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9《屈原列传》课件(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9《屈原列传》课件(30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05 08:5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战国时代,楚秦争霸,屈原倡导富国强兵,联齐抗秦。以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一帮奸臣却百般诋毁、加害屈原。清代文人李元度以爱憎分明的情感,撰成一联:
上官吏,彼何人,三户仅存,忍使忠良殄瘁?
太史公,真知己,千秋定论,能教日月争光。
上联强烈抨击上官大夫陷害忠良。下联颂扬太史公司马迁是屈原的知音,对屈大夫做出了千秋定论。
屈原列传
司马迁
学习目标
1.了解文中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
2 .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3.了解屈原的人物遭遇,感受屈原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
本文节选《 》,作者 ,字 ,是 时期伟大的 家、 家 家。《史记》原名《 》,是我国第一部
全书共 篇,全书由___、___、 ___ 、___、____五部分组成,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 年的历史。
鲁迅先生曾赞誉《史记》:“ , 。”
史记·屈原列传
司马迁
子长
西汉
史学 文学 、
太史公书
纪传体通史。
130
本纪
列传
3000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世家


思想
作家介绍:
十二本纪:
三十世家:
七十列传:
十表:
八书:
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
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史記書影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
《史记》
《资治通鉴》
《国语》
《汉书》
史书体例
作者分别是?
西汉的司马迁;北宋的司马光;春秋的左丘明;东汉的班固
背景简介
  屈原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是一位思想家、政治家。出生楚国贵族,知识渊博,有卓越的政治和外交才能。他曾得到楚怀王信任,参与国家政令的起草和外交等工作,但由于上官大夫的诽谤而被楚怀王疏远。屈原鉴于在秦国威胁下的楚国的危机,主张改良内政,联合齐国以求自存。但是,当权者靳(jìn)尚和怀王的宠姬郑袖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正确意见。怀王甚至被秦国诱去做了三年的俘虏,囚死在秦国。楚怀王死后,顷襄王即位,他比他的父亲还要糊涂,在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的挑拨和诋毁下,屈原被流放在外二十多年。六十二岁时,他看到楚国的前途已经绝望,于公元前285农历五月初五日,跳进汩罗江自杀了。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他的政治生活虽然失败了,但作为伟大爱国主义者和伟大诗人却赢得了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全中国各地划龙船, 吃粽子,就是用来纪念屈原的。
从思想上看,屈原的诗作,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写照。他同腐朽没落的贵族政治集团作斗争的顽强精神,他坚持自己的理想而宁死不屈的坚定意志,他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他眷恋祖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主义思想,形成了他的诗作的基调。这便是屈原的作品传颂千古的原因之一。
  从文学意义上看,屈原的诗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打破了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的格调,吸收民间形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多变,多用想象、夸张的新诗体“楚辞”,是诗歌形式的一次大解放。它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后代一切有成就的文学家,都从屈原和他的作品中吸取了营养。
屈原的影响:
谗谄  惨怛  帝喾
濯淖  皭然 滓  
chǎn   dá   kù
zhuó nào  jiào zǐ   
生字读音
朗读课文
把握大意
原文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
〔疾〕恨、痛心。
〔聪〕明辨是非。
〔谗谄〕谗言,谄媚的言辞。
〔邪曲〕“邪”与“曲”都是邪恶、不正。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小人。
〔方正〕形容词作名词,端方正直的君子。
〔离忧〕遭遇忧愁。离,通“罹”,遭遇。
翻译: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被谗言和谄媚之辞蒙蔽了聪明才智。邪恶的小人妨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深思,就创作了《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人穷则反本〕穷,处境困顿。反,通“返”。 〔惨怛(dá)〕忧伤。
〔事〕侍奉。
〔穷〕形容词作名词,困境,指处境困难。
翻译: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境困难时,总是要追念本源,所以到了极其劳累疲倦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病痛和内心悲伤时,没有不呼叫父母的。屈原正大光明行为正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他的国君,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处境很困难了。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见〕被。
〔盖〕大概。
〔好色〕指多写男女爱情。古今异义。
〔刺〕讽刺。
〔明〕阐明。形容词作动词。
〔广崇〕广大崇高。
〔条贯〕条理,道理。
翻译:诚信却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屈原创作《离骚》,大概是从怨愤引起的。《国风》虽然多写男女爱情,但不过分而失当。《小雅》虽然多怨愤指责,但并不宣扬作乱。像《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了。上溯到帝喾,近世称述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周武王,用来讽刺当时的政事。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治乱的条理,无不完全表现出来的。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约〕简约。
〔微〕精微,含蓄。
〔指〕指,通“旨”。旨趣。
〔举类迩而见义远〕类,事物,例子。迩,近。见,同“现”表达。举的事物是近的,但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远。
〔称物芳〕指《离骚》里面多用美人香草作比喻。这里意思是作品中多用美人芳草作比喻。
翻译: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语言含蓄,他的志趣高洁,行为正直。就其文字描写来看,不过是寻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因为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列举的事物是近事,但是表达意思很深远。他的志趣高洁,所以作品中多用美人芳草作比喻;
〔濯淖(nào)〕濯,通“浊”。淖,泥浆。污泥浊水。〔蝉〕名词作状语,像蝉一样。
〔浊秽〕指黑暗社会。
〔获〕沾染。
〔滋〕污浊。
〔皭(jiào)然泥而不滓(zǐ)者也〕皭,洁白。泥,同“涅”,染黑。滓,污黑。意思是说,屈原是出于污泥而不染,保持高洁品德的人。
〔此志〕指屈原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行。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翻译:他的行为正直,所以至死不容于世。他独自远离污泥浊水之中,像蝉脱壳一样摆脱黑暗社会, 浮游在尘世之外,不沾染尘世的污垢,依旧保持高洁的品德,出污泥而不染。推究这种志向,即使同日月争光都可以。
本文通过记叙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政治上的悲惨遭遇,着重介绍了《离骚》的作品风格和手法。表现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国的兴衰存亡攸攸相关,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的品德。
思想内容
文言知识梳理
通假字: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人穷则反本
3.靡不毕见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通“罹”,遭遇
通“返”,返回
通“现”,表现
通“旨”,旨趣
通“浊”,污浊
一词多义
属 1.屈平属草稿未定
2.亡国破家相随属
3.属予作文以记之
4.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5.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6.神情与苏、黄不属
7.有宁越……之属为之谋
8.吾属今为之虏也
9.若属皆且为所虏
动词,zhǔ,写作
动词,zhǔ,接连
通“嘱”,嘱托,动词
属于
动词,掌管
动词,类似
名词,类,这些人
名词,用在人称后面,表复数。吾属,我们。
若属,你们这些人

1.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2.其后秦欲伐齐
3.口诛笔伐
4.伐薪烧炭南山中
5.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炫耀,自夸
讨伐,进攻
声讨
砍伐
战胜,打败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理智是冰冷的慰藉,但我选择了与汩罗江存亡。不管路边行人的异样眼光。楚国,我将随你来,拾起一根枯树枝,无力的挥舞,眼前浮现的是当年佩剑。又突然怔住,我想是时候结束了……
对于屈原,人们众说纷纭,“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把自己说成是世界上最清醒的人。何等的傲慢,但却一直坚守自己的原则,即使被流放,被排挤,但仍然坚持。那种坚持,那种不与世同浊的坚持,是很少有人做得到的。
屈原随想
“繁华的背后却潜伏着危机。屈原是洞察危机的先知”是的,每次危机屈原都了解,他也具有鬼谷子师徒那样强大的目光穿透力,但耐不住身边小人和缺心眼的君主啊!第二次外交好不容易成功,不成气的楚怀王又听信那奸臣靳尚和郑袖的话,放走了张仪。待屈原返回,讲清局势才后悔。但后悔中还坚信自己国力强大,借书中的话“怀王这个人往往在紧要关头展示他的愚蠢。”
开端性的诗人,开端性的被流放,但无论漂泊到哪里,屈原都深深的看着自己的祖国。
待屈原再次回朝时,世道已变了,人们不再拥戴他,追捧他。执拗的屈原很是孤单。在秦昭王邀请怀王在秦地武关面谈时,屈原劝他别去,仍是一片忠心。但令尹子兰、各种奸臣又出现劝行,怀王又改主意了,拍拍屁股走到秦国被五花大绑了。
“这个男人的勇气,常常显得莫名其妙。所谓软蛋发狠要硬给全天下人看。”这句话说的真是没毛病啊。
屈原是文艺的、完美的,他的眼里不允许存在瑕疵,但生活不会照顾任何人,屈原这一生过的很激烈。但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在他的作品里打上了异常鲜明的个性烙印。
最后,用尽全身力气,我抱紧一块儿石头,再见了世界,重逢啊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