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练习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
1.如图,是透镜的焦点,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
A. B.
C. D.
2.在图甲、乙所示的虚线方框内各放置一个透镜,发光点发出的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如图所示,则
A. 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 B. 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
C. 甲、乙都为凸透镜 D. 甲、乙都为凹透镜
3.(2021广西柳州期末)平行光从左侧通过透镜的情形如图甲所示。现让光从右侧沿原图中的光路人射透镜(如图乙),关于以上情形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该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②该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③光从透镜右侧入射后,将会平行射出
④光从透镜右侧入射后,将不会平行射出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2021山西阳泉期末)“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下列关于“自拍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使成像更大
B. 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使所成的像变为虚像
C. 为了使身后的人能全部被摄入镜头,应将自拍杆拉长
D. 利用“自拍神器”可以使成的像变成倒立放大的
5.放映幻灯时,想使银幕上出现放大的“”字母,那么幻灯片的正确放法应是
A. B. C. D.
6.小明在用可变焦的光学照相机一种镜头焦距大小可根据需要发生改变的光学照相机给小兰拍了一张半身照之后,保持相机和小兰的位置不变,又给小兰拍了一张全身照。关于这个过程对相机的调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焦距变大,像距也变大 B. 焦距变小,像距变大
C. 焦距变小,像距也变小 D. 焦距变大,像距变小
7.关于投影仪的使用,以下做法中合理的是
A. 投放到屏幕上的画面太靠上时,应增大平面镜与凸透镜的夹角使画面向下移动
B. 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靠近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
C. 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上移动
D. 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
8.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移动到离凸透镜厘米处,得到烛焰的倒立、放大的像。下列的四块透镜,他使用的是
A. 焦距是厘米的凸透镜 B. 焦距是厘米的凸透镜
C. 焦距是厘米的凸透镜 D. 焦距是厘米的凸透镜
9.当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图示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透镜甲更换为透镜乙后,需将光屏向右移动距离,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
A. 透镜甲的焦距为 B. 透镜甲的焦距比乙的大
C. 两次的成像性质可能相同 D. 光屏移动的距离一定大于
10.小胖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眼,爷爷的老花眼更重一些,小胖的妈妈即不近视,又不远视,戴一个装饰用的平光镜镜片即不是凸透镜也不是凹透镜,小胖则是近视眼,他们四副眼镜放在报纸上,如图所示,由图中的信息可知,爸爸的眼镜是如图中的
A. B.
C. D.
11.如图所示,人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观看节目表演时,演员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A. 正立、放大的虚像 B. 正立、缩小的实像
C. 倒立、放大的实像 D. 倒立、缩小的实像
12.查显示,我国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初中生为、高中生为,而且有平均每年增长度的趋势。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的防治越来越为学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原理图正确的是
A. 甲、丁 B. 甲、乙 C. 丙、乙 D. 丙、丁
13.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物体通过物镜成像,其道理就像投影仪一样
B. 目镜是把物镜成的实像再放大一次,其道理就像放大镜一样
C. 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就是显微镜总的放大倍数
D. 显微镜最终得到的像是实像
14.用照相机照相时,突然镜头上落下一个小昆虫,洗出的相片将会出现的现象是
A. 相片上有一个昆虫的黑影 B. 相片上有一个昆虫缩小的像
C. 相片上有一个昆虫放大的像 D. 没有昆虫的黑影和像,但比正常情况暗一些
15.关于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照相时,被照者与相机的距离是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
B. 汽车的观后镜是利用了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来增大视野
C. 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略大于一倍焦距
D. 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这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16.在山中旅游时,不能随意丢弃饮料瓶,因为下雨时瓶内若灌了水,装水的透明圆形饮料瓶相当于 ______,能引起山林大火。
17.为了尽可能避免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交叉感染,广东警方利用测温警用巡逻机器人辅助日常巡逻,如图所示。这款机器人有个高清摄像头,可实现全景无死角巡逻,能一次性测量个人的体温,并识别过往人员是否戴口罩。机器人上的高清摄像头相当于一个______透镜,它能成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该机器人是利用_______(选填“红外线”“紫外线”或“可见光”)测量人体温度的。
18.如图“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体从点移动到点的过程中成放大实像的在 ______点;成缩小实像的在 ______点;成等大的像的是在 ______点;不能成像的是在 ______点;成虚像的是在 ______点。
19.如图是眼睛视物成像光路示意图,______选填“甲”或“乙”图为近视眼,应用 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矫正。
20.望远镜、显微镜都至少由两个透镜组成,靠近物体的透镜叫 ______,靠近人眼的叫 ______。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 ______机的镜头,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 ______机的镜头,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都相当于一个 ______。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时,物体通过物镜成的是 ______的实像,这个像通过靠近眼睛的目镜成 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虚像。
三 、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2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若将蜡烛向左移,为了继续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移。不断调整烛焰和光屏的位置,我们会发现,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时,物距跟像距比,较大的是 。
(2)实验后可以得出结论:凸透镜所成的像没有 的实像,没有 的虚像。(选填“正立”或“倒立”)
22.“一双好眼睛,能更好地探索未来”,小丽了解到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眼睛是如何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她对这一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
首先用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如图甲所示,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______ 。
然后适当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移动蜡烛,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接着她将凸透镜换为焦距稍大的凸透镜,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蜡烛,使烛焰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可见小丽研究的问题是:当凸透镜成实像时,保持 ______ 距离不变,探究 ______ 的关系。
通过探究发现,当人眼观察近处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变 ______ 。
四 、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23.在图中,平行于主光轴的两条光线,画出它们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4.分别作出光线通过凸透镜、凹透镜的光路。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入射光线通过凸透镜的光心,其传播方向不改变,故错误;
、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另一侧的焦点,故错误;
、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故正确;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即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相比应更远离主光轴,而图中的凹透镜对光线起了会聚作用,故错误。
故选:。
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判断四个选项的正误。
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答案】C;
【解析】解:发光点发出的两束光通过甲、乙透镜后折射光线变得会聚了,因此两图都应是凸透镜。
故选:。
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在判断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会聚”还是“发散”时,可用延长入射光线的方法来判断。若入射光线的延长线在折射光线的里面,则光线被发散;
如图:
反之,光线被会聚
3.【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过该透镜后,折射光线不是平行光线了,变得发散了,故该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故①错误、②正确;根据光路是可逆的可知,光从右侧沿原图中的光路入射,折射光线将变为平行光线,故④错误、③正确。
4.【答案】C;
【解析】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可知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为了使身后的人能全部被摄入镜头,即像要变小,需要减小像距,增大物距,应将自拍杆拉长,故A、B、D错误,C正确。
5.【答案】B;
【解析】解:放映幻灯时,成的像是倒立且左右相反的,故字母的像是中的形状.
故选B.
凸透镜成实像时,像是上下左右颠倒的.
该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6.【答案】C;
【解析】
知道物距、像距和像大小的变化规律:即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在物距或像距不变的情况下,增大焦距就相当于减小物距或像距;同理减小焦距,就相当于增大物距或像距。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解:当拍了一张半身照之后,保持相机和人的位置不变,又拍了一张全身照,即该过程中的像是变小的,所以应增大物距,可以增大相机和人之间的距离;保持相机和小兰的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只能使透镜的焦距变小,就相当于增大物距,同时像距也变小。
故选:。
7.【答案】D;
【解析】解:
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可以将凸透镜成的像反射到屏幕上;若画面太靠上时,由下图可知,应减小平面镜与凸透镜的夹角,能使屏幕上的画面向下移动,故错误;
要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由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可知,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所以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向下移动凸透镜靠近物体,故错误,正确。
故选:。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掌握投影仪的构造特点及制作原理。
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片相当于物体,屏幕相当于光屏。
投影仪是根据物距处于、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并且物距越小,所成的像越大,像距也越大。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投影仪的制作原理及应用,关键是掌握投影仪的构造及特点,记熟成像规律,并搞清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
8.【答案】A;
【解析】解: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像距,如果设焦距为,
那么,即:,以上答案中只有符合要求,
故选:。
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成倒立放大的像时物距介于二倍焦距与一倍焦距之间,同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看哪一项符合。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是记熟成像规律,并搞清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
9.【答案】C;
【解析】解:、由图可知,物距为,像距为,物距大于像距,则有物距应大于倍焦距,透镜甲的焦距应大于小于,故错误;
、将透镜甲更换为透镜乙后,需将光屏向右移动距离,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像距增大,成像更远,透镜乙的焦距比甲的大,故错误;
、透镜乙的焦距比甲的大,更换为透镜乙后,焦距也可能小于,物距不同,成像性质可能是相同的,故正确;
、透镜乙的焦距小于,像距小于倍焦距,应小于,图中像距为,更换为透镜乙后,将光屏向右移动距离小于,故错误;
故选:。
、物距大于像距,则有物距大于倍焦距,由此判断焦距的范围;
、像距增大,成像更远,分析得出透镜乙的焦距比甲的大;
、更换为透镜乙后,焦距也可能小于,物距不同,成像性质可能是相同的;
、透镜乙的焦距小于,像距小于倍焦距,应小于,分析出光屏向右移动距离小于。
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时考查了物距、像距与焦距之间的关系,焦距范围的计算。
10.【答案】B;
【解析】解:由图可知,是成的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的成像情况相符,所以是凸透镜,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所成的像要大于所成的像,则的凸度更大,可以矫正更大的近视眼,所以是爷爷的眼镜,是爸爸的眼镜;
是等大的像,则是平光镜;是缩小的像,是凹透镜。
故选:。
老花镜是凸透镜,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近视镜是凹透镜,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对于眼镜无论是近视镜还是远视镜,其度数的大小是由透镜的焦距来确定的,焦距越大,度数越小;焦距越小,度数越大。
11.【答案】D;
【解析】解: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看到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所以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物体经晶状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
要解决此题,首先要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晶状体相等于凸透镜;视网膜相等于光屏,物体通过晶状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的实像。
此题主要考查了眼睛的构造及成像特点,关键是了解眼睛的构造并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规律。
12.【答案】B;
【解析】解: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此图甲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乙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故选:。
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题。
13.【答案】D;
【解析】解:、物体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道理就像投影仪一样,故正确;
、目镜是把物镜成的实像再放大一次,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其道理就像放大镜一样,故正确;
、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就是显微镜总的放大倍数,故正确;
、显微镜最终得到的像是通过目镜所成的放大的虚像,故错误。
故选:。
显微镜的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相当于投影仪,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
此题主要考查了显微镜的相关知识,关键知道它的组成和作用,属于光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14.【答案】D;
【解析】解:当用照相机照相时,突然镜头上落下一个小昆虫,小昆虫挡住了一部分光线,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因为小昆虫在镜头上,此时在透镜的焦点以内,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小昆虫不会在底片上成像,所以洗出的相片没有昆虫的黑影和像,只是比正常情况暗一些.
故选D.
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
物体有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照相机镜头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
当照相机的镜头上落下一个小昆虫,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无论遮住凸透镜的上部、下部、中间,都不能改变像的大小,但是像变暗,凸透镜遮住的越多,像越暗.
15.【答案】C;
【解析】解:、照相机照相的原理是将倍焦距以外的物体成像在胶片上,所以照相时应该站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故A正确。
B、汽车观后镜则是利用了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能成正立、缩小的虚象,利用凸面镜可以达到扩大视野的目的,故B正确;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故C错误;
D、因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所以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会聚一点,热量集中,温度较高可以点燃纸屑,故D正确。
故选C。
解决此题要明确以下知识点: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够扩大视野,通常用来制作汽车观后镜;
当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经过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正是照相机的原理。
当物距小于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这正是放大镜原理。
该题考查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难度不大,解答时注意看清题目的要求:选择不正确的。
16.【答案】凸透镜;
【解析】解:瓶中进入水之后,瓶中的水形状是中间厚、边缘薄,符合凸透镜的形状特点,故相当于凸透镜,它能使太阳光会聚于焦点,使焦点的光最集中,温度最高,可点燃枯草、枯枝和树叶等易燃物,容易引起森林火灾。
故答案为:凸透镜。
透明圆塑料瓶装水后,中间后而边缘薄,类似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此题联系实际考查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物理知识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同学们要注意思考、积累。因此在森林中旅游,导游向你建议,不要随意丢弃玻璃瓶,就是这个道理。
17.【答案】凸;倒立;实像;红外线;
【解析】高清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可以使处于倍焦距以外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与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相同。测温警用巡逻机器人利用红外线测温仪测量人体温度,这是红外线的实际应用。
18.【答案】c a b F d;
【解析】解:由图可知,物体从点移动到点的过程中,点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成放大的实像,点在二倍焦距外,成缩小的实像,点在二倍焦距处,成等大的像,点是焦点,不成像,点在一倍焦距内,成虚像。
故答案为:;;;;。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进行判断: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一般用来求凸透镜的焦距。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不成像,可以得到平行光。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本题是一道实验探究题,要求掌握凸透镜的几种成像情况,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放大和缩小像的分界点、像距和物距的变化规律等,属于比较典型的题目。
19.【答案】甲 凹透镜;
【解析】解:甲图象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是近视眼,需用凹透镜来矫正。
乙图,看近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是远视眼的成像情况。
故答案为:甲;凹透镜。
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远近视眼的成像情况;
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要戴一个凹透镜来矫正。
掌握正常的眼睛看远处和近处时,晶状体的变化情况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戴什么眼镜来矫正。
20.【答案】物镜 目镜 幻灯 照相 放大镜 倒立、缩小 放大;
【解析】解:望远镜、显微镜都至少由两个透镜组成,靠近物体的透镜叫物镜,靠近人眼的叫目镜。
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幻灯机的镜头,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都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时,物体通过物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像通过靠近眼睛的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物镜;目镜;幻灯;照相;放大镜;倒立、缩小;放大。
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主要部分是装在镜筒两端的两组透镜,每组透镜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镜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结合物镜、目镜的成像特点可做出解答。
此题主要考查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特点,掌握二者物镜和目镜成像的本质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21.【答案】(1)左;像距;(2)正立;倒立;
【解析】
22.【答案】10.0 光屏到凸透镜 物距与凸透镜焦距的关系 短;
【解析】解:
如图甲所示,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光斑为凸透镜焦点,
则凸透镜的焦距;
由乙、丙两图和题意可知,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保持不变,凸透镜的焦距改变时,需调整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所以,小丽研究的问题是:当凸透镜成实像时,保持光屏到凸透镜距离不变,探究物距与凸透镜焦距的关系。
人的眼睛在看清远近不同物体时,眼球的前后距离是不变的,即像距不变,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实现的,与上述规律相同;
由乙、丙两图和题意可知,在像距不变时,若凸透镜的焦距增大,则物距也应增大,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由此可知,当人眼观察近处物体时物距减小,则晶状体的焦距应变短。
故答案为:;光屏到凸透镜;物距与凸透镜焦距的关系;短。
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一点,此点为凸透镜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为焦距;
由乙、丙两图和题意可知,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保持不变,凸透镜的焦距改变时,需调整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据此分析小丽研究的问题;
人的眼睛看清物体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形状来实现的,晶状体相当于全自动变焦镜头。由乙、丙两图和题意可知,在像距不变时,若凸透镜的焦距增大,则物距也应增大,据此解答。
本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根据乙、丙两图得出“像距不变时,物距与凸透镜焦距的关系”。
23.【答案】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连接左侧焦点和入射点并延长画出两条折射光线,注意辅助线用虚线,如图所示:
;
【解析】
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
凹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
24.【答案】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如图所示:
;
【解析】
先确定所给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然后根据凹透镜和凸透镜的光学特点作图。
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