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一、选择题(共15题)
1.如图表示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A. B. C. D.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水是有限的,提倡节约用水
C.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D.水蒸发是物理变化
3.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必须爱惜水。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
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B.提倡使用节水器具
C.工业上冷却水重复利用 D.园林浇灌用滴灌、喷灌
4.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使水中的悬浮杂质沉降更快,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明矾
B.除去天然水中的泥沙,可采用蒸发结晶法
C.水覆盖了地球大约3/4的面积,因此不存在水危机
D.市售纯净水清洁、纯净,长期饮用对健康有益
5.武汉有大小湖泊166个,被称为“百湖之城”。湖泊中的水是自然界赋予我们的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活中可通过煮沸降低水的硬度
B.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有利于节约用水
C.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D.水通电分解时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6.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水资源丰富,人均水量位于世界前列
B.天然水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后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C.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水体有一定的自净功能,城市生活污水可直接排放
7.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中加入明矾能杀菌消毒
B.为了加快过滤速率,可用玻璃棒搅拌浊液
C.海水通过沉淀、过滤、煮沸后就可以饮用了
D.为了防治水体污染,应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8.下列有关水的知识中,正确的说法是
A.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是纯净物
B.冰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
C.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助燃
D.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是个大水球,谈不上水资源的短缺问题
B.工业三废未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C.人体含水约占人体体重的1/3
D.人要维持生命,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10.下列关于水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电解水时在正极产生氢气
B.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11.水是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过滤可以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B.在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都是物理变化
C.水与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均属于纯净物
D.为了节约用水,可以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
12.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常饮用蒸馏水对身体健康有益
B.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必须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C.水中氮、磷元素增多导致水的硬度增大
D.在污水中加入明矾可除去所有杂质
13.2020 年中国水周的主题是“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下列有关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A.生活中常用蒸馏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B.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C.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农业上为节约用水变漫灌为喷灌或滴灌
14.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所有的杂质
B.明矾可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
C.工业废水不能直接排放
D.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
15.下列属于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且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大量白色烟雾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C.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D.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 ;2
二、综合题(共8题)
16.请你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林要检验东湖湖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取样加入_________进行检验;
(2)以下净水方法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是________(填字母)
A活性炭吸附 B沉淀 C过滤 D蒸馏
(3)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电解水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水是由______组成的。
(4)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请写出一条防治水污染的措施_________。
17.2015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我国的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
(1)淡水资源有限,我们需要节约用水。下图中表示节水标志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B C D
(2)长期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生活中可用___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生活中常讲的“烧开水”是指利用_________的方法获得可以饮用的水,这样既可以降低水的硬度又可以除去水中的细菌。
(3)下列与自来水的净化过程无关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沉降 B 过滤 C 消毒 D 电解
(4)我们应大力提倡节约用水,请写出一种生活中你的节水措施_________。
18.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试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节约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有_____(填序号)。
A 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B 工业废气处理后排放
C 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D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2)如图1是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在实验过程中,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
(3)为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某同学制作了如图2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其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
(4)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_____,向其中加入该物质,振荡,水中产生大量浮渣,则该水样品属于_____(填“硬水”或“软水”)。请你说出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一种常用方法_____。
19.站在银鼎山八角楼上,俯瞰御临河,像一条腰带,缠绕着整个邻水县城。但近几年该河水污染严重,为了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政府加大力度治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御临河水取回,将其中不溶物分离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
(2)判读御临河谁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________;
(3)活性炭能除去河水中有颜色,有异味的物质,这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性。
(4)生活中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___;
(5)为保护“护城河”,请你提出一条防治水污染的建议:________。
20.小明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下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②中,加入的A物质为________,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I”或“Ⅱ”),该过程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3)取刚经操作③后的液体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4)装置I中水从A经B转移到C的过程中是___________变化,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5)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请举出一种生活中节水的方法___________。
21.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学习水可以让我们更有效的利用水资源。
(1)①自来水厂通常通过加________来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长期饮用硬度过大的水有害身体健康,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____。
(2)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以水为原料生产氢气的方法有多种。
方法Ⅰ:②电解水法。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反应后所得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________。
方法Ⅱ:③光解水法。我国科学家已研制出在新型高效光催化剂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水在通过并接触催化剂表面时,分解的微观过程用示意图表示如图:(“”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
则水分解微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_____(填数字序号),上述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______。
(3)生活中的水
④自来水生产过程常加入活性炭,作用是________;
⑤生活中鉴别硬水、软水的方法是:取少量水样,加入肥皂水并搅拌,出现________现象的为硬水。生活中常用________的方法来软化硬水;
⑥保护水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严格监管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b.不间断地放水洗衣服
c.积极探索污水处理的新技术
d.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22.2015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 “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
(1)淡水资源有限,我们需要节约用水,图1中表示节水标志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2)家用净水剂中常使用____净水,这种物质既能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又可粗略地去除一些难溶性杂质。
(3)如图2为实验室电解水的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1内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由此实验得出水的组成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23.(1)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如图,请回答:
①可以除去水中溶解的一些杂质和异味的设备是______(填字母);
A过滤池 B吸附池 C清水池
②沉淀池和过滤池除去的是水中的______杂质,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是______。
③我国有关部门规定,经上述过程净化后进入用户的饮用水含铁<0.3 mg L﹣1,含铜<1.0 mg L﹣1……其中的“铁、铜”指的是______(填字母)。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④为了保持江河湖海的秀丽,某同学向市政府提出了保护的几条建议:
①向江河中放养鱼虾,保持生态平衡; ②清理江河中的污泥;③禁止向河道内倾倒垃圾;④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防止水质污染。
其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填序号):______。
(2)如图是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实验前硬质玻璃管的内部体积为70ml注射器内密封30ml空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
②小强测定的实验结果如下: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体积
30 7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他实验得出的空气中氧气含量______%,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A没有来回推拉注射器 B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C读数时没有把气球捏瘪 D铜粉的量太少 E铜粉的量太多
③反应后剩余的主要气体是什么______(填化学式),根据这个实验请推测该气体的一条化学性质_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图中所示标志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故选项正确。
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故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塑料制品回收标志,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当心火灾---易燃物质标志,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A
【详解】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符合题意;
B、水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应提倡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
C、同一种元素可组成不同物质,如氧元素可组成氧气和臭氧,不符合题意;
D、水蒸发,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A
【详解】
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不利用保护水资源;
B、提倡使用节水器具,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C、工业上冷却水重复利用,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D、园林浇灌用滴灌、喷灌,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故选A。
4.A
【详解】
A、由于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物为使水中的悬浮杂质沉降更快,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明矾,故A说法正确;
B、除去天然水中的泥沙,可采用过滤的方法,不能利用蒸发结晶法,故B说法不正确;
C、水覆盖了地球大约四分之三的面积,地球上的总水量很大,但供人们可利用的淡水不足,故C说法不正确;
D、市售纯净水清洁、纯净,但不含有人体需要的矿物质,长期饮用对健康不益,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A。
5.C
【详解】
A、水样加热时,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水的硬度降低。生活中可通过煮沸降低水的硬度,选项A正确;
B、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有利于节约用水,选项B正确;
C、活性炭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只是将异味和色素吸附在表面,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C错误;
D、水通电分解时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选项D正确。
故选C。
6.C
【详解】
A、我国水资源丰富,但是人均水量少,选项A不正确;
B、天然水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后得到的水中仍然含有可溶性杂质,是混合物,选项B不正确;
C、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选项C正确;
D、水体有一定的自净功能,但自净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城市生活污水必须经过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选项D不正确。故选C。
7.D
【详解】
A. 水中加入明矾能加速悬浮颗粒沉降,通氯气可杀菌消毒,选项错误;B. 为了加快过滤速率,可先沉降,再过滤,不能用玻璃棒搅拌浊液,否则易导致滤纸破损,过滤失败,选项错误;C. 海水通过沉淀、过滤、煮沸后就可以除掉难溶性固体与和细菌,但不能除掉可溶性杂质,因盐的含量过高,不可以饮用,选项错误;D. 为了防治水体污染,应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防止土壤或水被污染,选项正确。故选D。
8.B
【详解】
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数是混合物,如自来水中存在钙镁化合物等,A选项错误;冰是宏观物质,元素与宏观相对,宏观层面用组成的术语,故冰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B选项正确;电解水时,负极产生氢气,不能助燃,C选项错误;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由于氢气和氧气相对分子质量不同,故其质量比不是2:1,D选项错误。故选B。
9.D
【详解】
地球上的水主要是以海水的形式存在,淡水资源很少而且主要分布在两极和冰川上,分布很不均匀,很多地方面临淡水短缺,故A错误;工业“三废”含有较多污染物,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将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故B正确;水分占人体总重量超过60%,故C错误;人的生存离不开水资源,工农业生产也离不开水,故D正确;故选D。
答案:D
10.B
【详解】
A、电解水时在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此选项错误;
B、分子都由原子构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此选项正确;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此选项错误;
D、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此选项错误。
故选:B。
11.C
【详解】
A、过滤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不能除去水中可溶性的钙离子、镁离子,不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A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中,消毒灭菌的过程中加入的漂白粉等物质会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过氧化氢也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二者的组成元素相同,水、过氧化氢都表示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C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工业废水中可能含有污染水的物质、含有有害物质,因此不能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D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B
【详解】
A、经常饮用蒸馏水对身体健康有害,会使人体缺乏一些微量元素,A错。
B、为减少环境污染,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必须经过处理后再排放,B正确。
C、水中氮、磷元素增多导致水的富营养化,C错。
D、在污水中加入明矾可以加速沉降,不可能除去所有杂质,D错。
故选:B。
13.D
【详解】
A、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B、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农业上为节约用水,变漫灌为喷灌或滴灌会节约大量的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4.A
【详解】
A、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大颗粒难溶性的杂质,A错误。
B、明矾可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B正确。
C、工业废水含有污染物,不能直接排放,C正确。
D、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D正确。
故选:A。
15.D
【解析】A、红磷燃烧冒出大量的白烟,不是白雾,错误;
B、描述现象时,不能说出生成物质的名称四氧化三铁,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错误
D、水通电后正极生成的气体是氧气,负极生成的气体是氢气,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正确。故选D。
16.肥皂水 D 氢元素和氧元素 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等(合理即可)
【详解】
(1)常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向湖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沬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故填:肥皂水;
(2)A、活性炭吸附只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吸附部分可溶性杂质,水的净化程度不高;
B、沉淀只能将不溶于水的物质沉降下来,水的净化程度不高;
C、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水的净化程度不高;
D、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蒸馏得到的蒸馏水是纯水;
故选D;
(3)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填:2H2O2H2↑+O2↑;氢元素和氧元素;
(4)防治水污染的方法有: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禁止使用含磷洗涤剂等,故填: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等(合理即可)。
17.B 肥皂水 煮沸 D 用洗菜的水浇花(其他合理答案都可)
【详解】
(1)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此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节水标志,此选项正确;
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通行标志,此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节能标志,此选项错误。
故选:B。
(2)生活中常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若产生浮渣较多、泡沫较少的为硬水,反之则为软水;硬水中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水在煮沸的过程中,一些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故分别填:肥皂水;煮沸。
(3)自来水净化的方法有:沉降,除去大颗粒不溶性固体杂质;吸附,除去色素和异味;过滤,除去小颗粒不溶性固体;消毒,除去细菌;电解水是在通电的条件下生产氢气和氧气,不属于水的净化方法,与水的净化步骤无关;故选:D。
(4)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方法有:用洗菜的水浇花、采用洗衣水拖地、随手关上水龙头等方法(其他合理答案都可)。
18.AD 氢气 分解反应 吸附色素、异味等 肥皂水 硬水 煮沸
【详解】
(1)A 工业废水直接排放,会污染水;
B 工业废气处理后排放,不会污染水;
C 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不会污染水;
D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污染水。
故填:AD;
(2)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主要作用是吸附色素、异味等;
(4)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因此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肥皂水,向其中加入该物质,振荡,水中产生大量浮渣,则该水样品属于硬水;
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因此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一种常用方法是煮沸。
19.过滤 肥皂水 吸附 加热煮沸 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或使用无磷洗衣粉等
【详解】
(1)御临河水取回,将其中不溶物分离的操作方法是过滤;故答案为:过滤。
(2)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答案为:肥皂水。
(3)活性炭能除去河水中有颜色,有异味的物质,这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故答案为:吸附。
(4)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在生活中是加热煮沸,在实验室中是蒸馏;故答案为:加热煮沸。
(5)为保护“护城河”,我的建议是: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使用无磷洗衣粉等;故答案为: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或使用无磷洗衣粉等。
20.(1) 过滤 漏斗 玻璃棒
(2) 活性炭 Ⅱ 不能
(3)泡沫多,浮渣少
(4) 物理 ab
(5)洗米水浇花(或拖地水冲厕所等)
21.(1)
【解析】
(1由于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形成较大颗粒而沉降,自来水厂通常通过加明矾来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受热易分解生成不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所以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填:明矾;加热(或加热煮沸)。
(2)方法Ⅰ:②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反应后所得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4:32=1:8,故填: ,1:8。
方法Ⅱ:③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水分解的微观过程为,水分子分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所以水分解微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①④②⑤③,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上述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氢原子、氧原子,故填:①④②⑤③,氢原子、氧原子
(3)④自来水生产过程常加入活性炭,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填:吸附水中色素和异味
⑤生活中鉴别硬水、软水的方法是:取少量水样,加入肥皂水并搅拌,出现泡沫少、浮渣多现象的为硬水;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受热易分解生成不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所以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填:泡沫少、浮渣多;加热(或加热煮沸)。
⑥a、严格监管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可以保护水资源,正确;
b、不间断地放水洗衣服会造成水的浪费,错误;
c、积极探索污水处理的新技术可以保护水资源,正确;
d、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该做法是不合理的,不是保护水资源的措施,错误;
故填:bd。
22.B 活性炭 氧气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解析】
(1)根据标志的含义以及标志的图形体会标志的含义进行分析;(2)活性炭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3)根据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气体体积较少的氧气,气体体积较多的是氢气解答。(1)通过比较,可以判断B是国家节水标志;该标志的含义是由水滴、手掌和地球变形而成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水和手的结合像心字的中心部分(去掉两个点),且水滴正处在“心“字的中间一点处,说明了节约用水需要每一个人牢记在心,用心去呵护,节约每一滴珍贵的水资源,故选B;(2)家用净水剂中常使用活性炭净水,因为活性炭既能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又可粗略去除一些难溶性杂质;(3)如图2为实验室电解水的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1内产生的气体是较少,是氧气,试管2内产生的气体较多是氢气,由此实验得出水的组成的结论是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3.B 难溶性 把液体中的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 C ④ 化合反应 23 C N2 铜与氮气不反应
【详解】
(1)①A、过滤池只能除去难溶性杂质,不符合题意;
B、吸附池可以除去色素和异味,符合题意;
C、清水池是除去难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后得到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②沉淀池是使难溶性物质沉降,过滤池是除去难溶性杂质,故沉淀池和过滤池除去的是水中的难溶性杂质;
过滤是实现固液分离是一种方法,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是把液体中的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③其中的“铁、铜”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的形式存在的,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C;
④①向江河中放养鱼虾,保持生态平衡,可以保护水资源,不符合题意;
②清理江河中的污泥;可以保护水资源,不符合题意;
③禁止向河道内倾倒垃圾,可以减少污染,保护水资源,不符合题意;
④化肥和农药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要,不能禁止使用,应合理使用,符合题意。
故选④;
(2)①铜能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②得出的空气中氧气含量:;
A、没有来回推拉注射器,会导致氧气不能充分反应,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不符合题意;
B、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气体受热膨胀,占据了一定的体积,会使实验结果偏小,不符合题意;
C、读数时,没有把气球捏扁,部分气体进入气球中,导致实验结果偏大,符合题意;
D、铜粉的量太少,导致不能将氧气完全耗尽,导致实验结果偏小,不符合题意;
E、铜粉的量太多,不会使数据偏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③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铜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N2;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铜消耗气体的体积约为23%,便不再反应,说明铜与氮气不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