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认识厘米
一、教学目标:
1、经历体会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2、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估测物体长度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四、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分别用铅笔和文具盒测量我们课桌长度。大家说说从上节课的学习中你的收获是什么?
交流:要准确表示物品的长度,就要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
(二)讲授新课
其实,在昨天的测量活动中,有一件我们平时生活和学习中经常使用的 测量工具,我们还没有用到,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尺子。
教师拿出尺子。
师:对!就是直尺,要准确知道物品的长度,就要使用统一的工具和长度单位来测量。直尺就是专门用来测量较短物体长度的工具。
师:我们认识一下直尺。请大家都拿出直尺,观察直尺,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
直尺上有“厘米”;有小格;有数字0、1、2、3、4……;还有cm等。
师介绍0刻度、刻度线。
师:用直尺作测量工具,不是用尺子的长度作单位,而是用直尺上的“厘米”作单位。尺子上的“厘米”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用字母“cm”来表示。
(三)重难点精讲
直观感知1厘米的长。
师:尺子上的1、2、3……等数表示有几个厘米单位。那么,1厘米有多长呢?直尺上从“0”到“1”这一段长度就是1厘米。你还能在直尺上找到1厘米的长度吗?
启发学生找一找,说一说。
在直尺上,从0刻度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1厘米记作1 cm
师:用手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
学生先空比,再对着直尺比。
师:请同学们找出几种长1厘米的物品。
橡皮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在直尺上找出2厘米、3厘米……的长度,用手比一比。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厘米,那么2厘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在直尺上找出2厘米的长度。
学生观察直尺,交流。如在直尺上,从0刻度到刻度2之间的长度就是2厘米;
从刻度4到刻度6之间的长度也是2厘米。
师:用手比一比2厘米有多长。
师:3厘米、4厘米有多长呢?同学们在直尺上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
同桌边找边比边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交流:在直尺上,从0刻度到刻度3之间的长度就是3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7之间的长度也是3厘米。
……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直尺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厘米,请大家拿出自己的橡皮,先估计一下,再用直尺测量,看你的橡皮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注意了解学生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
生:我这样量,橡皮的长是5厘米
生:我这样量,不到5厘米
谁做得对呢?
丫丫做得对,要和0对齐
可到前面演示,重点让学生展示要从“0”开始量的方法给予肯定性评价。
小结:
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橡皮的左端。
橡皮的右端对准数字几,橡皮长度就是几厘米。
这块橡皮的长度是5厘米。
师:拿出自己的铅笔,估测一下,大约多长。
学生回答时,启发学生比一比估计出的长度,并反思自己估测的结果。
师:刚才大家都估测了一下,估测的准不准呢,实际测量一下吧!
学生测量、交流,并与自己估测的结果进行比较。
小结:
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铅笔的左端。
铅笔的右端对准数字几,铅笔长度就是几厘米。
这根铅笔的长度是10厘米。
师:同学们翻开书,看第4页,教材上画了一支铅笔,先估计一下,这幅插图铅笔的长度,再实际测一测。
活动过程同上。
(四)归纳小结:
1、“厘米”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
2、“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
3、测量物体长度时,一般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另一端对着刻度几,该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五)随堂检测:
1、课件练习:测量方法
2、练一练第1题
3、练一练第2题
4、
( )厘米 ( )厘米
六、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
七、作业布置:
自选几种学习用品,先估计,再测量。
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