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课本第53-57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进一步体会和运用加法和减法的意义,能够列连加、连减的式子解决有关问题。
2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3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和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方法及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连加连减算式的意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用顺序和计算方法。
难点:能够列连加、连减的算式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第53页信息窗7课件)1、师:一群小朋友在野外聚餐,这些小朋友观看一群顽皮的小猴子跳水嬉戏,可爱的小猴子吸引了小朋友的目光,我们也看一下好吗?2、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整理信息,提出问题。根据画面上提供给我们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根据图意,可能会提出下列问题: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名同学?树上还剩下多少只小猴子?
……2、独立思考, 探索问题。???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的好极了!那么第一个问题谁来解决?该怎样列式?请同学们利用学具试着自己解决一下好吗???? 3、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小组长组织好小组成员的发言顺序,并做好总结。??? 4、组间交流,解决问题。(1)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说相应的算式。(2)这几个小组的想法又对又准确。那么这道题等于几?你是怎样算的?学生:4个坐在地上的同学,加上站着看小猴跳水的3个同学是7个同学。再加上跑来的2个同学,就是9个同学。(学生列的算式不同,说法也可以不同)那么这道题也就是几加几再加几?(指名学生:4加3再加2)(3)认识连加------今天我们学的这个算式和以前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教师在适当时机总结:把三个数加在一起的算式,叫做连加。并板书:连加。(4)认识连减-------指导同学计算三幅图小猴数量的变化。学生归纳总结:5-1-2=3像这样,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数的算式,我们叫它“连减”。
5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两种新的算式?什么时候用连加算式计算,什么时候用连减算式计算。三、自主练习
1 第一、二题:摆一摆,看图列连加算式并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指明说算法。
2 第三、四题:摆一摆,看图列连加算式并计算。
图中的虚线或斜线表示什么意思?
3 第五、十题。
第五题:这两幅画图将来一件什么事情?你能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式解答?
学生提问:岸上有8只小鸭,第一次有2只小鸭下水,第二次又3只小鸭下水,岸上还剩几只小鸭?
学生独立完成第五题的解答,然后独立完成第十题。
4 第六、七题。
第六题计算由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七题提醒学生注意规范书写。
5 第八题。
学生说图意,询问:根据图,应该列连加算式来解决问题?
6 第九题:学生说图意,独立完成。
7 第十一题:先说方法,再比较圆圈两边的大小。
8 第十二题:讲数学故事。
引导学生讲图中有关青蛙和蜜蜂的故事,提出问题并解答。
四、课堂小结计算连加、连减时应该注意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