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1-05 20:5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练习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
1.当一块冰块熔化成水时,一定保持不变的是
A. 形状 B. 质量 C. 体积 D. 状态
2.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
A. 毫克 B. 克 C. 千克 D. 吨
3.在学习了“质量”后,同学们之间发生了激烈的讨论,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A. 一铁块温度由升高到,温度升高了,但质量没变
B. 雕塑家将花岗石雕刻成塑像后,石头的质量不变
C. 一块冰熔化成水,状态变了,质量一定也变了
D. 润滑剂材料随“神舟十二号”飞船从地球到达太空,由于位置变了,质量也变了
4.某同学在住宅楼里乘电梯时,看到的一张限乘说明,如图所示。其中表示该电梯最大限乘质量的“载重”栏字迹模糊,该电梯的最大限乘质量约为
A. 千克 B. 千克 C. 千克 D. 千克
5.一个氧气瓶总质量为,刚启用时瓶内氧气密度为,使用小时后,氧气瓶的总质量变为,瓶内氧气的密度为;再使用一段时间,氧气瓶的总质量变为,则此时氧气瓶内氧气的密度为( )
A. B. C. D.
6.(2021北京东城期末)用天平和量杯称量某液体时,,量杯及杯中液体的总质量记为,杯中液体的体积记为,根据称量的数据作出图像如图。由图像可知( )
A. 该液体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 量杯的质量为
C. 液体的密度是 D. 这种液体的质量为
7.某实验小组研究“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得到图象。若水温从升高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水遵从热胀冷缩的规律
②体积先变小后变大
③密度先变小后变大
④水在时密度最大
A. 只有④正确 B. ②③正确 C. ②④正确 D. ①③正确
8.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科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各选项中正确的是
选项 错误操作 测量结果
用体温计测人体温度时,将体温计移出人体读数 偏小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 偏小
皮尺测量操场的宽度时,将有弹性的皮卷尺拉的很紧 偏大
在测量科学书本厚度时,从封面开始测量 偏大
A. B. C. D.
9.某同学在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先用仰视读得液体体积为毫升,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再用俯视读得液体体积为毫升,则倒出的液体体积是
A. 等于 B. 小于 C. 大于 D. 无法判断
10.在实验室里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食油的密度,以下实际操作步骤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操作步骤是
A. 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B. 将适量油倒入量筒中读出油的体积
C. 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读出油的体积 D. 用天平测出倒掉油后的烧杯质量
11.实验室有下列四种量筒,分别标有量程和分度值,要想一次性比较准确地量出密度为的酒精,那么应该选用的量筒是
A. 最大测量值为,分度值为的量筒
B. 最大测量值为,分度值为的量筒
C. 最大测量值为,分度值为的量筒
D. 最大测量值为,分度值为的量筒
12.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以密度作为选择材料的主要因素。下面属于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选材的是
A. 用水做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 B. 用塑料做电源插座外壳
C. 用塑料泡沫做表演场景中的“滚石” D. 用橡胶作为汽车轮胎的材料
13.现有密度分别为、的两种液体,若将两液体等体积混合时混合液的密度为,若将两液体等质量混合时混合液的密度为,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不变,则
A. B.
C. D.
14.三个相同的杯子中装有部分水,把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铁块、铝块依次放入甲、乙、丙三个杯子中,水面恰好相平,则原来装水最多的杯子是
A. 甲杯 B. 乙杯 C. 丙杯 D. 原来装水一样多
15.下列实例中,主要利用了材料的密度较大的特性的是
A. 选用液态氢作为火箭的燃料 B. 选用氦气填充飞艇的气囊
C. 选用铸铁制作内燃机的飞轮 D. 选用陶瓷制作锋利的“瓷刀”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16.质量是指物体所含 ______,它是物体本身的一种 ______,不随物体的状态、______、______、______改变而改变。
17.水的密度是 ______千克米,单位读作 ______,酒精的密度为千克米,一只杯子最多可盛质量为千克的水,它一定 ______盛下质量为千克的酒精选填“能”或“不能”。
18.因矿石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小芳利用一只烧杯,按如图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体积,矿石体积为 ______,用这种方法测出的矿石体积会 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9.合金由密度分别是甲金属和乙金属制成,制成合金的平均密度为。则构成此合金的甲乙两金属的体积比为 ______,甲乙两金属的质量比为 ______。
20.有一铜球,体积是,质量是,则此球是 ______“空心的”、“实心的”,若是空心的,那么空心部分的体积是 ______,在其空心部分注入水,则球体的总质量将变为 ______。水的密度为,铜的密度
三 、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21.在“使用天平测量质量”的实验中,小奇选取的天平配备的砝码规格为、、、、。

将天平放置于水平台面上,刻度盘指针如图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往 ______调节。
正确调节后,测量空烧杯的质量。估计空烧杯的质量约,则依次往右托盘放入和砝码后,指针偏向右侧,则应取下砝码,加上 ______砝码,同时调节游码,直到天平平衡。最后,测得空烧杯质量为。
如图所示,为测得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则杯中液体的质量为 ______。
以下操作中,天平的两次平衡,指针均在刻度盘的中央刻线处,则对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结果没有影响的是 ______
A.放置天平的台面不水平
B.砝码集中在托盘的一侧
C.两个托盘的质量有差异
D.称量中水平台面被推动
22.在做“探究密度特性”的实验时,小明提前准备了体积已知的铝块和木块。
小明同学在用天平测铝块的质量的实验中,首先取来托盘天平放在桌面上,将 ______调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应向 ______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横梁平衡。

天平调节平衡后,小明按图乙所示的方法来称量铝块的质量,小何立即对小明说:“你操作时至少犯了两个错误。”小何所说的两个错误是:①______,②______。
小明改正错误的操作后正确完成了铝块的质量测量如图丙所示,则______;
接下来小明又完成了其他物块质量的测量,得到如下数据并完成了数据的处理:
、比较 ______填实验次数编号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比较、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 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
、由上述实验我们引入了密度的概念。可见,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 ______“无关”或“有关”。
、上述实验图象如图所示,图象中的 ______图线反映了铝块的实验情况。
实验次数 物体
铝块
铝块
松木
松木
四 、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23.一只空瓶质量是,装满水后总质量是,求:
这只瓶子的容积?
用此瓶装满酒精,总质量是多少?
用此瓶装满另一种液体,总质量为,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24.某货运汽车的车厢最大容积是,每次最多可运质量为的货物。
若用它来运送密度为的沙子,装满车的话会超出货车运送的最大质量吗?
若用它来运送的沙子需要运多少趟?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冰熔化成水后,形状和状态发生了变化,体积变小,但其所含水的多少没有变,质量不变,故错误,正确。
故选:。
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只与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温度无关。而物质的密度与状态有关。
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只要组成物体的物质多少不变,物体的质量就不会变化。
2.【答案】B;
【解析】解:一部手机的质量约,一个苹果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左右。
故选:。
此题主要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根据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和质量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填上合适的单位。
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3.【答案】A;
【解析】解:、一铁块温度由升高到,温度升高了,但所含铁的多少没有改变,所以其质量不变,故正确;
、雕塑家将花岗石雕刻成塑像的过程中,石头的质量变小,故错误;
、一块冰熔化成水,状态变了,但所含物质的多少没有改变,所以其质量不变,故错误;
、润滑剂材料随“神舟九号”飞船从地球到达太空,虽然位置变了,但所含物质的多少没有改变,所以其质量不变,故错误。
故选:。
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决定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它与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和温度的变化无关。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抓住“物质的多少”是否发生了改变,只要“物质的多少”没有改变,其质量就不会改变。
4.【答案】C;
【解析】解:一个人的质量约为,个人的质量约为:,故比较符合实际,故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
故选:。
根据情景结合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进行判断。
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5.【答案】C;
【解析】设氧气瓶质量为,容积为,则由,得,,解得氧气瓶的质量,总质量为的氧气瓶内氧气质量为,此时瓶内氧气密度为,氧气瓶总质量为时,氧气瓶内氧气的质量为,氧气瓶容积一定,根据可知,氧气密度和氧气质量成正比,所以,此时瓶内的氧气密度应为。
6.【答案】C;
【解析】液体的密度与液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故A错误;由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时,质量,故量杯的质量为,故B错误;由图可知,当体积为时,液体质量,则液体的密度,故C正确,D错误。
7.【答案】C;
【解析】解:由图可知,水从升到,水的温度升高、体积先减小后增大,在时水的体积最小,不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但水的质量不变,根据密度公式得出,水的密度先变大、再变小,在水的密度最大。
故选:。
由图可知,水从上升到,水的温度升高、体积减小;水从上升到,水的温度升高、体积增大;但水的质量不变,根据密度公式比较水的密度变化。
此题主要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和根据图象分析问题,关键是判断出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特点,还要知道水的质量不随水的体积、状态、位置等的改变而改变。
8.【答案】D;
【解析】解:
、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故错误;
、用量筒量液体体积时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的凹液面底部相平,如果俯视读数大于实际数值,测量值偏大,故错误;
、皮尺测量操场的宽度时,将有弹性的皮卷尺拉的很紧,宽度是一定的,但皮尺上的分度值的真实长度变大,而分度值的示数没有变化,所以测量结果比实际距离偏小,故错误;
、数出一本的张数,测量书的总厚度,除以张数可得一张纸的厚度,测量时要除去书皮,否则测量值偏大,故正确。
故选:。
体温计由于下方有一小细弯管,离开人体后温度不会下降,因此,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用量筒量液体体积时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底部相平;
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是刻度尺的分度值,用力拉紧塑料卷尺,刻线之间距离增大;
数出一本的张数,测量书的总厚度,除以张数可得一张纸的厚度除去书皮。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测量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规则、测量方法即可解答。
9.【答案】C;
【解析】解:某同学用仰视的方法读得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毫升,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小,那么实际体积应大于;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再用俯视方法读得量筒内剩余液体体积为毫升,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大,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则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大于。
故选:。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
量筒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量筒操作错误时会出现“俯大仰小”,即俯视读数,数值比实际体积大,反之,则小。
10.【答案】A;
【解析】解:测液体密度,若先测空烧杯的质量,再测烧杯和液体总质量,最后将液体倒入量筒来测体积,这种做法会因烧杯壁粘液体而使测出的体积偏小,导致算出的液体密度偏大。
为防止容器壁粘液体带来实验误差,应先测烧杯和液体总质量,再将液体倒入量筒测出体积,最后测出剩余液体和烧杯的质量,用密度公式算出液体的密度。所以本题中选项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是不必要的。
故选:。
在测液体密度时,玻璃容器中的液体向外倒的过程中,容器壁一定要粘液体,所以不能全部倒出,将会带来实验误差,在做实验时,必须考虑容器壁粘液体的问题。
测液体密度,若先测空烧杯的质量,再测烧杯和液体总质量,最后将液体倒入量筒来测体积,这种做法会因烧杯壁粘液体而使测出的体积偏小,导致算出的液体密度偏大;若先用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再将液体倒入烧杯测出质量,这种做法会因量筒壁粘液体,而使测出的质量偏小,算出的液体密度偏小。
11.【答案】C;
【解析】解:在选取过程中,要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一次量取;二是尽可能精确,即分度值越小越精确;酒精的质量,密度;酒精的体积,应该选用最大测量值为,分度值为的量筒的量筒。
故选:。
量筒是用来测量体积的仪器,使用时要首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知道酒精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酒精的体积,然后根据酒精的总体积和量筒的量程以及分度值综合考虑,选取合适的量筒去测量。
量筒是初中物理中接触到的测量仪器之一,在测量前要弄清楚量程和分度值,再根据题目要求选取合适的量筒。
12.【答案】C;
【解析】解:、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故不合题意;
、用塑料做电源插座的外壳是利用了塑料是绝缘体,故不合题意;
、用塑料泡沫做成表演场景中滚落的“石头”是利用了塑料泡沫的密度小,质量轻的特点,故符合题意;
、用橡胶做汽车轮胎材料是利用橡胶耐磨的特性,故不合题意。
故选:。
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特点,根据材料的特点分析其用途或作用。
此题主要考查密度的应用与物质鉴别,每种材料都不同的物理性质,可根据各自性质或特点用在不同的方面。
13.【答案】A;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混合液体密度计算,知道混合液体的密度等于总质量和总体积的比值是关键。
混合液体的体积等于两液体的体积之和,混合液体的质量等于两液体的质量之和,根据密度公式分别求出两液体等质量和等体积混合时混合液的密度,然后得出答案。

将两液体等体积混合时,由可得,两液体的质量分别为:,,则混合液的密度:,故正确、错误;
将两液体等质量混合时,两液体的体积分别为:,,则混合液的密度:,故错误。
故选。
14.【答案】A;
【解析】
本题的关键点是金属块体积杯中原水体积杯中放入金属块后的体积,考查了密度公式、阿基米德原理,掌握物体放入液体浸没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物体体积.

已知:,且,由可得:;
设甲、乙、丙三个杯子原先的装水量分别为:、、,
由于三个实心金属块分别放入三个杯子中时,“水面恰好相平”,即三个杯子中的总体积相同,可得:

而,则;即原先装水最多的是甲杯,故选
15.【答案】C;
【解析】解:、火箭采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利用了其热值高,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燃料时,液态氢可以释放出更多的热量,故不符合题意;
、氦气的密度小,且化学性质稳定,所以可填充飞艇,故不符合题意;
、选用铸铁制作内燃机的飞轮,是利用了铸铁的密度较大的特性,故符合题意;
、陶瓷硬度大,所以制成的陶瓷刀耐磨性好,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液态氢的热值比较大,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其他燃料,液态氢放出的热量多。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解题时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密度的应用与物质鉴别,每种材料都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可根据各自性质或特点用在不同的方面。
16.【答案】物质的多少 属性 形状 位置 温度;
【解析】解: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它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故答案为:物质的多少;属性;形状;位置;温度。
质量是描述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物理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无关。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质量的概念及特点,需要清楚的是:物质是组成物体的材料基础,质量仅仅与物质多少有关。
17.【答案】1×103 千克每立方米 不能;
【解析】解:
水的密度是千克米,其单位读作千克每立方米;
由题知,,
由可知酒精的体积大于水的体积,
一只杯子最多可盛质量为千克的水,它一定不能盛下质量为千克的酒精。
故答案为:;千克每立方米;不能。
水的密度是千克米;
由题知,,利用可得酒精、水的体积大小关系,据此得出答案。
此题主要考查了密度单位的读法、密度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目。
18.【答案】90 偏大;
【解析】解:量筒中水的总体积,剩余水的体积;
矿石在烧杯中时水面能到标记处,而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后水面也能到标记处,所以从量筒中倒入烧杯中的水的体积就等于矿石的体积。
即。
由于矿石从水中取出带走一部分水,因此会使倒入烧杯中的水的体积大于矿石的体积,即测量结果偏大。
故答案为:;偏大。
在量筒内读液面对应的体积值时,视线应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矿石的体积等于所排开液体的体积,石块的体积量筒中水总的体积量筒中剩下水的体积。
此题主要考查了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固体的体积,注重了等量替代法的考查。
19.【答案】3:1 2:1;
【解析】解:设甲物质的体积为,乙物质的体积为,
则甲物质的质量:,
乙物质的质量:,
甲和乙混合后的总质量:,
甲和乙混合后的总体积:,
则甲和乙混合后的密度为:,
可得:,::,
::::。
故答案为::;:。
设甲物质和乙物质的体积为和,然后根据质量公式分别得出甲物质和乙物质的质量表达式为和,将它们相加从而得出混合后的总质量为,总体积为,最后根据密度公式建立一个方程,求解方程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本题需要围绕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式去分析求解,因为该题中只告诉密度这个物理量,就需要先设出公式中的某个物理量体积或质量,然后建立方程从而求解,这也正是解答本题的难度所在。
20.【答案】空心的 10 99;
【解析】解:由可得,质量为铜球中铜的体积:

所以,此球是空心的,
空心部分体积:

在中空部分装满水时,有:

在中空部分装满水时水的质量:

在中空部分装满水时球体的总质量:

故答案为:空心的;;。
知道铜球的质量和铜的密度,根据求出铜球中铜的密度,然后与铜球的体积相比较,两者相等时铜球是空心的,否则是实心的;铜球的体积减去铜的实际体积即为空心部分的体积,也是在中空部分装满水时水的体积,根据求出水的质量,水的质量加上原来的质量即为总质量。
此题主要考查了密度公式的灵活应用,要注意空心部分的体积即为注满某种物质后物质的体积。
21.【答案】右 5 34 BC;
【解析】解:如图甲所示,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左偏说明左边重,则平衡螺母应向右调节;
称量过程中,用镊子加取砝码,从大到小,最后还要调节游码。所以,应取下砝码,加上砝码,同时调节游码;
使用天平称量物体时,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如图所示,标尺的分度值为。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则杯中液体的质量为:;
、放置天平的操作台面不水平,分度盘也是歪的,会影响天平的调节,无法确认是否调平衡,也不能确定结果偏大或偏小,故错误;
、砝码不管是在左侧还是右侧都是可以的,如果砝码放在左侧中,则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减去游码对应的刻度,集中一侧对实验无影响,故正确;
、两个托盘质量有差异,第一次调节平衡螺母就将天平水平平衡,对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没有影响,故正确;
、水平台被推动,会导致液体洒出,使测量不准确,故错误。
故选:
故答案为:右、、、。
在调节横梁两端或右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水平平衡时,若指针左偏,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若指针右偏,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在加减砝码时,一般要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试加到最小的砝码后,如果发现仍不平衡,再去调节游码使其平衡;
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实验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要求,并注意不同的操作可以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据此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对天平的使用及注意事项,使用天平测量物体液体的质量,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细心方面有很大的培养。
22.【答案】游码 左 用手拿砝码 物体与砝码放反了 27 3、4 相同 不同 无关 a;
【解析】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应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并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若指针左偏,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若指针右偏,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由图甲可知,指针右偏,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在称量时,应左盘放被测物体,右盘放砝码,图中的物体与砝码放反了;同时加减砝码用镊子,而图中是用手加减砝码的,所以这两个地方是错误的;
标尺每一个大格代表,每一个小格代表,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是;矿石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比较、两次实验数据,每一次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都相同,则可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第次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第次松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因此比较、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存在差异,为了描述这种差异,物理学中引入密度这个物理量,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与质量、体积无关;
、从表中数据可以分析得出铝块的密度大于松木的密度,对应图像中应该为。
故答案为:游码;左;用手拿砝码;物体与砝码放反了;;、;相同;不同;无关;。
调节平衡前,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置于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然后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水平平衡,若指针左偏,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若指针右偏,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物体需要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使天平的横梁重新平衡;砝码的加减要采用镊子,据此就可以分析出错误之处;
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是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密度与质量、体积无关。
天平的使用规则及注意事项是一个重点知识,包括放置天平、怎样调节横梁平衡、调节横梁平衡前要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怎样读数等等。
23.【答案】解:(1)空瓶装满水后,水的质量:
=-=550g-50g=500g,
由ρ=可得,水的体积,即瓶子的容积:
V=V水===500c,
(2)瓶子装满酒精时,酒精的体积:
V酒精=V=500c,
酒精的质量:
=ρ酒精V酒精=0.8g/c×500c=400g,
此时的总质量:
′=+=400g+50g=450g;
(3)另一种液体的质量=-=600g-50g=550g,
另一种液体的体积:V液=V=500c,
这种液体的密度:ρ液===1.1g/c=1.1×103kg/。
答:(1)这只瓶子的容积为500c;
(2)用此瓶装满酒精,总质量是450g;
(3)求这种液体的密度为1.1×103kg/。;
【解析】
已知空瓶的质量和装满水后总质量可求水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水的体积即为瓶子的容积;
装满酒精的体积;知道酒精的密度,利用公式求出酒精的质量,再加上空瓶的质量即为此时的总质量;
根据瓶子质量和装满另一种液体后总质量求出该液体的质量,知道瓶子的容积液体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该液体的密度。
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对于瓶子问题,知道所装液体的体积和瓶子的容积相同是本题的关键。
24.【答案】解:(1)已知车厢最大容积V=10,沙子的密度ρ=2.5×103kg/,
则所装沙子的质量为:m=ρV=2.5×103kg/×10=2.5×104kg=25t<40t,
因此装满车的话不会超出货车运送的最大质量;
(2)已知货运汽车每次最多可以运送25t的沙子,
若用它来运送70t的沙子需要运的趟数:N=。
答:(1)装满车的话不会超出货车运送的最大质量;
(2)若用它来运送70t的沙子需要运3趟。;
【解析】
已知车厢最大的容积和沙子的密度,利用可求出所装沙子的质量,与货车最多可运的质量比较即可;
已知货车每次最多可以运送沙子的质量,则需要运送的沙子总质量与单次可以运送的沙子的质量的比值即需要运的趟数。
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的运用,要注意车厢最大的容积是所装沙子最大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