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06 09:42: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丑奴儿 · 书博山道中壁
(南宋)辛弃疾
名: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
时:南宋
地:山东济南
代:《稼轩长短句》
评: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
合称 “苏辛” ,苏词“豪旷”,
辛词“豪壮”。南宋爱国词派的代表,是两
宋豪放词派的代表。
作者简介
背景
本词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二。这一首词,是辛弃疾被劾去职,闲居带湖时(1182—1192)所作。当时他常闲游于博山道中,风景如画,却无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知人论世
分析意象、意境
挖掘思想、情感
分析表达技巧
琢磨语言
解读诗歌的基本步骤
鉴赏关键词句的意味
鉴赏语言风格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qiǎnɡ
/
/
/
/
词牌名,又名“采桑子”。
/
/
/
解读赏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qiáng 跟“弱”相对
2.qiǎng 竭力,极力
3. jiàng 强硬不屈

1.huán复返也
2.hái 仍旧、依然也。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qiáng 跟“弱”相对
2.qiǎng 竭力,极力
3.jiàng 强硬不屈

1.huán 复返也
2.hái 仍旧、依然也。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诗意:人少年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
望,为写新词没有愁苦而竭力说愁。
赏析:词的上片写少年时代思想单纯,没有经历过人世艰辛,喜
欢登上高楼,欣赏景致,本来就没有愁苦可言,但是“为
赋新词”,只好故作深沉,竭力写一些“愁苦”来应景。
上片生动形象地写出词人少年时代的精神面貌。“不识”
写年少时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愁”,十分真切。
不懂
竭力,极力。
1127年,皇帝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国所俘,北宋灭亡。宋高宗继承皇位,迁都临安,称南宋。
1140年,辛弃疾生于金国。23岁的他拉起了2000人的队伍,投靠了声势浩大的耿京领导的抗金起义军。
1162年,南下归宋,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期间他献计献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一心想要收复中原。
1181年冬,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带湖庄园。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诗意: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口。想说却说
不出口,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尝尽
内心有顾虑而不能表达。
赏析:词的下片笔锋一转,写出成年以后历经沧桑、饱尝愁苦滋
味之后思想感情的变化。“识尽愁滋味”概括了词人半生
力主抗金,立志恢复失土,却一直遭受投降派的迫害、打
击,一身才能无法施展的经历。他这“愁”郁结心头已久,
很想对人倾诉一番,但愁到极点反而无话可说。况且当时
投降派把持朝政,说了也于事无补,就不再说了。“欲说
还休”深刻地表现了词人这种痛苦矛盾的心情。“却道
‘天凉好个秋’!”生动地表现了词人遍尝心酸之后无可
言说的复杂况味。
这首词以“登高说愁”为议题,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少年与成年两种人生感受,表现了词人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
主旨归纳
一首首词从辛弃疾笔下流泻而出: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那是你没有知音的辛酸 ;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那是你怀才不遇的哀愁;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那是你壮志难酬的悲凉;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那是你不愿闲居的愁闷。
所以“近来愁似天大,无人相怜。只好移家向酒泉”
可是我知道你宁愿金戈铁马,投笔从戎,
也不要解甲归田。
你宁愿马革裹尸,燕然勒功,
也不要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你的一生注定传奇!
典型考题
1.理解性默写。
(1)后人常用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的“爱上层楼,
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少年时候的无忧无虑,也常用
来感叹少年时候的年轻不懂事。
(2)辛弃疾在《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生动地表现出尝遍辛酸
后无可言说的复杂况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为赋新词强说愁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
个秋”
3.词中用了两个“欲说还休”,有何妙处?试结合全词做简要分析。
作者连用两句“欲说还休”,采用叠句形式,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3.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全词做简要分析。
上片写“少年不识愁滋味”,下片写“而今识尽愁滋味”,对比鲜明。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无奈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