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小说的标题与主旨
文学类作品阅读要求能“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落实到小说阅读中的“重要词语”是指对营造典型环境、展示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中心思想等起重要作用的词语。而对小说标题内涵与作用的解读就是其中之一,同时也是小说阅读的命题热点之一。
题型一 分析标题
知识链接
一、明辨题型
题干示例 1.“××”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探究标题意蕴】
2.“××”作为这篇小说的标题,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作分析。【探讨标题作用】
3,。把标题“××”改为“××”,你认为是否合适,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分析是否可以换标题】
4.“××”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探究标题意蕴】
明辨题型 1.点明中心;2.是本文的线索;3.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4.点明了文章的主要人物;5.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掌握技巧
(一)探究标题意蕴
标题含意答题思路指津
1.首先要注意标题本身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2.其次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和象征意义。
2.其次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意义。
(二)标题作用答题思路指津
1、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的作用。
2、如果以物件(物象)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三)探讨是否可以换标题
答题思路指津
1.这个题目是文章的线索或概括主要内容或制造悬念或讽刺或双关的作用。
2.这个题目有助于突出人物××形象。
3.这个题目有助于突出文章的××主题。
4.替代的题目有××缺点。
三、分析题目的含义,一般步骤如下:
第一步,明确标题的本义。即标题中词语的含义、概括的内容、点明的对象。
第二步,明确标题的语境义。①分析标题的修辞义;②理解标题的双关义:分析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来分析。;③把握标题的象征义。④把握标题和文章内容、作者情感之间的关系:把握作者感情的出发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提炼整合答案。答题格式:表层含义(本文、文章内容等)+深层含义(情感、主题)
小试牛刀
(一)平衡
陈国凡
①拎着几条刚钓来的鱼儿,我一路哼着小调,兴冲冲地往家赶。今天星期天,休息。老婆带孩子回了她乡下的娘家,我难得落个轻闲自在。我早计划好了,晚餐自己弄个鱼煲,再叫上几位朋友,好好聚聚,美美地享受一顿。
②咦,怪了?怎么钥匙不见了?我翻遍各个口袋,也找不到自家的钥匙。正窝火着,对门的小王探出了头:“回来了?找不到钥匙了吧?嘿嘿……”
③他怎么知道我丢了钥匙?正疑惑间,小王老婆手拿一串钥匙从房里走了出来,笑着对我说:“早上出门,见这串钥匙插在门上,我想许是你走得匆忙,忘了,就先给你放着了。现在该完璧归赵了!要是被陌生人拿去,可就麻烦大了。”我连说谢谢,接过钥匙,进了屋。
④我和小王一家虽然住对门有些年头了,可平时只是点头之交,彼此并不了解,我甚至连他们具体在哪个单位上班都不清楚。
⑤他们该不会进过我家了吧?一想到这点,我就紧张起来,急忙把整个屋子查了个遍,见啥也没丢,东西摆放的位置也丝毫没动过,但我早已没了做鱼煲的念头。
⑥老婆回来听我说了这事,人都蹦了起来:“这还得了!说不定我们的钥匙他们已经拿去配了。我们要不在,他们可以随便进出啊。你呀你,我一不在,你就到外面自个快活!这下出事了吧!”老婆又数落起我来了。可我连跟她计较的心思都没了。谁叫自己这么粗心呢?他们手里有了钥匙,那我家不就成他的家了吗?那咋办?我问老婆。“咋办?还用说吗?换把新锁呗。”老婆斩钉截铁说道。“锁又没坏,干吗要换啊?再说,就为这事换锁,不好吧,他们会怎么看我们?会伤了两家和气的。”我说。
⑦“有什么不好的,难道要等到他们把我们家的东西搬空才好啊?真是的。你要不想换,我来换。”老婆的破嗓门喊得很响。我真担心被人听到。这时,门响了。我开了门,是小王。
⑧“有事吗?”我问。刚说完,我就只想掴自己一下,废话,没事,敲你家门干嘛?记忆中,小王没事来敲门,一次也没有过。小王显得有些尴尬,吞吞吐吐地说:“就是我……我老婆,她……她要我来跟你们说个事。”见我老婆也在,小王说:“嫂子也在啊,那最好了。”
⑨老婆只好说:“要不,你进来说话?”“不了不了。”小王摆了摆手,“不了不了,就几句话,我说完就走。我老婆她要你们换把新锁。”小王憋足了劲儿,终于说出了一句囫囵话。
⑩呵,倒是他们先来说了,真个没想到。我和老婆面面相觑。“我老婆说,换了好,省得你们怀疑我们什么的。”话音未落,小王已转身,疾步进了屋子,身后传来“嘭”的一声,是关门声。
我和老婆对视了一下,不约而同地捂着嘴巴,笑了!可是晚上睡觉时,老婆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两家的锁都好好的,凭什么要我家白白花钱去换新锁啊?
第二天,我正在换锁,小王走出屋子,手拿一把新锁。我好生纳闷,隔墙有耳?问小王:“你家也要换锁?那锁不好好的吗?”
“你家这锁不也好好的吗?我老婆说了,我家也换,换了好,省得嫂子心里不平衡。”
我呆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老婆听了这话,心里更不平衡了,这话啥意思?
小王急中生智,“不瞒你说,我老婆也曾把钥匙插在门上大半天,回家后才发现。”
呵!两家四口齐声发出了和气平衡的笑……
【考点题型】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平衡”独具匠心;也有人认为小说以“锁”作为标题耐人寻味。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示例一:认同“平衡”为标题。①揭示矛盾的根源,所有的矛盾都源于人物的心理失衡;②以小见大,表面写反映邻里关系的生活琐事,实则揭示社会信任危机,深化主题。
示例二:认同“锁”为标题。①“锁”是小说的线索,所有的故事情节都围绕“锁”展开;②含义深刻,“锁”住了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与信任,含蓄地表现了主题。
【解析】阅读全文,了解“平衡”与“锁”两词与作品内容的关系,体会作者写作的意图,从对情节的作用、表现人物形象、突出主题等方面来比较分析哪一个词作标题的好处。
(二)我记住了唐六妹
蒋 韵
①《红楼梦》中有句话,“大有大的难处”,在重庆洪崖洞小吃街这样的地方,对一个外乡人而言,这句话可改作,“多有多的难处”——不知道该作何选择。初次到重庆,我一个人走来走去,眼花缭乱,感到很茫然,最后随便走进一家:小小的店堂,敦实的小桌凳,没什么特别之处,却很顺眼,俗话说选不如撞,果然,撞进去也就踏实了。
②我要了小面,又要了酸辣粉。小面是头一天就听重庆的朋友推荐的,而酸辣粉在我的理解中就是我们北方的凉粉一类。酸辣粉先上来了,出乎意料,上面覆盖着满满的肉末,我用筷子尖挑起一点尝尝,有浓郁的猪油味道。于是我把它推到一旁,重新叫了一碗凉粉。老板有些诧异,问我:“是不是有什么禁忌?”我忙解释说:“不好意思,我不知道酸辣粉里会有肉,我不太喜欢吃油腻的东西。不过,这碗我会一并买单。”
③于是,我吃了很香很辣的凉粉,吃了同样很香很辣的小面。结账时,故事发生了:老板竟不肯收酸辣粉的钱。我深感意外,说:“这不合适,东西是我自己点的,再说那碗粉我已经动过了。”老板回答道:“你是外地人嘛,好多事情不知道,下次就知道了嘛。”三下五除二,老板为我结了账,那碗酸辣粉自然免了单。
④一碗酸辣粉,四元钱,而一碗小面和一碗凉粉加起来才不过四元五角。走出小店,我回头看了一眼它的招牌,红底白字写着:唐六妹。于是,在阴雨连绵的山城重庆,我记住了这个对我而言很温暖的名字。
⑤这让我想起另一件事。那是几年前,在纽约的地铁站,一个最容易让异乡人感到迷茫、孤独和恐惧的地方。那一天,我站在人流熙来攘往的地铁检票口,抬头茫然地看着悬挂在头顶上方的指示牌。突然,有人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吃惊地回头,只见是一个陌生的中年男人,亚裔,黑眼睛黄皮肤,凭他眼睛里的神情,我看出他是我的同胞。果然,他手里拿着一张磁卡,指指检票口,用汉语对我说:“你进去吧,我替你划了。”说完,他转身而去,似乎是怕我道谢,迅速消失在各种肤色汇成的人流里。
⑥我走进检票口,心里一阵温暖。至今,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使这个刚刚走出站口的男人在看到我的那个瞬间,内心突然柔软了一下。是我脸上那种不自觉流露出的异乡人的无助、紧张和迷茫吗?或许是我孑然独立的身影让他想到自己初来乍到时的种种辛酸?我不知道。但传说中最冷酷的纽约,人心最硬的纽约,视他人为地狱的罪城,却在这一瞬间向我流露出它的善意和温情。
⑦世界上的大城市,对异乡人而言,差不多都是冰冷的,喧嚣着拒人于千里之外。但总有这样的缝隙:比如,唐六妹小吃店一碗免单的酸辣粉;比如,纽约地铁检票口前一只拍在陌生人肩头的手。人性的光芒就从这样的缝隙中流泻出来,如同阳光钻出云层。它惊鸿一现的照耀永远是我走进一个新地方,面对一群陌生人的勇气之源,我愿意以这样的方式记忆一座城市。
(选自《读者》2019年第11期,有改动)
【考点题型】请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
【答案】标题的表层含义是指为我免单的“唐六妹”小吃店让我记忆犹新,深层含义则是作者在高度赞美人间的善意和温情。
【解析】本题考查标题含义。表面看来,“唐六妹”小吃店为我免单,让我感受到陌生城市的温情,因此我记住了这家店的名称。标题中的唐六妹一语双关,既指一家小吃店的店名,又指一种让人感到善良和泪情的人性。
题型二 分析主旨题
知识链接
小说的主题就是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一、明辨题型——掌握常见设问方式
题干示例 结合赵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
文中写了陈皮匠和其他古城人面对无限商机的不同态度,请予评价;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予探讨。
其他设问方式:(1)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2)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3)读完作品后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明辨题型 (1)题干中有“主旨”“意图”“道理”等字样;(2)题干还有“探讨”“探析”“谈谈你的看法”等暗示。
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
1.分析主题的方法
(1)从题材内容看主题
小说的作者选取怎样的题材来反映怎样的生活,来传达怎样的感情,来表现怎样的思想,是在小说创作之前就拟定好的。所以从小说的题材着眼,可以把握其主题方向。具体需“二抓”:
①抓标题。有的小说的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象征义或双关义,隐含着小说的主题,如《祝福》。
②抓主要事件。小说叙述的主要事件把人物、环境、作者的看法等都包括其中,把握故事的主要事件,也就确定了小说的主题方向。如《祝福》一文中“祭祀”“捐门槛”等事件就表现了主题。
(2)从人物塑造看主题
在小说中,由于作者浓墨重彩皆泼洒在人物身上,因此,主要人物也就是“主题性人物”。在故事小说中,主要人物是故事的主角,他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本质,显示着作品的主题。在性格小说中,主要人物是某种典型性格的代表与化身。这种典型性格及其生成发展的历史,是作品主题所要展现的内容。如林冲的性格转变就暗示了主题。
具体需要“二寻一辨”:
①寻找小说中主要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要素。这些要素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主要人物的性格走向和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的本质关联着。
②寻找作者对人物的介绍评价或小说中人物对事件的评价。作者对人物的介绍评价很明显地带有作者主观情感的倾向性,蕴含着作品主题的重要信息。小说中人物对事件的评价也蕴含了主旨信息。
③辨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如何,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人物,这都和表现主题有关联。
(3)从情节发展看主题
小说写人不能离开人物活动的形式——情节,而情节又是通过一系列具有因果关系的故事来完成的。情节必须以某些矛盾为内容,矛盾怎么发展、怎么解决,无不体现出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具体需要“梳——询——品”:
①梳理情节过程。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
②询问情节设置的原因。小说的魅力在于小说的结构选择,而小说的情节设置往往也体现着主题表现的需要,解答时可以多问一个“为什么”,即“为什么要设计这一情节”。
③品味细节。小说的细节是构成社会环境和人物性格的基本因素,细节描写服从艺术形象的塑造和作品主题思想的表达,从而具体生动地反映事物的特征。因此,从细节切入可以感知作品的主题。
(4)从环境看对主题的暗示
环境描写最终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在多数情况下,环境描写可能主要是为展示人物行动和命运及刻画人物性格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生动的衬景,但同时也是以间接的形式表现主题,有时可能带有象征或隐喻性质,可以从中揣摩主题。具体需要“一分一抓”:
①分析环境的特点。小说中的环境为小说的人物提供了活动的背景,怎样的环境生成怎样的性格,怎样的性格决定人物怎样的命运,而小说人物的命运蕴含作品的主题。分析环境的特点可以窥见人物的性格,进而能揭示主题。如《祝福》中的祥林嫂的命运。
②抓背景介绍。小说中故事的发生离不开它的社会土壤,把故事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去理解,才能准确把握作品的主题。抓背景时要关注小注或文章后的写作时间。同时,还要尽可能地抓住文中能表明历史、文化背景和习俗的文字。
(5)从文中重要语句挖掘主题
小说主题虽然不能像散文那样靠议论、抒情句直接表现出来,但借助文中重要语句还是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来。如一些感情强烈的句子、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等。
小试牛刀
磨刀匠进城
肖国才
①仲春的一个周末清晨,小区门口来了位衣着朴实、满脸笑容的磨刀匠。身材魁伟,嗓音洪亮,一声“磨——菜——刀哟”的吆喝,穿破晨雾,回声不绝,引来小区居民和过往的路人驻足围观。
②“磨把菜刀多少钱呀?”
③“刀磨了不好用,怎么找你退钱呢?”
④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发问,围观的人越聚越多。磨刀匠清清嗓子,一脸和善地拱手作揖,然后笑盈盈地对围观者说:“老少无欺,明码实价。每把刀十元。如果磨得不好,分文不收,再倒赔一把刀的钱。初来乍到,大家信不过我都正常。今天磨刀不收钱,用得好,下次给不迟。”
⑤话音刚落,只听人群里有人喊了声“好”,然后说要用自家的刀先来试试磨刀匠的手艺。
⑥围观者的目光齐刷刷地循着声 音看过去,原来是小区里那个面目清维、凡事喜欢较真的老邹。
⑦“磨刀真的不收钱?”老邹问。
⑧“当然,手艺人说话做事不会虚头巴脑讹人。”磨刀匠答。
⑨约莫十分钟后,老邹就把两把莱刀放在了磨刀匠的面前。
⑩磨刀匠麻利地从蜡黄色帆布包里取出四块磨刀石。他把矿泉水瓶当花洒。在一块条砖型青石上只轻轻点了点,水珠就均匀地洒在条石上。然后,他就着水珠把莱刀按在青石上磨起来。磨好一面后再磨另一面。刀刃上有个豆粒大的缺口,他又换上一块有凹槽的青石,夹着缺口磨。最后,再用细腻的青石磨光刀口。所有程序完成后,他揪了几根头发搭在刀口,用力一吹,头发被齐刷刷割断。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不需多言,老邹拿着磨好的莱刀刚离开,几把生锈的莱刀就立马摆在了磨刀匠的面前。磨刀匠的脸上略过一丝笑容,接着打开了话匣子。他说他姓张,在乡下磨刀三十多年了。儿子从小到大读书的开销,都是他走村串户一把刀一把刀磨出来的。儿子研究生毕业后考进城里当了公务员,去年有了孩子。他进城帮儿子媳妇带孙子,刚来时很别扭,城里生活过不惯。于是,张师傅跟儿子媳妇说,周末他得出来透透气,顺带跟别人说说话。干干他舍不得放弃的磨刀手艺。时间久了,来磨刀的都很愿意和张师傅说上几句,听他聊这样那样的故事。
又是一个周末的清晨,我去小区外面买菜。只见小区门口张师傅来得很早,正猫腰坐在一张条凳上磨菜刀。我问他生意怎么样。他一脸喜色,下巴朝地上一堆待磨的莱刀点了点,说活儿多得出乎他的意料。他还告诉我,这些活儿都是前些日子来磨刀的顾客引荐来的,够他忙一天,不知道天黑之前能不能磨完。说完。他得意地笑。
几天后,张师傅身边又多了一位中年汉子,帮着他一起磨刀。大家见了都问,张师傅你收徒弟了?张师傅笑呵呵地道出原委:不是徒弟,而是同行。这位中年磨刀匠也是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吆喝了半天,没揽到一桩活儿。他主动跑来跟张师傅搭话。张师傅宽慰他:“不急,生意都是慢慢做出来的,坚持下去就会好起来的。”可他却说:“等不起啊,一家人还等着我挣钱呢,没活儿做怎么养家糊口。”张师傅听他这么说,思忖了一下说道:“要不,你做我的活儿,做多少得多少。不过,我得把丑话说在前头,你出的活儿我都要仔细检查,如果达不到我的要求,这活儿就不能给你做。”中年磨刀匠先是有些诧异,继而一脸感激,连声称谢。就这样,中年磨刀匠在张师傅身边干开了。他磨一阵刀,就递给张师傅看看,听听意见,再接着磨。张师傅认真地指点着他,即便是一点点瑕疵也不放过。
跟张师傅熟识的顾客老李,私下里悄悄地提醒道:“老张,关键技术可不能随便传人,小心抢了你的饭碗!”张师傅听了嘿嘿一笑,说:“谢谢提醒,我不怕。”
张师傅把一份看似不起眼的磨刀活儿做得风生水起,着实惠及了不少小区居民。一天,张师傅边磨刀边和顾客聊天:“再过两年,等孙子上幼儿园了,我就去工商部门申请营业执照,开个磨刀公司。”说完他把磨好的刀递给顾客。顾客接过刀,看了看,拉长了声音:“好--”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5月12日,有删改)
【考点题型】结合全文,探究小说主旨。
【答案】①小说以张师傅高超的磨刀手艺、诚信纯朴的品质等内容,表达了对劳动者的赞美,对工匠精神的赞美;②小说围绕磨刀这项传统手艺来写,蕴含着希望传统技艺能够得到传承的美好愿望;③小说以张师傅进城后不习惯城市生活,周末靠磨刀“透透气”的内容,表达了对进城农民处境的关注和思考。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主旨。
1)本文通过描写张师傅高超的磨刀手艺,以及描写“手艺人说话做事不会虚头巴脑讹人”等,表现了对手艺人技艺精湛的赞美,对手艺人诚信纯朴的品质的赞美。最终表达了对劳动者的赞美,对工匠精神的赞美;
2)结合情境“老张,关键技术可不能随便传人,小心抢了你的饭碗!张师傅听了嘿嘿一笑,说:谢谢提醒,我不怕”,可见,张师傅淳朴、大方,他希望让技艺得到传承。所以,小说蕴含着希望传统技艺能够得到传承的美好愿望;
3)结合第 段“去年有了孩子。他进城帮儿子媳妇带孙子,刚来时很别扭,城里生活过不惯。于是,张师傅跟儿子媳妇说,周末他得出来透透气,顺带跟别人说说话。干干他舍不得放弃的磨刀手艺”,由此可见,张师傅进城后不习惯城市生活,周末靠磨刀“透透气”的内容,表达了对进城农民处境的关注和思考。
雪夜的老人
叶 骑
①雪花平平仄仄落下来,散在我的脸上,像针,刺入肌肤。这痛告诉我,自己还在这个城市活着。
②寒冷。这是这个城市,在这个夜晚,留给我唯一真实的印记。
③三年了,一千多个日夜,我三次告别父母,远走他乡,在这个城市开始自己的事业。但最终,三次创业换来的结局,是最初的壮志雄心成了今晚口袋里仅剩的十五块钱。我淡淡发笑,索性把这十五块钱,再换成三罐啤酒,一无所有,大概,不过如此吧。
④我拿出手机,突然有倾诉的欲望。但打给谁呢?爸妈?万万不能。朋友?能说真心话的又有几人。不如,就跟眼前的夜相对无言吧,何必倾诉,谁愿倾听?我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这个城市的灯火,突然忘了,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你捂住嘴巴,它们就会从眼睛里跑出来。
⑤夜越来越深,气温几乎跌至冰点,整个公园除了自己这个失意人,已经找不到其他行人。
⑥我独自对着这茫茫夜色,雪花漫天飞舞。不知道什么时候,对面的长椅上来了一个老人。
⑦老实说,一开始,我并没有注意到老人的到来。兴许,他恰巧从这里路过,或是心里也藏着一点儿心事;而我,一个年轻人在这里坐着,他干脆也坐上片刻,这么冷的天,他不会待得太久。
⑧我沉浸在三年创业的岁月里,分不清哪是雪,哪是泪。老人一直在我对面坐着,偶尔用目光打量一下我,像问候,像关怀,似乎也没有离开的意思。
⑨我渐渐对这个老人有些好奇,不知道他这样跟我面对面坐着,是巧合,还是另有用意。
⑩我前几天看报纸,说这附近的一个社区成立了一个老年服务队,专门给需要帮助的陌生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莫非,他是这个服务队的成员,怕我一时想不开,做出什么傻事?
或者,是我长得像他的孩子,而他也曾在深夜里,看见自己的子女在生活面前声泪俱下、遍体鳞伤,眼前的这一幕勾起了他内心深处的回忆?
抑或,他是自己一个远方未曾谋面的亲人,我不认得他,而他记得我,这个孤独的夜晚,是他无声的陪伴?
我黑色幽默般地放飞想象,希望求得一丝慰藉。但最终,悲伤如雪花般向我袭来,生活的痛楚,再次将我包围。
终于,夜色已深,是离开的时候了。眼前这个老人到底是谁,又何必在意。
我站起身,朝自己的出租房走去。
没走几步,我隐隐察觉到,身后的老人也站起了身子。
我转过头,恍惚中,看见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到长椅旁,弯腰,捡起地上的三个空啤酒罐,微微向我致意,然后,安静地离开了公园。
我怔怔地站在原地,突然明白过来,却怎么也不敢相信——
这是一个拾荒老人,他用雪地一晚的守候,换来了三个易拉罐。
我望着老人远去的方向,蓦地记起他坐在公园长椅上,任由雪花飘落的那份倔强。或许,在他的一生中,还经历过无数个这样的夜晚,雪花可以落在他的头上,可以刺进他的肌肤,但大雪,从未将他掩埋。
风雪愈紧了。
我拨通母亲的电话,告诉她,今年生意没做好,但自己所在的城市下了一场大雪,老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明年一定会是一个好年成。(选自《2018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
【考点题型】请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含义。
⑴寒冷。这是这个城市,在这个夜晚,留给我唯一真实的印记
⑵雪花可以落在他的头上,可以刺进他的肌肤,但大雪,从未将他掩埋。
【答案】⑴句意一语双关,既写了天气的冷,更暗示了自己创业失败的绝望和无助。
⑵这句看似普通直白的话里却透露出一个不普通的道理:一个人,只要你在努力,再大的困难都不会把你淹没,你的努力也不会白费。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需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的含意以及蕴含的感情。(1)“寒冷”一词有双层含义,表层含义指下雪了,天气寒冷。结合语境“我三次告别父母,远走他乡,在这个城市开始自己的事业。但最终,三次创业换来的结局,是最初的壮志雄心成了今晚口袋里仅剩的十五块钱”理解,深层含义指自己创业失败后的绝望。(2)结合“这是一个拾荒老人,他用雪地一晚的守候,换来了三个易拉罐。”分析,老人生活艰辛,但能够凭着坚强的毅力顽强地生存,从未向残酷的生活屈服,也从未被摧垮。只要努力战胜困难,就能成功。据此理解作答。
2.【考点题型】研读第(22)段中“我”打给母亲的电话内容,请说出其中揭示了哪些人生道理。
【答案】人生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人生经历磨难和挫折才会有更大的勇气和斗志;人生只有在不断的战胜困难中成长,在经历失败中成功。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要语句内涵的理解。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分析其深层意思。文中“我”做生意失败,失意无助,“买来三罐啤酒”到公园喝。遇到一位老人,最后老人的真实身份与“我”的想象猜测迥然不同,出人意料,真相“老人凭着坚强的毅力顽强地生存”给了“我”心灵的震撼和重新崛起的力量。第(22)段中“我”打给母亲的电话内容“告诉她,今年生意没做好,但自己所在的城市下了一场大雪,老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明年一定会是一个好年成”意思是说,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厚积而薄发,人只有经历磨难和挫折才会有更大的勇气和斗志;只要坚强、有毅力、不屈服,“明年一定会是一个好年成”,一定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一定要结合文章主题理解语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童话的滋味
尤今
①原先中了“君子远庖厨”这句老话的毒,不肯让我的两个儿子踏入厨房半步,结果呢,他们十六岁负笈海外时,吃尽苦头。午夜梦回,想起妈妈做的美味佳肴,泪水与口水一起飙。
②精湛的厨艺能让人拥有一个富足的人生,而热爱美食的人,往往是快乐的人。所以,女儿出世后,我吸取前两回的教训,“处心积虑”地要把厨艺传授给她。
③有人问我:“什么年龄才是最恰当的受训期?”
④我竖起一根手指。
⑤对方惊问:“一岁?”
⑥“不!”我斩钉截铁地答道,“一个月——婴儿满月以后,便开始训练。”
⑦对方以为我胡言乱语,便一笑置之。
⑧然而,这是千真万确的呀!女儿满月后,每回烹饪,我便把她抱进厨房,放在远离炉火的地方。
⑨她舒舒服服地躺在摇篮里,我快快乐乐地在炉子前挥动铲子。蒸、炸、煮、炒、焖、炖、烩之后,一股股食物的香味,化成一缕缕轻轻的风,飘进婴儿的鼻子,钻进婴儿的被子中,婴儿胖胖的身体都浸在甜、咸、酸、苦、辣的五味杂陈里。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婴儿对美食敏锐的嗅觉就在此刻形成了,婴儿对美食的欲望也在此时萌发了。
⑩因为深深了解“身教胜于言传”的道理,在女儿成长的过程中,我一直让她近在身边,不着痕迹地启发她对烹任的兴趣。我不是一茶匙盐、两茶匙糖、三大匙酒、四大匙油地教她,我清清楚楚地知道,一板一眼的教学方式有许多时候会带来反效果。我和她一起做,把笑声嵌进食物里,把乐趣镶入烹饪中,给她一生一世的快乐记忆。
老天没有辜负我的苦心。
可君十八岁负笈英伦之前,一进厨房,十根手指便像水里的鱼一样。鱼在水中舞出无限的婀娜,她呢,以食物拼出无数华美的“图案”。
到伦敦不久,她和两位朋友在郊区合租了一所房子。每个星期天早上,农夫会到附近的空地摆卖新鲜肉类和有机蔬菜,价格比超市的贵上好几倍,但是,女儿却觉得物有所值。
她在电邮里如此写道:“蔬菜,就好像是刚刚从泥地里拔出来的,拿在手上,蔬菜的绿,仿佛便流满了手掌。妈妈,您常常说,肉类如果新鲜,叫它一声,它也会应。现在,买了一公斤五花肉,我叫了一声,它果真就应了……”
读到这里,我“哈哈哈”地笑出声来。为了增添生活情趣,孩子小时,我经常“胡说八道”地娱乐他们;现在,孩子大了,居然懂得以同样的方式“投桃报李”!
可君返回新加坡度假的次日,便迫不及待地上超市,买齐东西,大展身手。
她设计的两道菜肴是西式猪肉丸和蒜香西兰花;甜品呢,是烘烤小脆饼。
母女角色互换。她全情投入、满心陶醉地煮;我呢,气定神闲地袖手旁观。
她烹饪不用量匙,全凭感觉,天马行空地挥洒自如。两道菜肴都很美味,最大的特色是味道变化多端,不是开门见山的那种平坦、平直、平淡;它迂回曲折而又峰回路转。我注意到她善用柠檬皮和柠檬汁——柠檬抢味,有先声夺人的霸气,把它加入掺了乳酪碎的猪肉丸里,便恰到好处地驱除了味道的滞腻,并且巧妙地形成了丰富的层次感。至于在烘烤得有点焦脆的西兰花上面放入柠檬皮和柠檬汁,却像是一篇布局严谨的“微型小说”,令人有“意在言外”的惊喜。
味道确实不错,可我嫌工序过于繁杂。然而,她却好整以暇地回应:“妈妈,工序多才出精品嘛!”
餐后,她说:“等着我的甜品上桌呀!”
她把桌上堆着的诸多原料“东拼西揍”地搅在一块儿,好像没多大工夫,就变出几盘又酥又香又薄又脆的小饼干。我一块接一块地吃,一连吃了十二块,撑得双眼鼓如金鱼。
可君得意扬扬地说:“每回客人来,我便烤这饼干,大家都赞不绝口呢!我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唤作‘风入口’,因为它就像一股香香的风,轻悠悠地飘进客人的口里!”说这话时,她的眸子溢满了蜜糖般的甜意。
我这个懂得厨艺又热爱烹饪的女儿,在陌生的异乡里,把日子过得像童话一样快乐。
(选自《听面包唱歌》,四川人民出版社)
1.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第 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本文在语言表达方面有诸多特色值得品味,请根据提示,品读下面词句的表达之妙。
①提示:请任选一句,结合其句式特点思考。
A她舒舒服服地躺在摇篮里,我快快乐乐地在炉子前挥动铲子。
B她全情投入、满心陶醉地煮;我呢,气定神闲地袖手旁观。
②提示:成语的灵活使用,给文章增色不少。请从下面加点成语中任选一个品析。
A所以,女儿出世后,我吸取前两回的教训,“处心积虑”地要把厨艺传授给她。
B为了增添生活情趣,孩子小时,我经常“胡说八道”地娱乐他们;现在,孩子大了,居然懂得以同样的方式“投桃报李”!
3.文章题目为“童话的滋味”,请结合全文写出其丰富的意味。
4.你认为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妈妈?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从两个角度加以评析。
【答案】
1.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我”用心地教女儿学习烹饪,体现出“我”的良苦用心,引起下文女儿在“我”的影响下成为一个懂得厨艺又热爱烹饪的人,女儿精湛的厨艺让“我”有期待,与前后文互相呼应。
2.①示例一:我选A。A句句式整齐,运用对比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孩子潜移默化的教育。示例二:我选B。B句句式长短错落,富有层次美运用对比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女儿厨艺的精湛和母亲的欣慰。
②示例一:我选A。“处心积虑”原意是“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这里是贬义词褒用,体现了“我”千方百计地把厨艺传给女儿的用心良苦。示例二:我选B。“胡说八道”原意是“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说”,这里是贬义词褒用,形象地写出了“我”对女儿身教重教的形象,是生活情趣的表达,体现了“我”的良苦用心。
3.题目“童话的滋味”指“我”传授女儿厨艺时将甜蜜滋味留在了她童年的快乐记忆中,成为了她幼时的童话;也指女儿在“我”的教导下成长为一个热爱烹饪、懂得厨艺、生活精致幸福的人,把生活过成童话一般,也将这幸福的滋味带给他人。
4.“我”是一个热爱厨艺,热爱生活的妈妈;教育境界比较高,不功利,快乐教育;教育方式非常巧妙;亲子关系融洽,尊重孩子。
【解析】
1.本题考查段落在文中作用的分析。
解析此题关键要掌握特殊段落在文中的一般作用。从内容上看,“老天没有辜负我的苦心”是对上段内容的总结,又引出了下文对“女儿精湛的厨艺让有期待”的记叙;可见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①我选A,A句“她舒舒服服地躺在摇篮里,我快快乐乐地在炉子前挥动铲子”,可以看出此句运用对比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是无声的。我选B,B句“她全情投入、满心陶醉地煮;我呢,气定神闲地袖手旁观”,可以看出句式长短不一,富有层次感,运用对比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儿陶醉厨艺的精湛和母亲看到女儿厨艺后的欣慰。
②我选A,“处心积虑”从词语的情感色彩上来说是一个贬义词,这里贬义词褒用,加上了引号,然后分析情感,体现出“我”十分疼爱孩子,为了让孩子能感受美食中的快乐用尽了心思。我选B。“胡说八道”原意是“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说”,这里是贬义褒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对女儿身教重于言教的形象,表达出生活有情趣,体现了“我”的用心良苦。
3.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标题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①联系文章主题;②联系作者或文章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③结合文章内容从标题的表层含义和内在深层含义两方面分析;④从主要人物形象或描写对象的特点等方面分析;⑤从标题本身的特点及其与文章内容的联系入手分析。
本文的标题是《童话的滋味》,表面上童话的滋味是指女儿制作的美食十分精致,她表现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像是童话一般。深层含义要联系文章主旨理解,女儿掌握的不仅是烹饪的技术,更是对生活的体会,她深刻体会到了蜜糖一般的生活的快乐。同时也体现出母亲为女儿找到生活的快乐而感到欣慰。
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从原文第②段“精湛的厨艺能让人拥有一个富足的人生,而热爱美食的人,往往是快乐的人”,可以看出“我”是一个热爱厨艺,热爱生活的妈妈;从“女儿出世后,我吸取前两回的教训,‘处心积虑’地要把厨艺传授给她”,可概括出:教育方式非常巧妙;从文中第⑨段“她舒舒服服地躺在摇篮里,我快快乐乐地在炉子前挥动铲子”,可以看出“我”注重快乐教育;从文中第 段“母女角色互换。她全情投入、满心陶醉地煮;我呢,气定神闲地袖手旁观”,可以看出亲子关系融洽,尊重孩子。
知识链接
知识探究
考情分析
考情分析
综合演练第五讲
小说的标题与主旨
文学类作品阅读要求能“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落实到小说阅读中的“重要词语”是指对营造典型环境、展示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中心思想等起重要作用的词语。而对小说标题内涵与作用的解读就是其中之一,同时也是小说阅读的命题热点之一。
题型一 分析标题
知识链接
一、明辨题型——掌握常见设问方式
题干示例 1.“××”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探究标题意蕴】
2.“××”作为这篇小说的标题,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作分析。【探讨标题作用】
3,。把标题“××”改为“××”,你认为是否合适,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分析是否可以换标题】
4.“××”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探究标题意蕴】
明辨题型 1.点明中心;2.是本文的线索;3.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4.点明了文章的主要人物;5.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
(一)探究标题意蕴
标题含意答题思路指津
1.首先要注意标题本身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2.其次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和象征意义。
2.其次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意义。
(二)标题作用答题思路指津
1、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的作用。
2、如果以物件(物象)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三)探讨是否可以换标题
答题思路指津
1.这个题目是文章的线索或概括主要内容或制造悬念或讽刺或双关的作用。
2.这个题目有助于突出人物××形象。
3.这个题目有助于突出文章的××主题。
4.替代的题目有××缺点。
三、分析题目的含义,一般步骤如下:
第一步,明确标题的本义。即标题中词语的含义、概括的内容、点明的对象。
第二步,明确标题的语境义。①分析标题的修辞义;②理解标题的双关义:分析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来分析。;③把握标题的象征义。④把握标题和文章内容、作者情感之间的关系:把握作者感情的出发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提炼整合答案。答题格式:表层含义(本文、文章内容等)+深层含义(情感、主题)
小试牛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平衡
陈国凡
①拎着几条刚钓来的鱼儿,我一路哼着小调,兴冲冲地往家赶。今天星期天,休息。老婆带孩子回了她乡下的娘家,我难得落个轻闲自在。我早计划好了,晚餐自己弄个鱼煲,再叫上几位朋友,好好聚聚,美美地享受一顿。
②咦,怪了?怎么钥匙不见了?我翻遍各个口袋,也找不到自家的钥匙。正窝火着,对门的小王探出了头:“回来了?找不到钥匙了吧?嘿嘿……”
③他怎么知道我丢了钥匙?正疑惑间,小王老婆手拿一串钥匙从房里走了出来,笑着对我说:“早上出门,见这串钥匙插在门上,我想许是你走得匆忙,忘了,就先给你放着了。现在该完璧归赵了!要是被陌生人拿去,可就麻烦大了。”我连说谢谢,接过钥匙,进了屋。
④我和小王一家虽然住对门有些年头了,可平时只是点头之交,彼此并不了解,我甚至连他们具体在哪个单位上班都不清楚。
⑤他们该不会进过我家了吧?一想到这点,我就紧张起来,急忙把整个屋子查了个遍,见啥也没丢,东西摆放的位置也丝毫没动过,但我早已没了做鱼煲的念头。
⑥老婆回来听我说了这事,人都蹦了起来:“这还得了!说不定我们的钥匙他们已经拿去配了。我们要不在,他们可以随便进出啊。你呀你,我一不在,你就到外面自个快活!这下出事了吧!”老婆又数落起我来了。可我连跟她计较的心思都没了。谁叫自己这么粗心呢?他们手里有了钥匙,那我家不就成他的家了吗?那咋办?我问老婆。“咋办?还用说吗?换把新锁呗。”老婆斩钉截铁说道。“锁又没坏,干吗要换啊?再说,就为这事换锁,不好吧,他们会怎么看我们?会伤了两家和气的。”我说。
⑦“有什么不好的,难道要等到他们把我们家的东西搬空才好啊?真是的。你要不想换,我来换。”老婆的破嗓门喊得很响。我真担心被人听到。这时,门响了。我开了门,是小王。
⑧“有事吗?”我问。刚说完,我就只想掴自己一下,废话,没事,敲你家门干嘛?记忆中,小王没事来敲门,一次也没有过。小王显得有些尴尬,吞吞吐吐地说:“就是我……我老婆,她……她要我来跟你们说个事。”见我老婆也在,小王说:“嫂子也在啊,那最好了。”
⑨老婆只好说:“要不,你进来说话?”“不了不了。”小王摆了摆手,“不了不了,就几句话,我说完就走。我老婆她要你们换把新锁。”小王憋足了劲儿,终于说出了一句囫囵话。
⑩呵,倒是他们先来说了,真个没想到。我和老婆面面相觑。“我老婆说,换了好,省得你们怀疑我们什么的。”话音未落,小王已转身,疾步进了屋子,身后传来“嘭”的一声,是关门声。
我和老婆对视了一下,不约而同地捂着嘴巴,笑了!可是晚上睡觉时,老婆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两家的锁都好好的,凭什么要我家白白花钱去换新锁啊?
第二天,我正在换锁,小王走出屋子,手拿一把新锁。我好生纳闷,隔墙有耳?问小王:“你家也要换锁?那锁不好好的吗?”
“你家这锁不也好好的吗?我老婆说了,我家也换,换了好,省得嫂子心里不平衡。”
我呆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老婆听了这话,心里更不平衡了,这话啥意思?
小王急中生智,“不瞒你说,我老婆也曾把钥匙插在门上大半天,回家后才发现。”
呵!两家四口齐声发出了和气平衡的笑……
【考点题型】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平衡”独具匠心;也有人认为小说以“锁”作为标题耐人寻味。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示例一:认同“平衡”为标题。①揭示矛盾的根源,所有的矛盾都源于人物的心理失衡;②以小见大,表面写反映邻里关系的生活琐事,实则揭示社会信任危机,深化主题。
示例二:认同“锁”为标题。①“锁”是小说的线索,所有的故事情节都围绕“锁”展开;②含义深刻,“锁”住了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与信任,含蓄地表现了主题。
【解析】阅读全文,了解“平衡”与“锁”两词与作品内容的关系,体会作者写作的意图,从对情节的作用、表现人物形象、突出主题等方面来比较分析哪一个词作标题的好处。
(二)我记住了唐六妹
蒋 韵
①《红楼梦》中有句话,“大有大的难处”,在重庆洪崖洞小吃街这样的地方,对一个外乡人而言,这句话可改作,“多有多的难处”——不知道该作何选择。初次到重庆,我一个人走来走去,眼花缭乱,感到很茫然,最后随便走进一家:小小的店堂,敦实的小桌凳,没什么特别之处,却很顺眼,俗话说选不如撞,果然,撞进去也就踏实了。
②我要了小面,又要了酸辣粉。小面是头一天就听重庆的朋友推荐的,而酸辣粉在我的理解中就是我们北方的凉粉一类。酸辣粉先上来了,出乎意料,上面覆盖着满满的肉末,我用筷子尖挑起一点尝尝,有浓郁的猪油味道。于是我把它推到一旁,重新叫了一碗凉粉。老板有些诧异,问我:“是不是有什么禁忌?”我忙解释说:“不好意思,我不知道酸辣粉里会有肉,我不太喜欢吃油腻的东西。不过,这碗我会一并买单。”
③于是,我吃了很香很辣的凉粉,吃了同样很香很辣的小面。结账时,故事发生了:老板竟不肯收酸辣粉的钱。我深感意外,说:“这不合适,东西是我自己点的,再说那碗粉我已经动过了。”老板回答道:“你是外地人嘛,好多事情不知道,下次就知道了嘛。”三下五除二,老板为我结了账,那碗酸辣粉自然免了单。
④一碗酸辣粉,四元钱,而一碗小面和一碗凉粉加起来才不过四元五角。走出小店,我回头看了一眼它的招牌,红底白字写着:唐六妹。于是,在阴雨连绵的山城重庆,我记住了这个对我而言很温暖的名字。
⑤这让我想起另一件事。那是几年前,在纽约的地铁站,一个最容易让异乡人感到迷茫、孤独和恐惧的地方。那一天,我站在人流熙来攘往的地铁检票口,抬头茫然地看着悬挂在头顶上方的指示牌。突然,有人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吃惊地回头,只见是一个陌生的中年男人,亚裔,黑眼睛黄皮肤,凭他眼睛里的神情,我看出他是我的同胞。果然,他手里拿着一张磁卡,指指检票口,用汉语对我说:“你进去吧,我替你划了。”说完,他转身而去,似乎是怕我道谢,迅速消失在各种肤色汇成的人流里。
⑥我走进检票口,心里一阵温暖。至今,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使这个刚刚走出站口的男人在看到我的那个瞬间,内心突然柔软了一下。是我脸上那种不自觉流露出的异乡人的无助、紧张和迷茫吗?或许是我孑然独立的身影让他想到自己初来乍到时的种种辛酸?我不知道。但传说中最冷酷的纽约,人心最硬的纽约,视他人为地狱的罪城,却在这一瞬间向我流露出它的善意和温情。
⑦世界上的大城市,对异乡人而言,差不多都是冰冷的,喧嚣着拒人于千里之外。但总有这样的缝隙:比如,唐六妹小吃店一碗免单的酸辣粉;比如,纽约地铁检票口前一只拍在陌生人肩头的手。人性的光芒就从这样的缝隙中流泻出来,如同阳光钻出云层。它惊鸿一现的照耀永远是我走进一个新地方,面对一群陌生人的勇气之源,我愿意以这样的方式记忆一座城市。
(选自《读者》2019年第11期,有改动)
【考点题型】请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
【答案】标题的表层含义是指为我免单的“唐六妹”小吃店让我记忆犹新,深层含义则是作者在高度赞美人间的善意和温情。
【解析】本题考查标题含义。表面看来,“唐六妹”小吃店为我免单,让我感受到陌生城市的温情,因此我记住了这家店的名称。标题中的唐六妹一语双关,既指一家小吃店的店名,又指一种让人感到善良和泪情的人性。
题型二 分析主旨题
知识链接
小说的主题就是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一、明辨题型——掌握常见设问方式
题干示例 结合赵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
文中写了陈皮匠和其他古城人面对无限商机的不同态度,请予评价;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予探讨。
其他设问方式:(1)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2)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3)读完作品后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明辨题型 (1)题干中有“主旨”“意图”“道理”等字样;(2)题干还有“探讨”“探析”“谈谈你的看法”等暗示。
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
1.分析主题的方法
(1)从题材内容看主题
小说的作者选取怎样的题材来反映怎样的生活,来传达怎样的感情,来表现怎样的思想,是在小说创作之前就拟定好的。所以从小说的题材着眼,可以把握其主题方向。具体需“二抓”:
①抓标题。有的小说的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象征义或双关义,隐含着小说的主题,如《祝福》。
②抓主要事件。小说叙述的主要事件把人物、环境、作者的看法等都包括其中,把握故事的主要事件,也就确定了小说的主题方向。
(2)从人物塑造看主题
在小说中,由于作者浓墨重彩皆泼洒在人物身上,因此,主要人物也就是“主题性人物”。在故事小说中,主要人物是故事的主角,他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本质,显示着作品的主题。在性格小说中,主要人物是某种典型性格的代表与化身。这种典型性格及其生成发展的历史,是作品主题所要展现的内容。如林冲的性格转变就暗示了主题。
具体需要“二寻一辨”:
①寻找小说中主要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要素。这些要素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主要人物的性格走向和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的本质关联着。
②寻找作者对人物的介绍评价或小说中人物对事件的评价。作者对人物的介绍评价很明显地带有作者主观情感的倾向性,蕴含着作品主题的重要信息。小说中人物对事件的评价也蕴含了主旨信息。
③辨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如何,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人物,这都和表现主题有关联。如《战争》一文中对二人从不识到恋人关系的交代,就暗示了“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的主题。
(3)从情节发展看主题
小说写人不能离开人物活动的形式——情节,而情节又是通过一系列具有因果关系的故事来完成的。情节必须以某些矛盾为内容,矛盾怎么发展、怎么解决,无不体现出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具体需要“梳——询——品”:
①梳理情节过程。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
②询问情节设置的原因。小说的魅力在于小说的结构选择,而小说的情节设置往往也体现着主题表现的需要,解答时可以多问一个“为什么”,即“为什么要设计这一情节”。
③品味细节。小说的细节是构成社会环境和人物性格的基本因素,细节描写服从艺术形象的塑造和作品主题思想的表达,从而具体生动地反映事物的特征。因此,从细节切入可以感知作品的主题。
(4)从环境看对主题的暗示
环境描写最终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在多数情况下,环境描写可能主要是为展示人物行动和命运及刻画人物性格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生动的衬景,但同时也是以间接的形式表现主题,有时可能带有象征或隐喻性质,可以从中揣摩主题。具体需要“一分一抓”:
①分析环境的特点。小说中的环境为小说的人物提供了活动的背景,怎样的环境生成怎样的性格,怎样的性格决定人物怎样的命运,而小说人物的命运蕴含作品的主题。分析环境的特点可以窥见人物的性格,进而能揭示主题。如《祝福》中的祥林嫂的命运。
②抓背景介绍。小说中故事的发生离不开它的社会土壤,把故事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去理解,才能准确把握作品的主题。抓背景时要关注小注或文章后的写作时间。同时,还要尽可能地抓住文中能表明历史、文化背景和习俗的文字。
(5)从文中重要语句挖掘主题
小说主题虽然不能像散文那样靠议论、抒情句直接表现出来,但借助文中重要语句还是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来。如一些感情强烈的句子、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等。
小试牛刀
磨刀匠进城
肖国才
①仲春的一个周末清晨,小区门口来了位衣着朴实、满脸笑容的磨刀匠。身材魁伟,嗓音洪亮,一声“磨——菜——刀哟”的吆喝,穿破晨雾,回声不绝,引来小区居民和过往的路人驻足围观。
②“磨把菜刀多少钱呀?”
③“刀磨了不好用,怎么找你退钱呢?”
④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发问,围观的人越聚越多。磨刀匠清清嗓子,一脸和善地拱手作揖,然后笑盈盈地对围观者说:“老少无欺,明码实价。每把刀十元。如果磨得不好,分文不收,再倒赔一把刀的钱。初来乍到,大家信不过我都正常。今天磨刀不收钱,用得好,下次给不迟。”
⑤话音刚落,只听人群里有人喊了声“好”,然后说要用自家的刀先来试试磨刀匠的手艺。
⑥围观者的目光齐刷刷地循着声 音看过去,原来是小区里那个面目清维、凡事喜欢较真的老邹。
⑦“磨刀真的不收钱?”老邹问。
⑧“当然,手艺人说话做事不会虚头巴脑讹人。”磨刀匠答。
⑨约莫十分钟后,老邹就把两把莱刀放在了磨刀匠的面前。
⑩磨刀匠麻利地从蜡黄色帆布包里取出四块磨刀石。他把矿泉水瓶当花洒。在一块条砖型青石上只轻轻点了点,水珠就均匀地洒在条石上。然后,他就着水珠把莱刀按在青石上磨起来。磨好一面后再磨另一面。刀刃上有个豆粒大的缺口,他又换上一块有凹槽的青石,夹着缺口磨。最后,再用细腻的青石磨光刀口。所有程序完成后,他揪了几根头发搭在刀口,用力一吹,头发被齐刷刷割断。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不需多言,老邹拿着磨好的莱刀刚离开,几把生锈的莱刀就立马摆在了磨刀匠的面前。磨刀匠的脸上略过一丝笑容,接着打开了话匣子。他说他姓张,在乡下磨刀三十多年了。儿子从小到大读书的开销,都是他走村串户一把刀一把刀磨出来的。儿子研究生毕业后考进城里当了公务员,去年有了孩子。他进城帮儿子媳妇带孙子,刚来时很别扭,城里生活过不惯。于是,张师傅跟儿子媳妇说,周末他得出来透透气,顺带跟别人说说话。干干他舍不得放弃的磨刀手艺。时间久了,来磨刀的都很愿意和张师傅说上几句,听他聊这样那样的故事。
又是一个周末的清晨,我去小区外面买菜。只见小区门口张师傅来得很早,正猫腰坐在一张条凳上磨菜刀。我问他生意怎么样。他一脸喜色,下巴朝地上一堆待磨的莱刀点了点,说活儿多得出乎他的意料。他还告诉我,这些活儿都是前些日子来磨刀的顾客引荐来的,够他忙一天,不知道天黑之前能不能磨完。说完。他得意地笑。
几天后,张师傅身边又多了一位中年汉子,帮着他一起磨刀。大家见了都问,张师傅你收徒弟了?张师傅笑呵呵地道出原委:不是徒弟,而是同行。这位中年磨刀匠也是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吆喝了半天,没揽到一桩活儿。他主动跑来跟张师傅搭话。张师傅宽慰他:“不急,生意都是慢慢做出来的,坚持下去就会好起来的。”可他却说:“等不起啊,一家人还等着我挣钱呢,没活儿做怎么养家糊口。”张师傅听他这么说,思忖了一下说道:“要不,你做我的活儿,做多少得多少。不过,我得把丑话说在前头,你出的活儿我都要仔细检查,如果达不到我的要求,这活儿就不能给你做。”中年磨刀匠先是有些诧异,继而一脸感激,连声称谢。就这样,中年磨刀匠在张师傅身边干开了。他磨一阵刀,就递给张师傅看看,听听意见,再接着磨。张师傅认真地指点着他,即便是一点点瑕疵也不放过。
跟张师傅熟识的顾客老李,私下里悄悄地提醒道:“老张,关键技术可不能随便传人,小心抢了你的饭碗!”张师傅听了嘿嘿一笑,说:“谢谢提醒,我不怕。”
张师傅把一份看似不起眼的磨刀活儿做得风生水起,着实惠及了不少小区居民。一天,张师傅边磨刀边和顾客聊天:“再过两年,等孙子上幼儿园了,我就去工商部门申请营业执照,开个磨刀公司。”说完他把磨好的刀递给顾客。顾客接过刀,看了看,拉长了声音:“好--”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5月12日,有删改)
【考点题型】结合全文,探究小说主旨。
雪夜的老人
叶 骑
①雪花平平仄仄落下来,散在我的脸上,像针,刺入肌肤。这痛告诉我,自己还在这个城市活着。
②寒冷。这是这个城市,在这个夜晚,留给我唯一真实的印记。
③三年了,一千多个日夜,我三次告别父母,远走他乡,在这个城市开始自己的事业。但最终,三次创业换来的结局,是最初的壮志雄心成了今晚口袋里仅剩的十五块钱。我淡淡发笑,索性把这十五块钱,再换成三罐啤酒,一无所有,大概,不过如此吧。
④我拿出手机,突然有倾诉的欲望。但打给谁呢?爸妈?万万不能。朋友?能说真心话的又有几人。不如,就跟眼前的夜相对无言吧,何必倾诉,谁愿倾听?我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这个城市的灯火,突然忘了,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你捂住嘴巴,它们就会从眼睛里跑出来。
⑤夜越来越深,气温几乎跌至冰点,整个公园除了自己这个失意人,已经找不到其他行人。
⑥我独自对着这茫茫夜色,雪花漫天飞舞。不知道什么时候,对面的长椅上来了一个老人。
⑦老实说,一开始,我并没有注意到老人的到来。兴许,他恰巧从这里路过,或是心里也藏着一点儿心事;而我,一个年轻人在这里坐着,他干脆也坐上片刻,这么冷的天,他不会待得太久。
⑧我沉浸在三年创业的岁月里,分不清哪是雪,哪是泪。老人一直在我对面坐着,偶尔用目光打量一下我,像问候,像关怀,似乎也没有离开的意思。
⑨我渐渐对这个老人有些好奇,不知道他这样跟我面对面坐着,是巧合,还是另有用意。
⑩我前几天看报纸,说这附近的一个社区成立了一个老年服务队,专门给需要帮助的陌生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莫非,他是这个服务队的成员,怕我一时想不开,做出什么傻事?
或者,是我长得像他的孩子,而他也曾在深夜里,看见自己的子女在生活面前声泪俱下、遍体鳞伤,眼前的这一幕勾起了他内心深处的回忆?
抑或,他是自己一个远方未曾谋面的亲人,我不认得他,而他记得我,这个孤独的夜晚,是他无声的陪伴?
我黑色幽默般地放飞想象,希望求得一丝慰藉。但最终,悲伤如雪花般向我袭来,生活的痛楚,再次将我包围。
终于,夜色已深,是离开的时候了。眼前这个老人到底是谁,又何必在意。
我站起身,朝自己的出租房走去。
没走几步,我隐隐察觉到,身后的老人也站起了身子。
我转过头,恍惚中,看见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到长椅旁,弯腰,捡起地上的三个空啤酒罐,微微向我致意,然后,安静地离开了公园。
我怔怔地站在原地,突然明白过来,却怎么也不敢相信——
这是一个拾荒老人,他用雪地一晚的守候,换来了三个易拉罐。
我望着老人远去的方向,蓦地记起他坐在公园长椅上,任由雪花飘落的那份倔强。或许,在他的一生中,还经历过无数个这样的夜晚,雪花可以落在他的头上,可以刺进他的肌肤,但大雪,从未将他掩埋。
风雪愈紧了。
我拨通母亲的电话,告诉她,今年生意没做好,但自己所在的城市下了一场大雪,老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明年一定会是一个好年成。(选自《2018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
1.【考点题型】请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含义。
⑴寒冷。这是这个城市,在这个夜晚,留给我唯一真实的印记
⑵雪花可以落在他的头上,可以刺进他的肌肤,但大雪,从未将他掩埋。
2.【考点题型】研读第(22)段中“我”打给母亲的电话内容,请说出其中揭示了哪些人生道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童话的滋味
尤今
①原先中了“君子远庖厨”这句老话的毒,不肯让我的两个儿子踏入厨房半步,结果呢,他们十六岁负笈海外时,吃尽苦头。午夜梦回,想起妈妈做的美味佳肴,泪水与口水一起飙。
②精湛的厨艺能让人拥有一个富足的人生,而热爱美食的人,往往是快乐的人。所以,女儿出世后,我吸取前两回的教训,“处心积虑”地要把厨艺传授给她。
③有人问我:“什么年龄才是最恰当的受训期?”
④我竖起一根手指。
⑤对方惊问:“一岁?”
⑥“不!”我斩钉截铁地答道,“一个月——婴儿满月以后,便开始训练。”
⑦对方以为我胡言乱语,便一笑置之。
⑧然而,这是千真万确的呀!女儿满月后,每回烹饪,我便把她抱进厨房,放在远离炉火的地方。
⑨她舒舒服服地躺在摇篮里,我快快乐乐地在炉子前挥动铲子。蒸、炸、煮、炒、焖、炖、烩之后,一股股食物的香味,化成一缕缕轻轻的风,飘进婴儿的鼻子,钻进婴儿的被子中,婴儿胖胖的身体都浸在甜、咸、酸、苦、辣的五味杂陈里。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婴儿对美食敏锐的嗅觉就在此刻形成了,婴儿对美食的欲望也在此时萌发了。
⑩因为深深了解“身教胜于言传”的道理,在女儿成长的过程中,我一直让她近在身边,不着痕迹地启发她对烹任的兴趣。我不是一茶匙盐、两茶匙糖、三大匙酒、四大匙油地教她,我清清楚楚地知道,一板一眼的教学方式有许多时候会带来反效果。我和她一起做,把笑声嵌进食物里,把乐趣镶入烹饪中,给她一生一世的快乐记忆。
老天没有辜负我的苦心。
可君十八岁负笈英伦之前,一进厨房,十根手指便像水里的鱼一样。鱼在水中舞出无限的婀娜,她呢,以食物拼出无数华美的“图案”。
到伦敦不久,她和两位朋友在郊区合租了一所房子。每个星期天早上,农夫会到附近的空地摆卖新鲜肉类和有机蔬菜,价格比超市的贵上好几倍,但是,女儿却觉得物有所值。
她在电邮里如此写道:“蔬菜,就好像是刚刚从泥地里拔出来的,拿在手上,蔬菜的绿,仿佛便流满了手掌。妈妈,您常常说,肉类如果新鲜,叫它一声,它也会应。现在,买了一公斤五花肉,我叫了一声,它果真就应了……”
读到这里,我“哈哈哈”地笑出声来。为了增添生活情趣,孩子小时,我经常“胡说八道”地娱乐他们;现在,孩子大了,居然懂得以同样的方式“投桃报李”!
可君返回新加坡度假的次日,便迫不及待地上超市,买齐东西,大展身手。
她设计的两道菜肴是西式猪肉丸和蒜香西兰花;甜品呢,是烘烤小脆饼。
母女角色互换。她全情投入、满心陶醉地煮;我呢,气定神闲地袖手旁观。
她烹饪不用量匙,全凭感觉,天马行空地挥洒自如。两道菜肴都很美味,最大的特色是味道变化多端,不是开门见山的那种平坦、平直、平淡;它迂回曲折而又峰回路转。我注意到她善用柠檬皮和柠檬汁——柠檬抢味,有先声夺人的霸气,把它加入掺了乳酪碎的猪肉丸里,便恰到好处地驱除了味道的滞腻,并且巧妙地形成了丰富的层次感。至于在烘烤得有点焦脆的西兰花上面放入柠檬皮和柠檬汁,却像是一篇布局严谨的“微型小说”,令人有“意在言外”的惊喜。
味道确实不错,可我嫌工序过于繁杂。然而,她却好整以暇地回应:“妈妈,工序多才出精品嘛!”
餐后,她说:“等着我的甜品上桌呀!”
她把桌上堆着的诸多原料“东拼西揍”地搅在一块儿,好像没多大工夫,就变出几盘又酥又香又薄又脆的小饼干。我一块接一块地吃,一连吃了十二块,撑得双眼鼓如金鱼。
可君得意扬扬地说:“每回客人来,我便烤这饼干,大家都赞不绝口呢!我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唤作‘风入口’,因为它就像一股香香的风,轻悠悠地飘进客人的口里!”说这话时,她的眸子溢满了蜜糖般的甜意。
我这个懂得厨艺又热爱烹饪的女儿,在陌生的异乡里,把日子过得像童话一样快乐。
(选自《听面包唱歌》,四川人民出版社)
1.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第 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本文在语言表达方面有诸多特色值得品味,请根据提示,品读下面词句的表达之妙。
①提示:请任选一句,结合其句式特点思考。
A她舒舒服服地躺在摇篮里,我快快乐乐地在炉子前挥动铲子。
B她全情投入、满心陶醉地煮;我呢,气定神闲地袖手旁观。
②提示:成语的灵活使用,给文章增色不少。请从下面加点成语中任选一个品析。
A所以,女儿出世后,我吸取前两回的教训,“处心积虑”地要把厨艺传授给她。
B为了增添生活情趣,孩子小时,我经常“胡说八道”地娱乐他们;现在,孩子大了,居然懂得以同样的方式“投桃报李”!
3.文章题目为“童话的滋味”,请结合全文写出其丰富的意味。
4.你认为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妈妈?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从两个角度加以评析。
知识链接
知识探究
考情分析
考情分析
综合演练(共35张PPT)
第五讲
小说的标题与主旨
小说专题
壹
贰
叁
知识链接
知识探究
综合演练
目录/
DIRECTORY
壹
知识链接
知识链接
文学类作品阅读要求能“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落实到小说阅读中的“重要词语”是指对营造典型环境、展示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中心思想等起重要作用的词语。而对小说标题内涵与作用的解读就是其中之一,同时也是小说阅读的命题热点之一。
贰
知识探究
分析标题
一、明辨题型
题型一:分析标题
题干示例 1.“××”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探究标题意蕴】
2.“××”作为这篇小说的标题,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作分析。【探讨标题作用】
3,。把标题“××”改为“××”,你认为是否合适,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分析是否可以换标题】
4.“××”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探究标题意蕴】
明辨题型 1.点明中心;2.是本文的线索;3.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4.点明了文章的主要人物;5.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分析标题
二、掌握技巧
(一)探究标题意蕴
标题含意答题思路指津
1.首先要注意标题本身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2.其次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和象征意义。
2.其次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意义。
(二)标题作用答题思路指津
1、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的作用。
2、如果以物件(物象)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三)探讨是否可以换标题
答题思路指津
1.这个题目是文章的线索或概括主要内容或制造悬念或讽刺或双关的作用。
2.这个题目有助于突出人物××形象。
3.这个题目有助于突出文章的××主题。
4.替代的题目有××缺点。
分析标题
三、分析题目的含义,一般步骤如下:
第一步,明确标题的本义。即标题中词语的含义、概括的内容、点明的对象。
第二步,明确标题的语境义。①分析标题的修辞义;②理解标题的双关义:分析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来分析。;③把握标题的象征义。④把握标题和文章内容、作者情感之间的关系:把握作者感情的出发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提炼整合答案。答题格式:表层含义(本文、文章内容等)+深层含义(情感、主题)
分析标题
小试牛刀
(一)平衡
陈国凡
①拎着几条刚钓来的鱼儿,我一路哼着小调,兴冲冲地往家赶。今天星期天,休息。老婆带孩子回了她乡下的娘家,我难得落个轻闲自在。我早计划好了,晚餐自己弄个鱼煲,再叫上几位朋友,好好聚聚,美美地享受一顿。
②咦,怪了?怎么钥匙不见了?我翻遍各个口袋,也找不到自家的钥匙。正窝火着,对门的小王探出了头:“回来了?找不到钥匙了吧?嘿嘿……”
③他怎么知道我丢了钥匙?正疑惑间,小王老婆手拿一串钥匙从房里走了出来,笑着对我说:“早上出门,见这串钥匙插在门上,我想许是你走得匆忙,忘了,就先给你放着了。现在该完璧归赵了!要是被陌生人拿去,可就麻烦大了。”我连说谢谢,接过钥匙,进了屋。
④我和小王一家虽然住对门有些年头了,可平时只是点头之交,彼此并不了解,我甚至连他们具体在哪个单位上班都不清楚。
⑤他们该不会进过我家了吧?一想到这点,我就紧张起来,急忙把整个屋子查了个遍,见啥也没丢,东西摆放的位置也丝毫没动过,但我早已没了做鱼煲的念头。
分析标题
⑥老婆回来听我说了这事,人都蹦了起来:“这还得了!说不定我们的钥匙他们已经拿去配了。我们要不在,他们可以随便进出啊。你呀你,我一不在,你就到外面自个快活!这下出事了吧!”老婆又数落起我来了。可我连跟她计较的心思都没了。谁叫自己这么粗心呢?他们手里有了钥匙,那我家不就成他的家了吗?那咋办?我问老婆。“咋办?还用说吗?换把新锁呗。”老婆斩钉截铁说道。“锁又没坏,干吗要换啊?再说,就为这事换锁,不好吧,他们会怎么看我们?会伤了两家和气的。”我说。
⑦“有什么不好的,难道要等到他们把我们家的东西搬空才好啊?真是的。你要不想换,我来换。”老婆的破嗓门喊得很响。我真担心被人听到。这时,门响了。我开了门,是小王。
⑧“有事吗?”我问。刚说完,我就只想掴自己一下,废话,没事,敲你家门干嘛?记忆中,小王没事来敲门,一次也没有过。小王显得有些尴尬,吞吞吐吐地说:“就是我……我老婆,她……她要我来跟你们说个事。”见我老婆也在,小王说:“嫂子也在啊,那最好了。”
⑨老婆只好说:“要不,你进来说话?”“不了不了。”小王摆了摆手,“不了不了,就几句话,我说完就走。我老婆她要你们换把新锁。”小王憋足了劲儿,终于说出了一句囫囵话。
⑩呵,倒是他们先来说了,真个没想到。我和老婆面面相觑。“我老婆说,换了好,省得你们怀疑我们什么的。”话音未落,小王已转身,疾步进了屋子,身后传来“嘭”的一声,是关门声。
我和老婆对视了一下,不约而同地捂着嘴巴,笑了!可是晚上睡觉时,老婆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两家的锁都好好的,凭什么要我家白白花钱去换新锁啊?
分析标题
第二天,我正在换锁,小王走出屋子,手拿一把新锁。我好生纳闷,隔墙有耳?问小王:“你家也要换锁?那锁不好好的吗?”
“你家这锁不也好好的吗?我老婆说了,我家也换,换了好,省得嫂子心里不平衡。”
我呆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老婆听了这话,心里更不平衡了,这话啥意思?
小王急中生智,“不瞒你说,我老婆也曾把钥匙插在门上大半天,回家后才发现。”
呵!两家四口齐声发出了和气平衡的笑……
【考点题型】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平衡”独具匠心;也有人认为小说以“锁”作为标题耐人寻味。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示例一:认同“平衡”为标题。①揭示矛盾的根源,所有的矛盾都源于人物的心理失衡;②以小见大,表面写反映邻里关系的生活琐事,实则揭示社会信任危机,深化主题。
示例二:认同“锁”为标题。①“锁”是小说的线索,所有的故事情节都围绕“锁”展开;②含义深刻,“锁”住了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与信任,含蓄地表现了主题。
【解析】阅读全文,了解“平衡”与“锁”两词与作品内容的关系,体会作者写作的意图,从对情节的作用、表现人物形象、突出主题等方面来比较分析哪一个词作标题的好处。
分析标题
小试牛刀
(二)我记住了唐六妹
蒋 韵
①《红楼梦》中有句话,“大有大的难处”,在重庆洪崖洞小吃街这样的地方,对一个外乡人而言,这句话可改作,“多有多的难处”——不知道该作何选择。初次到重庆,我一个人走来走去,眼花缭乱,感到很茫然,最后随便走进一家:小小的店堂,敦实的小桌凳,没什么特别之处,却很顺眼,俗话说选不如撞,果然,撞进去也就踏实了。
②我要了小面,又要了酸辣粉。小面是头一天就听重庆的朋友推荐的,而酸辣粉在我的理解中就是我们北方的凉粉一类。酸辣粉先上来了,出乎意料,上面覆盖着满满的肉末,我用筷子尖挑起一点尝尝,有浓郁的猪油味道。于是我把它推到一旁,重新叫了一碗凉粉。老板有些诧异,问我:“是不是有什么禁忌?”我忙解释说:“不好意思,我不知道酸辣粉里会有肉,我不太喜欢吃油腻的东西。不过,这碗我会一并买单。”
③于是,我吃了很香很辣的凉粉,吃了同样很香很辣的小面。结账时,故事发生了:老板竟不肯收酸辣粉的钱。我深感意外,说:“这不合适,东西是我自己点的,再说那碗粉我已经动过了。”老板回答道:“你是外地人嘛,好多事情不知道,下次就知道了嘛。”三下五除二,老板为我结了账,那碗酸辣粉自然免了单。
分析标题
④一碗酸辣粉,四元钱,而一碗小面和一碗凉粉加起来才不过四元五角。走出小店,我回头看了一眼它的招牌,红底白字写着:唐六妹。于是,在阴雨连绵的山城重庆,我记住了这个对我而言很温暖的名字。
⑤这让我想起另一件事。那是几年前,在纽约的地铁站,一个最容易让异乡人感到迷茫、孤独和恐惧的地方。那一天,我站在人流熙来攘往的地铁检票口,抬头茫然地看着悬挂在头顶上方的指示牌。突然,有人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吃惊地回头,只见是一个陌生的中年男人,亚裔,黑眼睛黄皮肤,凭他眼睛里的神情,我看出他是我的同胞。果然,他手里拿着一张磁卡,指指检票口,用汉语对我说:“你进去吧,我替你划了。”说完,他转身而去,似乎是怕我道谢,迅速消失在各种肤色汇成的人流里。
⑥我走进检票口,心里一阵温暖。至今,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使这个刚刚走出站口的男人在看到我的那个瞬间,内心突然柔软了一下。是我脸上那种不自觉流露出的异乡人的无助、紧张和迷茫吗?或许是我孑然独立的身影让他想到自己初来乍到时的种种辛酸?我不知道。但传说中最冷酷的纽约,人心最硬的纽约,视他人为地狱的罪城,却在这一瞬间向我流露出它的善意和温情。
⑦世界上的大城市,对异乡人而言,差不多都是冰冷的,喧嚣着拒人于千里之外。但总有这样的缝隙:比如,唐六妹小吃店一碗免单的酸辣粉;比如,纽约地铁检票口前一只拍在陌生人肩头的手。人性的光芒就从这样的缝隙中流泻出来,如同阳光钻出云层。它惊鸿一现的照耀永远是我走进一个新地方,面对一群陌生人的勇气之源,我愿意以这样的方式记忆一座城市。
(选自《读者》2019年第11期,有改动)
分析标题
【考点题型】请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
【答案】标题的表层含义是指为我免单的“唐六妹”小吃店让我记忆犹新,深层含义则是作者在高度赞美人间的善意和温情。
【解析】本题考查标题含义。表面看来,“唐六妹”小吃店为我免单,让我感受到陌生城市的温情,因此我记住了这家店的名称。标题中的唐六妹一语双关,既指一家小吃店的店名,又指一种让人感到善良和泪情的人性。
分析主旨题
题型二:分析主旨题
知识链接
小说的主题就是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分析主旨题
一、明辨题型
题干示例 结合赵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
文中写了陈皮匠和其他古城人面对无限商机的不同态度,请予评价;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予探讨。
其他设问方式:
(1)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2)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3)读完作品后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明辨题型 (1)题干中有“主旨”“意图”“道理”等字样;
(2)题干还有“探讨”“探析”“谈谈你的看法”等暗示。
分析主旨题
二、掌握技巧
(1)从题材内容看主题
小说的作者选取怎样的题材来反映怎样的生活,来传达怎样的感情,来表现怎样的思想,是在小说创作之前就拟定好的。所以从小说的题材着眼,可以把握其主题方向。具体需“二抓”:
①抓标题。有的小说的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象征义或双关义,隐含着小说的主题,如《祝福》。
②抓主要事件。小说叙述的主要事件把人物、环境、作者的看法等都包括其中,把握故事的主要事件,也就确定了小说的主题方向。如《祝福》一文中“祭祀”“捐门槛”等事件就表现了主题。
(2)从人物塑造看主题
在小说中,由于作者浓墨重彩皆泼洒在人物身上,因此,主要人物也就是“主题性人物”。在故事小说中,主要人物是故事的主角,他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本质,显示着作品的主题。在性格小说中,主要人物是某种典型性格的代表与化身。这种典型性格及其生成发展的历史,是作品主题所要展现的内容。如林冲的性格转变就暗示了主题。
分析主旨题
二、掌握技巧
具体需要“二寻一辨”:
①寻找小说中主要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要素。这些要素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主要人物的性格走向和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的本质关联着。
②寻找作者对人物的介绍评价或小说中人物对事件的评价。作者对人物的介绍评价很明显地带有作者主观情感的倾向性,蕴含着作品主题的重要信息。小说中人物对事件的评价也蕴含了主旨信息。
③辨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如何,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人物,这都和表现主题有关联。
(3)从情节发展看主题
小说写人不能离开人物活动的形式——情节,而情节又是通过一系列具有因果关系的故事来完成的。情节必须以某些矛盾为内容,矛盾怎么发展、怎么解决,无不体现出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具体需要“梳——询——品”:
①梳理情节过程。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
②询问情节设置的原因。小说的魅力在于小说的结构选择,而小说的情节设置往往也体现着主题表现的需要,解答时可以多问一个“为什么”,即“为什么要设计这一情节”。
分析主旨题
③品味细节。小说的细节是构成社会环境和人物性格的基本因素,细节描写服从艺术形象的塑造和作品主题思想的表达,从而具体生动地反映事物的特征。因此,从细节切入可以感知作品的主题。
(4)从环境看对主题的暗示
环境描写最终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在多数情况下,环境描写可能主要是为展示人物行动和命运及刻画人物性格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生动的衬景,但同时也是以间接的形式表现主题,有时可能带有象征或隐喻性质,可以从中揣摩主题。具体需要“一分一抓”:
①分析环境的特点。小说中的环境为小说的人物提供了活动的背景,怎样的环境生成怎样的性格,怎样的性格决定人物怎样的命运,而小说人物的命运蕴含作品的主题。分析环境的特点可以窥见人物的性格,进而能揭示主题。如《祝福》中的祥林嫂的命运。
②抓背景介绍。小说中故事的发生离不开它的社会土壤,把故事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去理解,才能准确把握作品的主题。抓背景时要关注小注或文章后的写作时间。同时,还要尽可能地抓住文中能表明历史、文化背景和习俗的文字。
(5)从文中重要语句挖掘主题
小说主题虽然不能像散文那样靠议论、抒情句直接表现出来,但借助文中重要语句还是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来。如一些感情强烈的句子、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等。
分析主旨题
小试牛刀
磨刀匠进城
肖国才
①仲春的一个周末清晨,小区门口来了位衣着朴实、满脸笑容的磨刀匠。身材魁伟,嗓音洪亮,一声“磨——菜——刀哟”的吆喝,穿破晨雾,回声不绝,引来小区居民和过往的路人驻足围观。
②“磨把菜刀多少钱呀?”
③“刀磨了不好用,怎么找你退钱呢?”
④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发问,围观的人越聚越多。磨刀匠清清嗓子,一脸和善地拱手作揖,然后笑盈盈地对围观者说:“老少无欺,明码实价。每把刀十元。如果磨得不好,分文不收,再倒赔一把刀的钱。初来乍到,大家信不过我都正常。今天磨刀不收钱,用得好,下次给不迟。”
⑤话音刚落,只听人群里有人喊了声“好”,然后说要用自家的刀先来试试磨刀匠的手艺。
⑥围观者的目光齐刷刷地循着声 音看过去,原来是小区里那个面目清维、凡事喜欢较真的老邹。
⑦“磨刀真的不收钱?”老邹问。
⑧“当然,手艺人说话做事不会虚头巴脑讹人。”磨刀匠答。
⑨约莫十分钟后,老邹就把两把莱刀放在了磨刀匠的面前。
赏析情节手法
⑩磨刀匠麻利地从蜡黄色帆布包里取出四块磨刀石。他把矿泉水瓶当花洒。在一块条砖型青石上只轻轻点了点,水珠就均匀地洒在条石上。然后,他就着水珠把莱刀按在青石上磨起来。磨好一面后再磨另一面。刀刃上有个豆粒大的缺口,他又换上一块有凹槽的青石,夹着缺口磨。最后,再用细腻的青石磨光刀口。所有程序完成后,他揪了几根头发搭在刀口,用力一吹,头发被齐刷刷割断。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不需多言,老邹拿着磨好的莱刀刚离开,几把生锈的莱刀就立马摆在了磨刀匠的面前。磨刀匠的脸上略过一丝笑容,接着打开了话匣子。他说他姓张,在乡下磨刀三十多年了。儿子从小到大读书的开销,都是他走村串户一把刀一把刀磨出来的。儿子研究生毕业后考进城里当了公务员,去年有了孩子。他进城帮儿子媳妇带孙子,刚来时很别扭,城里生活过不惯。于是,张师傅跟儿子媳妇说,周末他得出来透透气,顺带跟别人说说话。干干他舍不得放弃的磨刀手艺。时间久了,来磨刀的都很愿意和张师傅说上几句,听他聊这样那样的故事。
又是一个周末的清晨,我去小区外面买菜。只见小区门口张师傅来得很早,正猫腰坐在一张条凳上磨菜刀。我问他生意怎么样。他一脸喜色,下巴朝地上一堆待磨的莱刀点了点,说活儿多得出乎他的意料。他还告诉我,这些活儿都是前些日子来磨刀的顾客引荐来的,够他忙一天,不知道天黑之前能不能磨完。说完。他得意地笑。
分析主旨题
几天后,张师傅身边又多了一位中年汉子,帮着他一起磨刀。大家见了都问,张师傅你收徒弟了?张师傅笑呵呵地道出原委:不是徒弟,而是同行。这位中年磨刀匠也是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吆喝了半天,没揽到一桩活儿。他主动跑来跟张师傅搭话。张师傅宽慰他:“不急,生意都是慢慢做出来的,坚持下去就会好起来的。”可他却说:“等不起啊,一家人还等着我挣钱呢,没活儿做怎么养家糊口。”张师傅听他这么说,思忖了一下说道:“要不,你做我的活儿,做多少得多少。不过,我得把丑话说在前头,你出的活儿我都要仔细检查,如果达不到我的要求,这活儿就不能给你做。”中年磨刀匠先是有些诧异,继而一脸感激,连声称谢。就这样,中年磨刀匠在张师傅身边干开了。他磨一阵刀,就递给张师傅看看,听听意见,再接着磨。张师傅认真地指点着他,即便是一点点瑕疵也不放过。
跟张师傅熟识的顾客老李,私下里悄悄地提醒道:“老张,关键技术可不能随便传人,小心抢了你的饭碗!”张师傅听了嘿嘿一笑,说:“谢谢提醒,我不怕。”
张师傅把一份看似不起眼的磨刀活儿做得风生水起,着实惠及了不少小区居民。一天,张师傅边磨刀边和顾客聊天:“再过两年,等孙子上幼儿园了,我就去工商部门申请营业执照,开个磨刀公司。”说完他把磨好的刀递给顾客。顾客接过刀,看了看,拉长了声音:“好--”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5月12日,有删改)
分析主旨题
1. 【考点题型】结合全文,探究小说主旨。
【答案】
1. ①小说以张师傅高超的磨刀手艺、诚信纯朴的品质等内容,表达了对劳动者的赞美,对工匠精神的赞美;②小说围绕磨刀这项传统手艺来写,蕴含着希望传统技艺能够得到传承的美好愿望;③小说以张师傅进城后不习惯城市生活,周末靠磨刀“透透气”的内容,表达了对进城农民处境的关注和思考。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主旨。
1)本文通过描写张师傅高超的磨刀手艺,以及描写“手艺人说话做事不会虚头巴脑讹人”等,表现了对手艺人技艺精湛的赞美,对手艺人诚信纯朴的品质的赞美。最终表达了对劳动者的赞美,对工匠精神的赞美;
2)结合情境“老张,关键技术可不能随便传人,小心抢了你的饭碗!张师傅听了嘿嘿一笑,说:谢谢提醒,我不怕”,可见,张师傅淳朴、大方,他希望让技艺得到传承。所以,小说蕴含着希望传统技艺能够得到传承的美好愿望;
3)结合第 段“去年有了孩子。他进城帮儿子媳妇带孙子,刚来时很别扭,城里生活过不惯。于是,张师傅跟儿子媳妇说,周末他得出来透透气,顺带跟别人说说话。干干他舍不得放弃的磨刀手艺”,由此可见,张师傅进城后不习惯城市生活,周末靠磨刀“透透气”的内容,表达了对进城农民处境的关注和思考。
分析主旨题
雪夜的老人
叶 骑
①雪花平平仄仄落下来,散在我的脸上,像针,刺入肌肤。这痛告诉我,自己还在这个城市活着。
②寒冷。这是这个城市,在这个夜晚,留给我唯一真实的印记。
③三年了,一千多个日夜,我三次告别父母,远走他乡,在这个城市开始自己的事业。但最终,三次创业换来的结局,是最初的壮志雄心成了今晚口袋里仅剩的十五块钱。我淡淡发笑,索性把这十五块钱,再换成三罐啤酒,一无所有,大概,不过如此吧。
④我拿出手机,突然有倾诉的欲望。但打给谁呢?爸妈?万万不能。朋友?能说真心话的又有几人。不如,就跟眼前的夜相对无言吧,何必倾诉,谁愿倾听?我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这个城市的灯火,突然忘了,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你捂住嘴巴,它们就会从眼睛里跑出来。
⑤夜越来越深,气温几乎跌至冰点,整个公园除了自己这个失意人,已经找不到其他行人。
⑥我独自对着这茫茫夜色,雪花漫天飞舞。不知道什么时候,对面的长椅上来了一个老人。
⑦老实说,一开始,我并没有注意到老人的到来。兴许,他恰巧从这里路过,或是心里也藏着一点儿心事;而我,一个年轻人在这里坐着,他干脆也坐上片刻,这么冷的天,他不会待得太久。
⑧我沉浸在三年创业的岁月里,分不清哪是雪,哪是泪。老人一直在我对面坐着,偶尔用目光打量一下我,像问候,像关怀,似乎也没有离开的意思。
分析主旨题
⑨我渐渐对这个老人有些好奇,不知道他这样跟我面对面坐着,是巧合,还是另有用意。
⑩我前几天看报纸,说这附近的一个社区成立了一个老年服务队,专门给需要帮助的陌生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莫非,他是这个服务队的成员,怕我一时想不开,做出什么傻事?
或者,是我长得像他的孩子,而他也曾在深夜里,看见自己的子女在生活面前声泪俱下、遍体鳞伤,眼前的这一幕勾起了他内心深处的回忆?
抑或,他是自己一个远方未曾谋面的亲人,我不认得他,而他记得我,这个孤独的夜晚,是他无声的陪伴?
我黑色幽默般地放飞想象,希望求得一丝慰藉。但最终,悲伤如雪花般向我袭来,生活的痛楚,再次将我包围。
终于,夜色已深,是离开的时候了。眼前这个老人到底是谁,又何必在意。
我站起身,朝自己的出租房走去。
没走几步,我隐隐察觉到,身后的老人也站起了身子。
我转过头,恍惚中,看见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到长椅旁,弯腰,捡起地上的三个空啤酒罐,微微向我致意,然后,安静地离开了公园。
我怔怔地站在原地,突然明白过来,却怎么也不敢相信——
这是一个拾荒老人,他用雪地一晚的守候,换来了三个易拉罐。
我望着老人远去的方向,蓦地记起他坐在公园长椅上,任由雪花飘落的那份倔强。或许,在他的一生中,还经历过无数个这样的夜晚,雪花可以落在他的头上,可以刺进他的肌肤,但大雪,从未将他掩埋。
分析主旨题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信里都说了些啥?”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信中写道:“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这笔钱。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去一千元,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有删改)
分析主旨题
风雪愈紧了。
我拨通母亲的电话,告诉她,今年生意没做好,但自己所在的城市下了一场大雪,老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明年一定会是一个好年成。(选自《2018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
1.【考点题型】请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含义。
⑴寒冷。这是这个城市,在这个夜晚,留给我唯一真实的印记
⑵雪花可以落在他的头上,可以刺进他的肌肤,但大雪,从未将他掩埋。
【答案】
⑴句意一语双关,既写了天气的冷,更暗示了自己创业失败的绝望和无助。
⑵这句看似普通直白的话里却透露出一个不普通的道理:一个人,只要你在努力,再大的困难都不会把你淹没,你的努力也不会白费。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需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的含意以及蕴含的感情。(1)“寒冷”一词有双层含义,表层含义指下雪了,天气寒冷。结合语境“我三次告别父母,远走他乡,在这个城市开始自己的事业。但最终,三次创业换来的结局,是最初的壮志雄心成了今晚口袋里仅剩的十五块钱”理解,深层含义指自己创业失败后的绝望。(2)结合“这是一个拾荒老人,他用雪地一晚的守候,换来了三个易拉罐。”分析,老人生活艰辛,但能够凭着坚强的毅力顽强地生存,从未向残酷的生活屈服,也从未被摧垮。只要努力战胜困难,就能成功。据此理解作答。
分析主旨题
2.【考点题型】研读第(22)段中“我”打给母亲的电话内容,请说出其中揭示了哪些人生道理。
【答案】人生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人生经历磨难和挫折才会有更大的勇气和斗志;人生只有在不断的战胜困难中成长,在经历失败中成功。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要语句内涵的理解。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分析其深层意思。文中“我”做生意失败,失意无助,“买来三罐啤酒”到公园喝。遇到一位老人,最后老人的真实身份与“我”的想象猜测迥然不同,出人意料,真相“老人凭着坚强的毅力顽强地生存”给了“我”心灵的震撼和重新崛起的力量。第(22)段中“我”打给母亲的电话内容“告诉她,今年生意没做好,但自己所在的城市下了一场大雪,老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明年一定会是一个好年成”意思是说,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厚积而薄发,人只有经历磨难和挫折才会有更大的勇气和斗志;只要坚强、有毅力、不屈服,“明年一定会是一个好年成”,一定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一定要结合文章主题理解语句。
叁
综合演练
综合演练
⑩因为深深了解“身教胜于言传”的道理,在女儿成长的过程中,我一直让她近在身边,不着痕迹地启发她对烹任的兴趣。我不是一茶匙盐、两茶匙糖、三大匙酒、四大匙油地教她,我清清楚楚地知道,一板一眼的教学方式有许多时候会带来反效果。我和她一起做,把笑声嵌进食物里,把乐趣镶入烹饪中,给她一生一世的快乐记忆。
老天没有辜负我的苦心。
可君十八岁负笈英伦之前,一进厨房,十根手指便像水里的鱼一样。鱼在水中舞出无限的婀娜,她呢,以食物拼出无数华美的“图案”。
到伦敦不久,她和两位朋友在郊区合租了一所房子。每个星期天早上,农夫会到附近的空地摆卖新鲜肉类和有机蔬菜,价格比超市的贵上好几倍,但是,女儿却觉得物有所值。
她在电邮里如此写道:“蔬菜,就好像是刚刚从泥地里拔出来的,拿在手上,蔬菜的绿,仿佛便流满了手掌。妈妈,您常常说,肉类如果新鲜,叫它一声,它也会应。现在,买了一公斤五花肉,我叫了一声,它果真就应了……”
读到这里,我“哈哈哈”地笑出声来。为了增添生活情趣,孩子小时,我经常“胡说八道”地娱乐他们;现在,孩子大了,居然懂得以同样的方式“投桃报李”!
可君返回新加坡度假的次日,便迫不及待地上超市,买齐东西,大展身手。
她设计的两道菜肴是西式猪肉丸和蒜香西兰花;甜品呢,是烘烤小脆饼。
母女角色互换。她全情投入、满心陶醉地煮;我呢,气定神闲地袖手旁观。
综合演练
他回到了家,他以为事情到此结束,可是在客厅的茶几上,他看到了一套崭新的军装。那个冬天,他开始重新学习站立,学习行走,学习穿着,学习说话,学习礼节,也学习触摸从前自以为熟悉的沉重乌亮的步枪。在那个雪后的冬日,他伏在坚硬的戈壁上打出第一发子弹时,他的内心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悸动。那一次,他打出的10发子弹全部脱靶。
他脖子上挨了班长一巴掌。虽然轻得如同抚摩,但那动作却熟悉得要命。那一刻,他想起了自己的父亲。他站起身,不由自主地整了整刚刚戴上的领花和肩章,然后挺起了胸。从前的战队里,他握的只是鼠标,而在这个战队里握着的却是真正的武器。他摸摸发烫的脸,他明白了在这个真正的铁血战队中,他只是一只——菜鸟。
从他记事开始,每一年的春天,父亲都会从箱底里把那些缀着红领章的旧军装一件件拿出来晾晒熨烫,然后像宝贝一样小心翼翼地放回箱底。他曾厌恶地看着这一切,那时他觉得父亲像一个生活在石器时代的老傻瓜。但现在,他开始迷惑起来。
在一个周末,他请假外出。当他看到一家网吧的招牌时,几乎走不动路了,他快速地跑进去找了一台机器,可看到等待开启的屏幕上映出军装里的自己时,他突然变得极度不安。没有父亲的大手揪住他的衣领,却有一双无形的手将他拉出了网吧。不久之后的另一个周末,他穿着便装再度走进这家网吧,但仅仅登录到游戏,他便坐不住了。在跨出门的那一瞬,他想,他已经无法忍受这狭小空间里的污浊空气了。再往后,他再也没有看过那家网吧一眼。
综合演练
她烹饪不用量匙,全凭感觉,天马行空地挥洒自如。两道菜肴都很美味,最大的特色是味道变化多端,不是开门见山的那种平坦、平直、平淡;它迂回曲折而又峰回路转。我注意到她善用柠檬皮和柠檬汁——柠檬抢味,有先声夺人的霸气,把它加入掺了乳酪碎的猪肉丸里,便恰到好处地驱除了味道的滞腻,并且巧妙地形成了丰富的层次感。至于在烘烤得有点焦脆的西兰花上面放入柠檬皮和柠檬汁,却像是一篇布局严谨的“微型小说”,令人有“意在言外”的惊喜。
味道确实不错,可我嫌工序过于繁杂。然而,她却好整以暇地回应:“妈妈,工序多才出精品嘛!”
餐后,她说:“等着我的甜品上桌呀!”
她把桌上堆着的诸多原料“东拼西揍”地搅在一块儿,好像没多大工夫,就变出几盘又酥又香又薄又脆的小饼干。我一块接一块地吃,一连吃了十二块,撑得双眼鼓如金鱼。
可君得意扬扬地说:“每回客人来,我便烤这饼干,大家都赞不绝口呢!我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唤作‘风入口’,因为它就像一股香香的风,轻悠悠地飘进客人的口里!”说这话时,她的眸子溢满了蜜糖般的甜意。
我这个懂得厨艺又热爱烹饪的女儿,在陌生的异乡里,把日子过得像童话一样快乐。
(选自《听面包唱歌》,四川人民出版社)
综合演练
1.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第 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本文在语言表达方面有诸多特色值得品味,请根据提示,品读下面词句的表达之妙。
①提示:请任选一句,结合其句式特点思考。
A她舒舒服服地躺在摇篮里,我快快乐乐地在炉子前挥动铲子。
B她全情投入、满心陶醉地煮;我呢,气定神闲地袖手旁观。
②提示:成语的灵活使用,给文章增色不少。请从下面加点成语中任选一个品析。
A所以,女儿出世后,我吸取前两回的教训,“处心积虑”地要把厨艺传授给她。
B为了增添生活情趣,孩子小时,我经常“胡说八道”地娱乐他们;现在,孩子大了,居然懂得以同样的方式“投桃报李”!
3.文章题目为“童话的滋味”,请结合全文写出其丰富的意味。
4.你认为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妈妈?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从两个角度加以评析。
答案
【答案】
1.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我”用心地教女儿学习烹饪,体现出“我”的良苦用心,引起下文女儿在“我”的影响下成为一个懂得厨艺又热爱烹饪的人,女儿精湛的厨艺让“我”有期待,与前后文互相呼应。
2.①示例一:我选A。A句句式整齐,运用对比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孩子潜移默化的教育。示例二:我选B。B句句式长短错落,富有层次美运用对比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女儿厨艺的精湛和母亲的欣慰。
②示例一:我选A。“处心积虑”原意是“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这里是贬义词褒用,体现了“我”千方百计地把厨艺传给女儿的用心良苦。示例二:我选B。“胡说八道”原意是“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说”,这里是贬义词褒用,形象地写出了“我”对女儿身教重教的形象,是生活情趣的表达,体现了“我”的良苦用心。
3.题目“童话的滋味”指“我”传授女儿厨艺时将甜蜜滋味留在了她童年的快乐记忆中,成为了她幼时的童话;也指女儿在“我”的教导下成长为一个热爱烹饪、懂得厨艺、生活精致幸福的人,把生活过成童话一般,也将这幸福的滋味带给他人。
4.“我”是一个热爱厨艺,热爱生活的妈妈;教育境界比较高,不功利,快乐教育;教育方式非常巧妙;亲子关系融洽,尊重孩子。
谢谢你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