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初步认识化学元素
选择题(共16题)
1.下列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A.钠NA B.镁mg C.氮Ne D.铁Fe
2.下列符号既可表示一个原子,又可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O B.HCl C.Fe D.H2
3.5.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原子核 B.质子数 C.中子数 D.核外电子数
4.稀土元素是一类有重要用途的资源。铒(Er)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铒的原子序数是68 B.铒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铒原子中的质子数是68 D.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7.3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D.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6.下列图示是化学概念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不正确的是
A. B.
C. D.
7.2018年中国造出厚度仅 0.12 毫米的超薄玻璃,含有Al2O3、SiO2、B2O3等成分,可耐汽车撞击。可用作手机,电脑和电视显示屏的基本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超薄玻璃的成分中含有氧化物
B.Al2O3、SiO2、B2O3中Si元素的化合价最高
C.超薄玻璃强度高、透光率好
D.超薄玻璃化学性质稳定,属于纯净物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外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D. 表示一种阴离子
9.2018年6月中国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返回三亚 ,南海海试获圆满成功,其中载人舱的主要材料是钛合金,“深海勇士”号是继“蛟龙号”后中国深海装备的又一里程碑,实现了中国深海装备由集成创新向自主创新的历史性跨越。下图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钛属于金属元素 B.钛的核电荷数为22
C.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D.钛元素的元素符号Ti
10.我国“辽宁号”航母甲板上涂有耐高温、耐磨的碳化硅(SiC)涂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SiC只含有非金属元素 B.碳化硅属于化合物
C.碳化硅易溶于水 D.碳元素和硅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11.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A.Mg B.Al2O3 C.H2CO3 D.KMnO4
12.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部分信息及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硫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6
B.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
C.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D.硫原子核外共有16个电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
13.用合适的化学学习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推理法: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归纳法:根据木炭、硫等物质能在氧气中燃烧,归纳出氧气有助燃性
C.分类法:依据物质中元素种类的多少,可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D.实验法:用肥皂水能鉴别水和双氧水
14.氧化铟(In2O3)是制造触摸屏的主要材料。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和铟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铟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B.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C.铟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g D.氢氧化铟的化学式为In(OH)3
15.对O、O2-两种粒子的判断,错误的是
A.核电荷数相同 B.化学性质相同
C.质量几乎相同 D.都属于氧元素
16.对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正确的说法是
A.①与⑤化学性质相同 B.①与④化学性质相同
C.共有5种元素 D.共有3种离子
二、综合题(共8题)
17.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结合我们学习到的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_______。
(2)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依次_______。
(3)第三周期最容易得到电子的元素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
18.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和37号元素铷(元素符号为R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从表中查出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____
(2)有六种微粒结构如图:
与微粒C同周期的元素是 _____ (填字母序号),能够形成X2Y型化合物的粒子是 _____ (填字母序号),与A电子排布相同的原子是 _____ (填符号)
(3)请写出铷的氧化物的化学式式 _____ ,铷元素的一种常见化合物化学式为Rb2As2O4,请标出As的化合价 _____ 。
19.有A、B、C三种元素。A的单质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B元素是地壳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C元素的单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1)写出下列符号:A单质______ ;B离子________ ; C元素________。
(2)写出C单质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 。
20.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IA II A III A IVA VA VIA VII A 0
一 1H 氢 2He
二 3Li 锂 4 Be 5 B 6 C 7 N 8 O 9 F 10 Ne
三 11 Na ① 13 Al 14 Si 15 P 16 S 17 Cl 18 Ar
(1)画出硅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_______
(2)①代表的元素为(用化学符号表示)____,该元素容易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一个磷原子含有__个质子,一个 NH含有_____个电子。
(4)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越强,则该元素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H3PO4、H2SO4、HCIO4的酸性从强到弱的顺_______。
21.(1)地壳中含量居前五位的元素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体中含量居前五位的元素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___________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由____________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
(4)仅由____________组成且其中一种是__________,则此化合物称为氧化物。
(5)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磷原子的核电荷数x=___________;
(2)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______;(填元素符号)
(3)在化学反应中,每个铝原子失去________个电子形成铝离子;
(4)氩气是稀有气体中的一种,稀有气体属于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5)在这一周期元素里,所有原子都有_______个电子层,并且自左至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___________。
23.(1)如图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即一种物质通过化学反应能生成另一种物质,“”表示两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反应。甲、乙、丙是已学常见的三种物质,甲、乙含有相同的元素且乙为单质,乙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它们之间有如图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已略去),请推断并回答:
①乙物质的名称是 _______;
②写出甲→乙的化学符号表达式:_______;
③乙和丙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_______。
(2)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逐步培养“宏观辨识微观探析”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①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__,表示单质的是_______,表示化合物的是_______。
②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硫原子,下图左框中两种有害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转化为右框中无害物质。
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为____,反应类型为____,该反应前后不变的微粒有____(填具体微粒名称)。
24.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第2、3周期的元素,请回答有关问题。
(1)下列各组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是 _____ (填字母序号)
A Na、Cl
B O、S
C F、Cl
D Al、Ar
(2)写出一条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_____ 。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_____ 。
(4)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当x-y=8时,该粒子的符号为 _____ .
(5)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 _____ (填字母序号)
A NO和O2 B CO和N2 C SO3和CO2 D PO43- 和SO42-
参考答案
1.D
【详解】
元素符号通常用元素的拉丁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示,如果几种元素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就在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后面加上元素名称中另一个字母(必须小写)以示区别。
A、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Na,A错误;
B、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即Mg,B错误;
C、氮的元素符号是N,C错误;
D、铁的元素符号是Fe,D正确;
故选D。
2.C
【详解】
A、O表示氧元素和1个氧原子,不能表示一种物质,不符合题意;
B、HCl是物质的化学式,不能表示一种元素和一个原子,不符合题意;
C、Fe既能表示一个铁原子,又可表示铁元素,还能表示铁,符合题意;
D、H2是氢气的化学式,不能表示一个原子,也不能表示一种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B
【详解】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故本题选B。
4.B
【详解】
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铒的原子序数是68,不符合题意;
B、由“金”字旁可知,铒元素属于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C、原子序数=质子数=68,不符合题意;
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7.3,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A
【详解】
A、氧化物必须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故A错误;
B、单质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B正确;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所以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故C正确;
D、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故D正确。故选A。
6.A
【详解】
A、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因此混合物与纯净物是并列关系,纯净物包含化合物,错误;
B、纯净物包含化合物,化合物包括含氧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包含氧化物,它们是包含关系,正确;
C、化合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分解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故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是并列关系,正确;
D、有的氧化反应是化合反应,如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有的氧化反应不是化合反应,如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两者是交叉关系,正确;
故选A。
7.D
【详解】
A、Al2O3、SiO2、B2O3都属于氧化物,故正确;B、在化合物中氧显-2价,则Al2O3、SiO2、B2O3中Al、Si、B的化合价为+3、+4、+3,故正确;C、超薄玻璃可用作手机,电脑和电视显示屏的基本材料,说明超薄玻璃强度高、透光率好,故正确;D、超薄玻璃中含有 Al2O3、SiO2、B2O3 等成分,属于混合物,故错误。故选D。
8.B
【详解】
A、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不是核外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错误;B、分子不停在做无规则运动,正确;C、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错误;D、 中质子数(11)大于电子数(10),表示阳离子,不能表示阴离子,错误。故选B。
9.C
【详解】
A、由“金”字旁可知,钛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22,不符合题意;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符合题意;
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元素符号,故钛元素的元素符号为:Ti,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C
【详解】
A、Si、C都是非金属元素,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碳化硅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意,碳化硅是航母甲板上的涂层,说明碳化硅难溶于水,故错误,符合题意;
D、碳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第一层2个,第二层4个,硅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第一层2个,第二层8个,第三层4个,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A
【详解】
A、Mg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B、C、D都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故选A。
12.C
【解析】
A、题目中的元素周期表中的硫元素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说法正确,故A正确;
B、由题目中的元素周期表中的硫元素,可知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故B说法正确;
C、由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为6,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2个电子成为8电子稳定结构,故C说法错误;
D、由原子结构示意图知核内有16个质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故D说法正确.故选C.
13.B
【详解】
A、元素是指含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但是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例如水分子和氖原子的质子数均为10,但不是同种元素,选项A不符合题意;
B、根据木炭、硫等物质能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选项B符合题意;
C、根据所含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根据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可将物质分为单质和化合物,选项C不符合题意;
D、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振荡,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水和双氧水都是软水,所以不能鉴别水和双氧水,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D
【详解】
A、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铟元素的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铟元素位于第5周期,故选项说法错误;
B、最外层电子数是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铟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 8,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而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氢氧根显-1价,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In(OH)3,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5.B
【解析】
A、氧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形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氧离子,核电荷数不变,故A说法正确;
B、氧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形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氧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B说法错误;
C、由于电子质量很小,故得到电子后,质量不变不大,几乎相同,故C说法正确;
D、氧原子和氧离子均是氧元素的不同粒子,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16.A
【详解】
A、①最外层电子数为2,为氦原子,属于稳定结构,⑤最外层电子都为8,具有相对稳定结构,①与⑤化学性质相同,故正确;
B、①最外层电子数为2,为氦原子,属于稳定结构;④外层电子都为2,易失去2各电子形成阳离子,①与④化学性质不相同,故错误;
C、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由图示可知:图中有四种元素,故错误;
D、①、④、⑤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的电子数,属于原子,②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的电子数,属于阴离子,③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的电子数,属于阳离子,共有2种离子,故错误。
故选A。
17.(1)相同
(2)递增
(3)Cl
【解析】
(1)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横行,即同一周期,故填相同。
(2)1-18号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依次递增,即增加1,故填递增。
(3)最外层电子数为7时,原子最容易获得电子,第三周期中,最外层电子数为7的元素是氯元素,即第三周期最容易得到电子的元素是氯元素,其元素符号为Cl,故填Cl。
18.32.06 A BE F Rb2O
【详解】
(1)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的序数,右上角是该元素的符号。名称下边的数值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从表中查出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
(2)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数等于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微粒C同周期的元素是A,B是钠元素,化合物中显+1价,A表示的氧元素,化合物中显-2价,能够形成X2Y型化合物,E表示硫元素,也能与B形成X2Y型化合物,F与A电子排布相同都有两个电子层,第一层都是2个电子,第二层都是8个电子;
(3)铷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化合物中化合价为+1价,氧化物的化学式式Rb2O,元素化合价的书写: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标化合价的数值,正负号在左,数字在右。铷元素的一种常见化合物化学式为Rb2As2O4,其中As的化合价。
19.N2 Al3+ Fe 化合反应
【详解】
(1)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故A的单质为N2;
地壳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铝元素通常为+3价,故B离子为Al3+;
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故C元素为:Fe;
(2)C单质为铁,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故C单质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20. Mg 失去 15 10 HClO4>H2SO4>H3PO4
【详解】
(1)硅是14号元素,原子序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故硅原子核外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8个电子,第三层有4个电子,故硅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由图可知,①为12号元素,为Mg;
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3)磷为15号元素,原子序数=质子数=15;
一个含有7+4-1=10个电子;
(4)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越强,则该元素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P、S、Cl位于同一周期,且从左到右依次是P、S、Cl,故酸性从强到弱依次是:HClO4>H2SO4>H3PO4。
21.氧(O) 硅(Si) 铝(Al) 铁(Fe) 钙(Ca) 氧(O) 碳(C) 氢(H) 氮(N) 钙(Ca) 同种元素 不同种元素 两种元素 氧元素 加热高锰酸钾 分解过氧化氢 加热氯酸钾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过氧化氢水+氧气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分离液态空气法 膜分离技术
【详解】
(1)地壳中含量居前五位的元素依次是氧(O)、硅(Si)、铝(Al)、铁(Fe)、钙(Ca);
(2)生物体中含量居前五位的元素依次是氧(O)、碳(C)、氢(H)、氮(N)、钙(Ca);
(3)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
(5)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氯酸钾,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过氧化氢水+氧气;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6)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分离液态空气法、膜分离技术。
22.15 Ar 3 混合物 3 递增(或增加)
【详解】
(1)由表中原子结构示意图,再根据“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x=2+8+5=15;(2)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应为8,则为氩元素,其化学式为Ar;(3)由铝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为3,故在化学反应中,每个铝原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铝离子;(4)氩气是稀有气体中的一种,稀有气体包括氦气、氖气、氩气等,故属于混合物;(5)从同周期元素的电子层数相同归纳总结上述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为:原子核外都有3个电子层,并且自左至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或增加)。
23.氢气 水氢气+氧气 氢气+氧气水 C A、B D H2S+SO2→S+H2O 还原反应 氢原子、氧原子、硫原子
【详解】
(1)甲、乙含有相同的元素且乙为单质,乙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结合三者的转化关系,推测反应为氧三角反应,乙为氢气、丙为氧气、甲为水;代入检验推理正确;
①乙物质的名称是氢气;
②甲→乙反应为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水氢气+氧气;
③乙和丙反应为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氢气+氧气水;
(2)①A中物质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且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
B中物质是由一种原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C中物质是由三种分子构成的,属于混合物;
D中物质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且分子是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
故表示混合物的是C,表示单质的是A、B,表示化合物的是D;
②由图可知,反应为H2S和SO2反应生成S和H2O的反应,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为H2S+SO2→S+H2O,该反应中二氧化硫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该反应前后不变的微粒有氢原子、氧原子、硫原子。
24.BC 从左往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合理即可) Al2O3. S2- BD
【详解】
(1)A、Na和Cl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不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O和S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C、F和Cl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D、Al和Ar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不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故填:BC;
(2)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从左往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合理即可)
故填:从左往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合理即可);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元素,在化合物中显+3价;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O元素,Al元素显正价,故氧元素在该化合物中显-2价,故这二者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2O3。
(4)当x-y=8时,说明带有的是2个单位的负电荷,y=8,该粒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6,故是硫离子,故填:S2-;
(5)A.NO和O2 的原子数都是2,电子数分别是15和16,不属于等电子体;
B.CO和N2的原子数都是2,电子数都是14,属于等电子体;
C.SO3和CO2的原子数和电子数都不同,不属于等电子体;
D.PO43-和SO42-的原子个数和电子个数都相等,属于等电子体。
故选: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