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组成和加减法
教学内容:课本第49-52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的意义。
2 熟悉10的组成,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3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一多种形式整理10的组成,熟练10以内的加减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计算中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10的组成及加减法。
难点: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们,猴子最爱吃的水果是什么呀?
学生:桃子。
教师:嗯,对。今天,花果山的小猴在花果山摘了一筐桃子,但是小猴遇到了一个问题,希望小朋友们去帮帮它。
学习新课,共同研究。
1 小猴的问题是:它摘了一筐桃子,一共是10个,现在要把这些桃子分成两堆,可以怎么分呢?
2 小组代表汇报。
(1)我把10分成1和9。
(2)我把10分成2和8。
。。。。。。
3 教师:比如说吧10分成1和9,看这个组成你能说出什么加法算式?
学生汇报:1+9=10和9+1=10。(教师相应板书)
教师:你能想到什么减法算式呢?
学生交流,汇报:10-1=9和10-9=1。(教师相应板书)
引导归纳:由1和9组成10这一个组成,我们一共可以想到几个算式?
学生归纳:1+9=10,9+1=10,10-1=9,10-9=1。
4 提问:如果把10分成2和8,你能想到那些算式?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写一写,集体订正。
5 引导:你能把10的其他组成的全部算式写出来吗?
学生独立写,写完后在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教师明确。
教师引导学生整理,有序地吧所有算式写在黑板上。
注意5和5组成10,只能各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
6 出示教材第49页“我用表格记录”图,引导学生观察:你能看懂这个表格吗?他是什么意思?
学生观察,交流,汇报:这个表就是我们天10 的组成,第一格的数字是10,后面都是10的组成,比如第二列上面的9和下面的1组成10,第三列上面的8和下面的2组成10。
学生整理,交流汇报,教师明确:
10
9
8
7
6
5
1
2
3
4
5
自主练习。
1 复习10的组成及加减法。
(1)指明说10的组成,或以提问的形式进行,如体温“3和几组成10”,然后学生抢答。
(2)教师说一个10的组成,学生说出相应的加减法算式。
2 第一题。(小鸟图和小狗拉骨头图)
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列什么算是可以解决?
3 第二题。
一图四式,学生独立完成,指明汇报。
4 第三题:以比赛的形式完成,看谁做得又快又对,集体订正。
5 第四题:我踢那些球?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小朋友衣服上的数字就是要踢的球上的算式的得数。
学生独立完成,把得数是10和9的球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笔圈一圈。
6 第五题:比较大小。
提醒学生注意良好的计算习惯:在算式的下面画一根线,把算式的得数写在下面,再与另一边的数比较大小。
7 第六题:小猴吃香蕉。
这是一道机动题,小猴要吃的香蕉个数不确定,让学生先圈一圈,再根据总数个数和圈的个数列一道减法算式。
8 第七题:让学生先计算各算式的结果,再把得数相同的涂上相同的颜色。
9 第八题:说一说。
学生活动,通过这道题,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系统整理。
10第九题:将数学故事。
教师指导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