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几种常见的盐-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下册 (1)(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2.1几种常见的盐-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下册 (1)(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06 16:5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1几种常见的盐
一、选择题(共16题)
1.下列化学物质的俗称、化学名称和化学式完全一致的是
A.纯碱、碳酸钠、Na2CO3 B.酒精、甲烷、CH4
C.生石灰、氧化钙、CaO2 D.苏打、碳酸氢钠、NaHCO3
2.检验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得的氧气是否含水蒸气的最佳试剂是
A.胆矾 B.明矾 C.生石灰 D.硫酸铜
3.从物质分类角度看,阻燃剂氢氧化镁(Mg(OH)2)属于
A.氧化物 B.盐 C.碱 D.酸
4.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熟石灰具有碱性,和硫酸铵混合使用防止土壤酸化、板结
B.小苏打具有弱碱性,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硫酸铜溶液能与铁反应,切割钢板时用于划线
D.镁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造照明弹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水银”不是银
②“合金”不是金
③“纯碱”不是碱
④“干冰”不是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6.下列食品或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牛奶发酵成酸奶 B.把水果榨成果汁
C.粮食酿成白酒 D.用面粉和小苏打发酵做馒头
7.判断下列化合物属于盐的是
A.Na2O B.Mg(OH)2 C.HNO3 D.CaCl2
8.下列四个实验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对蜡烛燃烧的探究 B.用活性炭净化水
C.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 D.用小苏打和醋酸制灭火器
9.分类是一种行之有效、简便易行的科学方法。下列物质的俗称、化学式、类别三者一致的是
A.银 Hg 单质 B.干冰 H2O 氧化物
C.生石灰 Ca(OH)2 碱 D.苏打 Na2CO3 盐
10.鉴别下列物质所使用的方法或试剂,正确的是
A.氧气与氮气—闻气味 B.硫酸铜粉末与氯化钠固体—加水
C.稀硫酸与稀盐酸—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D.二氧化碳气体与氮气—用燃着的木条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把CO2通入盛有石蕊溶液的试管中,溶液变红,说明CO2具有酸性。
②现有两种+2价金属a、b,分别取相同质量的a、b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两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
③当向含有某杂质的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开始无明显现象,后产生气泡,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
④现有某氢氧化钡溶液,向其中加入稀硫酸,反应过程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12.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有错误的一组是
A.物质保存方法及解释 B.化学与能源
白磷在冷水中保存:隔绝空气 氢氧化钠密封保存:防止潮解、变质 氢能源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能源 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
C.化学与材料 D.化学与生产
用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制成人造卫星天线 用干冰做血液制品冷藏运输的制冷剂 用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用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空气炼铁
A.A B.B C.C D.D
13.对知识的归纳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归纳正确的是
A.汽油和洗涤剂除油污的原理相同
B.空气、糖水、高锰酸钾都属于混合物
C.纯碱、烧碱都属于碱
D.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14.下列各组物质中按酸、碱、盐顺序排列的是
A.碳酸钠、硝酸、硫酸锌
B.硫酸亚铁、氢氧化钙、硫酸
C.盐酸、氢氧化镁、硫酸铜
D.氯化钙、碳酸钙、氧化钙
15.下说法正确
A.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B.O2和CO2中都含有氧分子
C.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 D.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16.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合理的是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酸雨的pH<5.6 过量排放CO2形成酸雨
B 铁制菜刀用后洗净擦干 铁遇水蒸气和氧气易锈
C 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 水能降低纸箱的着火点
D 小苏打能治疗胃酸过多症 Na2CO3能与胃酸反应
A.A B.B C.C D.D
二、综合题(共8题)
17.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现有①干冰;②稀有气体;③金刚石;④氮气;⑤小苏打;⑥碳酸钠中,从中选择适当的物质按下列要求填空(填序号)
(1)可用于制玻璃的是_____;
(2)可用于切割玻璃的是_____;
(3)可做霓虹灯的是_____;
(4)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_____;
(5)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
(6)可用于食品包装中防腐的是_____。
18.写出下列化学用语:
(1)纯碱:_____;
(2)胆矾中含有的金属离子:_____;
(3)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_____;
(4)硫酸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
19.在H、O、C、Ca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入空格中。
(1)可供动植物呼吸用的气体________;(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_____;(3)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氧化物________;(4)天然大理石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
20.超细碳酸钙可用于生产钙片、牙膏等产品.利用碳化法生产超细碳酸钙的主要流程示意如下:
(1)乳化池中,生石灰与水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
(2)过筛的目的是拦截_____(填“大于”或“小于”)筛孔直径的颗粒.
(3)碳化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1.实验室有甲乙两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学习小组为了研究其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 (电子秤示数单位为克)
(1)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为红色,说明反应后溶液呈____性。
(2)上述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______克。
(3)计算甲瓶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
(4)某同学另取10克乙瓶中的固体样品,用100克15%的稀硫酸按同样方法进行实验,他认为不管固体样品变质程度如何,稀硫酸加入后,都不需要使用石蕊试液,请计算说明他做出此判断的原因__________。
22.某同学用一定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做“Na2CO3+CaCl2===CaCO3↓+2NaCl”实验。其五次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氯化钙的质量/g 碳酸钠溶液的质量/g 碳酸钙的质量/g
1 5.55 200 5
2 11.1 200 10
3 22.2 200 20
4 33.3 250 25
5 55.5 400 X
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第______(填序号)次反应碳酸钠有剩余;
(2)表中X的值是_____;
(3)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23.(1)人类发现二氧化碳经历了多个世纪,下列是其历程中的部分资料。
资料一:1630年,海尔蒙特发现在一些洞穴处,有一种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的气体,后来被证实是CO2。
资料二:1754年,布莱克将石灰石煅烧首次制得CO2,并完成如图1所示的物质转化研究。
资料三:1766年,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得:室温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
①根据海尔蒙特的发现,可推测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
②写出布莱克实验中反应①、②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③如图2,在室温下将容积为200毫升的广口瓶注满蒸馏水,通过导管a缓慢通入300毫升CO2。如果卡文迪许的结论是正确的,则在量筒中收集到的水约为_______毫升。
(2)人们常用模型来进行认知,因为这种方式形象直观。图1是水分子和乙炔分子的模型,图2是原子核转变的模型。
①乙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请结合模型判断乙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②请画出“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模型图:______(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画法参照上述图例)。
③图2是________(选填“核裂变”或“核聚变”)的示意图。
24.CaCO3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煅烧石灰石可制得活性Ca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为测定不同煅烧温度对CaO活性的影响,取石灰石样品分为三等分,在同一设备中分别于800℃、900℃和1000℃条件下煅烧,所得固体分别与等质量的水完全反应,测得反应液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所示。可知:CaO与水反应会_____热量(填“放出”或“吸收”);上述温度中,___℃煅烧所得CaO活性最高.要得出正确结论,煅烧时还需控制的条件是____________。
(2)以电石渣[主要成分为Ca(OH)2,还含有少量MgO等杂志]为原料制备高纯CaCO3的流程如下:
①如图3为NH4Cl浓度对钙、镁浸出率的影响(浸出率= ×100%)。
可知:较适宜的NH4Cl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浸取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②流程中虚线内部分若改用______溶液(填化学式),可一步得到与原流程完全相同的生成物。
③流程中虚线内部若改用Na2CO3溶液,也能得到高纯CaCO3,试从生物的角度分析原流程的优点:a.NH3可循环利用;b.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纯碱、碳酸钠、Na2CO3,故符合题意;
B、酒精、乙醇、C2H5OH,故不符合题意;
C、生石灰、氧化钙、CaO,故不符合题意;
D、小苏打、碳酸氢钠、NaHCO3,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D
【详解】
胆矾、明矾与水无明显变化,生石灰与水蒸气反应放热,硫酸铜与水变蓝色,检验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得的氧气是否含水蒸气的最佳试剂是硫酸铜,故选D。
3.C
【详解】
氢氧化镁是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
故选:C。
4.A
【解析】
试题分析:A中碱性物质与铵态化肥会反应生成氨气,会降低化学的肥效,A错误。故选A。
5.A
【详解】
①水银不是银,是汞,故正确;
②合金是在某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后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并不是金属金,故正确;
③纯碱是碳酸钠,是有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所以是盐,故正确;
④干冰不是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故正确。
故选A。
6.B
【详解】
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牛奶发酵、粮食酿酒、小苏打发酵都有新的物质生产,是化学变化;水果榨成果汁只发生了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故选B。
7.D
【详解】
A. Na2O属于氧化物,错误;B. Mg(OH)2 属于碱,错误;C. HNO3属于酸,错误;D. CaCl2属于盐,正确。故选D。
8.B
【详解】
A、蜡烛燃烧过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净化水是因为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等部分可溶性杂质,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符合题意;
C、铁钉锈蚀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作用生成铁锈,属于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
D、用小苏打和醋酸制灭火器,小苏打和醋酸能够发生反应生成醋酸钠、水、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D
【详解】
A、银的化学式是Ag,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B、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化学式为CO2,它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含氧元素,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C、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化学式是CaO,它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含氧元素,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D、苏打是碳酸钠的俗称,化学式为Na2CO3,它由金属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符合题意。故选D。
10.B
【详解】
A、氧气和氮气都是无味的气体,不能通过闻气味的方法鉴别,A错误;
B、硫酸铜粉末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氯化钠固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B正确;
C、稀硫酸和稀盐酸都是酸,显酸性,因此滴加紫色石蕊溶液都变红色,C错误;
D、二氧化碳气体和氮气都不支持燃烧,都会使燃着的木条熄灭,D错误。
故选B。
11.B
【详解】
①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把CO2通入盛有石蕊溶液的试管中,溶液变红,不能说明CO2具有酸性,故①错误;
②由金属质量与生成氢气的关系式:氢气的质量=×金属的质量可知,现有两种+2价金属a、b,分别取相同质量的a、b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两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故②正确;
③在碳酸溶液中滴入稀盐酸时发生以下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然后才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当向含有某杂质的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开始无明显现象,后产生气泡,不能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故③错误;
④由于氢氧化钡溶液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和水,向氢氧化钡溶液入稀硫酸,导电能力减弱,恰好反应时溶液的导电性为0,随着再加入稀硫酸的增多,导电能力增强,故④正确。上述说法中有2种说法正确。故选B。
12.B
【详解】
A、白磷的着火点只有40℃,要在冷水中保存,以隔绝空气,防止发生自燃;氢氧化钠易潮解,且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此选项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氢能源是一种未来的能源,还没有广泛使用;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此选项不完全正确,符合题意;
C、用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可制成人造卫星天线;干冰是二氧化碳固体,升华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可用干冰做血液制品冷藏运输的制冷剂,此选项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用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用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空气炼铁,此选项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D
【解析】A.汽油除污是溶解作用,洗涤剂除油污是乳化作用,故A错误;B.空气、糖水属于混合物,高锰酸钾属于纯净物,故B错误;C.纯碱是碳酸钠,是盐不是碱,故C错误;D.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反应的条件是: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故D正确;故选D。
14.C
【详解】
A、碳酸钠和硫酸锌是盐,硝酸是酸,错误;B、硫酸亚铁是盐,氢氧化钙是碱,硫酸是酸,错误;C、盐酸是酸,氢氧化镁是碱,硫酸铜是盐,正确;D、氯化钙和碳酸钙是盐,而氧化钙是氧化物,错误。故选C。
15.D
【详解】
A、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例如铵盐中不含金属元素,错误;
B、CO2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含有氧分子,错误;
C、原子中不一定含有质子、中子,例如普通氢原子没有中子,错误;
D、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还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正确。
故选D。
16.B
【详解】
A、酸雨的pH<5.6,是由于二氧化硫引起的,不符合题意;
B、铁制菜刀用后洗净擦干,是因为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即铁遇水蒸气和氧气易锈,不符合题意;
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因为水能降低纸箱的温度,不符合题意;
D、小苏打能治疗胃酸过多症,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钠能和胃酸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B。
17.⑥ ③ ② ⑤ ① ④
【详解】
(1)碳酸钠可用于制玻璃,故选⑥;
(2)金刚石是天然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切割玻璃,故选③;
(3)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有色光,可做霓虹灯,故选②;
(4)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可作发酵粉,故选⑤;
(5)干冰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选①;
(6)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包装中防腐,故选④。
18.Na2CO3 Cu2+ Ca
【详解】
(1)纯碱是碳酸钠是俗名,故填:Na2CO3;
(2)胆矾是,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是铜离子,故填:Cu2+;
(3)人体中元素含量前五位是氧碳氢氮钙,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故填:Ca;
(4)硫酸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化合价的表示要标在元素的正上方,故填:。
19.O2 CH4 CO2 CaCO3
【详解】
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叫氧化物。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单质的化学式的书写:在元素符号右下角标上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所以,可供动植物呼吸用的气体氧气—O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CH4 ;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氧化物固体二氧化碳干冰—CO2 ;天然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CaCO3。
20.CaO+H2O=Ca(OH)2 大于 CO2+Ca(OH)2=CaCO3↓+H2O
【详解】
(1)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2)过筛的目的是拦截大于筛孔直径的颗粒。
(3)碳化塔中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21.(1)酸(2)2.2(3)53%(4)用100g15%的稀硫酸进行实验,稀硫酸一定过量,故稀硫酸加入后不需要加石蕊试液。
【详解】
本题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根据质量守恒分析得到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进一步计算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1)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为红色,说明反应后溶液呈酸性。
(2)根据质量守恒,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80.00g+90g-167.80g=2.2g;
(3)设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2.2g
x=5.3g
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100%=53%;
(4)若样品完全变质,样品全部变成碳酸钠。
设:与10g碳酸钠反应需硫酸的质量为y,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106 98
10g y
y=9.25g,所需稀硫酸的质量==61.64g。61.64g<100g,稀硫酸过量;
若样品没有变质,样品中有10g的氢氧化钠。
设:与10g氢氧化钠反应需硫酸的质量为z,
2NaOH+H2SO4=Na2SO4+2H2O
80 98
10g z
z=12.25g,所需稀硫酸的质量==81.67g。81.67g<100g,稀硫酸过量;
所以不管固体样品变质程度如何,加入100g15%稀硫酸后,稀硫酸一定过量。他做出此判断的原因是用100g15%的稀硫酸进行实验,稀硫酸一定过量,故稀硫酸加入后不需要加石蕊试液。
22.1、2 40 10.6%
【详解】
通过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可看出:随着氯化钙质量的倍数增加,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也在成倍数增加,可以得出前3次氯化钙全部参加了反应,氯化钙质量与碳酸钙的质量比为5.55:5.当在第4次氯化钙的质量增加到第一次6倍时,这时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只是第一次的5倍,说明了250克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质全部参加了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是25克,可得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钙的质量比为250:25=50:5,由此可以得出氯化钙、碳酸钠溶液、碳酸钙的质量比为:5.55:50:5,有这个质量比带入到上述表中分析有关数据,很容易看出:前两次碳酸钠溶液有剩余,第3次氯化钙和碳酸钠溶液是恰好反应,X的值是40克。
(2)通过上述分析,已经知道在第3次试验中,22.2克的氯化钙与200克的碳酸钠溶液是恰好反应,生成了20克地碳酸钙沉淀,利用这些数据就可以计算出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设200克的碳酸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x=21.2g
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0.6%
答: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6%。
故答案为:
(1)1、2;
( 2)40;(3)10.6%。
23.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aCO3CaO+CO2↑或CaO+H2O=Ca(OH)2 100 -1 核聚变
【详解】
(1)①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反应①是石灰石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反应②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③因为室温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将300mL二氧化碳通入盛有200毫升蒸馏水的广口瓶中时,只能溶解200mL二氧化碳,则排出的水的体积为100mL。
(2)①氢元素显+1价,设碳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1)×2=0,则x=-1价。
②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氧气是氧分子构成的,每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模型图为:
③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图2是核聚变的示意图。
24.CaCO3 CaO+CO2↑ 放出 900 氧化钙的质量 10%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NH4HCO3 可以得到化工产品氯化钠
【详解】
(1)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900℃时所得CaO活性最高,要得出正确结论,煅烧时还需控制的条件是氧化钙的质量;
(2)①通过分析图象中氯化铵浸出钙离子的质量分数可知,较适宜的NH4Cl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所以浸取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②图中的流程分析可知,碳酸氢铵和氨水、二氧化碳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所以流程中虚线内部分若改用NH4HCO3溶液;
③流程中虚线内部若改用Na2CO3溶液,也能得到高纯CaCO3,除了氨气可以循环使用,可以得到化工产品氯化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