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一
阅读文本,了解人物通讯的基本写作特点,掌握阅读人物通讯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
二
阅读文本,学会分析作者是如何深入挖掘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四
总结人物通讯的写法,写人物关注事例和细节,提升记叙文写作水平。
品读语言,运用旁批、圈画的方法,把握通讯在写人记事中通过细节来表现人物的作用。
一、了解通讯,掌握阅读方法
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是以写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的通讯。
一般有一个或几个中心人物。
如果是报道群体形象的,也往往突出几个比较典型的人物。
人物通讯有系统报道某个人物先进事迹的长篇通讯,也有表现人物片断事迹的人物素描、人物特写、通讯小故事。
人物通讯
写好人物通讯的关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揭示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的情怀和思想境界。
要求写作中既见事,又见人,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常见的写法:①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的思想境界,②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等表现人物活生生的性格特征,③通过细节描写、心理刻画等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人物通讯的主角
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人物;
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名流;
在不同岗位上辛勤劳动与创造,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普通人;
某些对社会有警示作用的反面人物。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新华社消息
“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今天上午,袁隆平遗体送别仪式在湖南省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举行。日后每一缕升起的炊烟,都是飘自人间的怀念。
通讯 消息
报道对象
内容
表达方式
时效性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通讯 消息
报道对象 侧重写人 侧重写事
内容 详细完整 简要概括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灵活多样) 以记叙为主
时效性 弱 强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人物通讯的读法
1.关注作者选用了哪些典型事件;
2.关注通讯在写人记事中突出的细节;
3.关注新闻多角度、多层次的写人手法。
二、抓典型事件,挖人物精神
人物 具体事件 人物精神
袁隆平
文本研读
人物 具体事件 人物精神
袁隆平 袁隆平1961年7月在湖南安江农校任教时意外找到“天然杂交稻”杂种第一代,准备培育出人工杂交稻,下定决心要把这种优势应用到生产上,战胜饥饿。
袁隆平提出了当时世界上无人解决的大课题——杂交水稻。他不盲从权威,开创了世界水稻研究的新纪元。
表现袁隆平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从实践中发现真理的工作方法。
显示了袁隆平严谨的态度、创新的才能和执着的精神,不迷信权威。
文本研读
文本研读
袁隆平 1964年7月,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寻找天然雄性不育株。
1992年针对杂交稻是“三不稻”的贬斥文章,用事实说明“杂交稻既能高产又能优质”。
在一次电视台举办的活动上,袁隆平说到自己的梦。
展示了袁隆平不畏任何艰难困苦、矢志不移地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
表现了袁隆平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表现了袁隆平是一位有理想、有不息奋斗精神的科学家。
文本延伸
阅读《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一文,并根据袁隆平生平事迹,撰写一段颁奖词,要求:有人物事迹,写出人物的精神品质。150字左右。
学习任务一
【名词解释】
颁奖词:指在某一主题的颁奖典礼上,对获奖对象的事迹所作的一种陈述评价性的礼仪文稿。目的是让大众了解获奖对象的事迹以及所体现的人格精神,从而取得一种教育的效果。
事迹:个人或集体过去做过的重要的事情(现多指对革命、对人民有益的事)。
事情+价值+精神品质
学生示例1:
袁隆平,人类生存底线的守望者。穿梭在田间陇亩,凝视着子孙千秋。五十八年汗水浇灌出一片金色的沃土,九十一岁高龄缔造出一派绿色的希望。在精明的世界甘愿做一个“顽愚”的痴者,把一生奉献给人类温饱;在贪闲的世界甘愿做一个永恒的“行者”,用一生追逐科技的前沿。“在问问国家能给予自己什么之前,先问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袁隆平,一生热爱,无私奉献,老骥无悔,行者无疆。
颁奖词
颁奖词
学生示例2:
他本是最平凡的乡村教师,却发明了亩产量近乎神话的“东方魔稻”;他本应载誉而归,却90岁高龄仍步履匆匆地踏上了一片又一片的盐碱荒地,成功试种了“海水稻”。60载岁月,他始终怀揣同一个梦想:田里的水稻长得像高梁一样高,颗粒像玉米一样大,我在田里走累了,就在稻子下面乘凉。
他就是袁隆平,用自己朴素的追梦之旅,圆世界的无荒之梦想,让生命兴隆,天下太平。
评价:
1.学生能够区别新闻事实,明确人物的贡献
2.能够概括人物身上蕴藏的精神品质,能从时代的高度来认识这种精神的价值、意义。
颁奖词
袁隆平颁奖词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三、圈点勾画,品读细节
在这篇人物通讯中,用做批注的方式找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细节描写,并且分析这些细节体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自主阅读-小组交流-全班分享
人物 细节描写 人物形象
袁隆平 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 动作描写,热爱并献身于农业科研事业。
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 目光、行动、情绪三个细节,塑造了一个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家形象。
圈画批注
人物 细节描写 人物形象
袁隆平 他很清楚他拥有的有利条件是其他国家科学家少有的:进行这项研究,中国有中国的有利条件,中国是古老的农业国,又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有党的正确领导,任何困难都可以组织力量克服。 心理描写,不畏艰难,心怀感激,目标明确,意志坚定。
他对中国亿万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稻田中,他一边甩去手上的泥巴一边对我说,农民不富裕谈不到现代化,单产上不去农民就富不起来。 动作、语言描写,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心怀天下。
四、总结技法,学会写人记事
通过本文的写人技法,回想读过的其他写人记事的文章,小组讨论:如何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
1.通过描写人物的行动,表现人物的个性
2.运用性格化的语言,表现人物的个性
3.抓住性格化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个性
4.通过特定环境、景物,表现人物的个性
写出人物的个性
欣赏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写200字左右的语段,至少用上两种细节描写。
学习任务二
学生作业展示1
老人枯黑,干瘦的脸上布满了沟壑,深陷的眼睛露出了凄楚、迷茫而又带着恳切的目光,像是在缅怀过去,又像是在期待未来。高挺的鼻,干裂嘴唇,仅剩一颗门牙的嘴里不知饱尝过多少酸甜苦辣。犹如犁耙般的大手捧着一个破了的瓷碗在喝水。这是一个饱经沧桑,却又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期待的普通老农民。
学习任务三
《我身边的劳动者》摄影作品征集
用镜头记录你身边劳动者工作的美好瞬间:或是保洁员额头的汗珠,或是门卫叔叔的笑脸……请用一两句话给自己的摄影作品配上简短文字,说明美好瞬间,与大家分享交流。
学生作业展示1:
金秋时节,农民弯着身子,舞动着镰刀,收割饱满的谷穗。
学生作业展示2:
熙熙攘攘的人群,在路边摆摊的叔叔,等待着顾客的光临。
学生作业展示3:
晚间繁华的街道,拾荒者在垃圾箱里翻找饮料瓶,双肩担着的是责任和生计。
学生作业展示4:
环卫阿姨手持扫帚,一丝不苟地将街道的枯叶清扫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