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初步认识线段
一、教学目标:
1、经历直观认识、测量和画线段的过程。
2、初步认识线段,能用直尺准确测量线段的长度。
3、在直尺测量纸条、毛线。线段等学习活动中,经历由线形物品到线段图形的抽象过程,体会线段的特征。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线段,能用直尺准确测量线段的长度。
四、教学难点:体会线段的特征。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并且学会了用直尺测量。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的彩色纸条,先估一下,纸条有多长?同桌讨论,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给学生充分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重点说一说怎样估计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如:
●1厘米1手指的宽,我比划了一下,大概有……
●2厘米有这么长(用手比),我看纸条有4个2厘米这么长。
……
如果学生无依据的估计或差距太大,要给予指导和提示。
(二)讲授新课
师:同学们估测对不对呢?现在请你用直尺测量一下。
学生测量,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测量的方法。特别强调把纸条的左端与0刻度对齐。
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
找生说测量结果,这个纸条的长是8厘米。
小结测量的方法是:把直尺的0刻度与纸条的左端对齐,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右端对着8,所以,这个彩色纸条的长度是8厘米。
(三)重难点精讲
师:现在,再拿出老师为同学们准备的毛线,说一说,毛线的长怎样测量呢?
生:把毛线拉直,再量。
师:说的对!下面就请同学们测量一下自己手中毛线的长度。
学生测量完,交流测量方法和结果。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长度毛线测量结果的机会。
小结测量的方法:把毛线拉直,再把毛线的左端与0刻度对齐,再看毛线右端对着7。
毛线之所以可以测量,是因为毛线拉直后,可以看作一条线段。也就是说线段是一条直直的线。
师:现在请大家议一议:毛线是线段吗?
生1:不是,毛线拉直后可以看作线段。
生2:毛线是物品,线段是图形。
师:那么线段有什么特征?
生1:线段是直直的。
生2:我看线段两边有两个圆点。(师:在两端的两个点叫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
生3:线段可以测量长度
师:同学们初步认识了线段,现在,请大家用直尺测量一下课本第5页下面“试一试”的两条线段,并把结果填在( )中。
学生测量,教师巡视指导,交流时,重点关注左边斜度的线段的测量方法。
师:我们学会了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下面,我们来学习画线段。现在,老师想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问题:谁能根据测量线段长度的方法,大胆设想一下,画线段的方法。比如,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1.想一想怎样画线段?
2.如果用直尺画线段,该怎么画?
给学生充分的发表不同的想法的机会,学生可能说出以下方法:
●把直尺放在纸上,从直尺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直尺5厘米的地方。
●用直尺先画出一条比较长的直线,再用直尺量出5厘米。
第(1)方法学生说不出,教师启发,提示或介绍;第(2)方法没有出现不作介绍,如果出现,首先给予肯定,然后说这样做画麻烦,而且不漂亮。
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画出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学生画图,教师巡视、指导,然后交流画的方法和结果。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第6页书中同伴是怎样画线段的,线段画好后,还要做什么。
学生看书自学,然后交流学习收获。
师:线段画好后,为了表示出线段的长度是一定的,要在线段的两端分别点上一个点,并且在线段的下面或上面写出5厘米。
(四)归纳小结:
1. 线段是直的。
2. 线段有两个端点。
3. 线段是可以测量的。
(五)随堂检测:
1、练一练第1题
师:同学们看练一练第1题,谁来说一说两个图形各有几条边?
生:长方形有4条边,三角形有3条边。
师:说得对!长方形是由4条线段围成的,三角形是由3条线段围成的。下面就请测量两个图形每条边的长度,并填在( )中。
学生测量完交流,长方形重点关注测量结果,三角形重点关注测量方法。
2、练一练第2题
师:第2题,先测量线条的长度,再画一条与纸条同样长的线段。
3、练一练第3题,用直尺画出一条长6厘米线段。
交流画法:把直尺放在纸上,从直尺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直尺6厘米的地方。
4、练一练第4题。
先用眼睛看一看,判断哪条线段长,再用直尺量一量。
交流时,说一说判断和测量的结果。
5、下面图形的一条边是3厘米,请你量一量,填一填其他边是几厘米。
六、板书设计:
初步认识线段
1. 线段是直的。
2. 线段有两个端点。
3. 线段是可以测量的。
七、作业布置:
画一条比4厘米长1厘米的线段
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