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实际问题中求两数相差多少的过程,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多少要用减法计算,初步学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类似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学思考的特点,感受数学抽象的价值,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重点: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难点: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出要求:同桌的两个小朋友,一人从盛有红花片的盒中抓一把红花片,另一人从盛有蓝花片的盒中抓一把蓝花片。先猜一猜对方抓了多少个花片,再互相数一数各抓了多少个花片。
进一步要求:同桌两人再比一比,谁抓的花片个数多,谁抓的花片个数少?
学生按上述要求再次进行抓花片活动,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
出示例题场景图。
谈话:小红和小明也在玩抓花片的游戏。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图中的已知条件,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两个:(1)两种花片一共抓了多少个?(2)哪一种花片抓得多,多多少个?
指出:第一个问题大家都很熟悉,今天我们重点来解决第二个问题。
(三)重难点精讲
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提问:你知道哪种花片抓得多,多多少个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先用红色花片和蓝色花片排一排,再说说可以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将两种花片排一排,找出问题的答案。交流时让学生指着排列的花片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看出来的。(突出两种花片一个对一个排列的方法)
(2)追问:如果红花片和蓝花片有很多,我们还是这样排一排,方便吗?
指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可以列式计算。现在请同学们继续观察排列的花片,想一想应该列怎样的算式。
(3)组织交流时,教师借助排列的花片,引导学生认识到:从红色花片中去掉和蓝色花片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它多的部分。
求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个,就是求13比8多多少,需要从13里面去掉8,用减法计算。
(4)要求学生列出算式,算出得数,反思:算出的结果与前面想出的结果一样吗?
(5)提醒学生填写单位名称,并指名口答。
认识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提法。
引导:我们已经算出了红花片比蓝花片多5个。根据这个结果,你知道蓝花片比红花片少多少个吗?你是怎样知道的,能指着图说一说吗?
从红色花片中去掉和蓝色花片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蓝色花片比它少的部分,用减法计算。
同桌进一步交流后指名回答,明确:红花片比蓝花片多5个,蓝花片就比红花片少5个。
让学生观察“试一试”所呈现的情境图,提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同桌相互交流。
学生独立尝试解决。
组织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并结合例题进一步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者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实际上都是求两数相差多少,都可以用减法来计算。
(四)归纳小结:求两数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
(五)随堂检测
1、想想做做第1题,小猴比小熊多收多少个?
先让同桌同学互相说说图意,再要求各自列式解答。
学生解答后提问: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用减法算?“小猴比小熊多采多少个”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问?如果要求“小熊比小猴少采多少个”,该怎样列式解答?
2、想想做做第2题,小熊比小兔少跳多少下?
教师口述小兔和小熊跳绳比赛的故事,然后再让学生读题并列式计算。
学生解答后提问:如果把问题改成“小兔比小熊多跳多少下”,该怎样列式解答?算出结果后,又该怎样口答?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解答前,指名读题,要求说说已知条件有哪些,要求什么问题。
学生解答后,追问:求“一共买来多少台电风扇”为什么用加法算,求“台扇有多少台”为什么用减法算?
4、航模组比美术组少多少人
5、母鸡64只,公鸡有30只,公鸡比母鸡少多少只?
6、
六、板书设计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13-8=5(个)
七、作业布置
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