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
中外历史纲要(下)
说课稿
Contents
目
1
教材分析
2
学情分析
3
素养培养
4
教学方法
录
5
设计思路
6
教学过程
7
感悟反思
1
内容分析
一、教材分析
15-16世纪世界如何由分散走向整体、全球联系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在人类文明中如何展现。
2.
承上启下:
一、教材分析
第一、体现了人类从孤立分散走向整体的全球史观,从而使人类逐步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一步,教材中第一、二单元主要体现古代和中古时期的分散文明,而从本单元起人类走向整体。
第二、体现人类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文明史观,由于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西欧资本主义资本原始积累,为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奠定基础。
地位分析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新航路开辟的时代背景、史实及影响
(2)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如何促进分散的区域文明走向整体的全球文明
通过新航路开辟造成的人与物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发展道路的不同影响,理解大航海时代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一、教材分析
史料实证、历史解读中
学生“认知冲突”的落差,从而顺势寻求并生成解决问题方法,进而获得学习体验。
史料解读、表格归纳、
分组探究
2.认知程度:
停留在对历史现象、结论理解的表层阶段,深入多维度分析史料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有待提高。
二、学情分析
1.知识、能力水平:
对新航路开辟已有了解,初具分析史料的能力
学生现状
学科核心素养
三、核心素养落地、扎根
运用时空定位
分析新航路开辟的
背景及过程,把新航路开辟置于当时时代下增强时空观
通过史料分析,
了解新航路开辟背
景及引起人类社会全面更新,增强史料实证意识。形成自己的 历史理解、历史
解释
汲取新航路开辟中历史
人物的精神财富,以及感受新航路开
辟后变化的世界,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突出家国情怀,形成文明史观与全球史观,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学会
会学
乐学
三、教法学法
分组探究
情境创设
史料解析
情境三
情境一
情境二
为梦想而远行
逐梦之源
(时代背景)
梦醒时分
(影响)
圆梦之旅
(过程)
四、 设计思路
情境四
余梦未了
(过程)
导入
设计
意图
时政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又影射本课主题,引入现时中的人,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层层设问,由今穿古,增强时空观,导入主题。
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一、逐梦之源-----梦寐以求(重点 )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材料二: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货币成了普遍的交换手段。封建贵族用货币购买奢侈品,农民也用货币缴纳地租,商人和手工工场主需要更多的货币以便扩大经营。——《全球通史》
设计意图:中世纪庄园经济与1500年左右商品经济之下的欧洲人经济生活对比,引出商品经济发展下,货币在欧洲的重要性,导出欧洲寻金热,直观的获取历史信息,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
一、逐梦之源-----梦寐以求(重点 )
材料:寻金热
材料:欧洲本身的贵金矿藏是微不足道的,加之买得多卖得少,就是贸易入超,靠输出金属货币来维持与东方的交易,几百年间都是如此,这就使西方的货币材料日显紧张。—王加丰《关于地理大发现的动因问题》
黄金荒
创设历史情境:最大限度引起学生的关注,在学生“认知冲突”的落差中顺势寻求并生成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途径,进而获得学习体验。
设计
意图
材料:日本国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其所属岛屿有金,金多无量……秦海(中国南海)中“共有7459座岛…其中一切富源,或为黄金宝石,或为一切种类香料,多至不可思议。”—《马可波罗游记》
东方的诱惑
一、逐梦之源-----梦寐以求
教学反思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学分析
一、逐梦之源-----梦寐以求
教材提供史料:彼等(美洲人)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不杀人、捕人,不谙武器。彼等胆子甚小……鉴于此,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意]哥伦布著,孙家堃译《航海日记》
上帝(God)
荣誉(Glory)
黄金(Gold)
向海外传播基督教
对黄金的狂热追逐(香料)
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
马可波罗来华路线图
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
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欧洲人为何如此渴望香料?欧洲人与东方贸易中的中间商是谁?传统的航路怎么了?为何不通过战争解决这个问题?意大利是资本主义萌芽发源地,为何不是他率先开辟新航路?
口述:西欧要通过好几道中间商,才能买到东方香料,价格可高了。(在印度花不到3杜卡的胡椒,在开罗要涨到68柱卡,而到了成尼斯,已经是印度的50倍)意大利、阿拉伯、印度商人联手倒卖香料高额利润,刺激西欧商人从海上寻找新的商路。
设计意图:点亮是口述史料这块,拓宽学生思维格局,小组讨问,层层设疑,使学生的思维高度集中,并通过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理性思维、分析概括能力。
二、逐梦之机
教材 :P36 航海知识、王室支持、地理位置及补充恩里克王子航海故事
三角形大帆
圆润流畅船体船尾部的陀
设计意图: 多类史料,有效解读,让学生立体维度体会到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培养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拓宽学生思维。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原因+条件)
原 因 经济根源
社会根源
直接原因
宗教原因
条件 主观条件
客观条件
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欧洲出现“寻金”热、渴望香料
《马可波罗游记》的诱导、文艺复兴刺激
商业危机:传统商路受阻
传播天主教的热情
萄、西王室建立中央集权政治、并支持
航海技术的进步
造船技术的发展
地理知识的进步
可能性
必要性
设计意图:前面厚重的史料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为何开启世界史序幕的是欧洲分散到集中,知识建模,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圆梦之旅
01
02
03
设计意图
结合教材知识学生理出其他航线开辟的情况
三种形式不同侧重面让我学生品味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及航海家精神,构建了历史思维的立体模式。落实学生历史学习体验感
ADD RELATED TITLE WORDS
三、圆梦之旅之恶梦连连
“我们所吃的饼干不再能称为食物:它们只不过是些粉末和吞噬了饼干的蛆虫,粉末浸透了耗子撒的尿,散发着叫人无法忍受的臭气。 …我们常不得不靠吃木屑过活,就连耗子这种极叫人憎恨的食物,大家都贪婪地寻找, 苦难不止于此,我们最大的不幸是正遭到疾病“坏血病”的侵袭:得病后,牙床肿得老大,把上下颚牙齿都包藏起来,使病人无法咀嚼食物。”
——麦哲伦船队队员皮加菲塔的航海日记
1519年5艘船260余名水手离开西班牙,随同麦哲伦作著名的环球航行,历时3年,但最后返回的只有1艘船18人,麦哲伦自己也命丧中途,获利约60倍。——编引汪为华《欧洲史》
设计
意图
一方面汲取新航路开辟中相关航海家的精神财富,感悟“人”的开拓与创造精神。另一方面,借助新航路开辟中的人物活动,培育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强烈的历史意识和现实责任感,最终实现以价值引领历史教学的教学追求。
广角镜 显微镜 多棱镜
宏观概览
放宽视野
微观细节
追求真相
多元视角
辩证分析
三、梦醒时分--难点突破
您的标题
■请输入您标题
■请输入您标题
■请输入您标题
三、梦醒时分--难点突破
设计意图:一举两得,地图比较,既让学生得出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图2又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各地物种交流、人口的迁移,切实而不空谈。讨论活动基于唯物史观,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与思维,升华人类活动推动历史演进。
分组讨论:物种交换的意义有哪些?(食物结构、粮食产量、人口增长、经济开发、文明交融)
(提供史料作为讨论材料)
人类社会全面更新时代1: 世界各地人口迁移和动植物大交流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请替换文字内容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请替换文字内容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请替换文字内容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请替换文字内容
三、梦醒时分--难点突破
材料二:美洲在16—18世纪出产了大约13.3万吨白银,占世界白银产量的85%。美洲的白银大约有一半直接流入欧洲,还有一半被欧洲人用于亚洲的商品交换。 —岳麓版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多类有效史料研读,用辩证思维最大限度引起关注,并体悟出商品的世界性流动,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开启了西方诸国的崛起,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和世界格局的演变。
【显微镜】微观细节,追求真相
印度洋贸易 大西洋贸易 太平洋贸易
欧洲人占优势
金银——丝茶香料瓷器纺织品等
“三角贸易”
制造品——黑奴
——金银棉花烟草毛皮等
1.葡萄牙三角贸易
中日丝银贸易
丝瓷——白银
2.西班牙三角贸易
丝茶棉——白银
世界市场,是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
这里输入您的文本
这里输入您的文本
三、梦醒时分--难点突破
教皇线
西班牙殖民者血洗墨西哥城
引用第1-3图早期殖民活动的血腥及斗争激烈,4数据材料,让学生更直观的获取历史信息。把学生置于殖民扩张的时代背景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根据统计,各地人口发生了怎样变化?为何会有这样不同的局面?
探究:这对纪念碑隐
含了怎样的含义?这种
评价差异反映了价值判断的什么特点?
座落在菲律宾的一对纪念碑,远处的是1555年西班牙人为纪念麦哲伦而树立的麦哲伦纪念碑;而近处的是1952年菲律宾为纪念杀死麦哲伦的酋长拉普拉普树立的英雄纪念碑。
设计意图: 史料辨析、历史解读中蕴涵矛盾,引
导学生从逝去的历史中挖掘出它们的真谛,用精妙
的情景设问激发学生思维的涟漪,用无限的“问号”
打开历史课堂有效教学之门。
“认知冲突”的落差,拓展学生历史学习的辩证思
维,不同区域人对航海家评价,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点击这里输入您的标题
价格革命
您的文本您的文本
三、梦醒时分--难点突破
材料一:16世纪,欧洲的黄金从55万公斤增加到119万多公斤—《世界中古史》
材料三: 地主一直沉默,听着商人讲话,看着自己不再光鲜的衣着,瘪瘪的钱袋,想着钱越来越不值钱,物价飞涨,忧心忡忡,心情低落。
设计
意图
培养唯物史观及学生史料解读能力,通过价格革命的表现引出对欧洲社会的变革影响--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加速解体
点击这里输入您的标题
商业革命
三、梦醒时分--难点突破
设计
意图
新航路开辟后,亚、欧、非、美之间的贸易情况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历史地图对培养学生的历史空间意识,,形成历史思维品质。
点击这里输入您的标题
三、梦醒时分--难点突破
您的文本
您的文本
这里输入您的文本
墨西哥的波多西银矿
这里输入您的文本
有人说:14-18世纪既是“发现世界”的时代,也是
“人性迷失”的时代。分组探究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依据是什么?
西班牙征服者用最残酷的死刑和武力胁迫当地土著皈依基督教,并接受西班牙国王的统治,拒不服从者,立刻被屠杀。安的列斯岛原有300万印第安人,1514年减至1.4万人,最后只剩下200人。
外国征服者出现的时候,美洲印第安人总共不少于7000万,也许还要多,一个半世纪以后就减少到总共只有350万。
【疾病传播】
非洲损失了一亿精壮人口,相当于1800年时非洲人口的总和
设计理念:辩证思维,殖民扩张对美洲的剥削与为西欧财富带去的大量财富。学生充满人文情怀感受新航路开辟后的文明冲突。从而感受资本主义的贪婪、扩张性。
设计意图: 多元视角,辩证分析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 非洲变成了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资本论》
探究:明明是令人发指的殖民罪恶,为什么还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①殖民扩张为欧洲提供资本、市场和原料,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②世界联系加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全球联系的
初步建立
世界格局
的演变
人口迁移:
物种交换:
商品流动:
非洲:
美洲:
亚洲:
欧洲:
欧洲移民、非洲移民
欧亚3类、美洲7种和1/3
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贸易
殖民灾难
殖民灾难,经济开发
遭受侵略,白银入华
迅猛崛起,社会转型
三、梦醒时分---新局面
学生研读教材及总结前面学习,回答全球航线的开辟,迎来了一个怎样的世界?
设计意图:45分钟课堂要分片段学习,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及时评价,激起学生思维建模的格局。
您的标题
教学相长, 相得益彰,反思,让课堂更丰满。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通过对比这两幅图片服饰的变化,大家能够提炼出哪些信息?
西方人世界观的转变,世界开始由封闭、隔绝、蒙昧走向开放、融合和理性。
13世纪欧洲人描绘马可波罗朝拜忽必烈图
16世纪欧洲人描绘马可波罗朝
拜忽必烈图
升华:
世界各地实现了形神兼备的联系
探究活动
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看中美贸易战
设计意图:以史为鉴,关照现实,体现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发展学习历史“人”,回归教学主题。
感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