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年少时,他曾“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原本踌躇满志,想踏入仕途,一展抱负的他,却最终落得个“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结局。
即便是这样,他还是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国为民,呕心沥血。他还是诗圣,世界文化名人,盛唐帝国的灿烂遗珠,与李白并称“李杜”。
他是 杜甫
登高
[唐]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
甫
登
岳
阳
楼
学 知人论世
杜甫,字 ,河南巩县人,自号 ,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是 、 ,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 ”,他与李白齐名,并称“ ”,被人誉为“ ”。
子美
诗圣
李杜
诗史
“三别”
“三吏”
杜工部
少陵野老
学 知人论诗 了解背景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今属湖北)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触景生情,写下《登岳阳楼》、《泊岳阳城下》和《陪裴使君登岳阳楼》,是年诗人已57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 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读诗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chè
tìsì
1、听读登岳阳楼朗读
读诗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chè
tìsì
2、齐读
整体感知
思考:结合律诗特点,本诗围绕“登楼”,各联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简要概括。
首 联:照应题目,点出登楼一事;——记叙
颔 联:登楼所见之景; ——写景
颈、尾联:登楼所感。 ——抒情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感知大意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缘景明情
1 、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怎样呢?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沧桑,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可谓百感交集,无限叹惋。
2、这种情感是怎么表现的呢?
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用“昔闻”为“今上”蓄势,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赏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坼”字,意思是“分裂”。诗人下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赏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浮”: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眼前一派壮阔的图景。这句诗气势磅礴,意境开阔, 表现洞庭湖景色宏伟奇丽。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这句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句诗写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首先这句诗从个人推及到国家,近十年的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此后,外族侵扰,藩镇割据,民不聊生,怎不令诗人牵肠挂肚?
所以这涕泪之中,有对亲
戚朋友的眷念,有年老孤独的悲
伤,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也有
无以报国的自悼。
这句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孤舟虽小却装着整个天下。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颗忧国忧民的赤诚之心。江山之壮阔与诗人胸襟之悲壮,互为表里,故本诗虽悲伤却不消沉,虽沉郁却不压抑。
本诗总结
景
洞庭湖的广阔无垠、烟波浩淼、气势磅礴。
情
身世之悲
家国之痛
忧国忧民
关系:情因景生,情景交融
深入探究从全诗看,景与情是什么关系?
后人对杜甫的评价
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无高尚伟大之人格,亦无高尚伟大之文章。
——王国维
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闻一多
杜甫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