看到了他的六指。当时,他悄悄伸出手,拿着指甲剪,准备剪指甲。她看见了他的骈枝,睁大了眼,接着笑了起来,“你真幸运!”她说。
⑧他很生气,说这话明显是在讥笑自己嘛。可她仿佛一点儿也看不出他生气了似的说:“上帝太偏心了,给我们十根手指,却多给了你一根,你一定和他是亲戚,走了后门,他照顾你的。”
⑨第一次,他听到了对六指真诚的赞美,他敏感的心隐隐有了一种平衡感,有了一点安慰。尽管他知道,这是她的一句玩笑话,可能只是一种安抚,可是,他的心里仍感到一丝舒畅,他也笑了。
⑩渐渐地,他不再讨厌她的笑了。
那天,在体育课上,他们高高兴兴地跑啊叫啊,十分热闹。踢球的时候,她正好走过,他一不小心,一脚踢在了她的腿上,脚顿时隐隐生疼,他忙向她道歉,问踢痛没有。她又笑了,告诉他,只有他痛,自己绝对不会痛的。
“为什么?”他大惑不解地睁大眼睛问。
她悄悄告诉他,自己这条腿是假肢,安装上去的,不会感到痛。她又轻声告诉他,这是个秘密,只有他一个人知道,不能告诉别人。他连连点萧头,满心同情地望着她。
她仍是笑笑,转身走了。他站在那儿,看着她的背影,看着她飘扬的头发,心里翻腾起十二级海啸,难以平静。
从此以后,他的笑声也传遍校,四处挥酒,四处张扬,他也成了一只快乐鸟。他想,和她相比,自己幸福多了。为什么不向她学习,笑着面对生活、面对自己生活的不宪满呢?
几年后,一次同学聚会,她没有到。谈起往事,当他说到她的腿时,她的一个闺蜜证明,她是一双好腿。因为那天回到宿舍,她撸起裤腿时,腿上青了一块,她还流了泪。事后,她反复叮嘱她们,这件事千万不要告诉他,大家听了,都默默地点着头。于是,这成了她们共同保守的一个秘密。
那一刻,他热泪盈眶,他仿佛又一次看到了她清秀的样子,听到了她清亮的笑。
(选文有删改)
1. 联系上下文,揣摩第 段中“秘密”的含义。
(1)她又轻声告诉他,这是个秘密,只有他一个人知道,不能告诉别人。
(2)于是,这成了她们共同保守的一个秘密。
2. 结合第⑦段画横线句子的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她看见了他的骈枝,睁大了眼,接着笑了起来,“你真幸运!”她说。
3. 这篇小说在写法上有诸多特色,值得品味。试探究小说写作手法的匠心所在,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4. 小说在《中国教师报》发表时,题目为“骈枝的苦恼”,有人认为也能以“骈枝的幸运”为题,你喜欢哪一个?请阐明理由。
我喜欢“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见闻,说说你对“笑着面对生活、面对自己生活的不完满”的理解。
知识链接
知识探究
考情分析
考情分析
考情分析
综合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