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诗词欣赏
越中览古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 ,号 ,又号“ ”,唐代伟大的 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走近作者
太白
青莲居士
谪仙人
浪漫主义
手法: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
风格:豪迈旷达、飘逸若仙。
情节:曲折离奇。
语言:热情奔放。
何谓“浪漫主义”
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杜甫:“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
贺知章:“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
余光中:“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评价李白
解题:
越中 览古
春秋越国的首都(今浙江绍兴)
览:游览
古:古迹,这里指越国宫殿遗址。
怀古诗和咏史诗
怀古是“经古人成败之地,咏之。”可见怀古诗是由历史遗迹及相关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引发的。
咏史是“读史见古人成败,感而作之。”可见,咏史诗是由记载的有关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引发的。
手法:借古讽今、对比、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等。
情感: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政误国、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
这首诗按内容分?
越中览古 李白
一首怀古之作,诗人南游吴越时所写。
勾践灭吴: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此后他卧薪尝胆20年,于公元前437年灭吴。
本诗选取了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个镜头。
写作背景: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后凯旋,战士们都衣锦还家。
当初宫女如花似玉簇拥着站满了春天的宫殿,只是如今只有鹧鸪飞落在王城的断壁残垣上。
大意:
讨论:作者选取了哪些镜头?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镜头一:战士还家尽锦衣
战士凯旋,得到赏赐,不穿盔甲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神情烘托出来。
镜头二:“宫女如花满春殿” 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享乐起来,花朵儿样的美人,在宫殿簇拥着他,侍候着他。锦衣战士、如花宫女,渲染出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的气氛!
镜头三:只今惟有鹧鸪飞 镜头切换到诗人的眼前景,物是人非,“鹧鸪飞”点出凄凉的气氛。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1.前三句所写景物为作者的推测想像之景,极力渲染出当时的热闹繁华, “只今惟有鹧鸪飞”为眼前景,虚实结合,今昔对比,写出今日此地的凄凉冷清, 饱含无限的惋惜和感慨。
讨论:1.前三句极写得胜归来之喜,与 第四句是什么关系?
2.从第四句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2.这中间蕴涵着作者对勾践沉迷于享乐的嘲讽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 透过这首诗,我们可以发现诗人的历史思考:忘却昔日的屈辱和苦难,陶醉于暂时的美好和享乐,其结果只能使胜利化为乌有。
“鹧鸪”意象的寓意?
知识卡片: 鹧鸪的形象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它的叫声像“行不的哥哥”,充满离愁别绪,引发思念,声音凄清,引发惆怅。
意象分析:
“鹧鸪”意象的寓意?
昔日的繁华欢乐已成烟云散去。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衰败的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凄凉冷清,昔盛今衰的惆怅跃然纸上。(从现在来说)封建时代的统治者莫不希望他们的子孙富贵荣华,传承万世千秋之业,但这种美梦又伴随着鹧鸪凄惨,决绝的叫声无情地破灭了。(从过去来说)时光转瞬,物是人非。这一句写尽人世的变化,道出世事的无常。(总结)
提示:分古今两个方向思考。
战士尽锦衣
宫女满春殿
惟有鹧鸪飞
对比
昔日繁华——
今日凄凉——
忘却昔日的屈辱和苦难,陶醉于暂时的美好和享乐,其结果只能使胜利化为乌有。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
1、对比手法。
本诗运用了哪些手法?各有什么作用?
总结:
2、借古讽今。通过揭示越国由繁华至衰败的原因——从下至上的奢侈,借此讽谏 当朝者不要重蹈古人覆辙。
3、虚实结合。由眼前荒凉之景引发联想 和想象,以越国昔日的繁华反衬出今日的凄凉,虚实相生。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对比阅读
请比较两首诗在主旨、写法上的异同。
课本P19
《苏台①览②古》
旧苑③荒台杨柳新,
菱歌④清唱⑤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⑥。
①苏台:即姑苏台,故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古吴国首都。
②览:观览,游览。
③旧苑:指苏台。苑:园林。
④菱歌:东南水乡老百姓采菱时唱的民歌。
⑤清唱:形容歌声婉转清亮。
⑥吴王宫里人:指吴王夫差宫廷里的嫔妃。
相同点:
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题材近似,都用了对比手法都表达了作者感慨人生盛衰无常的主旨。
不同点:
《越中览古》,着重在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突转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展现主旨。
《苏台览古》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荒昔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今昔盛衰之感。所以两首诗写法各不相同。
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