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一、单选题
1.(2021·柳州)下列属于不可遗传变异的是( )
A.小鼠经转基因后体型变大 B.甜椒经太空育种后产量增多
C.小麦经杂交后高产抗倒伏 D.人长期在田间劳作皮肤晒黑
2.(2021·黄冈)根据遗传变异的知识,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把果实大的花生品种种在贫瘠的土壤中,出现果实小的变异是不遗传的
B.林黛玉和贾宝玉携带有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很大
C.射线导致小白鼠耳朵细胞的基因改变,此改变的基因会遗传给后代
D.白化病人的皮肤不会和正常人一样被晒黑,但其基因与正常人相同
3.(2021·赤峰)“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说明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变异现象。下列有关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变异都能遗传给后代
B.没有变异,生物就不可能不断进化
C.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永远都是有利于该生物生存的
D.大花生的种子种在贫痛的土壤中,后代得到“小花生”的种子,这是可遗传变异
4.(2021·咸宁)普通甜椒的种子经过太空漫游后播种,再经过选择,培育成产量高、果形大,营养丰富的太空椒,这种育种方法能够改变性状的根本原因是( )
A.种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B.种子的内部结构发生了改变
C.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D.种子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
5.(2021·大庆)下列能得到可遗传变异的是( )
A.袁隆平院士培育高产杂交水稻
B.单眼皮的人经手术变为双眼皮
C.肥水充足处的大豆植株长得高大
D.长期在室外活动的人皮肤变黑
6.(2021·襄阳)“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这是网友对袁隆平院士的追忆。袁隆平院士为了解决几亿人的温饱问题而毕生研究的科技项目是( )
A.杂交水稻 B.小麦 C.克隆羊 D.太空椒
7.(2021·广元)下列措施不会产生可遗传变异的是( )
A.把单眼皮整容成双眼皮
B.用射线处理培育太空椒
C.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抗虫棉
D.用杂交育种技术培育高产抗倒伏小麦
8.(2021·广元)遗传和变异现象在生物界十分普遍,人类对它的研究和应用也从未停止。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绵羊的卷毛和山羊的直毛是一对相对性状
B.只要生物的基因组成相同其性状表现就一定相同
C.播种时只要选用粒大饱满的种子种下去,收获的种子也一定是粒大饱满的
D.“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利用遗传变异的原理培育出了多个优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
9.(2021·大同)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一样,非常容易发生变异,在疫情严重的某国发现传染性更强的新冠病毒变异病毒,下列关于新冠病毒变异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病毒的变异是不利变异
B.所有变异一定会使病毒传染性增强
C.该病毒的变异不可以遗传
D.该变异过程中一定有遗传物质的改变
10.(2021·南县)食蚁兽为哺乳动物。舌能伸到60厘米长,舌头上遍布小刺并有大量黏液,适于舔食蚂蚁。下列关于食蚁兽长舌的形成原因,错误的是( )
A.古代食蚁兽舌头经常伸缩而变长,并把这一性状传给子代
B.古代食蚁兽有舌长的和舌短的,该性状可以遗传
C.古代食蚁兽舌长的变异为有利变异,能更好地生存并繁殖后代
D.经过许多代后,舌短的被淘汰,食蚁兽舌长的特征越来越显著
二、综合题
11.(2021·聊城)坊间流传“开封赏菊花,菏泽观牡丹”,而菏泽牡丹又以今年爆红网络的“北上广曹县”中曹县的牡丹最负盛名。曹县牡丹种类繁多,观赏性强,这是相关科研人员长期培育的结果。请回答下列关于牡丹繁育的相关问题:
(1)牡丹多以重瓣形大色艳为美,满足人们对“花开富贵”的美好期许。若要获得性状组合较好的新品种,科研人员一般采用不同优良品种相互 的方式,获得具有亲本性状而又不同于亲本的变异个体,从而选育出性状组合更优良的新品种,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生殖,这些子代的变异是由于 的变化导致的 的变异。
(2)经过多代选育后,科研人员得到了各项性状指标皆优良的新品种,但其自然繁殖后代会出现不良性状个体。为迅速扩大该优良新品种的种植量并保障其遗传性状的稳定,你建议科研人员可以采用 生殖的方式,若要同时有效脱毒可采用 技术来实现。
(3)曹县牡丹花期在清明前后,某年由于出现“倒春寒”,导致牡丹植株生长缓慢,花形较小。这种变异是由 引起的,一般 (填“会”或“不会”)遗传给后代。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ABC、“小鼠经转基因后体型变大”、“甜椒经太空育种后产量增多”、“小麦经杂交后高产抗倒伏”都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不符合题意;
D、“人长期在田间劳作皮肤晒黑”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属于不可遗传变异,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叫可遗传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是不遗传的,叫不遗传变异。
2.【答案】D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A.如果将大花生品种种植在贫瘠的土壤中,结出小花生,这种小花生的变异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而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因此这种小花生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A不符合题意。
B.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是贾母的孙子,是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林黛玉和贾宝玉是近亲,携带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很大,B不符合题意。
C.射线导致小白鼠耳朵细胞的基因改变,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C不符合题意。
D.白化病人的皮肤不会和正常人一样被晒黑,是因为白化病人的基因发生变异引起的,故白化病人的基因与正常人不同,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叫可遗传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是不遗传的,叫不遗传变异。
3.【答案】B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故并非所有的变异都能遗传给后代,A不符合题意。
B.达尔文认为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因此,变异会产生新的生物类型,使生物不断进化。所以,没有变异,生物就不可能不断进化,B符合题意。
C.生物所处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故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不会永远都是有利于该生物生存的,C不符合题意。
D.大花生的种子种在贫痛的土壤中,后代得到“小花生”的种子,这是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变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他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4.【答案】C
【知识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解析】【解答】普通甜椒的种子经过太空漫游后播种,再经过选择,培育成太空椒。这种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
故答案为:C。
【分析】遗传育种是通过系统选择、杂交、诱变等方法培育人类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育种是通过创造遗传变异、改良遗传特性,以培育优良动植物新品种的技术,以遗传学为理论基础,并综合应用生态、生理、生化、病理和生物统计等多种学科知识,遗传育种对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答案】A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A.“袁隆平院士培育高产杂交水稻”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因此属于可遗传变异,符合题意。
B.“单眼皮的人经手术变为双眼皮”是由外界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符合题意。
C.“肥水充足处的大豆植株长得高大”是由外界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符合题意。
D.“长期在室外活动的人皮肤变黑”是由外界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6.【答案】A
【知识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解析】【解答】袁隆平通过实践证明通过人工杂交技术培育高产水稻是可能的,并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被营为“杂交水稻之父”,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遗传育种是通过系统选择、杂交、诱变等方法培育人类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育种是通过创造遗传变异、改良遗传特性,以培育优良动植物新品种的技术,以遗传学为理论基础,并综合应用生态、生理、生化、病理和生物统计等多种学科知识,遗传育种对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答案】A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A、把单眼皮整容成双眼皮后,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是不遗传的变异,A符合题意。
B、用射线处理的太空椒,改变了遗传物质,所以射线处理培育的太空椒 可以遗传给后代,B不符合题意。
C、转基因技术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新品种,可见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是可遗传的变异,C不符合题意。
D、杂交培育是用不同品种杂交获得杂交品种后,在杂交后代中进行选择以育成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可见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是可遗传的变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遗传的类型,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其中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可遗传的变异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等。
8.【答案】D
【知识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性状和相对性状;生物变异的应用
【解析】【解答】A、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为相对性状,而绵羊和山羊是两种生物,因此绵羊的卷毛与山羊的直毛不是一对相对性状,A说法错误。
B、性状表现受基因和环境的影响,所以生物的基因组成相同性状不一定相同,B说法错误。
C、种子萌发需要满足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因此播种是尽量选用粒大饱满的种子,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才能萌发,C说法错误。
D、“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利用遗传变异的原理培育出了多个优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遗传和变异的相关知识,熟记相对性状的概念、性状的决定、种子萌发的条件,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生物的特征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生物的性状是由成对的基因控制的,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一对基因都为隐性基因时,才能表现隐性性状;相对性状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性状是否为相对性状,就抓“两同一不同”;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9.【答案】D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A、变异后新冠病毒传染性增强,对病毒的生活有利,因此属于有利变异,A不符合题意;
B、变异是不定向的,新冠病毒变异不一定都会使病毒传染性增强,B不符合题意;
CD、由题干知,该病毒的变异中一定有遗传物质的改变,故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可以遗传,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10.【答案】A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食蚁兽具有长舌,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是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而反复不断伸长的缘故,A说法错误。
B、古代食蚁兽有舌长的和舌短的,这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是由基因控制的,该性状可以遗传 ,C说法正确。
C、古代食蚁兽舌长的变异有利于食蚁兽获取食物,为有利变异,能更好地生存并繁殖后代,C说法正确。
D、经过许多代后,舌短的因无法获取足够的食物而慢慢被淘汰,食蚁兽舌长的活下来,并慢慢得到积累,数量越来越多,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进化的原因,为基础题,难度一般,需要熟记: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出现了不同,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1.【答案】(1)杂交(或授粉);有性;遗传物质;可遗传
(2)无性;植物组织培养
(3)环境;不会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生物变异的应用
【解析】【解答】(1)有性生殖经过了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在受精的过程中,有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过程,所以,科研人员会把通过生殖细胞相互融合而达到这一目的过程称为杂交,经过亲代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为新的个体的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重组,后代相比于亲代会出现差异,即变异,因为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所以往往能能够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2)无性生殖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的一部分发育为新的个体,能够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所以,根据题意,要迅速扩大该优良新品种的种植量并保障其遗传性状的稳定,可以建议科研人员采用无性生殖的方式,若要同时有效脱毒可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来实现,因为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在无菌的条件下实现的。
(3)变异根据遗传物质是否发生改变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往往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不遗传给后代,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所以曹县牡丹花期在清明前后,某年由于出现“倒春寒”,导致牡丹植株生长缓慢,花形较小。这种变异是由环境引起的,一般不会遗传给后代。
故答案为:(1)杂交(或者授粉)、有性、遗传物质、可遗传;(2)无性、植物的组织培养;(3)环境、不会。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变异的类型等基础内容,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在生物体的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会融合在一起,才能发育成新个体,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发育起点都是受精卵,有性生殖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在形成受精卵时,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染色体又会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但产生的后代具有两个亲代的遗传特性,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后代具有更大的生活力,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变异会遗传给后代,是可以遗传的变异;无性生殖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保持了亲本的优良性状,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培育优良品种;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无性生殖保持了亲本的优良性状,有性生殖能增加子代适应自然选择的能力。
1 / 1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一、单选题
1.(2021·柳州)下列属于不可遗传变异的是( )
A.小鼠经转基因后体型变大 B.甜椒经太空育种后产量增多
C.小麦经杂交后高产抗倒伏 D.人长期在田间劳作皮肤晒黑
【答案】D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ABC、“小鼠经转基因后体型变大”、“甜椒经太空育种后产量增多”、“小麦经杂交后高产抗倒伏”都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不符合题意;
D、“人长期在田间劳作皮肤晒黑”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属于不可遗传变异,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叫可遗传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是不遗传的,叫不遗传变异。
2.(2021·黄冈)根据遗传变异的知识,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把果实大的花生品种种在贫瘠的土壤中,出现果实小的变异是不遗传的
B.林黛玉和贾宝玉携带有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很大
C.射线导致小白鼠耳朵细胞的基因改变,此改变的基因会遗传给后代
D.白化病人的皮肤不会和正常人一样被晒黑,但其基因与正常人相同
【答案】D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A.如果将大花生品种种植在贫瘠的土壤中,结出小花生,这种小花生的变异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而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因此这种小花生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A不符合题意。
B.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是贾母的孙子,是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林黛玉和贾宝玉是近亲,携带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很大,B不符合题意。
C.射线导致小白鼠耳朵细胞的基因改变,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C不符合题意。
D.白化病人的皮肤不会和正常人一样被晒黑,是因为白化病人的基因发生变异引起的,故白化病人的基因与正常人不同,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叫可遗传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是不遗传的,叫不遗传变异。
3.(2021·赤峰)“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说明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变异现象。下列有关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变异都能遗传给后代
B.没有变异,生物就不可能不断进化
C.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永远都是有利于该生物生存的
D.大花生的种子种在贫痛的土壤中,后代得到“小花生”的种子,这是可遗传变异
【答案】B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故并非所有的变异都能遗传给后代,A不符合题意。
B.达尔文认为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因此,变异会产生新的生物类型,使生物不断进化。所以,没有变异,生物就不可能不断进化,B符合题意。
C.生物所处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故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不会永远都是有利于该生物生存的,C不符合题意。
D.大花生的种子种在贫痛的土壤中,后代得到“小花生”的种子,这是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变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他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4.(2021·咸宁)普通甜椒的种子经过太空漫游后播种,再经过选择,培育成产量高、果形大,营养丰富的太空椒,这种育种方法能够改变性状的根本原因是( )
A.种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B.种子的内部结构发生了改变
C.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D.种子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解析】【解答】普通甜椒的种子经过太空漫游后播种,再经过选择,培育成太空椒。这种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
故答案为:C。
【分析】遗传育种是通过系统选择、杂交、诱变等方法培育人类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育种是通过创造遗传变异、改良遗传特性,以培育优良动植物新品种的技术,以遗传学为理论基础,并综合应用生态、生理、生化、病理和生物统计等多种学科知识,遗传育种对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2021·大庆)下列能得到可遗传变异的是( )
A.袁隆平院士培育高产杂交水稻
B.单眼皮的人经手术变为双眼皮
C.肥水充足处的大豆植株长得高大
D.长期在室外活动的人皮肤变黑
【答案】A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A.“袁隆平院士培育高产杂交水稻”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因此属于可遗传变异,符合题意。
B.“单眼皮的人经手术变为双眼皮”是由外界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符合题意。
C.“肥水充足处的大豆植株长得高大”是由外界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符合题意。
D.“长期在室外活动的人皮肤变黑”是由外界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6.(2021·襄阳)“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这是网友对袁隆平院士的追忆。袁隆平院士为了解决几亿人的温饱问题而毕生研究的科技项目是( )
A.杂交水稻 B.小麦 C.克隆羊 D.太空椒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解析】【解答】袁隆平通过实践证明通过人工杂交技术培育高产水稻是可能的,并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被营为“杂交水稻之父”,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遗传育种是通过系统选择、杂交、诱变等方法培育人类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育种是通过创造遗传变异、改良遗传特性,以培育优良动植物新品种的技术,以遗传学为理论基础,并综合应用生态、生理、生化、病理和生物统计等多种学科知识,遗传育种对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2021·广元)下列措施不会产生可遗传变异的是( )
A.把单眼皮整容成双眼皮
B.用射线处理培育太空椒
C.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抗虫棉
D.用杂交育种技术培育高产抗倒伏小麦
【答案】A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A、把单眼皮整容成双眼皮后,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是不遗传的变异,A符合题意。
B、用射线处理的太空椒,改变了遗传物质,所以射线处理培育的太空椒 可以遗传给后代,B不符合题意。
C、转基因技术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新品种,可见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是可遗传的变异,C不符合题意。
D、杂交培育是用不同品种杂交获得杂交品种后,在杂交后代中进行选择以育成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可见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是可遗传的变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遗传的类型,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其中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可遗传的变异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等。
8.(2021·广元)遗传和变异现象在生物界十分普遍,人类对它的研究和应用也从未停止。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绵羊的卷毛和山羊的直毛是一对相对性状
B.只要生物的基因组成相同其性状表现就一定相同
C.播种时只要选用粒大饱满的种子种下去,收获的种子也一定是粒大饱满的
D.“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利用遗传变异的原理培育出了多个优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
【答案】D
【知识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性状和相对性状;生物变异的应用
【解析】【解答】A、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为相对性状,而绵羊和山羊是两种生物,因此绵羊的卷毛与山羊的直毛不是一对相对性状,A说法错误。
B、性状表现受基因和环境的影响,所以生物的基因组成相同性状不一定相同,B说法错误。
C、种子萌发需要满足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因此播种是尽量选用粒大饱满的种子,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才能萌发,C说法错误。
D、“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利用遗传变异的原理培育出了多个优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遗传和变异的相关知识,熟记相对性状的概念、性状的决定、种子萌发的条件,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生物的特征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生物的性状是由成对的基因控制的,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一对基因都为隐性基因时,才能表现隐性性状;相对性状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性状是否为相对性状,就抓“两同一不同”;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9.(2021·大同)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一样,非常容易发生变异,在疫情严重的某国发现传染性更强的新冠病毒变异病毒,下列关于新冠病毒变异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病毒的变异是不利变异
B.所有变异一定会使病毒传染性增强
C.该病毒的变异不可以遗传
D.该变异过程中一定有遗传物质的改变
【答案】D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A、变异后新冠病毒传染性增强,对病毒的生活有利,因此属于有利变异,A不符合题意;
B、变异是不定向的,新冠病毒变异不一定都会使病毒传染性增强,B不符合题意;
CD、由题干知,该病毒的变异中一定有遗传物质的改变,故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可以遗传,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10.(2021·南县)食蚁兽为哺乳动物。舌能伸到60厘米长,舌头上遍布小刺并有大量黏液,适于舔食蚂蚁。下列关于食蚁兽长舌的形成原因,错误的是( )
A.古代食蚁兽舌头经常伸缩而变长,并把这一性状传给子代
B.古代食蚁兽有舌长的和舌短的,该性状可以遗传
C.古代食蚁兽舌长的变异为有利变异,能更好地生存并繁殖后代
D.经过许多代后,舌短的被淘汰,食蚁兽舌长的特征越来越显著
【答案】A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食蚁兽具有长舌,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是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而反复不断伸长的缘故,A说法错误。
B、古代食蚁兽有舌长的和舌短的,这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是由基因控制的,该性状可以遗传 ,C说法正确。
C、古代食蚁兽舌长的变异有利于食蚁兽获取食物,为有利变异,能更好地生存并繁殖后代,C说法正确。
D、经过许多代后,舌短的因无法获取足够的食物而慢慢被淘汰,食蚁兽舌长的活下来,并慢慢得到积累,数量越来越多,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进化的原因,为基础题,难度一般,需要熟记: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出现了不同,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二、综合题
11.(2021·聊城)坊间流传“开封赏菊花,菏泽观牡丹”,而菏泽牡丹又以今年爆红网络的“北上广曹县”中曹县的牡丹最负盛名。曹县牡丹种类繁多,观赏性强,这是相关科研人员长期培育的结果。请回答下列关于牡丹繁育的相关问题:
(1)牡丹多以重瓣形大色艳为美,满足人们对“花开富贵”的美好期许。若要获得性状组合较好的新品种,科研人员一般采用不同优良品种相互 的方式,获得具有亲本性状而又不同于亲本的变异个体,从而选育出性状组合更优良的新品种,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生殖,这些子代的变异是由于 的变化导致的 的变异。
(2)经过多代选育后,科研人员得到了各项性状指标皆优良的新品种,但其自然繁殖后代会出现不良性状个体。为迅速扩大该优良新品种的种植量并保障其遗传性状的稳定,你建议科研人员可以采用 生殖的方式,若要同时有效脱毒可采用 技术来实现。
(3)曹县牡丹花期在清明前后,某年由于出现“倒春寒”,导致牡丹植株生长缓慢,花形较小。这种变异是由 引起的,一般 (填“会”或“不会”)遗传给后代。
【答案】(1)杂交(或授粉);有性;遗传物质;可遗传
(2)无性;植物组织培养
(3)环境;不会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生物变异的应用
【解析】【解答】(1)有性生殖经过了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在受精的过程中,有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过程,所以,科研人员会把通过生殖细胞相互融合而达到这一目的过程称为杂交,经过亲代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为新的个体的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重组,后代相比于亲代会出现差异,即变异,因为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所以往往能能够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2)无性生殖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的一部分发育为新的个体,能够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所以,根据题意,要迅速扩大该优良新品种的种植量并保障其遗传性状的稳定,可以建议科研人员采用无性生殖的方式,若要同时有效脱毒可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来实现,因为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在无菌的条件下实现的。
(3)变异根据遗传物质是否发生改变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往往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不遗传给后代,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所以曹县牡丹花期在清明前后,某年由于出现“倒春寒”,导致牡丹植株生长缓慢,花形较小。这种变异是由环境引起的,一般不会遗传给后代。
故答案为:(1)杂交(或者授粉)、有性、遗传物质、可遗传;(2)无性、植物的组织培养;(3)环境、不会。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变异的类型等基础内容,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在生物体的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会融合在一起,才能发育成新个体,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发育起点都是受精卵,有性生殖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在形成受精卵时,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染色体又会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但产生的后代具有两个亲代的遗传特性,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后代具有更大的生活力,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变异会遗传给后代,是可以遗传的变异;无性生殖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保持了亲本的优良性状,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培育优良品种;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无性生殖保持了亲本的优良性状,有性生殖能增加子代适应自然选择的能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