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扬州慢》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扬州慢》课件(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05 10:4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扬州,在隋唐、北宋间是著名的繁华之地。古代诗人曾用“春风十里扬州路”,“十里长街市井连”等诗句来描绘它的繁华。但是南宋时金兵两次侵犯扬州,扬州城变得破败不堪,15年后,词人来到这里,目睹了扬州之景,追怀丧乱,感慨今昔,写下这首词。
导入新课
扬州慢
姜夔
姜夔(约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一生未入仕途,以布衣出入于公卿之门,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词多记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作者介绍
朗读本词
要求: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扬 州 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小序)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一读:读准字音
霁:jì由雪转晴。 怆然:chuàng悲伤的样子。 解鞍:jiě ān解下马鞍,表示停驻 。 少:通“稍”,稍微。 荠麦:jì野生的麦子。都:dōu。豆蔻/青楼:唐杜牧的美好的诗句。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野生的麦子。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二读:疏通词意
冬至日
满眼
驻军的号角
《诗经》中悲叹宫室宗庙被毁的名篇
“黍离”意象
《诗经·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周大夫行役路过宗周镐京,见旧时宗庙宫室遗址,黍离茂盛,因悲周室颠覆,乃作此诗。 黍离之悲指国家沦亡的悲痛,后代指故国之思。
那儿的黍子茂又繁,那儿的高粱刚发苗。走上旧地脚步缓,心神不定愁难消。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思考一:你能从小序读出哪些内容?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
交代了《扬州慢》的写作时间、地点、天气状况。
(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描绘了作者的所见所闻。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交代写作的缘由。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他人的评价。
淮左名都,
竹西佳处, 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渐黄昏, 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 算而今 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 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扬 州 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淮左名都:古人以东为左,淮左即淮东。宋时在淮河下游设淮南东路。扬州是淮南东路的著名城市。
竹西:亭名,扬州胜景之一。
春风十里:化用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指昔日扬州的繁华街道。
胡马窥江:指金兵南侵至长江,洗劫扬州。
废池:被战争破坏而未恢复的城池。
大意: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这里有著名的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下马鞍稍作停留。当年扬州那春风十里的繁华街道,现在都是野麦青青。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回去以后,连荒废的池苑和古老的大树,都厌恶再提起那场可恶的战争。临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声在寒风中响起,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
词人进入扬州城,看到、听到、想到了什么?

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渐黄昏
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见到——
听到——
想到——
春风十里
思考:上阕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扬州城现在的特点?说一说词人眼前的扬州城和以前比有什么差别?
空城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空城”


“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清角吹寒”


“名都”
“淮左名都”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繁华
热闹
破败
荒凉
对比
表达昔盛今衰的感伤
手法:对比鲜明,虚实相生,化用诗句,情景交融。
(虚写)
(实写)
赏析:“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废池、乔木本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连他们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侵略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也从侧面表现词人对当权者的软弱无能的控诉。
“清角吹寒”一句中你认为哪个字写得最好?
“寒”的意思是寒冷,凄清。凄清的号角声在寒风中响起。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突破了语言的局限,以感觉写听觉,凄清的号角声和周围的寒气合二为一,更加表现出扬州城在受到战乱摧残后的衰败、萧条。词人不禁为之心寒。
上片小结:
描写昔日繁华兴盛的扬州今日萧条残破的凄凉景象。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俊赏:俊逸清赏,很高的赞赏。
算:料想。
豆蔻词工:指杜牧《赠别》诗中有“豆蔻梢头二月初”之句。青楼梦好:化用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这里指杜牧能写出“豆蔻”“青楼”这些美好诗句的才华。
二十四桥:唐代扬州有二十四座桥,但北宋时仅残存八座。这里泛指扬州的名桥,非实指。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
大意:当年杜牧给予了扬州很高的赞赏,料想今天他若重来此地一定感到吃惊。纵使有写出“豆蔻”和“青楼”美好诗句的才华,也难以表达出面对这扬州残破景象的悲痛之情。二十四桥仍然还在,桥下江中水波荡漾,凄冷的月色,寂静无声。想到桥边的红芍药鲜花盛开,不知年年有谁欣赏?为谁而生呢?
思考三:下阕,词人进入扬州城,看到、听到、想到了什么?
二十四桥、波心荡、冷月
冷月无声
见到 —
听到 —
想到 —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赏析:“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联系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用“无声”来写月。运用拟人手法,把月拟人化,仿佛月曾经有声,曾经被盛唐时期繁华富庶的扬州城的景象所感染,但现如今看到扬州城衰败残破的景象,她沉默了。月就像一位见证者,见证了扬州城曾经的繁华也见证了如今的衰败。而站在桥上的“我”,也像月一样,寂寞无声地站在那,直到桥下水波荡漾,将“我”的悲哀与无奈揉碎在月光映照下的倒影里。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两句词运用什么表现手法?
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桥边红芍药年年盛开是乐景,没人欣赏是哀情。这里用昔日繁华的痕迹,来增强物是人非,山河变异的悲伤感情。以感叹抒情的方式结尾,韵味悠远。
总结全文
写扬州过去的繁华热闹,与现在的萧条冷落形成对比,运用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的手法,大量化用典故和诗句,抒发了词人对战争的厌恶与痛恨,对昔日繁华的追忆和怀念,对今日山河残破、国土沦丧的哀思。
淮左名都,
竹西佳处, 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渐黄昏, 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 算而今 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 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扬 州 慢
姜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