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新课标高一化学同步训练:专题一第二单元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新课标高一化学同步训练:专题一第二单元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11-06 12:42:10

文档简介

2012新课标高一化学同步训练
专题一第二单元常见物质的检验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操作能证明溶液中有SO存在的是(  )
A.加入硝酸酸化的Fe(NO3)3,产生白色沉淀
B.加入BaCl2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一定含有SO
C.先加入HCl溶液,如果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有SO
D.向溶液中加盐酸酸化的BaCl2,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一定有SO
2.氯仿可作全身麻醉剂,但在光照下易被氧化成剧毒的光气:2CHCl3+O22COCl2+2HCl,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使用前要检验是否变质,你认为检验使用的最佳试剂是(  )
A.溴水 B.烧碱溶液
C.硝酸银溶液 D.碘化钾淀粉试纸
3.焰色反应每次实验都要用试剂洗净铂丝,这种试剂是(  )
A.Na2CO3溶液 B.NaOH溶液
C.硫酸 D.稀盐酸
4.以下是对某水溶液进行离子检验的方法和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先加入BaCl2溶液,再加入足量的HNO3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SO
B.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CO
C.加入足量浓 NaOH溶液,产生了带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NH
D.先加适量的盐酸将溶液酸化,再加AgNO3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Cl-
5.按下列添加试剂的先后顺序,即可将盐酸、硫酸、硫酸钾、氢氧化钠和硝酸钾五种无色透明溶液鉴别开来的是(  )
A.石蕊溶液、AgNO3溶液、稀HNO3
B.BaCl2溶液、酚酞溶液、AgNO3溶液
C.石蕊溶液、BaCl2溶液
D.酚酞溶液、BaCl2溶液、AgNO3溶液
6.为了证明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浓溶液已部分变质,某同学先取2 mL试样于试管中,而后进行如下实验,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加入少量盐酸,观察现象 B.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C.加入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 D.通适量CO2气体,观察现象
7.能把Na2SO4、NH4NO3、KNO3、(NH4)SO4四瓶无色溶液加以区别的一种试剂是(必要时可以加热)(  )
A.BaCl2          B.NaOH
C.Ba(OH)2 D.AgNO3
8.许多地区的自来水是利用氯气消毒的,为了检验Cl-的存在,最好选用下列物质中的(  )
A.紫色石蕊试液 B.四氯化碳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硝酸银溶液
二、非选择题
9.某河道两旁有甲、乙两厂,它们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含有K+、Ag+、Fe3+、Cl-、OH-、NO六种离子,甲厂的废水明显呈碱性,故甲厂废水中所含的三种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厂的废水中含有另外三种离子,如果加一定量________(填“活性炭”“硫酸亚铁”或“铁粉”),可以回收其中的金属________(填元素符号)。
另一种设想是将甲厂和乙厂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可以使废水中的________________转为沉淀,经过滤后的废水主要含________,可用来浇灌农田。
10.A、B、C、D四种可溶性盐,它们的阳离子分别可能是Ba2+、Ag+、Na+、Cu2+中的某一种,阴离子分别可能是NO、SO、Cl-、CO中的某一种。
(1)若把四种盐分别溶解于盛有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只有C盐的溶液呈蓝色。
(2)若向(1)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盐酸,B盐溶液有沉淀产生,D盐溶液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
根据(1)、(2)实验事实可推断它们的化学式为: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11.(2009年青岛高一期末检测)A、B、C、D分别是NaNO3、NaOH、HNO3和Ba(NO3)24种溶液中的一种,现利用另一种溶液X,用如图所示方法可将它们依次确定。
试确定A、B、C、D、X各代表哪种溶液。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X________。
12.(能力提高)实验室里需要纯净的氯化钠溶液,但手边只有混有硫酸钠的氯化钠。某学生设计了如下方案:
如果此方案正确,那么:
(1)操作①是否可改为加硝酸钡溶液?为什么?
(2)进行操作①后,如何判断SO已除尽,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②的目的是________,为什么不先过滤后再加碳酸钠溶液?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解析
1、【解析】 干扰SO检验的离子有CO、SO,所用检验试剂若是BaCl2,干扰离子还有Ag+,故检验时必须排除干扰。
【答案】 C
2、【解析】 若氯仿变质,将产生HCl,HCl与AgNO3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答案】 C
3、【答案】 D
4、【解析】 A.BaCl2溶液中既有Ba2+,又有Cl-。Ba2+可与SO反应生成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HNO3溶液的BaSO4沉淀;Cl-可与Ag+反应生成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HNO3溶液的AgCl沉淀。B.CaCl2溶液中既有Ca2+,又有Cl-。在溶液中,CO、SiO、SO、SO、PO等离子都能与Ca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l-可与Ag+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能在溶液中与OH-反应生成带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的离子只有NH。D.加盐酸使被检验的溶液新增加了Cl-,即便是原溶液里没有Cl-,也会产生白色沉淀。
【答案】 C
5、【解析】 在五种溶液中,遇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的是NaOH,变红色的是HCl和H2SO4,不变色的是K2SO4和KNO3。然后再借助BaCl2将HCl和H2SO4、K2SO4和KNO3鉴别开。
【答案】 C
6、【答案】 D
7、【答案】 C
8、【解析】 检验Cl-的试剂是经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形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氯化银。
【答案】 D
9、【解析】 甲厂的废水呈碱性,一定含有OH-,与OH-可以共存的离子有K+、Cl-、NO,考虑Ag+与Cl-不共存,所以甲厂废水中含OH-、K+和Cl-,乙厂废水中含有Ag+、Fe3+、NO,在乙厂废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可得到Ag。
【答案】 OH- Cl- K+ 铁粉 Ag Ag+、Fe3+、Cl-、OH- KNO3
10、【解析】 因A、B、C、D都是可溶性盐,故Ba2+不能与SO、CO组合;Ag+只能与NO组合;Cu2+不能与CO组合。由(1)可知,C为铜盐,由(2)可知,B盐为AgNO3;D盐含CO,而CO与Ba2+、Ag+、Cu2+均不能共存,故D只可能为Na2CO3,余下的阳离子为Ba2+,故A含之;余下的阴离子为SO、Cl-,而Ba2+与SO不能共存,故A只可能为BaCl2,而C为CuSO4。
【答案】 BaCl2 AgNO3 CuSO4 Na2CO3
11、【解析】 NaNO3、NaOH、HNO3和Ba(NO3)24种溶液中能和其他物质生成白色沉淀的只有NaOH和Ba(NO3)2两种溶液,能同时与NaOH和Ba(NO3)2两种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常见物质是MgSO4,生成的沉淀是Mg(OH)2和BaSO4。Mg(OH)2能溶于HNO3,而BaSO4不溶。
【答案】 NaOH NaNO3 Ba(NO3)2 HNO3 MgSO4
12、【解析】 本题实质上是考查如何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硫酸钠,解题关键是牢记物质提纯的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复原。
NaCl、Na2SO4均为易溶于水的物质,要制取纯净的氯化钠溶液,可向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除去SO,但此过程中引入了Ba2+,故需在后续过程中把Ba2+除去,可加入Na2CO3,既除去了Ba2+,又不引入新的杂质。其中操作①不能改为硝酸钡溶液,因硝酸盐均为易溶于水的物质,在后续过程中无法除去NO。检验SO是否除尽可用以下方法:取滤液的上层清液加入BaCl2溶液,若无沉淀说明SO已除尽。BaSO4、BaCO3均为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可在这两种物质沉淀完全后进行一次过滤即可。
【答案】 (1)否,因为改用Ba(NO3)2会使溶液中引入新的杂质NO,以后操作中无法除去。 (2)取上层清液加入BaCl2溶液,若无沉淀说明SO已除尽 (3)除去过量的Ba2+ 减少一次过滤操作
2012新课标高一化学同步训练
专题一第二单元溶液的配置及分析训练
一、选择题
1.容量瓶上标有(  )
①温度 ②浓度 ③容量 ④压强 ⑤刻度线 ⑥酸式或碱式
A.①③⑤         B.③⑤⑥
C.①②④ D.②④⑥
2.下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A.200 mL 2 mol/L MgCl2溶液
B.1 000 mL 2.5 mol/L NaCl溶液
C.250 mL 1 mol/L AlCl3溶液
D.300 mL 5 mol/L KClO3溶液
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4.配制100 mL 1.0 mol·L-1的Na2CO3溶液,下列情况会导致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容量瓶使用前用1.0 mol·L-1的Na2CO3溶液润洗
B.配制过程中,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C.仰视确定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D.用敞开容器称量Na2CO3且时间过长
5.取100 mL 0.3 mol·L-1和300 mL 0.25 mol·L-1的硫酸注入500 mL的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线,则该混合液中H+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21 mol·L-1 B.0.26 mol·L-1
C.0.42 mol·L-1 D.0.56 mol·L-1
6.若m g密度为ρ g·cm-3的Al2(SO4)3溶液中含SO n g,则该Al2(SO4)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mol/L B. mol/L
C. mol/L D. mol/L
7.(2009年柳州质检)含MgCl2、KCl、Na2SO4三种溶质的混合液中,已知其中含Cl-1.5 mol,K+和Na+共1.5 mol,Mg2+为0.5 mol,则SO的物质的量为(  )
A.1 mol B.0.5 mol
C.0.25 mol D.0.15 mol
8.V mL Al2(SO4)3溶液中含有Al3+a g,取mL溶液稀释到4V mL,则稀释后溶液中SO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mol·L-1 B.mol·L-1
C.mol·L-1 D.mol·L-1
二、非选择题
9.已知某盐酸的密度为1.19 g·mL-1,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2 mol·L-1,求该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
10.(2009年青岛高三质检)将一定体积、密度为1.19 g/cm3、HCl的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稀释至50 mL时,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2 mol/L,计算所用浓盐酸的体积。
11.(1)用18 mol/L硫酸配制100 mL 1.0 mol/L硫酸。若实验仪器有:A.100 mL量筒、B.托盘天平、C.玻璃棒、D.50 mL容量瓶、E.10 mL量筒、F.胶头滴管、G.50 mL烧杯、H.100 mL容量瓶。实验时选用仪器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填写编号)。
(2)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____ ____(填写标号)。
A.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润洗
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试样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标线1~2 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到标线
D.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液体,用量筒量取试样后直接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标线1~2 cm处,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到标线
E.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
12.(能力提高)某同学帮助水质检测站配制480 mL 0.5 mol·L-1 NaOH溶液以备使用。
(1)该同学应选择________ mL的容量瓶。
(2)其操作步骤如右图所示,则如图操作应在下图中的______(填选项字母)之间。
A.②与③    B.①与②    C.④与⑤
(3)该同学应称取NaOH固体________g,用质量为23.1 g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称取所需NaOH固体时,请在附表中选取所需的砝码大小________(填字母),并在下图中选出能正确表示游码位置的选项________(填字母)。
附表 砝码规格
a
b
c
d
e
砝码大小/g
100
50
20
10
5
(4)下列操作对所配溶液的浓度大小有何影响?
①转移完溶液后未洗涤玻璃棒和烧杯,浓度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下同)。
②容量瓶中原来有少量蒸馏水,浓度会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 A
2、【解析】 c(Cl-)与体积无关,比较c(Cl-)时,一看溶液的浓度,二看溶质的组成。
【答案】 A
3、【解析】 NaOH固体不应直接在托盘上称量;浓H2SO4的稀释应将浓H2SO4沿着烧杯内壁缓缓加入,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答案】 BC
4、【解析】 A项,润洗过程中增加了Na2CO3的量,使浓度偏高;B项,配制过程中,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溶质损失,结果偏低;C项仰视确定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结果是加水多,溶液的体积大于100 mL,浓度偏低;D项用敞开容器称量Na2CO3且时间过长,吸收空气中的CO2,结果偏低。
【答案】 A
5、【解析】 n(H+)=0.1 L×0.3 mol·L-1×2+0.3 L×0.25 mol·L-1×2=0.21 mol,c(H+)==0.42 mol·L-1。
【答案】 C
6、【解析】 SO的物质的量n(SO)=mol,则Al2(SO4)3的物质的量为mol,溶液的体积V=cm3=L,故Al2(SO4)3的物质的量浓度c=== mol/L,答案为D。
【答案】 D
7、【解析】 此类题应用电荷守恒求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较简单。我们知道,任何物质的水溶液中,阴、阳离子的电荷代数和为0。据此可得:n(Na+)×1+n(K+)×1+n(Mg2+)×2=n(Cl-)+n(SO)×2,解得n(SO)=0.5 mol。
【答案】 B
8、【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溶液的稀释及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答案】 C
9、【解析】 设盐酸的体积为1 L,则溶液的质量为1 000 mL×1.19 g·mL-1=1 190 g,n(HCl)=12 mol·L-1×1 L=12 mol,m(HCl)=12 mol×36.5 g/mol=438 g w=×100%=36.8%。
【答案】 36.8%
10、【解析】 稀释前后HCl的物质的量相等,设浓盐酸的体积为V mL。
=1.02 mol/L×0.05 L,所以V=4.3。
【答案】 4.3 mL
11、【解析】 (1)用18 mol/L硫酸配制1.0 mol/L硫酸,实际是稀释问题的计算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实验操作。根据稀释定律c1V1=c2V2可计算所需18 mol/L浓硫酸的体积为5.6 mL。该体积的液体用100 mL量筒量取比用10 mL量筒量取误差要大,故应选E,不能选A。
(2)容量瓶的使用方法:用待配溶液润洗容量瓶,这样会使内壁附着溶质,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大,B不正确;若在容量瓶中进行溶解或稀释,由于加热应使溶液的体积和容量瓶的容量发生改变,导致所配溶液浓度会产生误差,C、D均不正确。
【答案】 (1)GECHF或EGCHF (2)BCD
12、【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过程及操作注意事项。称量23.1 g(烧杯)+10.0 g(NaOH固体)共33.1 g的质量,直接可以取砝码20 g+10 g,另外移动游码至3.1 g处即可。玻璃棒和烧杯内仍有一部分溶质,故浓度偏小。容量瓶中原有少量水没有影响,因为配制过程中需加水至刻度线。
【答案】 (1)500 (2)C (3)10.0 c、d c (4)①偏小 ②无影响
2012新课标高一化学同步训练
专题一第二单元物质的分离与提存训练
一、选择题
1.(2009年海淀高一检测)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使用分液漏斗分液时,应将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
B.蒸馏实验必须使用温度计
C.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
D.过滤(如图)时,可将悬浊液从烧杯直接倒入漏斗中

2.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利用分馏的方法从石油中分离出汽油和煤油
B.利用分液的方法将水和酒精分离开来
C.利用结晶的方法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钾
D.利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的泥沙
3.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 ②39%的乙醇溶液 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分液、蒸馏、萃取 B.萃取、蒸发、分液
C.分液、萃取、蒸馏 D.蒸馏、萃取、分液
4.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可将下列各组混合物分离的是(  )
A.硝酸钠、氢氧化钠 B.氧化铜、二氧化锰
C.氯化钾、二氧化锰 D.硫酸铜、氢氧化钙
5.现有一瓶物质是甲和乙的混合物,已知甲和乙的某些性质如下表所示:
物质
熔点
沸点
密度
水中溶解性

-98 ℃
57.7 ℃
0.93 g·cm-3
可溶

-84 ℃
77 ℃
0.90 g·cm-3
可溶
据此,将甲和乙相互分离的最佳方法是(  )
A.萃取法 B.过滤法
C.蒸馏法 D.分液法
6.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沙里淘金是利用金与沙的密度相差较大而将沙淘走使金留下
B.化学上所指的杂质,有的本来无害且很有价值,即使有害无价值的也应设法变废为宝
C.检验某溶液时,将检测试剂一次加入全部溶液里
D.蒸发时一定要加热到蒸发皿里没有水
7.(2009年绍兴高一检测)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不小心混入了大量的水,利用你所学的知识,最简便的分离方法是(  )
8.(2009年苏州质检)分别表示四种操作,其中有两处错误的是(  )
二、非选择题
9.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
A.过滤  B.升华 
C.加热分解  D.洗气法
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上述哪种方法最合适?
(1)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颗粒,用_ _______。
(2)除去O2中少量的水蒸气,用__ ______。
(3)除去固体碘中混有的少量NaI,用_____ ___。
(4)除去氧化钙中的CaCO3,用___ _____。
10.实验室可用氯化钙固体和碳酸钠溶液等试剂,制取一定量纯净的硝酸钙晶体。
(1)写出制取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简述实验操作步骤(不要求回答使用的仪器,但要求回答试剂的用量,如少量、适量或过量)
①用蒸馏水完全溶解CaCl2后,加入______________。
②将反应后的溶液过滤,并用_____ ___洗涤沉淀至无Cl-。
③加入_____ ___,使沉淀完全溶解。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了少量碘水。现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B.把50 mL碘水和15 mL 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C.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
D.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E.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下层液体;
F.从分液漏斗口倒出上层水溶液;
G.将漏斗上口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
H.静置、分层。
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各题: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上述各操作的编号字母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G→________→E→F。
(2)上述E步骤的操作中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G步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12.(能力提高)(2009年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检测)回答下列问题:
(1)有A、B两种有机液体的混合物,如果A、B互溶,且相互不发生化学反应,在常压下,A的沸点为35 ℃,B的沸点为200 ℃。回答以下问题:
①用蒸馏方法分离和提纯该混合物,必不可少的玻璃仪器和用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加热升温后,第3~10 min收集第一个成分,第15~25 min收集第二个成分。请在如下图所示的格子中画出用蒸馏法分离提纯该混合液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示意图。
(2) 在分液漏斗中用一种有机溶剂提取水溶液里的某物质时,静置分层后,如果不知道哪一层液体是“水层”,试设计一种简便的判断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解析
1.【解析】 制蒸馏水时,因水的沸点是100 ℃,即沸腾产生的气体为水蒸气,故不需温度计。过滤要用玻璃棒引流。
【答案】 BD
2.【解析】 水和酒精互溶,不分层,故无法分液。
【答案】 B
3.【解析】 ①分层,②互溶,乙醇与水的沸点不同,③单质溴能溶于水,更易溶于有机溶剂,故分离以上三种混合液应选A。
【答案】 A
4.【解析】 A项,NaNO3和NaOH都溶于水,无法用过滤法分离;B项,CuO和MnO2都不溶于水;D项CuSO4、Ca(OH)2溶于水后两者会发生反应;而KCl和MnO2可用过滤法分离,然后蒸发滤液即可得到KCl。
【答案】 C
5.【解析】 两种物质的熔点都很低,在常温下都是液体,二者都溶于水,说明甲和乙可以相互溶解,故只能根据沸点不同,用蒸馏法分离二者的混合物。
【答案】 C
6.【解析】 金与沙的密度不同,可以用水将沙淘走使金留下,A项正确;B项也正确;检验某溶液时,要取出少量溶液来检验,不能将检测试剂一次加入全部溶液中,C项错误;蒸发时要加热到出现大量晶体为止,不可将水全部蒸干,那样容易使晶体受热飞溅。
【答案】 CD
7.【解析】 水与植物油互不相溶,故可以采取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
【答案】 B
8.【解析】 B项错误有两处,一是量筒不能用于配制溶液,二是在稀释浓硫酸时,应让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答案】 B
9.【解析】(1)固体与液体分离常用过滤。
(2)除去气体中的气态杂质可以通过洗气装置。
(3)碘易升华,故将碘加热变为蒸气后,遇冷收集起来分离得到纯I2。
(4)CaCO3受热易分解,可以采取加热分解法除去CaCO3。
【答案】 (1)A (2)D (3)B (4)C
10.【答案】(1)CaCl2+Na2CO3===CaCO3↓+2NaCl
CaCO3+2HNO3===Ca(NO3)2+H2O +CO2↑
(2)①过量Na2CO3溶液  ②蒸馏水 
③过量稀HNO3 ④加热浓缩,冷却结晶
11.【解析】 萃取是物质分离的常用方法,利用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需要注意的是萃取操作中用力振荡,以使萃取溶剂与原溶液充分接触,将溶质充分溶解。
【答案】 (1)C  B  D  H 
(2)当下层液体流尽,上层液体流下前迅速关闭活塞,以免上层液体混入
(3)使分液漏斗内与大气相通,使液体顺利流下
(4)CCl4与H2O互不相溶,且I2易溶于CCl4而不易溶于水
12.【解析】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要么是油层,要么是水层,取分液漏斗中少量下层液体,向其中加少量水后观察现象,如果分层,证明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是油层,相反是水层。当然也可不加水而加苯、汽油及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来验证,只不过没有用水方便。
【答案】 (1)①蒸馏烧瓶、酒精灯、牛角管、温度计、冷凝管、锥形瓶、碎瓷片(或沸石)
②见右图
(2)取一支小试管,打开分液漏斗,放出少量下层液体,向其中加少量水,若分层为油层,不分层则为水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