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下册 8.1牛顿第一定律(32页ppt+教案+含解析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下册 8.1牛顿第一定律(32页ppt+教案+含解析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1-05 17:08:0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②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③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分析、推理问题的能力,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 正确地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 .  m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惯性现象.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现象及对日常惯性现象的解释.
【教学难点】
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
合作 探究 交流
【教学用具】
斜面 木板 毛巾 棉布 小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如果我们站在沿水平方向运动的滑板车上不再蹬地,而是让车滑行,滑板车最终会停下来,日常生活中常常会见到这类现象。
思考: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
2、新课教学
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思考:运动是否需要力来维持呢?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根据当时人们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提出一个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才能使物体保持运动状态。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伽利略理想实验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靠力来维
提问:到底哪个说法正确呢?
实验演示: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实验设计目的: 探究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力维持
实验设计思路: 以小车为例,尽量减小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看小车运动的情况.(怎样使小车运动更远?)21cnjy.com
相同条件: 相同的小车、小车开始运动速度相同(同一斜面、从同一高度静止开始下滑)
不同条件: 表面不同即阻力不同
实验器材: 木板、小车、棉布、毛巾、斜面
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理想实验法
实验次数 表面材料 阻力大小 滑行距离 速度变化快慢
1 毛巾 最大 最短 最快
2 棉布 较大 较长 较快
3 木板 较小 长 较慢
二、牛顿第一定律
前人对上述问题的看法:
伽利略推理:如果表面相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则物体速度不会减小,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21
想一想、议一议
(1)为什么每次实验都需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下滑。
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速度相等。(控制变量)
(2)三次实验,小车最终都静止,为什么?
受到了摩擦阻力。
(3)若使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进一步减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将变长还是变短?
变长。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点拨:1)“牛顿第一定律”表达的是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
2)物体的运动不需力来维持.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
注意: 1)一切物体: 是指宇宙中所有物体,不论物体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 可见牛顿第一定律是自然界中的普遍规律.21·cn·jy·com
2)没有受到外力作用: 是定律成立的条件,这是一种理想情况
3) 时候: 强调了“没有受到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用”与“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瞬时对应的关系. 物体在什么时候不受外力,这个物体就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这一瞬时的运动状态不变.www.21-cn-jy.com
4)总: 是指“一直”的意思.
5)保持:是指“不变”.
6)或: 指一个物体只能处于一种状态,到底处于哪种状态,由原来的状态决定,原来静止就保持静止,原来运动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三、惯性及惯性定律
惯性:我们把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21教育网
点拨: 1、惯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即无论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物体是受力还是不受力,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惯性不是力,在解答问题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能说“由于惯性”、“具有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由于惯性的作用”、“克服惯性”等,否则就将惯性和作用混为一谈.21·世纪*教育网
3、所有的物体都有惯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不同物体的惯性大小是不同的,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小,惯性越小,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

在杯子中盛满牛奶,突然急速拉动杯子,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牛奶向右洒出。因为牛奶开始处于静止状态,当被子突然向左运动,牛奶因为有惯性,要保持静止状态,所以向杯子右侧洒出。
跑动中的人,脚被绊住,为什么会向前倒?
跑动中的人开始向前运动,脚被绊停止,而身体有惯性,要保持向前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向前摔倒。
汽车突然刹车
当汽车刹车时,人的脚底由于摩擦而随之静止,人的上身由于惯性,会保持继续向前运动的状态,所以刹车或减速时,人会向前倾。
汽车突然加速
当汽车从停止状态起动时,人的脚底由于摩擦而随之静止,人的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慢速行驶的运动状态,所以加速时,人会后仰。
我们常常利用惯性。
科学世界:汽车安全带和安全气囊
安全带 安全气囊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课堂小结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 把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4、习题巩固
1、 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司机驾车时系安全带可以减小惯性
B.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才有惯性
C.投球后球在空中继续飞行是因为球具有惯性
D.行驶中的公交车刹车时,站立的乘客身体会前倾,是由于人受到惯性的作用
2、某同学在玩滑板车时,一开始不断用力蹬地,滑板车速度越来越快;停止蹬地后,滑板车仍然能继续运动一段距离,最终会停下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断用力蹬地滑板车速度越来越快,说明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B.蹬地的过程中该同学一直是运动的,所以运动状态没有改变
C.停止蹬地后滑板车仍然能够继续运动,是因为滑板车具有惯性
D.滑板车最终会停下来,是因为停止蹬地后滑板车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3、司机驾车时系安全带的目的是(  )
A.增大惯性 B.减小惯性
C.利用惯性 D.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4、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静止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会发生变化
D.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一定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
四、作业布置
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2张PPT)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思考: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
新课导入
如果我们站在沿水平方向运动的滑板车上不再蹬地,而是让车滑行,滑板车最终会停下来,日常生活中常常会见到这类现象。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根据当时人们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提出一个观点: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才能使物体保持运动状态。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伽利略理想实验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靠力来维持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靠力来维持
两种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实验目的:
实验思路:
相同条件:
不同条件:
实验器材:
实验方法:
探究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力维持
以小车为例,尽量减小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看小车运动的情况.
表面不同即阻力不同
木板、小车、棉布、毛巾、斜面
控制变量法、理想实验法
同一斜面、从同一高度静止开始下滑
演示: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演示: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实验 次数 表面材料 阻力 大小 滑行 距离 速度变化快慢
1 毛巾
2 棉布
3 木板
最大
最快
较大
较长
较快
较小

较慢
最短
演示: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推理:
①阻力很小很小,运动距离 ,速
度改变 。
②阻力为0(水平方向不受力作用),运动速
度 。
③小车不受外力的时候能保持匀速运动状态。
很长很长
很慢很慢
不改变
伽 利 略
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正确
演示: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为什么每次实验都需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下滑。
想一想、议一议
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速度相等。(控制变量)
(2)三次实验,小车最终都静止,为什么?
受到了摩擦阻力。
(3)若使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进一步减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将变长还是变短?
变长。
牛顿第一定律
笛卡儿补充了伽利略的认识,指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到任何力的作用,它不会向左、右方向偏,将永远沿原来的方向做匀速运动。
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得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300年前,伽利略曾采用类似的方法得出结论: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到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表达的是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
(2)物体的运动不需力来维持.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
定律解读
(1)一切物体
(2)没有受到外力作用
(3)时候
是指宇宙中所有物体,不论物体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 可见牛顿第一定律是自然界中的普遍规律.
是定律成立的条件,这是一种理想情况
强调了“没有受到力作用”与“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瞬时对应的关系. 物体在什么时候不受外力,这个物体就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这一瞬时的运动状态不变.
注意
牛顿第一定律
(4)总
(5)保持
(6)或
指一个物体只能处于一种状态,到底处于哪种状态,由原来的状态决定,原来静止就保持静止,原来运动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是指“一直”的意思.
是指“不变”.
牛顿第一定律
从牛顿第一定律知道,物体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的性质.得到惯性的概念:
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因此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惯 性
惯性解读
1、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即无论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物体是受力还是不受力,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
2、惯性不是力,在解答问题时,只能说“由于惯性”、“具有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由于惯性的作用”、“克服惯性”等,否则就将惯性和作用混为一谈.
惯 性
3、所有的物体都有惯性, 但不同物体的惯性大小是不同的,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小,惯性越小,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
惯 性
在杯子中盛满牛奶,突然急速拉动杯子,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牛奶向右洒出。因为牛奶开始处于静止状态,当被子突然向左运动,牛奶因为有惯性,要保持静止状态,所以向杯子右侧洒出。
惯 性
跑动中的人,脚被绊住,为什么会向前倒?
跑动中的人开始向前运动,脚被绊停止,而身体有惯性,要保持向前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向前摔倒。
惯 性
当汽车刹车时,人的脚底由于摩擦而随之静止,人的上身由于惯性,会保持继续向前运动的状态,所以刹车或减速时,人会向前倾。
汽车突然刹车
惯 性
当汽车从停止状态起动时,人的脚底由于摩擦而随之静止,人的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慢速行驶的运动状态,所以加速时,人会后仰。
汽车突然加速
惯 性
我们常常利用惯性。
掷铅球
投篮
惯 性
跳远
紧固锤头
惯 性
也要避免惯性带来的危害
雨雪天减速
开车系安全带
惯 性
汽车安全带和安全气囊
安全带
安全气囊
科学世界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课堂小结
2、惯性:把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大显身手
1、 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司机驾车时系安全带可以减小惯性
B.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才有惯性
C.投球后球在空中继续飞行是因为球具有惯性
D.行驶中的公交车刹车时,站立的乘客身体会前倾,是由于人受到惯性的作用
C
大显身手
2、某同学在玩滑板车时,一开始不断用力蹬地,滑板车速度越来越快;停止蹬地后,滑板车仍然能继续运动一段距离,最终会停下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断用力蹬地滑板车速度越来越快,说明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B.蹬地的过程中该同学一直是运动的,所以运动状态没有改变
C.停止蹬地后滑板车仍然能够继续运动,是因为滑板车具有惯性
D.滑板车最终会停下来,是因为停止蹬地后滑板车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C
大显身手
3、司机驾车时系安全带的目的是(  )
A.增大惯性 B.减小惯性
C.利用惯性 D.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D
大显身手
4、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静止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会发生变化
D.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一定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
B
作业布置
完成动手动脑1—4题
再 见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1 牛顿第一定律
一、选择题(共10题)
1. 以下关于力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B.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D.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
2. 下列关于惯性,说法正确的是
A.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
B.汽车驾驶员和乘客需要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时车上人的惯性
C.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
D.推出去的铅球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铅球不受惯性
3. 下列有关运动和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只受一个力作用时,一定做加速运动
B.物体受力情况相同时,它的运动状态也一定相同
C.物体做曲线运动时,一定受力的作用
D.推出去的铅球继续前进是因为受到了惯性的作用
4. 第一位提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的物理学家是
A.伽利略 B.帕斯卡 C.焦耳 D.阿基米德
5. 下列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实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抛出去的石头,在下落过程中速度会越来越快,是由于石头具有惯性
B.驾驶员开车时要系好安全带,主要是为了减少汽车的惯性
C.火车启动离站的加速过程中,其惯性先变大后不变
D.用力地甩衣服,抖落上面的灰尘,是利用了惯性
6. 小明乘坐在作匀速直线运动有轨电车上,他带了一个充入氦气的气球并把它固定在电车地板上,由于突发情况,电车紧急刹车。结果在车厢内出现的情景是
A. B.
C. D.
7. 某个运动着的物体,若所受的力突然消失,那么它将
A.做匀速直线运动 B.做变速直线运动
C.先慢下来,然后停止 D.立即停止
8. 在汶川抗震救灾时,用飞机空投物品,物品下落过程中,如果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那么它将做
A.匀速直线运动 B.减速运动 C.加速运动 D.曲线运动
9. 如图()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由此可判断
A.小车突然加速运动
B.小车突然减速运动
C.小车保持匀速运动
D.小车可能做加速、也可能做减速运动
10. 在停车场,甲、乙两辆轿车由于驾驶员的疏忽大意而发生了碰撞,甲车司机感觉背部受到挤压,乙车司机身体向前倾斜,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甲车静止,乙车运动,乙车尾撞击甲车尾
B.甲车静止,乙车运动,乙车头撞击甲车尾
C.甲车运动,乙车静止,甲车头撞击乙车尾
D.甲车运动,乙车静止,甲车尾撞击乙车尾
二、填空题(共6题)
11.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 (填“可以”或“不可以”)用实验来直接验证。
12. 站在公交车上的人,在突然刹车时会向前倾倒,是因为突然刹车时人的脚由于受到阻力的作用由运动变为 ,而人体上部由于 ,要 ,所以人会向前倾倒。
13. 如图 所示,盛有水的烧杯随小车一起水平向右做 (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运动;若此时小车突然刹车减速,烧杯中的水面应是图 (选填“”或“”)的形状,作出上述判断的依据是 (选填“水”或“烧杯”)具有惯性。
14. 滑冰运动员用力推冰场周围的扶栏时,扶栏未动,而他却远离扶栏而去,运动员离开扶栏后,并没有再用力蹬冰面,但仍能滑很远。对于以上这些现象,现有下列知识: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②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③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④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可利用来解释以上现象的是 (填数字代号)。
15. 如图所示,用钢尺快速击打下面的一颗棋子,可以发现这颗棋子被击飞而上面的那些棋子仍然留在原处落在正下方,上面的那些棋子没有飞出是因为这些棋子具有 。下面的那颗棋子被击后飞出去,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16. 如图所示,锤子的锤头变松了,人们常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锤柄下端受到撞击时, 先停止运动,这利用了 的惯性。
三、综合应用题(共1题)
17. 如图是某市高速公路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两辆同向行驶的汽车发生“追尾”,虽然 车驾驶员紧急刹车,仍撞击了 车。
(1) 小明根据物理知识解释“追尾”原因:虽然 车驾驶员紧急刹车,但由于汽车具有 ,不能立即停止,因此仍然发生了撞击事故。
(2) 小红认为:由于是 车撞击 车,且 车损坏更严重,因此撞击发生时,一定是 车对 车的作用力先发生,且比 车对 车作用力更大。
你认为小红的解释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理由: 。
答案
一、选择题(共10题)
1. 【答案】A
【解析】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不受力作用时,可能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A错误;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BC正确;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故D正确。
2. 【答案】C
【解析】跳远运动员要助跑一段距离获得一定的速度后起跳,起跳后由于惯性继续运动,提高了运动员的成绩,而不是增大惯性,故A错误;
汽车驾驶员和乘客需要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中惯性造成的危害,不能减小惯性,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故B错误;
百米赛跑的运动员到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
推出去的铅球还会在空中运动一段时间,是因为铅球具有惯性,故D错误。
3. 【答案】C
【解析】A、物体只受一个力作用时,受力不平衡,在力的作用下速度会发生变化,可能加速,也可能减速,故A错误;
B、物体受力情况相同,因物体的质量可能不同,最初的速度也可能不同,所以其运动状态(包括运动方向和速度)不一定相同,故B错误;
C、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其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力的作用,故C正确;
D、推出去的铅球继续前进是因为铅球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惯性是一种性质,不是一种作用,故D错误。
4. 【答案】A
【解析】A、伽利略最早提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并用斜面实验结合推理对这一观点进行了验证,故A正确;
B、帕斯卡的主要贡献是对液体压强的研究,发现了帕斯卡原理,故B错误;
C、焦耳在物理学上的巨大贡献,发现了焦耳定律,故C错误;
D、阿基米德总结了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杠杆原理等,故D错误。
故选:A。
5. 【答案】D
【解析】A选项:抛出去的石头,在下落过程中速度会越来越快,是由于石头受到重力作用,故A错误;
B选项∶驾驶员开车时要系好安全带,主要是为了减少由于人自身的惯性带来的伤害,而不是减小汽车的惯性,故B错误;
C选项: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跟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都没有关系,火车启动离站的加速过程中,其质量不变,只是速度的变化,所以,列车的惯性一直不变,故C错误;
D选项:用力抖掉衣服时,衣服受力运动,而灰尘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灰尘与衣服脱离,这一过程利用了惯性,故D正确;
故选D。
6. 【答案】A
【解析】由题意知,刹车前车和车上的物体都是运动的,当紧急刹车时,车虽然停下来,但由于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急刹车车内空气整体也会向前,氦气球就向后摆动,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7. 【答案】A
8. 【答案】A
9. 【答案】B
【解析】由于木块与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突然减速运动时,木块底部也随之减速,而木块的上部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会出现如图()所示的现象。选项A、C、D均与如图()所示的现象不符。
故选B。
10. 【答案】B
【解析】由于甲车司机的背部受到挤压,故应该是甲车司机相对于甲车向后运动,故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情况甲车原来静止,甲车的车尾受到后面的撞击而突然向前运动而甲车司机由于惯性保持不动,即相对于甲车向后运动而使背部受到挤压;第二种情况甲车向后倒车,甲的车尾撞到乙车的车头上而停止运动,而甲车司机由于惯性继续向后运动而使背部受到挤压;
乙车司机身体向前倾斜,应该是乙车司机相对于乙车向前运动,故也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乙车向前运动车头撞到甲车的车尾而停止,而乙车司机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而撞到乙车上造成身体向前倾斜;第二种可能是乙车静止,乙车车头由于受到撞击而向后运动,而司机由于惯性保持静止而造成乙车司机身体向前倾斜。
综上分析:故只有B正确。
二、填空题(共6题)
11. 【答案】静止;匀速直线运动;不可以
【解析】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它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而得出的。
12. 【答案】静止;惯性;继续向前运动
【解析】站在公交车上的人,在刹车前人和车一起向前运动,人和车原来处于运动状态,突然刹车时,人的脚由于受到阻力的作用由运动变为静止,而人的上半身由于具有惯性,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会向前倾倒。
13. 【答案】匀速;;水
【解析】如图,原来水在烧杯里很平稳,保持相对静止,因此水、水杯和车一起向右匀速直线运动;
小车突然刹车减速,水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水面向右倾,应该是图 的形状;
作出以上判断的依据是水具有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当烧杯运动状态改变时,会出现不同的形状。
14. 【答案】①②④
【解析】运动员对扶栏施力的同时,扶栏对运动员也施力,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运动员受力由静止变为运动,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不受力的作用,但是仍能运动,体现了惯性的存在。
故答案为:①②④。
15. 【答案】惯性;运动状态
【解析】(1)快速击打最下面的棋子,上面的棋子由于惯性仍然留在原处;
(2)最下面的棋子被击后飞出去,是在力的作用下改变了运动状态。
16. 【答案】锤柄;锤头
三、综合应用题(共1题)
17. 【答案】
(1) 惯性
(2) 不合理; 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同时发生,大小相等
【解析】
(1) 发生“追尾”事故时,虽然 车驾驶员紧急刹车,阻力使汽车运动速度减慢,但由于汽车具有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能立即停止,因此仍然发生了撞击事故。
(2) 撞击发生时, 车撞击 车,给 车一个撞击力,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车同时也给 车一个反作用力,二力同时发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小红的说法不合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