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质量守恒定律-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上册(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7.1质量守恒定律-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上册(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06 16:3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1质量守恒定律
一、选择题(共16题)
1.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中反应物的摩尔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物的摩尔质量
B.任何氧化物中的氧元素一定为化合态
C.反应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D.化合物中某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最大,则该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电解NaCl的水溶液,不可能得到的生成物是
A.Cl2 B.KNO3 C.H2 D.NaOH
3.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的乙属于氧化物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
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D.该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3
4.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该反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生成物中有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
C.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均不变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可结合成新的分子
5.碘酸钾(KIO3)中,碘(I)元素的化合价是
A.+2 B.+3 C.+4 D.+5
6.在反应4Zn+10HNO3═4Zn(NO3)2+X+3H2O中,X的化学式为
A.NH3 B.NH4NO3 C.NO D.NO2
7.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A.Mg2+: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B.CO2:每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C.2H:2个氢元素
D.:氧化钙中钙元素显+2价
8.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混合物的质量变化如下图。分析正确的是
A.反应结束实际收集到的氧气质量一定是(a-b)g
B.在0~t2时段,MnO2在固体混合物中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C.P点处固体成分是氯酸钾和氯化钾
D.在氯酸钾分解过程中氯元素质量始终不变
9.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氧化镁MgO2 B.碳酸钾KCO3
C.硝酸银AgNO3 D.氯化铁FeCl2
10.解释下列事实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生石灰做干燥剂:CaO + H2O = Ca(OH)2
B.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CO + Fe2O3 = Fe + CO2
C.用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4K2MnO3+ MnO2+ O2↑
D.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的废水: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
11.《本草纲目拾遗》“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三七素(C5H7N2O5)是传统中药三七的主要有效成分,下列有关三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七素属于氧化物
B.三七素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5:2
C.三七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每个三七素分子中含有5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5个氧原子
1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5 2 20 2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1 28 5
A.反应后甲的质量为5g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D.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8
13.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14.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和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物质的化学式是
A.CaO B.Na2O C.Al2O3 D.Fe3O4
15.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小荷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其中正确的有
①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②空气质量级别越高,说明空气质量越好
③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表,可直接查出某种元素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
④同一种元素在同一种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化合价
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一定不变
⑥氢气、氧气经混合不再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
⑦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⑧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过程中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6.往12g铝和铁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产生1g氢气,则混合物中铝的质量分数为
A.62.3% B.63.2% C.36.8% D.37.7%
二、综合题(共8题)
17.如图分别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和地壳中元素含量示意图(按质量分数计算),其中“A”表示的是______,B和C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18.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各题中文字的含义。
(1)3个氧原子___________。
(2)2个氢分子___________。
(3)1个铁离子___________。
(4)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5)食盐水中的溶质___________。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
19.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
(1)请你用适当化学用语填空。
①硬水中主要含有的两个阳离子是_________;
②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主要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_;
③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_________;
④铵根离子_________;碳酸钠___________
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
⑥氯化钠是由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______。
⑦气体X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___和____
(2)说明数字“2”的含义:
2O2-中前面的“2”表示_____________;右上角的“2”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3CO2中前面的“3”表示_____________;右下角的“2”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20.某同学把3 g碳放在给定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实验数据如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给定氧气的质量 6 g 13 g 8 g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8.25 g 11 g 11 g
(1)通过以上数据说明,这三次实验中第______次恰好完全反应;
(2)第______次实验中碳有剩余,剩余______g;
(3)第______次实验中氧气有剩余,剩余______g;
(4)在三次化学反应过程中,是否有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______。
21.MnO2是一种常见的不溶于水的化学试剂。
(1)MnO2在化学反应中可作生成物,请写出一个有MnO2生成的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
(2)MnO2在化学反应中可作反应物,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MnO2+4HClCl2+2X+MnCl2,则物质X的化学式是 ________ 。
(3)MnO2在化学反应中还可作催化剂,小金用下图所示方法(各反应物均无剩余,反应条件省略)将MnO2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以循环使用。已知A、B、C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三种物质。图中A和B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无色液体。试推断并回答相关问题:
①操作X是 ________ 。
②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 。
③反应②中能与物质C反应生成物质B的有 ________ (填序号)。
A.Fe
B.Cu
C.CH4
D.H2
22.厨房里有很多的化学物质,某同学对厨房的调味品进行了调查研究。
Ⅰ.食盐是重要的调味品,主要成分是氯化钠。
(1)食盐中加碘,可以预防________疾病,碘属于_____(填“常量”或 “微量”)元素。碘酸钾(KIO3)常作为补碘剂被添加到食盐中,碘酸钾中K、I、O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使用说明中强调“不宜高温烹煮”,原因是碘酸钾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碘化钾(KI)和氧气。写出碘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Ⅱ.蔗糖也是常用的调味品。对蔗糖的制备及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一、蔗糖的工业制备:工业制备蔗糖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2)实验室进行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3)糖汁呈棕黄色,工业上常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作用对糖汁进行脱色处理。
(4)由甘蔗制得蔗糖的整个过程中主要是_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二、蔗糖组成探究
资料:①绿色植物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先合成葡萄糖,再将葡萄糖转化为蔗糖。
②蔗糖不易燃烧,掺入少量烟灰后,就能直接点燃(烟灰不能燃烧)。
(5)资料卡片中提到的烟灰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作用。
(6)计算验证:现称取34.2g蔗糖,加入少量烟灰点燃,测得生成52.8gCO2和19.8gH2O。则34.2g蔗糖中,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g,氢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g。通过综合计算可知蔗糖的化学式为________(填字母)。
A.C6H5NO2 B.C6H12O6 C.C12H22 D.C12H22O11
23.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取氧气展开研究,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①小轩同学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一瓶氧气,可以选择B装置和装置________组合(填编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小轩发现反应速度过快,同学给出了下列建议,你来帮小轩判断一下正确的建议有_________
A.往长颈漏中加些蒸馏水 B.提高反应的温度
C.改用较小容积的反应装置 D.将长颈漏斗改成分液漏斗
②小檀同学选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一瓶较纯的氧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填编号)当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时,说明氧气收集满了,收集满的氧气应该瓶口__________(填“向上"或“向下")放在桌面上。
③F装置是一种简易的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时,氧气应该从_________端通入。(填"a ”或"b")
④实验结束后,老师告诉小檀,氯化钾可以作为植物生长所需的化肥,所以小檀决定从混合物中提取氯化钾,给班级的植物施肥,他提取氯化钾的步骤为____________
如果小檀制取了0.6moL的氧气,理论上他可以回收多少克氯化钾_____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24.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完成下列
(1)下列各项中,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________ (填数字序号).
①元素的种类 ②物质的种类③原子的种类 ④分子的种类⑤原子的数目⑥分子的数目
(2)应用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化学方程式: ____ FeS2+ ___ O2______ SO2+ _____ Fe2O3
(3)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四位同学设计了如下A、B、C、D四个实验,并按如图实验操作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观察到B、C实验前后天平依然保持平衡,某同学认为B、C实验都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他的说法 ____ (填“是”或“否”)正确;为什么: _________ ,C中的现象是: ___________ 。 而A、D实验天平不平衡,其中D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 ;并写出C的化学方程式,C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化合反应中反应物的摩尔质量与其系数乘积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物的摩尔质量与其系数乘积,不符合题意;
B、任何氧化物中的氧元素一定为非零价,符合题意;
C、参加反应的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不符合题意;
D、还要考虑该分子中原子个数的多少,不符合题意。故选B。
2.B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电解NaCl的水溶液,反应物是氯化钠和水,共有氯、钠、氢、氧四种元素,没有氮元素和钾元素,所以不可能得到的生成物是KNO3 。
3.D
【详解】
由微粒的变化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为:
A、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物质的组成可知,图中的乙物质是水,属于氧化物,故A说法正确;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故B说法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故C说法正确;
D、由上图可知,该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2=1:1,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D。
4.D
【详解】
A、由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A错误;
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生成物是两种单质,故B错误;
C、由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在通电的条件下,每两个水分子变化成了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发生了改变,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C错误;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可结合成新的分子,故D正确。
故选D。
5.D
【解析】
设:碘酸钾(KIO3)中,碘(I)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得到:+1+X+(-2)×3=0解得X=+5.故选D.
6.B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可知,X的化学式中应含有Zn原子的个数为:4﹣4=0,应含有H原子的个数为:10﹣2×3=4,应含有N原子的个数为:10﹣4×2=2,应含有O原子的个数为:10×3﹣2×3×4﹣3=3;故X的化学式为:N2H4O3,即NH4NO3
故选B。
7.C
【解析】
A. 离子符号书写:元素(或根)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电荷的数值,数字在左,正负号在右,电荷数为1时,1不写;Mg2+中数字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正确;B. 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CO2中数字表示:每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正确;C. 元素符号的前边加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2H中数字表示:2个氢原子,错误。D. 元素符号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中数字表示:氧化钙中钙元素显+2价,正确选C
8.D
【详解】
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所以反应中固体混合物质量的减少就是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反应后试管中充满氧气,这部分气体收集不到,因此反应结束时能收集不到(a-b)g的氧气,说法错误;
B、由于在 0~t1时段反应没有发生,MnO2的质量没有变,所以MnO2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没有改变。在t1~t2时段,由于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不断减小,MnO2的质量没有变,所以MnO2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说法错误;
C、P点是氯酸钾部分分解,因此有未反应的氯酸钾和生成的氯化钾,还有作为催化剂的二氧化锰,说法错误;
D、在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逐渐较少,而氯元素的质量不变,说法正确;
答案:D。
9.C
【解析】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先读后写,后读先写;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且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进行分析。
A、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是+2,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氧化镁的化学式是MgO,故错误;
B、碳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K2CO3,故错误;
C、硝酸银中,银元素显+1价,硝酸根显﹣1价,化学式为AgNO3,故正确;
D、在氯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盐酸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FeCl3,故错误。
故选C。
10.A
【解析】
根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可知A.用生石灰做干燥剂:CaO + H2O = Ca(OH)2 是正确的叙述;B.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CO + Fe2O3 = Fe + CO2;是错误的书写;没有反应条件及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C.用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4K2MnO3+ MnO2+ O2↑高锰酸钾的化学式书写错误; D.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的废水: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熟石灰的成分为氢氧化钙;故答案选择A
11.D
【详解】
A、由化学式可知,三七素是一种多种元素组成的含碳化合物,因此不是氧化物,故选项A不正确;
B、三七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12×5):(16×5)=3:4,故B选项不正确;
C、三七素中含有碳、氢、氮、氧四种元素,三七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时,除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外,还会生成氮的氧化物,故C选项不正确;
D、由化学式可知,每个三七素分子中含有5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5个氧原子,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12.C
【详解】
A、由分析可知,反应后甲的质量为5g,不符合题意;
B、反应后,甲的质量不变,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不符合题意;
C、乙、丙是生成物,丁是反应物,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符合题意;
D、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11-2):(28-20)=9:8,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A
【解析】
A、根据微观示意图,生成物的微粒中有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故此反应有单质生成,正确,B、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的分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故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错误,C、图中生成物中有单质,不全部是化合物,错误,D、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看出,有一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过量,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故选A
14.C
【解析】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和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氧元素组成物质的化学式是Al2O3。故选C.
15.B
【详解】
①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所以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反应,正确。
②空气质量级别越高,说明空气质量越差,错误。
③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表,不可直接查出某种元素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错误。
④同一种元素在同一种化合物中可以有不同化合价,如NH4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和+5价。错误。
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一定不变,正确。
⑥氢气、氧气经混合,分子不变,继续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错误。
⑦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Ne和H2O,正确。
⑧加热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所以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过程中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逐渐减小,但最终二氧化锰不会分解,所以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不会为0,错误。
①⑤⑦正确,故选B。
16.B
【解析】
设混合物中铝的质量分数为x,铝的质量为12xg,铁的质量为12g-12xg
2Al+3H2SO4 = Al2(SO4)3+3H2↑
54 6
12xg m1 m1=6×12xg÷54
Fe+ H2SO4 == FeSO4 + H2↑
56 2
12g-12xg m2 m2=2×(12g-12xg)÷56
6×12xg÷54+2×(12g-12xg)÷56=1g x=63.2% 故选B。
17.氮气 SiO2
【详解】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由图可知,A占的体积分数最大,是氮气;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氧、硅、铝、铁等,因此B是硅,C氧,因此B和C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SiO2。
故填:氮气;SiO2。
18.3O 2
【详解】
(1)3个氧原子写为:3O;
(2)2个氢分子写为:2H2;
(3)1个铁离子写为:;
(4)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写为:;
(5)食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其中的溶质是;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19.Ca2+、Mg2+; MgO; ; NH4+; Na2CO3 Al2(SO4)3 Na+、Cl- H2O; N; H; 2个氧离子; 一个氧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3个二氧化碳分子;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详解】
(1)①硬水中的主要阳离子是钙离子和镁离子,其离子符号分别是:Ca2+、Mg2+;
②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主要氧化物是氧化镁,其化学式为:MgO;
③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铁中铁的化合价为+3价可表示为:;
④1个铵根离子由1个氮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且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1省略不写,所以铵根离子可表示为:NH4+;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正前负后,然后利用十字交叉法,其化学式为:Na2CO3;
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离子是铝离子,铝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2(SO4)3;
⑥氯化钠是由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构成的;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H2O);
⑦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反应后的原子种类是N、H、O,故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N、H;
(2)根据元素符号前面数字和右上角数字表示的意义,2O2-中前面的“2”表示2个氧离子;右上角的“2”表示一个氧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3CO2中前面的“3”表示3个二氧化碳分子;右下角的“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20.三 一 0.75 二 5 没有
【详解】
根据碳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中碳和氧气的质量比(或质量守恒定律)判断那一次反应恰好完成,并依据该方程式可计算不完全反应时过量物质的剩余质量,由于化学反应一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可判断那些组合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解:碳与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C+O2点燃CO2可知该反应中碳与氧气及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2:16×2:44=3:8:11;
(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与反应生成物质质量总和相等,符合这一要求的只有第三次实验,所以此次实验中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
(2)由于第一次实验中氧气只有6g不足8g,所以碳会有剩余;剩余碳的质量=3g-(8.25g-6g)=0.75g;
(3)由于第二次反应中二氧化碳的质量是11g,所以反应的氧气量是8g,则剩余氧气质量=13g-8g=5g;
(4)由于任何化学反应一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一、二、三均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所以没有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
21.2KMnO4 K2MnO4+MnO2+O2↑ H2O 过滤; 2H2O2 2H2O+O2↑; C、D
【详解】
(1)加热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是有MnO2生成的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 K2MnO4+MnO2+O2↑;
(2)根据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MnO2+4HClCl2+2X+MnCl2,反应前含有1个Mn原子,2个O原子,4个H原子,4个Cl原子,反应后含有4个Cl原子,1个Mn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2X中含有4个H原子,2个O原子,物质X的化学式是H2O;
(3)①过滤能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操作X得到的是固体和液体,操作X是过滤;
②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根据 “A和B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无色液体”“A与二氧化锰混合生成B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和C”可知,A是过氧化氢,B是水,C是氧气。反应①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 2H2O+O2↑;
③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反应②中能与物质氧气反应生成物质水的是甲烷和氢气,故选CD。
22.(1) 甲状腺肿大 微量 39:127:48 2KIO32KI+3O2↑
(2) 过滤 引流
(3)吸附
(4)物理
(5)催化
(6) 14.4 2.2 D
【解析】
(1)人体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在食盐中加碘可有效预防甲状腺肿大的发生;在人体中,碘是属于微量元素;碘酸钾中,钾元素、碘元素、氧元素的质量为:39:127:(16×3)=39:127:48;碘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碘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IO32KI+3O2↑;
(2)操作A能将固液分开,操作名称是过滤,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时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3)由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糖汁呈棕黄色,工业上可加入活性炭对糖汁进行脱色处理;
(4)由甘蔗制得蔗糖的整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主要是物理变化;
(5)蔗糖不易燃烧,掺入少量烟灰后,就能直接点燃(烟灰不能燃烧);烟灰可能的作用为催化作用;
(6)反应的氧气质量:52.8g+19.8g-34.2g=38.4g,
34.2g蔗糖中,碳元素的质量为:52.8g×=14.4g,
氢元素的质量为:19.8g×=2.2g;
蔗糖中氧元素质量:52.8g-14.4g+19.8g-2.2g-38.4g=17.6g,
蔗糖分子中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个数比:::=12:22:11,则蔗糖的化学式是C12H22O11。
23.C或E 催化作用或加快反应速率 AD AC 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 向上 a 溶解、过滤、蒸发 29.8
【详解】
①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用固液不加热型装置,收集时可选择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故选C或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 H2O+ O2;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将过氧化氢的浓度降低,可以减慢反应速率,用长颈漏斗加过氧化氢时不便于控制反应速率,可用分液漏斗或针筒代替,故选AD;②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反应装置选择A,要收集纯净的氧气要用排水法收集,故选AC装置;③由于氧气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故应该短进长出;④反应结束后的固体中有氯化钾和二氧化锰两种物质,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故可以经过溶解、过滤、蒸发来提取;
设制取0.6moL的氧气可以回收氯化钾的质量为x
2KClO3 2KCl+3O2
149 3
X 0.6
= 得x=29.8g
24.①③⑤ 4 11 8 2 否 氢氧化钠与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且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到空气当中了 Fe + CuSO4=Cu + FeSO4
【详解】
(1)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故选①③⑤。
(2)应用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原子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配平化学方程式:4FeS2+11O28SO2+2Fe2O3;故填:4FeS2+11O28SO2+2Fe2O3;
(3)B实验中,氯化钠溶于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与硫酸亚铁,故现象为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且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D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产生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与硫酸亚铁,反应的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
故填:否;氢氧化钠与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且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到空气当中了;Fe+CuSO4=Cu+FeS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