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
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
新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CONTENT
目录
01
新课导入
02
新知讲授
03
课堂小结
04
随堂小练
新
课
导
入
【导入视频】奔跑版《热力环流》
新
知
讲
授
01 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
大气运动
(1)原因: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气温不同,并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的气压差异,引起大气运动。
(2)分类:大气运动分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大气的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上升或气流下沉,大气的水平运动即是风。
热力环流及形成
(1)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高
低
低
受热
当地面受热不均匀时,空气有明显上升或下沉运动,A地受热较多,上升;B、C地受热较少,下沉
先有空气垂直运动,再有水平运动
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垂直运动:近地面冷热不均,受热地区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受冷地区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压。热上升,冷下沉,大气的垂直运动是形成热力环流的第一步。
水平运动: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同一水平面上空气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水平运动。先有垂直运动,再有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共同组成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等压线特点:
A.同一水平面:高压向高处凸,低压向低处凹;
B.同一地点垂直方向:海拔越高气压越低。(近地面的气压值永远大于高空)
C.高空和近地面的气压属性相反。
D.近地面气压低气温高,气压高气温低。(热低压,冷高压)
E.所谓“高压”“低压”,必须在同一水平面上比较
【拓展】风形成的过程
地面受热不均,导致空气上升和下沉运动。这种空气的垂直运动,使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产生了差异。我们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度。只要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去的力,这个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做水平运动,形成了风。可见,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02 自然界的大气热力环流
常见热力环流形式:山谷风、海陆风和城市热岛环流。
山谷风: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1)概念:山谷风是在天气晴朗的山地区域,风向昼夜间发生反向转变的风,有山风和谷风之分。
(2)形成:白天空气自山谷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空气沿山坡流向山谷,形成山风。
(3)特点:谷风的风速大于山风,谷风沿山坡上行时,常形成山顶积云,甚至出现降水。
【合作探究】海陆风
海陆风是近海地区风向昼夜间发生反向转变的风。
(1)在下图中,分别画出白天、夜间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使之构成一个环流圈,并说明理由。
(2)我国海南岛白天多雨,夜间多晴朗。运用海陆风形成的原理,分析其形成原因。
海洋与陆地相比,海水比热容大。白天陆地升温快,陆地上方的热空气上升,同纬度海洋升温慢,海洋上方的冷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由海洋吹向陆地的风,叫作海风。海风由四周吹向海岛,因此海南岛白天多雨。
晚上,陆地降温快,空气下沉形成高压,海洋降温慢,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近地面风向由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陆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因些海南岛夜间多晴天。
【总结】海陆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合作探究】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人口集中,产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等白天要释放出大量的废热,导导致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使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人们称之为“城市热岛”。
(1)简述城市热岛环流的形成过程。
城市市区由于人口密集,经济活动集中,生产生活中释放大量人为热,导致市区气温高于郊区,空气在市区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市区。
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
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
(2)为了减轻城市的大气污染,在城市 规划时,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应怎么样布局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
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
为防止二次污染,就把污染企业布局在热岛环流之外。
工厂
工厂
(3)城市热岛环流在微风状态下最强。以北京市为例,如果冬春季风速达5-6米/秒,夏季风速达2-3米/秒以上,则城市热岛环流被淹没而不明显。假如人是城市规划人员,又该怎么解决上一小题的问题呢?
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
污染企业布局既要考虑热力环流,也要考虑盛行风向。污染企业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与盛行风相垂直方向的郊外。
【总结】城市热岛环流
课
堂
小
结
风
地区间冷热不均
水平气压梯度力
太阳辐射
热力环流
空气上升或下沉运动
海陆风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
大气的
水平运动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山谷风
城市风
随
堂
检
测
【答案】(1)增加房屋前后温差,从而增强了房屋前后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强了“穿堂风”。
(2)冬季紧闭屋后窗户,可以阻挡北方冷空气,同时切断“穿堂风”。
(3)空调风不是自然风,长期吹空调风很容易导致人体出现不适,而穿堂风是自然风,因此人们更喜欢穿堂风。
(4)屋前石质地面晴天比阴天增温更快,气温更高,和屋后山林的温差更大,水平气压梯度力也更大,故风力更大(或者屋前石质地面阴天比晴天增温慢,气温较晴天偏低,和屋后山林的温差较小,水平气压梯度力也较小,故风力较小)。
(5)“夏遮阴、冬挡风”,说明植被枝叶常年茂密,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3 大气热力环流 跟踪训练
下图示意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图4为该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结合热力环流原理进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 B.③地气压高于②地
C.③地气温低于④地 D.a地风向可能为西北风
2.若乙地气温为10℃,600米上空的③处气温为6.8℃,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①近地面空气上升受阻②近地面空气对流加强③有利于飞机高空飞行④污染物不易扩散,污染加重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1.D 2.C
【解析】1.读图分析,甲处近地面气压与高空差异大,故近地面气压特征为高压,高空为低压;乙处与高空的气压差小,故近地面为低压,高空为高压,推算出②地气压低于①地;②地等压面应向下弯曲,①地等压面向上凸出,因此①地的等压面高于②地,A错误。垂直方向上,气压随海拔高度上升而降低,因此③地气压低于②地,B错误。①地气压高,盛行下沉气流,说明近地面气温低,②地气压低,盛行上升气流,说明气温高,根据垂直递减率计算,③地气温高于④地,C错误。①地气压高于②地,a地风向应从①地吹往②地,若a位于北半球,则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结合图中的方向(向右为东)可判定为西北风,D正确。故选D。
2.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乙地600米上空③处理论上温度应为6.4℃,实际气温为6.8℃,比理论气温高,说明乙地上空600米上空内出现了逆温现象,近地面空气对流减弱、近地面空气上升受阻、污染物不易扩散,污染加重,①④正确,②错误。有利于飞机高空飞行的是平流层,而图中地区为对流层,③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气压高低的主要因素:①海拔高度:气压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②海陆分布:因海陆存在热力性质差异,所以海陆间气温与气压随季节发生变化。北半球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海洋上形成高压,冬季相反;③气温:同一水平面上,气温高则近地面气压低,反之气温低则近地面气压高;④空气垂直运动:上升气流处近地面气压比同一水平面略低,下沉气流处相反。
下图为近地面甲、乙两地因冷热不均引起的等压面(单位: 百帕)弯曲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甲乙两地冷热状况及气流运动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受热,气流上升 B.乙地冷却,气流上升
C.甲地冷却,气流下沉 D.乙地受热,气流下沉
4.若甲乙两地冷热不均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则下列组合与图中吻合的是( )
A.风由丙吹向丁 B.夜晚:甲处为陆地
C.风由乙吹向甲 D.白天:甲处为陆地
【答案】3.C 4.B
【解析】3.根据热力环流原理中等压面变化规律,甲地近地面等压面上凸,为高压,乙地近地面等压面向下凸,为低压,可推出甲地为冷源,乙地为热源。所以甲地气流受冷空气收缩下沉,乙地受热空气膨胀上升。故选C。
4.根据题意,甲地为冷源,有可能为白天的海洋或者夜晚的陆地;因此B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风由高压吹向低压,近地面风向应该由甲地流向乙地,高空由丁地吹向丙地,故A、C错误。故选B。
【点睛】热力环流的结论:近地面:冷高压、热低压;高高低低原理:高压对应的等压面凸向高空,低压对应的等压面向近地面凹陷;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类型相反。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B.温度:A>B>C>D
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D.气压:D>A>B>C
6.如果此图是“城市热岛环流侧视图”,在②处进行植树造林,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
A.增温和增湿 B.净化和增温 C.净化和增湿 D.减湿和降温
7.如果此图表示的是“山谷风示意图”,那么下沉气流①表示的可能是( )
①白天的谷地②白天的山坡③夜晚的谷地④夜晚的山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5.A 6.C 7.D
【解析】5.据所学知识可知,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A正确;B地区气流上升,A地区气流下沉,根据热胀冷缩,热上升冷下沉的原理,以及气温垂直递减规律的原理,四地的温度应是B>A>C>D,B错误;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C错误;四地中,B地上升,近地面气压减小,高空气压增加;A地气流下沉,近地面气压增加,高空气压减小。再根据海拔越高气压越低的原理,因此四地的气压为A>B>C>D,D错误。故选A。
6.如果此图是“城市热岛环流侧视图”,根据城市热岛效应原理,城市比郊区要热,城市盛行上升气流,到郊区下沉,再由近地面流回到城市。②为由郊区流向城市的风,在此处进行植树造林,对城市空气起到降温增湿净化的作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如果此图表示的是山谷风示意图,白天山坡增温快,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山谷增温慢,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夜晚山坡降温快,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山谷降温慢,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因此表示下沉气流的是白天的谷地和夜晚的山坡,故选D。
【点睛】热力环流的原理:近地面受热不均,导致垂直方向上的气流发生变化,从而造成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异,进而导致水平方向上的气流运动,形成热力环流。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
读“中纬度沿海某地某时等压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8.四地气温、气压的比较,正确的是( )
A.①比②气温低 B.③比④气压高 C.②比③气压低 D.③比④气温低
9.依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风向的成因与海陆风的成因相同 B.此时①地受高压控制,气流上升
C.甲、乙两地水平气流运动方向相反 D.等压面分布状况出现时间可能在夏季的白天
【答案】8.A 9.A
【解析】8.读图分析,此时陆地上等压面向上凸出,海洋上等压面向下凹,垂直方向随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可知①比②气压高,④比③气压高,②比③气压高,BC错误;此时近地面陆地上形成高压,海洋上形成低压,可知①比②气温低,A正确;陆地和海洋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气温降低的趋势相同,可知④比③气温低,D错误。故选A。
9.图中风向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与海陆风成因相同,A正确;此时①地受高压控制,气流下沉,B错误;甲乙两地水平气压梯度力都是由陆地指向海洋,水平气流运动方向相近,C错误;图中等压面分布状况为陆地为高压,气温较低低,海洋为低压,气温较高,出现时间可能在夏季的夜晚,D错误。故选A。
10.下图分别表示通常情况下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热力环流状况。完成四幅图中,主要出现在夜晚的热力环流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解析】①图为山风,一般出现于夜晚,山坡因辐射冷却,山坡迅速降温,山坡处的气压就形成高压,而谷地上空,同高度的空气因离地面较远,降温较慢,气温较高,形成低压,因此晚上风从山坡吹向山谷,形成为山风,故A正确;②图为海风,一般出现于海洋气温较低、陆地气温较高的白天,故B错;③图为城市风,白天和晚上近地面地区的风都是由郊区吹往市区,故C错误;④图风向一般出现于四周沙漠气温较高,中间绿洲气温较低的白天,故D错误。所以本题选A。
下图为黑龙江省不同地形的气温日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谷地 B.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
C.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 D.谷地冬季日温差远大于夏季日温差
12.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 )
A.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 B.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
C.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 D.谷地多夜雨,降温快
【答案】11.B 12.C
【解析】11.读图可知,冬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陡崖,A错误;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B正确;山顶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日温差,C错误;谷地冬季日温差约为12度,夏季日温差约为14度,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日温差,D错误。故选B。
12.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使谷地气温降低得多,C正确;山谷地形闭塞,空气流通慢,升温慢,降温也慢,A错误;山谷,夜间吹山风,B错误;谷地多夜雨,夜间阴天,大气保温作用应该强,降温应该慢,D错误。故选C。
【点睛】山谷风的形成: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升温快,气流上升,气压低,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晚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降温快,气流下沉,气压高,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
图为城市风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3.与郊区相比,市区近地面( )
A.气温高,气压高 B.气温高,气压低
C.气温低,气压低 D.气温低,气压高
14.如要在图中布局化工厂,为避免大气污染应选择(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答案】13.B 14.C
【解析】13.由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市区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人为的废热,因此市区气温比郊区高,空气受热上升,近地面气压低于郊区,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4.近地面的风由郊区吹向城市,如果要在图中布局化工厂,为了减轻城市风对市区空气的污染,应选择将工厂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之外,即图中的丙处,C正确。甲处是市中心,布局化工厂对城区污染严重,A错误。乙处、丁处位于热力环流内,会污染城市大气,B、D错误。故选C。
【点睛】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
15.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该原理应用范围广泛,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许多地理现象都与之相关。例如,该原理可以指导我们对城市功能分区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布局。某城市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化学工业基地,该城工业区、商业、文化及住宅区的分布如图所示。
(1)住在该城的居民们发现,天气条件较为稳定的晴朗白天和夜晚,商业区、文化区和住宅区的大气污染程度不同。该城市商业区、文化区及住宅区的白天大气污染____(较重/较轻),原因受到____(山风/谷风)的影响。
(2)住在该城居民们发现,天气条件较为稳定的晴朗白天和夜晚,昼夜温差大.请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原因。
资料二:读“某地近地面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3)图1中点①至点⑤,气压最高的是_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A、B两地受热的是____。
(4)在图2中用四个箭头标出热力环流的方向。
【答案】(1) 较重 谷风
(2)白天,天气晴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故白天太阳辐射强,气温高;晚上地面长波辐射强,热量散失快,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差,气温低;因此昼夜温差大。
(3) ④ ⑤ B
(4)
【解析】本题以热力环流的应用及等压面图设置问题,涉及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等压面的判读、热力环流的应用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由图可知,工业区位于谷地,城市位于坡地,海拔高于工业区,天气条件较为稳定的晴朗白天和夜晚,山谷风热力环流比较明显,当白天吹谷风时,工业区的污染物会流入城市,大气污染较重;但当夜晚吹山风时,由于城市位于工业区的上风向,受工业区的污染小。
(2)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分析,白天,天气晴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气温较高;夜晚,晴天大气保温作用弱,地面热量散失快,气温较低;因此昼夜温差大。
(3)读等压线分布图可以看出,图中①至点⑤,①②③位于同一等压面上,因此气压值相同;④的海拔低于①②③所在等压面的海拔,⑤的海拔高于①②③所在等压面的海拔,依据“海拔高、气压低”的原理,④的气压大于①②③,⑤的气压小于①②③。故①至点⑤气压最高的是④,气压最低的是⑤。高空和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高空气压最高的是④,气压最低的是⑤,对应近地面A为高压,B为低压,因此A、B两地受热的是B。
(4)根据热力环流原理,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垂直方向是A地下沉,B地上升;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近地面由A流向B,高空由B地流向A地。所以热力环流如下图所示: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指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下图为我国西南山区传统民居的穿堂风示意图。
(1)“穿堂风”是一种大气的____(水平、垂直)运动,其产生的直接动力是____力。
(2)“穿堂风”流入区A与流出区B相比,气温____(高、低),气压____(高、低),图中所示的风向为偏____。
(3)与“穿堂风”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最符合的是( )。
A.热力环流 B.温室效应 C.热岛效应 D.大气受热过程
(4)图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 B.减少雨水下渗,增加湿度
C.增加房屋前后温差,增大风力 D.降低夜晚庭院温度,便于纳凉
(5)在下图中画出箭头,补充完整夜晚时山林与石质地面之间的气流运动方向。
【答案】(1) 水平 水平气压梯度
(2) 低 高 北
(3)A
(4)C
(5)
【解析】本题考大气的受热过程与大气的热力环流的形成与应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由图可知,“穿堂风”是近地面两地之间的空气流动,是一种大气的水平运动,其产生的直接动力两地之间由于冷热不均而形成的气压差,促使空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即水平气压梯度力。
(2)“穿堂风”流入区A与流出区B相比,白天A区山林由于植被覆盖率高,反射太阳辐射强,吸收太阳辐射热量少,升温慢,气温低,B区为石质地面,比热容小,升温快,流入区A比流出区B相比气温低,气压高,根据指向标可知,图中所示的风向为偏北风。
(3)穿堂风的形成是地区间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最符合的是热力环流,A正确;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与空气流动无关,B错误;热岛效应是城市人为排放废热多,而导致城市比郊区气温高的现象,C错误;大气受热过程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只是大气的热力性质,与运动无关,D错误。故选A。
(4)图中“石质地面”比热容小,白天温度高,升温快,从而能增加房屋前后温差,增大风力,增强穿堂风,C正确;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与增强穿堂风无关,A错误;石质地面温度高,增加蒸发,而且增加地表径流,降低湿度,B错误;石质地面夜晚释放热量,不便于纳凉,D错误。故选C。
(5)夜晚石质地面降温快,温度低,气流下沉;山林降温慢,气温高,气流上升,水平方向上近地面气流从石质地面流向山林,高空由山林上空流向石质地面上空。形成顺时针环流,如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3 大气热力环流 跟踪训练
下图示意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图4为该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结合热力环流原理进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 B.③地气压高于②地
C.③地气温低于④地 D.a地风向可能为西北风
2.若乙地气温为10℃,600米上空的③处气温为6.8℃,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①近地面空气上升受阻②近地面空气对流加强③有利于飞机高空飞行④污染物不易扩散,污染加重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下图为近地面甲、乙两地因冷热不均引起的等压面(单位: 百帕)弯曲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甲乙两地冷热状况及气流运动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受热,气流上升 B.乙地冷却,气流上升
C.甲地冷却,气流下沉 D.乙地受热,气流下沉
4.若甲乙两地冷热不均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则下列组合与图中吻合的是( )
A.风由丙吹向丁 B.夜晚:甲处为陆地
C.风由乙吹向甲 D.白天:甲处为陆地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B.温度:A>B>C>D
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D.气压:D>A>B>C
6.如果此图是“城市热岛环流侧视图”,在②处进行植树造林,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
A.增温和增湿 B.净化和增温 C.净化和增湿 D.减湿和降温
7.如果此图表示的是“山谷风示意图”,那么下沉气流①表示的可能是( )
①白天的谷地②白天的山坡③夜晚的谷地④夜晚的山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中纬度沿海某地某时等压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8.四地气温、气压的比较,正确的是( )
A.①比②气温低 B.③比④气压高 C.②比③气压低 D.③比④气温低
9.依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风向的成因与海陆风的成因相同 B.此时①地受高压控制,气流上升
C.甲、乙两地水平气流运动方向相反 D.等压面分布状况出现时间可能在夏季的白天
10.下图分别表示通常情况下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热力环流状况。完成四幅图中,主要出现在夜晚的热力环流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黑龙江省不同地形的气温日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谷地 B.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
C.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 D.谷地冬季日温差远大于夏季日温差
12.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 )
A.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 B.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
C.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 D.谷地多夜雨,降温快
图为城市风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3.与郊区相比,市区近地面( )
A.气温高,气压高 B.气温高,气压低
C.气温低,气压低 D.气温低,气压高
14.如要在图中布局化工厂,为避免大气污染应选择(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5.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该原理应用范围广泛,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许多地理现象都与之相关。例如,该原理可以指导我们对城市功能分区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布局。某城市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化学工业基地,该城工业区、商业、文化及住宅区的分布如图所示。
(1)住在该城的居民们发现,天气条件较为稳定的晴朗白天和夜晚,商业区、文化区和住宅区的大气污染程度不同。该城市商业区、文化区及住宅区的白天大气污染____(较重/较轻),原因受到____(山风/谷风)的影响。
(2)住在该城居民们发现,天气条件较为稳定的晴朗白天和夜晚,昼夜温差大.请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原因。
资料二:读“某地近地面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3)图1中点①至点⑤,气压最高的是_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A、B两地受热的是____。
(4)在图2中用四个箭头标出热力环流的方向。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指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下图为我国西南山区传统民居的穿堂风示意图。
(1)“穿堂风”是一种大气的____(水平、垂直)运动,其产生的直接动力是____力。
(2)“穿堂风”流入区A与流出区B相比,气温____(高、低),气压____(高、低),图中所示的风向为偏____。
(3)与“穿堂风”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最符合的是( )。
A.热力环流 B.温室效应 C.热岛效应 D.大气受热过程
(4)图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 B.减少雨水下渗,增加湿度
C.增加房屋前后温差,增大风力 D.降低夜晚庭院温度,便于纳凉
(5)在下图中画出箭头,补充完整夜晚时山林与石质地面之间的气流运动方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