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溶解度-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九年级下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9.3溶解度-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九年级下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06 16:48: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3溶解度
一、选择题(共15题)
1.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配制此温度下2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配制该溶液需要5g NaCl
B.该溶液为饱和溶液
C.将该溶液长时间敞口放置,最终有晶体析出
D.配溶液时,量取所需体积的水倒入烧杯,有少量水洒出,则所配溶液浓度小于5%
2.20℃时,向下列 5 只盛有 100g 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固体,充分溶解。
上述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是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3.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30克硝酸钾溶解到70克水中恰好饱和,则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0克
B.任何物质的溶解度都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常温下,25克植物油和75克水形成100克溶液
D.溶解度曲线较为准确地描述了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喝汽水会打嗝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
B.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都不变
C.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D.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5.下列相关比较中,关系正确的是
A.某种气体的溶解度:20℃<60℃ B.硬度:黄铜>铜
C.沸腾温度:氯化钠稀溶液<蒸馏水 D.氮元素的含量:NH4NO3>CO(NH2)2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C.用洗涤剂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属于乳化现象
D.自来水的生产过程需要经过沉降、过滤、吸附、杀菌消毒、蒸馏
7.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分别将t1℃时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0℃,甲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C.分别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时,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仍相等
D.在t1℃时,100g乙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小于25g
8.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溶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乙
B.40℃时,分别在200g水中加入50g甲、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20℃时,取甲、乙饱和溶液升温到40℃,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D.40℃时取甲、乙等质量饱和溶液降温到20℃,乙析出比甲多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象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t2℃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c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B.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高到t2℃时,所得物质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a>b
C.t1℃时,100g a、c两物质的溶液中,含a、c的质量相等
D.t2℃时,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0℃时,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多的是c
10.下列有关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理解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就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就是稀溶液
B.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不能实现转化
C.常温下,加热一杯饱和石灰水溶液会出现浑浊现象
D.饱和溶液就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溶解任何溶质的溶液
11.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等质量的甲、丙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丙>甲
B.t2℃时,10g丙能溶解于25g水中形成35g溶液
C.t3℃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D.若要将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12.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t3℃时,10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mg
C.要将甲溶液的状态由a点转化为c点,可以加适量溶剂
D.将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物质配成饱和溶液,乙溶液质量大
13.下图是某固体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时,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B.t℃时,若将A的饱和溶液Wg加水稀释至2Wg,则稀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C.t℃时,若要将A的饱和溶液Wg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需加入agA的溶质;
D.t℃时,若要将A的饱和溶液Wg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少一半,需加水0.5Wg。
14.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B.t2℃时,向15 g 甲中加入50 g 水,形成饱和溶液
C.t2℃时,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
D.乙物质常用冷却结晶法从溶液中获得晶体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15.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20℃时,100g水中能溶解36gNaCl,所以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g
B.NaCl饱和溶液中加入大量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少了
C.饱和溶液降温后,都有溶质结晶析出
D.溶液中各部分的密度相同
二、综合题(共8题)
16.化学是21世纪的中心学科,与生产、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关系。请完成下列空格:
(1)小华家的电热水壶的电源插头是铜质的,铜是由____(填粒子的化学名称)构成的。
(2)小华用肥皂水检验后知道,家中的井水属于硬水,含有较多的____(填“镁离子”的化学符号)、Ca2+、HCO3-等,饮用前可通过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小华认为厨房里存放的加铁酱油中的“铁”是指_______,身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A.单质 B.原子 C.分子 D.元素
(4)小华发现用柚子皮可以吸附室内的异味,请写出一种具有同样性质的化学物质的名称___。
(5)小华家中用太阳能热水器中热水洗澡,用天然气作燃料煮饭,上述使用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_____。
(6)小华煮鱼时加入少量白酒去腥,白酒是一种酒精的水溶液。写出白酒中溶质的化学式___。
(7)小华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______功能。
(8)小华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____有关。
(9)小华野炊烧烤食物时将燃烧的木材架空。其目的是______。
17.如图所示为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Y中含有少量X,应采用_______的方法提纯Y。
(2)t3℃时,50g水中加入60gX,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g。
(3)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
(4)t3℃时,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X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
18.下表是氢氧化钙和硝酸钾的部分溶解度,分析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温度/°C 0 20 30 50 60 80 90
溶解度/g KNO3 13.3 31.6 45.8 85.5 110 169 200
Ca( OH)2 0.185 0.165 0.153 0.138 0.116 0.094 0.085
(1)20 °C时,KNO3的溶解度是_____g。
(2)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
(3)30°C时,将50g硝酸钾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溶液的质量为_____g, 再向溶液中加入60g硝酸钾,将溶液升温至60°C(不考虑水的蒸发),所得溶液是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在室温时,向Ca(OH)2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恢复到室温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19.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溶液的是______(填序号)。
A.硝酸钾 B.植物油 C.面粉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C.溶液一定是无色的,且溶剂一定是水
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问题。
(3)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______(A.大于 B.等于 C.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4)现有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填序号)。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5)t2℃时,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填最简比)。
20.硝酸钾、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图2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
(2)当温度__________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
(3)若保持溶液的质量不变,图2中操作I是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①与②的溶质质量可能相等
b.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相同温度下、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的晶体质量:硝酸钾>氯化钾
d.将硝酸钾和氯化钾饱和溶液,从t2℃降低到t1℃,析出晶体质量:硝酸钾>氯化钾
e.②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①的溶质质量分数
21.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1)烧杯②中的上层清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_______(填“是”、“否”或“无法判断”);
(2)烧杯②中溶解的溶质是________(写化学式);
(3)t1℃时20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______g;
(4)关于图1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烧杯①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烧杯②内上层清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烧杯②中加热蒸发少量水时,同时一定还有固体析出
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可能还有氯化钾没有溶解
D将温度升高到t2℃,烧杯②中固体一定全溶解,并成为不饱和溶液(不考虑水的蒸发)
E将温度升高到t2℃,烧杯①内溶液的质量=烧杯②内溶液的质量(不考虑水的蒸发)
22.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坚持海陆统筹,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海水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我们应予以合理开发及综合利用。
①海水淡化的常见方法有______(至少答一条)。
②海水制镁工艺中,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镁制取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如图所示,回答有关问题。
一定质量的海水,通过贮水池引入到蒸发池,在没有引入结晶池之前的蒸发过程中,蒸发池中氯化钠的质量会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粗盐中含有的难溶性杂质,在实验室里可以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将其去除,这些操作中都会用到玻璃棒,其中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在蒸发操作时,当蒸发皿中______时停止加热。
④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领先掌握可燃冰试采核心技术的国家。可燃冰作为“未来能源”的理由是______。
(2)1926年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侯氏制碱法以食盐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碱,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若有不同质量的Na2CO3饱和溶液和NaCl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则所得Na2CO3溶液质量分数______NaC1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小于”“无法确定”)。
②t1℃时,200g水中加入40g Na2CO3固体,经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③t2℃时,将相同质量的碳酸钠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碳酸钠______氯化钠(选填“大于”“等于”“小于”“无法判断”之一)。
④Na2CO3中混有少量的NaCl,提纯Na2CO3的方法为______(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23.水与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原理是将硬水中溶有较多含 ________ (填元素符号,下同)、 ________ 的物质除去。
(2)在水中加入洗涤剂可增强去油污的能力,这是因为洗涤剂有 ________ 作用。
(3)自热米饭是利用发热包中的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来进行加热,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
(4)如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在30℃时,向30g甲物质中加入50g水,充分搅拌后,需再加入 ________ g水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②若甲中混有少量乙,采用 ________ 的方法提纯甲。
③30℃时,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_______ 。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需要氯化钠的质量:,故选项错误;
B、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质量分数:,故选项错误;
C、将该溶液长时间敞口放置,水会不断蒸发,当溶液饱和后,水继续减少,氯化钠会以晶体形式析出,故选项正确;
D、配溶液时,量取所需体积的水倒入烧杯,有少量水洒出,导致水的质量减少,则溶液的浓度会大于5%,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C
【详解】
由图可知20℃时硝酸甲溶解度30g, 20℃时100g水达到饱和最多溶解硝酸钾30g,20℃时硝酸钠溶解度接近90g,20℃时100g水达到饱和最多溶解硝酸钠90g,故②③⑤是饱和溶液,故选:C。
3.D
【解析】
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所以A错误;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有三种,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变化溶解度变化不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B错误;油不溶于水所以油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C错误;所以答案选D。
4.A
【详解】
A、喝汽水会打嗝,是由于胃内的温度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小,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A正确;
B、氯化钠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氢氧化钠溶于水后会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B错误;
C、无色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但不是溶液,C错误;
D、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不是溶液,D错误。
故选:A。
5.B
【详解】
A、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某种气体的溶解度:20℃>60℃,选项A错误;
B、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高,因此黄铜和铜的硬度:黄铜>铜,选项B正确;
C、在标准大气压下,氯化钠溶液的沸点总是高于水的沸点,因此沸点:氯化钠稀溶液>蒸馏水,选项C错误;
D、NH4NO3中的氮元素含量为×100%=35%;CO(NH2)2中的氮元素含量为×100%≈46.7%,因此氮元素的含量:NH4NO3<CO(NH2)2,选项D错误。
故选B。
6.C
【详解】
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选项A错误;
B、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选项B错误
C、洗涤剂是乳化剂,利用洗涤剂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属于乳化现象,选项C正确;
D、自来水的生产过程需要经过沉降、过滤、吸附、杀菌消毒,不需要蒸馏过程,选项D错误;
故选:C。
7.C
【详解】
A、分析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A正确;
B、分析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分别将t1℃时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0℃,甲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乙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B正确;
C、分析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t1℃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则分别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所以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C错误;
D、分析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25g,则125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5g,所以在t1℃时,100g乙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小于25g,故D正确。
故选C。
8.B
【详解】
A、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甲溶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降温溶剂的方法提纯甲,故A错误;
B、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乙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分别在200g水中加入50g甲、乙,固体全部溶解,溶质、溶剂质量都相等,所以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B正确;
C、20℃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取甲、乙饱和溶液升温到40℃,溶解度增大,溶质、溶剂质量都不变,所以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等于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故C错误;
D、40℃时,取甲、乙等质量饱和溶液降温到20℃,甲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比乙大,所以乙析出比甲少,故D错误。
故选B。
9.D
【详解】
A、在t2℃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c物质的溶解度,所以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c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A不正确;
B、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高到t2℃时,溶解度不变,溶质不变,溶剂不变,所以所得物质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a<b,故B不正确;
C、t1℃时,100g a、c两物质的溶液中,溶液状态不能确定,所以含a、c的质量不能确定,故C不正确;
D、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c物质的溶解度最小,所以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c溶液中的溶剂质量最大,所以温度降低到0℃时,溶剂质量不变,还是t2℃时的溶剂质量,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多的是c,故D正确。故选D。
10.C
【详解】
A、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确。
B、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能实现转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常温下,加热一杯饱和石灰水溶液,有氢氧化钙析出,会出现浑浊现象,故选项说法正确。
D、饱和溶液就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还能溶解其它的溶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1.D
【详解】
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丙的溶解度,等质量的甲、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丙>甲,但此题不知溶液是否饱和,溶质质量不能确定,故错误;
B、t2℃时,丙的溶解度是30g,将10g丙加入到25g水中只溶解7.5g,充分搅拌后,所形成溶液的质量7.5g+20g=27.5g;故错误;
C、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次之,且大于丙物质时t3℃时的溶解度,所以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故错误;
D、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要将组成在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以采用恒温蒸发溶剂或添加溶质的方法,故正确。
故选D。
12.D
【详解】
A.t1℃时,甲、乙两种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也不能确定,故选项A错误;
B.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mg,所以(100+m)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mg,故选项B错误;
C.a是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c是t2℃时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所以要将甲溶液的状态由a点转化为c点,可以将t1℃时甲物质升温到t2℃,故选项C错误;
D.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将等质量的甲、乙物质配成饱和溶液,乙物质完全溶解所需水的质量多,所以乙物质溶液质量大,故选项D正确。
故选D。
13.B
【详解】
A、t℃时,A的溶解度是ag,根据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选项A不正确;
B、t℃时,若将A的饱和溶液Wg加水稀释至2Wg,说明在此过程中加水Wg,则稀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选项B正确;
C、t℃时, A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t℃时A溶液的最大质量分数,此时A的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A溶质,选项C不正确;
D、根据A和B 的计算,t℃时,向WgA的饱和溶液中加水Wg,其溶质质量分数就减少一半,选项D不正确。故选B。
14.B
【详解】
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但t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溶质质量不一定相等,错误;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为30g。故 t2℃时,向15 g 甲中加入50 g 水,形成饱和溶液,正确;C、t2℃时,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23.1%,错误;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小,应采用蒸发结晶法从溶液中获得晶体,错误。故选B。
15.D
【解析】A.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这种物质的质量,A中没说饱和,故错误;B.NaCl饱和溶液中加入大量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溶剂、溶液质量增多,说法错误;C.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一定都有溶质结晶析出,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来说就没有晶体析出,如氢氧化钙,说法错误;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中各部分的密度相同,说法正确;故选D。
16.铜原子(原子) Mg2+ 煮沸(加热) D 活性炭(写成碳不得分) 天然气 C2H5OH(CH3CH2OH) 乳化 压强 增大接触面积
【详解】
(1)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
(2)硬水是含有较多钙镁化合物的水,所以用肥皂水检验后知道,家中的井水属于硬水,含有较多的Mg2+、Ca2+、HCO3-等,饮用前可通过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所以厨房里存放的加铁酱油中的“铁”是指元素,身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4)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可以用活性炭吸附室内的异味;
(5)天然气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6)白酒是把酒精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所以白酒中溶质是酒精,化学式C2H5OH;
(7)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所以可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8)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所以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
(9)野炊烧烤食物时将燃烧的木材架空,其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
17.蒸发结晶 80 Y>X=Z 20%
【详解】
(1)当Y中含有少量的X物质时,由于Y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 Y;
(2)℃时,X的溶解度为6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60gX,则50g水中最多能溶解30gX,故50g水中加入60gX,得到溶液的质量是50g+30g=80g;
(3)℃时,由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Y>X=Z;
(4)℃时,X物质额溶解度为25g ,此温度下X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5%,说明 ℃时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X溶液降温到℃时,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并有溶质析出,故填:20%。
18.31.6 减小 145.8 饱和 不变
【详解】
(1)从溶解度表中数据可知,20°C时,KNO3的溶解度是31.6 g。
(2)从溶解度表中数据可知,Ca( 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由表中数据可知3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则50g硝酸钾固体加入到100 g水中最多溶解45.8 g,形成溶液的质量为145.8 g,将溶液升温至60°C,此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向溶液中再加入60 g硝酸钾,则溶液中溶质质量为,因此所得溶液恰好为饱和溶液。
(4)在室温时,向Ca(OH)2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恢复到室温后,溶液仍然饱和,由于温度没有变化,Ca(OH)2的溶解度不变,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19.A B B B 1:2
【详解】
(1)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硝酸钾能形成溶液,植物油、面粉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形成溶液,故选:A。
(2)A.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纯净物,A错误。
B.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B正确。
C.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且溶剂不一定是水,如碘酒,C错误。
故选:B。
(3)由图可知,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等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故选:B。
(4)现有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因为溶解度甲=乙>丙,故溶质质量分数甲=乙>丙,将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到t2℃,溶解度都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故选:B。
(5)t2℃时,甲溶解度50g,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50g:100g=1:2,故填:1:2。
20.t1℃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 小于t1℃ 降低温度 cde
【详解】
(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的含义是:t1℃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同;
(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当温度小于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
(3)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图2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若保持溶液的质量不变,操作1为降低温度;
(4)a、由于溶液的质量不变,与2的溶质质量可能相等,故a正确;b、②与③都是该温度下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b正确;c、由于温度不同,溶解度不同,等温度、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的晶体质量无法确定,故c错误;d、未强调硝酸钾和氯化钾饱和溶液的质量相等,温度从t2℃降低到t1℃时,析出的晶体质量无法确定,故d错误;e、未强调是否是同一温度及饱和溶液,无法比较溶液的质量分数,故e错误。
故答案为:t1℃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小于t1℃;降低温度;cde。
21.是 KNO3 40g DE
【详解】
(1)图1中烧杯②中有未溶解的固体,故烧杯②中的上层清液已经达到饱和状态,故填是;
(2)由图2可知,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钾,故烧杯②中溶解的溶质是KNO3;
(3)t1℃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则t1℃时20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为200g×20%=40g;
(4)A、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烧杯①中固体物质全部溶解,烧杯②中还有部分未溶解,故烧杯①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烧杯②内上层清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符合题意;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故加热后,烧杯②中饱和溶液有可能变为不饱和溶液,加热蒸发少量水时,不一定有固体析出,不符合题意;
C、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氯化钾一定完全溶解,不符合题意;
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烧杯①在t1℃时,烧杯中溶质全部溶解,这时烧杯①中溶液可能为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恰好饱和,将温度升高到t2℃时,溶解度增加,这时烧杯①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t2℃时,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同,两个烧杯中加入溶质、溶剂质量相同,故烧杯②中溶液也为不饱和溶液,符合题意;
E、将温度升高到t2℃,这时,氯化钾和氯酸钾的溶解度相同,两个烧杯中固体物质全部溶解,溶质质量相同,溶剂质量相同,故烧杯①内溶液的质量=烧杯②内溶液的质量,符合题意。
故选DE。
22.蒸馏法(膜法) 不变 引流 出现较多量固体 可燃冰储量大,燃烧产物污染小 小于 9:50 大于 降温结晶
【详解】
(1)①海水淡化的常见方法有蒸馏法;
②氯化镁在通电条件下生成镁和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一定质量的海水,通过贮水池引入到蒸发池,在没有引入结晶池之前的蒸发过程中,蒸发池中氯化钠的质量不变,因为蒸发池中减少是水的质量;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在蒸发操作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④燃冰作为“未来能源”的理由是可燃冰是甲烷水合物,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污染小,且储量大;
(2)①t1℃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溶解度,若有同质量的Na2CO3饱和溶液和NaC1的饱和溶液,氯化钠质量分数大于碳酸钠质量分数,分别升温到t2℃,都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则所得Na2CO3溶液质量分数小于NaC1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②t1℃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是18g,200g水中最多溶解36g碳酸钠,t1℃时,200g水中加入40g Na2CO3固体,经充分溶解,溶质的质量是36g,溶剂质量是200g,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36g:200g=9:50;
③t2℃时,将相同质量的碳酸钠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碳酸钠大于氯化钠,是因为该温度范围内碳酸钠溶解度差大于氯化钠溶解度;
④碳酸钠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Na2CO3中混有少量的NaC1,提纯Na2CO3的方法为降温结晶。
23.Ca、Mg 乳化 CaO + H2O=Ca(OH)2 25 冷却热饱和溶液 丙
【详解】
(1)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原理是:将硬水中溶有较多含Ca、Mg的物质除去;故答案为Ca;Mg;
(2)在水中加入洗涤剂可增强去油污的能力,这是因为洗涤剂有乳化作用;故答案为乳化;
(3)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故答案为 ;
(4)①设30℃时,30g甲物质到达饱和状态需要水的质量为x, ,x=75g,75g﹣50g=25g;②若甲中混有少量乙,采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因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比较大;③30℃时,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丙,因为降温后丙的质量分数不变,还是最小;故答案为①25;②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③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