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 第4章 光现象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1 泰州)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泰州大桥在水中的“倒影” B.日食
C.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 D.池水变“浅”
2.(2021 广西)《墨经》中记载了影子的形成等光学问题。图中与影子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日食现象 B.桥的倒影
C.水中“断笔” D.雨后彩虹
3.(2021 陕西)下列光现象与水中筷子“弯折”现象的原理相同的是( )
A.日食的形成 B.水中倒影
C.小孔成像 D.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4.(2021 陕西)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手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图﹣2中,潜望镜利用光的折射来观察物体
C.图﹣3中,光的色散现象表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D.图﹣4中,铅笔“错位”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5.(2021 武汉)如图所示,桥在水中的倒影形成的原理是( )
A.光的色散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直线传播
6.(2021 山西)日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如图所示,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影子的位置就可知道时间。下列现象与日晷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池水映明月 B.形影紧相依 C.潭清疑水浅 D.镜子正衣冠
7.(2021 天津)如图中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是( )
A. B.
C. D.
8.(2021 苏州)提词器是由一个高亮度显示器和一块与其成45°角的专用镀膜玻璃组成,镀膜玻璃将显示器上的文稿内容反射到演讲者前方。如图当演讲者前方呈现“爱我中华”四个字时。他直接看显示器会看到( )
A. B. C. D.
9.(2021 广安)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月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
C.在岸上看到水里的鱼比它的实际位置低一些
D.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
10.(2021 河北)下列光现象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
A.在平静的湖面看到蓝天白云﹣﹣光的直线传播
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光的反射
C.日出时,看到在地平线以下的太阳﹣﹣光的折射
D.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光的反射
11.(2021 扬州)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皮影 B.笔在水面处“折断”
C.水中“倒影” D.三棱镜分解白光
12.(2021 常德)柳叶湖风景区是人们喜欢游玩的地方,在湖边行走,经常会看到“鸟在水中飞,鱼在云中游”的美丽画面,人们所观察到的“飞鸟”和“游鱼”( )
A.都是反射形成的像
B.都是折射形成的像
C.分别是反射和折射形成的像
D.分别是折射和反射形成的像
13.(2021 衡阳)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及解释正确的是( )
A.图中,筷子“弯折”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B.图中,手影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C.图中,塔影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D.图中,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形成的
14.(2021 温州)水平过道上方有一盏灯(如图),小明站在1号地砖上时,通过2号地砖看到灯的像;走到2号地砖上时,通过3号地砖看到灯的像。则小明通过两块地砖所看到的像( )
A.大小相同、位置不同 B.大小相同、位置相同
C.大小不同、位置相同 D.大小不同、位置不同
15.(2021 内江)2000多年前,《墨经》中就记载了如图所示的小孔成像实验,小孔成像是下列哪种光现象形成的(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16.(2021 云南)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筷子“折断” B.水面倒影
C.日晷上的影子 D.雨后彩虹
17.(2021 牡丹江)如图所示,一束激光AO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折射后从另一侧面射出,其出射点可能是图中的( )
A.M点 B.N点 C.P点 D.Q点
18.(2021 重庆)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可以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
A.后视镜中的汽车 B.夜空中的光柱
C.池底变浅的游鱼 D.湖水中的夕阳
19.(2021 南充)南充嘉陵江边的夜景让人流连忘返,下列现象与江面倒影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阳光下的“影子” B.梳妆镜中的“我”
C.日食 D.雨后彩虹
20.(2021 连云港)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
B.当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它在镜中的像将变小
C.如果物体比平面镜大,则物体在镜中的像不是完整的像
D.用一块不透明的木板挡在平面镜与像之间,像就会被遮挡住
二.填空题(共8小题)
21.(2021 常德)为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体温检测已成常态,在人员密集的医院、车站、机场等地方都安装有“门式人体测温仪”,如图所示,人通过门时就可检测出人的体温状况,这是利用 来工作的,它属于一种 (选填“可见光”、“不可见光”)。
22.(2021 江西)如图所示是南昌海昏侯博物馆“刘充国印”的展台,透过上方镜能看到放大的印章,这属于光的 现象;通过下方镜能看到印章底部的字,这属于光的 现象。
23.(2021 衡阳)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学校工作人员每天喷洒消毒液,并对进入校园的人员测量体温。如图,常用的测温枪是利用人体发出的 (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测量体温的。喷洒到地面的消毒液不久之后消失,这是因为消毒液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
24.(2021 连云港)如图所示,一支固定好的激光笔向空水槽底部固定点O打出一束激光。向水槽内加水使水面上升至A点,此时光斑在O点 侧,这是因为发生了 现象。打开水槽底部水龙头缓慢放水,同时观察到水槽底部光斑向 移动。
25.(2021 泰安)一幅装饰画在平面镜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m,则装饰画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m。
26.(2021 怀化)疫情期间,医护人员通过平面镜检视防护服的穿戴情况。医护人员在平面镜中的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当医护人员面镜时,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7.(2020 陕西)如图是用两块平面镜制作的能同时观察昆虫背部和腹部的观察箱。能看到昆虫在平面镜中的像,是因为光经平面镜 后进入了人眼,昆虫经下方平面镜所成的像在图中的 (选填“A”“B”或“C”)位置。若将昆虫沿玻璃板向镜面移动,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8.(2020 兰州)《康熙几暇格物编 蒙气》中记载:“置钱碗底,远视若无,及盛满水时,则钱随水光而显见矣。”这描述的是光的 (选填“反射”或“折射”)现象。当看到钱在水中的像时,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 (选填“高”或“低”)。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29.(2021 长春)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实验中:
实验次数 1 2 3
入射角 i 30° 45° 60°
反射角 r 30° 45° 60°
(1)如图甲所示,使一束光贴着纸板E入射到O点,观察反射光。实验中,从不同方向都能在纸板F上看到反射光,是因为光在纸板F上发生了 反射。
(2)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记录在表格中,分析数据得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 入射角。
(3)将纸板F按照图乙所示的方式偏折,则在纸板F上看不到反射光,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 。
30.(2021 荆州)为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小芳选择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小芳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2)小芳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外形相同但没有点燃的蜡烛B,小芳应在 (选填“A”或“B”)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中的像;
(3)当把蜡烛靠近玻璃板时,蜡烛在玻璃板所成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
(4)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
(5)实验中,发现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与蜡烛A的像无法完全重合,你认为原因可能
是 ;
(6)如图所示,仅将玻璃板由图中甲的位置水平向右平移至乙的位置时,蜡烛A的成像情况是 (选填字母代号)。
A.蜡烛成像仍在B处
B.蜡烛成像在B处右侧
C.蜡烛无法通过玻璃板成像
31.(2021 绥化)如图所示是“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部分实验装置。
实验次数 1 2 3
入射角 30° 45° 60°
反射角 30° 45° 60°
(1)如图甲所示,使纸板与水平桌面上的平面镜 。
(2)在图甲中,使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向平面镜上O点,观察反射光线和对应的入射光线。改变光束入射角度,多做几次,描绘每次光的径迹,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记录如上表。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可以得出结论,反射角 入射角。
(3)在图甲中,如果让光逆着OF的方向射向平面镜,会看到反射光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4)在图乙中,将纸板B沿PQ剪开,把纸板B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实验时在纸板B上观察到 现象,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32.(2021 通辽)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装置。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一支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移动点燃的蜡烛,多做几次实验。
(1)实验时,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原因是 。
(2)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某同学无论怎样调节蜡烛B,发现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3)实验中把蜡烛A远离玻璃板看到的像会远离,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若要确认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还是实像,进一步操作是 。
33.(2021 攀枝花)物理教研小组做“研究光的折射和反射规律”实验,根据实验现象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图。
(1)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传播速度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当θ角增大5°,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将 (选填“增大”或“减小”) °。
2021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 第4章 光现象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1 泰州)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泰州大桥在水中的“倒影”
B.日食
C.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
D.池水变“浅”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A、泰州大桥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正确;
B、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光线,地球处在月球的影子里,这就形成了日食,日食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B错误;
C、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C错误;
D、池底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池底变浅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通过不同的现象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折射的理解,在学习中要注意区分,并要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
2.(2021 广西)《墨经》中记载了影子的形成等光学问题。图中与影子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日食现象 B.桥的倒影
C.水中“断笔” D.雨后彩虹
【分析】明确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然后分析各个选项的形成原理,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答】解: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A、日食现象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桥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水中“断笔”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到空气中的小水滴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即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
3.(2021 陕西)下列光现象与水中筷子“弯折”现象的原理相同的是( )
A.日食的形成 B.水中倒影
C.小孔成像 D.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分析】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比如透镜成像、水变浅了、水中的筷子折断了等;
光的反射是指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出去的现象,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解:水中的筷子弯折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A、日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小孔成像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透过放大镜观察物体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光现象的区分,熟悉三种光学现象是解题的关键,是一道基础题。
4.(2021 陕西)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手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图﹣2中,潜望镜利用光的折射来观察物体
C.图﹣3中,光的色散现象表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D.图﹣4中,铅笔“错位”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
A、手影属于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
B、用潜望镜观察物体是利用平面镜能反射光线,从而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故B错误;
C、光的色散实验说明太阳光是一种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故C正确;
D、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是折射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一般来说:见到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就联系到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见到镜子、倒影、潜望镜就联系到光的反射原理;见到水中的物体,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就联系到光的折射原理。
5.(2021 武汉)如图所示,桥在水中的倒影形成的原理是( )
A.光的色散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直线传播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解:桥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光学现象的区分,掌握三种光现象的本质是解题的关键,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6.(2021 山西)日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如图所示,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影子的位置就可知道时间。下列现象与日晷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池水映明月 B.形影紧相依 C.潭清疑水浅 D.镜子正衣冠
【分析】日晷:古代一种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利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解答】解:日晷是古代一种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利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A、池水映明月,光的反射原理,不符合题意;
B、形影紧相依,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符合题意;
C、潭清疑水浅,光的折射原理,不符合题意;
D、镜子正衣冠,光的反射原理,不符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的应用,属于应用知识,同学们注重理解原理。
7.(2021 天津)如图中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是( )
A. B.
C. D.
【分析】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则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解: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光线的画法,首先要熟练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关键是搞清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8.(2021 苏州)提词器是由一个高亮度显示器和一块与其成45°角的专用镀膜玻璃组成,镀膜玻璃将显示器上的文稿内容反射到演讲者前方。如图当演讲者前方呈现“爱我中华”四个字时。他直接看显示器会看到( )
A. B. C. D.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关于镜面是对称的。
【解答】解:当演讲者前方呈现“爱我中华”四个字时,这四个字是显示器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由于像与物体关于镜面是对称的,所以他直接看显示器会看到D的内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属于基础题。
9.(2021 广安)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月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
C.在岸上看到水里的鱼比它的实际位置低一些
D.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
【分析】(1)月食是地球转到太阳和月亮的中间,挡住了太阳光而形成的。
(2)水中的倒影是因为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由于光的折射,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要浅一些。
(4)能验钞的是紫外线不是红外线。
【解答】解:A、因为光的直线传播而产生的现象有:影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故A正确。
B、水中的倒影是因为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
C、由于光的折射,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要浅一些,位置要高一些,故C错误。
D、能验钞的是紫外线不是红外线,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紫外线的作用等多个知识点,难度不大,综合性较强。
10.(2021 河北)下列光现象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
A.在平静的湖面看到蓝天白云﹣﹣光的直线传播
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光的反射
C.日出时,看到在地平线以下的太阳﹣﹣光的折射
D.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光的反射
【分析】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如:透镜的应用、池水变浅了等。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应用的实例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
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比如我们平时看到的物体,平面镜成像等。
【解答】解:A、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A错误;
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这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故B错误;
C、日出时,看到在地平线以下的太阳,这是由于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C正确;
D、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是通过小孔成的太阳的像,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
11.(2021 扬州)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皮影 B.笔在水面处“折断”
C.水中“倒影” D.三棱镜分解白光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A、皮影属于影子,影子的形成说明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A错误。
B、从水中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B错误;
C、平静水面上塔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正确;
D、三棱镜分解白光属于光的色散现象,其原理是光的折射,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12.(2021 常德)柳叶湖风景区是人们喜欢游玩的地方,在湖边行走,经常会看到“鸟在水中飞,鱼在云中游”的美丽画面,人们所观察到的“飞鸟”和“游鱼”( )
A.都是反射形成的像
B.都是折射形成的像
C.分别是反射和折射形成的像
D.分别是折射和反射形成的像
【分析】平面镜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我们看到水中的物体,其实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鸟在天空中飞行,所以“鸟在水中飞”是“鸟”在水中形成的像,即平面镜成像,故看到水中的“鸟”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因为鱼儿是在水中的实际物体,鱼反射的光线由水斜射入空气中,进入了人的眼睛,我们看到水中的鱼,其实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通过同一幅画面考查了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现象。特别是看到的现象同是在水中,很容易搞错。相同之处还有,都是虚像,不同之处是,成像原理不同,做题时一定要仔细,认真。
13.(2021 衡阳)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及解释正确的是( )
A.图中,筷子“弯折”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B.图中,手影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C.图中,塔影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D.图中,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形成的
【分析】(1)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等。
【解答】解:A、碗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折断一样,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的折射现象,故A错误;
B、手影游戏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B错误;
C、水中的“塔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
D、太阳光射入雨后空气中的小水滴时,太阳光经过折射发生色散,从而形成彩虹,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通过不同的现象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的理解,在学习中要注意区分,并要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
14.(2021 温州)水平过道上方有一盏灯(如图),小明站在1号地砖上时,通过2号地砖看到灯的像;走到2号地砖上时,通过3号地砖看到灯的像。则小明通过两块地砖所看到的像( )
A.大小相同、位置不同 B.大小相同、位置相同
C.大小不同、位置相同 D.大小不同、位置不同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答】解: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的所成的像的大小只与物体的大小有关,像的位置只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由于地砖2、3处于同一水平面,灯的大小和灯到地砖的距离的均不变,所以在2号地砖和3号地砖上看到的灯的像的大小和位置均相同。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要时刻牢记像的大小只与物体的大小有关,像的位置只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平面镜在同一平面时跟平面镜的位置无关。
15.(2021 内江)2000多年前,《墨经》中就记载了如图所示的小孔成像实验,小孔成像是下列哪种光现象形成的(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偏折,发生折射,如:水中“弯折”的筷子,彩虹的形成等。
【解答】解: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三种光现象的辨析,属于基础题目。
16.(2021 云南)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筷子“折断” B.水面倒影
C.日晷上的影子 D.雨后彩虹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解:A、筷子“折断”属于光的折射,故A不符合题意;
B、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日晷上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雨后彩虹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的具体生活实例,需要利用生活和物理之间的联系进行判断;能否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17.(2021 牡丹江)如图所示,一束激光AO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折射后从另一侧面射出,其出射点可能是图中的( )
A.M点 B.N点 C.P点 D.Q点
【分析】光线通过玻璃砖再进入空气发生两次折射:第一次是从空气斜射进入玻璃砖,折射光线应该靠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第二次是从玻璃砖斜射进入空气,折射光线应该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解:光线从O点斜射入玻璃中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所以从玻璃砖再射出,射出点可能是图中的N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18.(2021 重庆)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可以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
A.后视镜中的汽车 B.夜空中的光柱
C.池底变浅的游鱼 D.湖水中的夕阳
【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影子、日食和月食等。
(2)光斜射在两种介质界面上时,会发生反射,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等都是光的反射的例子。
(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折,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放在有水的碗中的筷子看起来好像变折了、放大镜、池水看起来变浅等。
【解答】解:A.汽车的后视镜是凸面镜,后视镜中的汽车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合题意。
B.夜空中的光柱是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合题意。
C.池底游鱼是光线通过水、空气进入人眼看到鱼的像,当光线从水中进入空气中时会发生偏折,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符合题意。
D.湖水中的夕阳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19.(2021 南充)南充嘉陵江边的夜景让人流连忘返,下列现象与江面倒影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阳光下的“影子” B.梳妆镜中的“我”
C.日食 D.雨后彩虹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江面倒影,属于与平面镜成像原理一样,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A、影子的形成是利用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A错误;
B、梳妆镜中的“我”,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正确;
C、日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错误;
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是光现象中的综合题,涉及到光的反射、色散、直线传播等;分析时要分清选项是哪类光选项,并深究其成因,就可解答。
20.(2021 连云港)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
B.当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它在镜中的像将变小
C.如果物体比平面镜大,则物体在镜中的像不是完整的像
D.用一块不透明的木板挡在平面镜与像之间,像就会被遮挡住
【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①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与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②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故反向延长两反射光线可得到发光点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解答】解:A、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故A正确;
B、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一样大,所以把点燃的蜡烛远离玻璃板时,它在镜中的像将不变,故B错误;
C、如果物体比平面镜大,此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仍然是完整的,故C错误;
D、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不是实际光线照到像点,所以镜子背面放什么物体都不会影响成像;所以如果用一块不透明的挡光板挡在像的前面,是不会影响成像的,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物体发出的光,只要能到达平面镜,就能在平面镜中成像,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要确定能看到像的位置,哪里有反射光线,哪里就能看到像。
二.填空题(共8小题)
21.(2021 常德)为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体温检测已成常态,在人员密集的医院、车站、机场等地方都安装有“门式人体测温仪”,如图所示,人通过门时就可检测出人的体温状况,这是利用 红外线 来工作的,它属于一种 不可见光 (选填“可见光”、“不可见光”)。
【分析】任何物体都能向外辐射红外线,测温仪是通过感知红外线来工作的,红外线是不可见光。
【解答】解:因为人体会向外辐射红外线,所以这种“门式人体测温仪”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
故答案为:红外线;不可见光。
【点评】知道任何物体都能向外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
22.(2021 江西)如图所示是南昌海昏侯博物馆“刘充国印”的展台,透过上方镜能看到放大的印章,这属于光的 折射 现象;通过下方镜能看到印章底部的字,这属于光的 反射 现象。
【分析】(1)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当物体放在焦点之内时,会在凸透镜的同一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正是应用了凸透镜成放大、正立、虚像的原理;
(2)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
【解答】解:(1)上方镜是放大镜,透过上方镜能看到放大的印章,这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2)下方镜是平面镜,通过下方镜能看到印章底部的字是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
故答案为:折射;反射。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通过此类题目的练习,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3.(2021 衡阳)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学校工作人员每天喷洒消毒液,并对进入校园的人员测量体温。如图,常用的测温枪是利用人体发出的 红外线 (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测量体温的。喷洒到地面的消毒液不久之后消失,这是因为消毒液发生了 汽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
【分析】(1)一切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
(2)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解答】解:测温枪是利用人体发出的红外线来测量体温的;喷洒到地面的消毒液不久之后消失,这是因为消毒液由液态变为了气态,发生了汽化现象。
故答案为:红外线;汽化。
【点评】本题考查了红外线、物态变化,难度不大。
24.(2021 连云港)如图所示,一支固定好的激光笔向空水槽底部固定点O打出一束激光。向水槽内加水使水面上升至A点,此时光斑在O点 左 侧,这是因为发生了 光的折射 现象。打开水槽底部水龙头缓慢放水,同时观察到水槽底部光斑向 右 移动。
【分析】根据光的折射现象可知,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
【解答】解:水槽内没有注水时,光沿直线传播,照射到O点;当向水槽内注入适量的水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因此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左侧,该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打开水槽底部水龙头缓慢放水,水面下降,折射点向右移动,因此折射光线逐渐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左;光的折射;右。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折射的应用,注意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水面发生变化时,入射角不变,所以折射角也不变。
25.(2021 泰安)一幅装饰画在平面镜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m,则装饰画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3 m。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③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④像与物体相对于平面镜对称。
【解答】解:因为平面镜成的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装饰画的像离镜3m,装饰画离镜也应是3m。
故答案为:3。
【点评】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难度不大,但是需要注意是“像距物的距离”还是“像离镜的距离”。
26.(2021 怀化)疫情期间,医护人员通过平面镜检视防护服的穿戴情况。医护人员在平面镜中的像是 虚像 (选填“实像”或“虚像”);当医护人员面镜时,像的大小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分析】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延长线形成的,光屏无法承接,是虚像。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
【解答】解:医护人员在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当医护人员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像与物体等大。
故答案为:虚像;不变。
【点评】明确平面镜成像的成因以及像与物体间的大小关系,可解答此题。
27.(2020 陕西)如图是用两块平面镜制作的能同时观察昆虫背部和腹部的观察箱。能看到昆虫在平面镜中的像,是因为光经平面镜 反射 后进入了人眼,昆虫经下方平面镜所成的像在图中的 B (选填“A”“B”或“C”)位置。若将昆虫沿玻璃板向镜面移动,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分析】平面镜能够反射光线;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关于镜面是对称的,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
【解答】解:能看到昆虫在平面镜中的像,是因为昆虫反射的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了人的眼睛;
由于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关于镜面是对称的,所以昆虫经下方平面镜所成的像在图中B的位置;
若将昆虫沿玻璃板向镜面移动,由于像的大小始终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则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反射;B;不变。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难度不大。
28.(2020 兰州)《康熙几暇格物编 蒙气》中记载:“置钱碗底,远视若无,及盛满水时,则钱随水光而显见矣。”这描述的是光的 折射 (选填“反射”或“折射”)现象。当看到钱在水中的像时,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 高 (选填“高”或“低”)。
【分析】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钱反射出的光线被碗侧壁挡住,人看不见钱了,倒入一些水后,钱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方向,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变高的钱的像。
故答案为:折射; 高。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折射现象,水里物体反射的光进入空气时,发生折射,由于折射,使人感觉到水里物体的像变高了。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29.(2021 长春)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实验中:
实验次数 1 2 3
入射角 i 30° 45° 60°
反射角 r 30° 45° 60°
(1)如图甲所示,使一束光贴着纸板E入射到O点,观察反射光。实验中,从不同方向都能在纸板F上看到反射光,是因为光在纸板F上发生了 漫 反射。
(2)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记录在表格中,分析数据得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 等于 入射角。
(3)将纸板F按照图乙所示的方式偏折,则在纸板F上看不到反射光,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 同一平面内 。
【分析】(1)为了看清楚纸板上的光路,纸板材质应是较粗糙,光线射在上面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能看得清楚;
(2)根据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数可得出结论;
(3)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进行分析,使光屏不在一个平面内,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解答】解:(1)在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而进入我们的眼里;
(2)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将纸板F按照图乙所示的方式偏折,在纸板F上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故答案为:(1)漫;(2)等于;(3)同一平面内。
【点评】此题主要通过实验探究了光的反射定律,通过各个实验分别探究了两角大小和三线之间的关系。
30.(2021 荆州)为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小芳选择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小芳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
(2)小芳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外形相同但没有点燃的蜡烛B,小芳应在 A (选填“A”或“B”)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中的像;
(3)当把蜡烛靠近玻璃板时,蜡烛在玻璃板所成像的大小将 不变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
(4)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像 (选填“实像”或“虚像”);
(5)实验中,发现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与蜡烛A的像无法完全重合,你认为原因可能
是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
(6)如图所示,仅将玻璃板由图中甲的位置水平向右平移至乙的位置时,蜡烛A的成像情况是 A (选填字母代号)。
A.蜡烛成像仍在B处
B.蜡烛成像在B处右侧
C.蜡烛无法通过玻璃板成像
【分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 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平面镜成像的实质是光的反射现象;
(3)(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
(5)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可能玻璃板和水平面不垂直;
(6)根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答】解:(1)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B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时,小芳同学应在A这一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3)当把蜡烛靠近玻璃板时,由于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同,蜡烛在玻璃板所成像的大小将不变;
(4)取走蜡烛B,在其所在的位置放置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接收到A的像,说明蜡烛A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5)如果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A蜡烛所成的像可能偏高或偏低,这样B蜡烛与A蜡烛的像就无法重合了;
(6)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蜡烛A位置不变,将平面镜平移,平面镜仍在原来像与成像物体对称轴上,像的位置不变,故选A。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A;(3)不变;(4)虚像;(5)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6)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中考出题的一个热点,本题围绕这个探究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释来考查同学的。
31.(2021 绥化)如图所示是“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部分实验装置。
实验次数 1 2 3
入射角 30° 45° 60°
反射角 30° 45° 60°
(1)如图甲所示,使纸板与水平桌面上的平面镜 垂直 。
(2)在图甲中,使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向平面镜上O点,观察反射光线和对应的入射光线。改变光束入射角度,多做几次,描绘每次光的径迹,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记录如上表。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可以得出结论,反射角 等于 入射角。
(3)在图甲中,如果让光逆着OF的方向射向平面镜,会看到反射光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可逆 的。
(4)在图乙中,将纸板B沿PQ剪开,把纸板B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实验时在纸板B上观察到 下半部分有反射光线,上半部分无反射光线 现象,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分析】(1)实验中需要使纸板与平面镜垂直;
(2)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判断纸板向后折时是否能观察到反射光线。
【解答】解:(1)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由于法线与镜面垂直,且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因此,当光贴着纸板沿EO入射时,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所以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保持与镜面垂直;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将纸板B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图乙所示,发现在纸板B的下半部分有反射光线,上半部分无反射光线,此实验现象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故答案为:(1)垂直;(2)等于;(3)可逆;(4)下半部分有反射光线,上半部分无反射光线。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定律实验的有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应对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32.(2021 通辽)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装置。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一支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移动点燃的蜡烛,多做几次实验。
(1)实验时,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原因是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
(2)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某同学无论怎样调节蜡烛B,发现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
(3)实验中把蜡烛A远离玻璃板看到的像会远离,像的大小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若要确认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还是实像,进一步操作是 把蜡烛B取走,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不透过玻璃板看光屏上是否有蜡烛A的像,光屏上如果没有,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
【分析】(1)玻璃板既可以反射光线,又可以透过光线;
(2)为使B与A的像重合,玻璃板必须与白纸垂直;
(3)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
(4)可以用光屏验证像的虚实,因为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解答】解:(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A蜡烛所在这一侧。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A蜡烛所成的像可能偏高或偏低,这样B蜡烛与A蜡烛的像就无法重合了;
(3)玻璃板中的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无关,所以物体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不变;
(4)为了验证平面镜成虚像,可以把蜡烛B取走,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不透过玻璃板看光屏上是否有蜡烛A的像,光屏上如果没有,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3)不变;(4)把蜡烛B取走,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不透过玻璃板看光屏上是否有蜡烛A的像,光屏上如果没有,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点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在近年中考题中较为热点。重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办法的考查,这些题往往有规律可循,注意体会实验的整个成功和失败的过程。
33.(2021 攀枝花)物理教研小组做“研究光的折射和反射规律”实验,根据实验现象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图。
(1)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传播速度将 变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当θ角增大5°,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将 减小 (选填“增大”或“减小”) 10 °。
【分析】(1)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水和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均小于在空气中的速度。
(2)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答】解:(1)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传播速度将变小。
(2)当θ角增大5°,即入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增大5°,所以入射角减小5°,反射角也减小5°,所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将减小10°。
故答案为:(1)变小;(2)减小;10。
【点评】知道光从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可解答此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