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走进花果山 信息窗八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走进花果山 信息窗八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2-11-06 15:41: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58-61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进一步体会加法和减法的意义,能够列加减混合的式子解决有关问题。
2 掌握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3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和做一做、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掌握列加减混合算式的方法及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做好每一件事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加减混合算式的意义;能够列加减混合的式子解决有关问题,掌握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难点:能够列加减混合的式子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设计
回顾旧知识,引入新课。
1 教师出示连加连减的算式(两道),学生计算,指明说说计算过程。
2 导入新课:小朋友们听说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花果山上的小猴也想学钓鱼。你们猜猜,小猴能学会吗?老师告诉大家,有些小猴学会了,有些小猴没有学会,想知道为什么吗?我们一起走进花果山去看看吧!
二、探索新知。
1课件展示主题图上花果山美丽的小河。
第一幅图:仔细观察,你看见了什么?
再以动画的形式出示第二幅图,发生了那些事?你能完整地讲一讲吗?
2 学习加减混合。
(1)结合两幅图看一看,原来河岸边上有几只小猴?后来走了几只?这时河岸边有几只小猴?怎样列式?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不写得数):5-3。
后来又来了几只小猴?用算式怎样表示?学生说自己的做法。
板书:5-3+1。
让学生说说算式中每个数代表的意思。
观察:这个算式和以前的算式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像这样有加法又有减法的算式我们叫它“加减混合”(板书),可以怎样读呢?教师教算式的读法。
怎样计算?教师边讲解,边板书。(强调:是前两个数的得数与最后一个数计算)
学生说计算过程:先算5减3等于2,再算2加1等于3.
(2)出示鱼缸小鱼图,引导提问:从这两幅图中你知道那个小朋友旁边的鱼缸里的小鱼数量有什么变化吗?
学生通过两幅图九理解鱼缸中的鱼的数量的两次变化有一定难度,教师作必要引导:第一次鱼缸里面有3条小鱼,后来又钓了2条小鱼(从图中看不出来),再后来有一条小鱼跳出了鱼缸(第二幅图)。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现在鱼缸里面有几条小鱼?
学生独立列式解决。
(3)比较两个算式,说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先同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最后时尚共同归纳:不同点,第一个算式是先减后加,第二个算式是先加后减;相同点,都是既有加法又有减法,计算顺序都是从左边开始,以此计算。
3 小结:你能归纳出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吗?
学生归纳,最后老师补充、小结:从左到右依此计算。
自主练习。
1 第一、二题。
先观察图,再说图的意思,组后列式计算。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算式的意义。
2 第三题。
先独立计算,再说说计算的过程。
3 第四题。
(1)教师先引导学生审题,弄懂题目的意思。
(2)学生独立计算并连线。
4 第五题。
(1)教师先引导学生审题,弄懂题目的意思:鱼身上算式的得数是几,就装在几号鱼篓里。
(2)学生独立计算并连线。
5 第六题。
(1)教师先引导学生审题,弄懂题目的意思。
(2)学生独立计算。
(3)将得数是3的“石头”涂上颜色。
6 第七题。
要求还剩下几串,应该列什么算式解答?(连减)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汇报算式的意义。
7 第八题:还剩下几朵花?
引导理解题意,学生完成后指名说算式的意义。
8 看图讲一个数学故事。
(1)仔细看图。
(2)谁能根据图讲一个数学故事?
(3)你能提一个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
四、全课小结。
小朋友们现在明白了为什么有些小猴学会了钓鱼,而有些小猴没学会吗?谁能说一说?你想对没有学会的小猴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