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元、角、分练习十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5.3元、角、分练习十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5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1-05 11:2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3元、角、分练习十
一、复习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比较不同单位表示的钱数的大小。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具体购物情境,体会购物的总钱数和购物的数量,积累购物的初步经验;感受购物问题里的数量关系,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体会元、角、分在生活里的广泛应用,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培养独立思考、探究交流的意识。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复习重难点:能根据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比较不同单位表示的钱数的大小。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1、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2、进率 1元=10角 1角=10分
3、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
4、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
(二)题型、方法归纳
1、
1元=( )角 1角=( )分
5元=( )角 8角=( )分
本题主要是帮助学生巩固对元、角、分之间进率的认识
2、
1元4角=( )角 1元6角=( )角
13角=( )元( )角
15分=( )角( )分
本题主要进行不同数量人民币的简单换算,帮助学生巩固对元、角、分之间进率的认识,体会相同金额人民币的不同表达方式。
3、在○里填“>”“<”或“=”。
5元3角○3元5角 40角○4元
9元9角○10元 76元○67元
比较5元3角与3元5角的大小的思考过程是:5元3角=53角,3元5角=-35角;因为5 3角>35角,所以5元3角>3元5角。或者直接比较整元数,因为5元>3兀,所以5元3角>3元5角。
4、
重点要使学生认识到:因为每样只买1件,所以要知道30元够不够,只要把题中三种商品的价钱合起来就可以了。
5、
(1)小明付50元,要找回多少元?
(2)小芳付10元,要找回多少元?
可以按买什么、价钱是多少、付了多少元的次序,让学生先说说图中每个小朋友的购物过程。在此基础上,依次求出小明和小芳购物时,营业员应该找回多少元。要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要求找回多少元,要从付出的钱中去掉所购商品的钱。
(三)典例精讲
1、把10元钱用完,可以买哪些商品?各买几件?
要适当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可以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把10元钱用完,可以购买同一种商品,也可以购买不同的商品;同一种商品可以买1件,也可以买几件。此外,对每个学生而言,只要能给出一种符合要求的购物方案就可以了,但可以通过交流使他们对不同方案有所认识,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
2、
(1)买一袋大米和一桶油,一共要多少元?
(2)买一箱牛奶付出25元,找回3元。 你能标出每箱牛奶的价钱吗?
第(2)题的思考过程是:把付出的25元看作两部分,一部分是一箱牛奶的钱,另一部分是找回的钱;要求一箱牛奶多少元,要从付出的25元里去掉找回的3元,用减法算。根据题中的条件,提出的问题可以是求某两件(或几件)商品价钱的和,也可以是某两件商品价钱的差,还可以假定付出多少元,求购买某商品时应找回多少元。
3、
教学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组织交流时,要让学生弄清楚小明付5张10元的理由,体会如果付40元是不够的,而付60元又是不合理的。二是引导学生在交流中体会付出的钱可以刚好与所购物品的价钱相同,也可以略多于物品的价钱。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要求他们再说说48元的其他各种付币方法,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四)归纳小结
(五)随堂检测
1、
(1)5元一张的人民币,数( )张是100元。
(2)2角一张的人民币,数( )张是10元。
(3)5角一张的人民币,数( )张是5元。
2、
(1)一张20元的人民币,能换( )张5元的人民币。
(2)一张10元的人民币,能换( )张2元的人民币。
3、在○里填“>”“<”或“=”。
3角○3元 2元○20角
9角○2元 1元○9角
3角○19分 17角○1元7角
4、
35角 =( )元( )角
5元3角 =( )角
5角8分 =( )分
7元 – 3元 =( )元
5、一共有多少钱?
6、
7、
五、板书设计
练习十
1、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2、进率 1元=10角 1角=10分
3、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
4、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
六、作业布置:
到商店去看一看,了解10元能买些什么?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