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小说文体特征探究课件(32+36张)(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小说文体特征探究课件(32+36张)(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05 15:31:48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文学类文本
小说阅读
主要人物形象、性格概括分析
以时间、地点、环境、故事为题
类型
次要人物、线索人物作用分析
以人物或特征或语言、物件为题
人物
人物描写的手法:肖像、语言、行为、心理
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标题/含义
表层义与深层义、双关义
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
贯串全文线索
情节组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作用表明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苞
情节线索:人线、物线,单线、双线
象征或比喻,透露情感主旨
人称:第一、第二、第三人称
制造悬念,吸引读者
技巧:悬念、埋伏、照应、情节/情节综合选择题
描写:背景、场面、细节、镜头……
以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
波三折、欧·享利式结尾
思想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卷点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情节作用:人物方面、主题方面、其他情节方面
主题
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自然环境:特点、作用
从情节角度看主题
社会环境:特点、作用环境
从人物角度看主题
分析

境描写手法
从环境角度看主题
从情感角度看主题
·【学习目标】
·1认识小说文本的多种元素特征。
·2.探究小说文本特征元素在文本中的应用,提高相关阅读题的解题能力。
3提升小说阋读的审美鉴赏能力,感受小说文本特征的多样性艺术魅力。
第一讲
小说文本特征导图
探究小说的文本特征
分析小说的文本特征题是近两年高考出现的新型试题,如2019年全国
卷I第9题考查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文本的基本特征,2018年
全国卷I第6题考查“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的叙述方式,2018年全国卷Ⅲ
第6题考查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2020年全国卷I第9题
要求结合海明威的“冰山”理论,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预计2022年高考这种题型出现的概率较高,因为它考查考生对文本的
整体把握,同时还考查考生对文学理论的了解。考生首先要多了解一些与小
说评论有关的理论知识,如对话中穿插场景描写、夹叙夹议、记实与描写相
结合、今昔穿插,另一方面还要培养细读文本的习惯,真正读懂文本。
小说文本特征题如何考查
命题特点:这类题突破情节、环境、形象和主旨考查
题的局限,紧扣特定文本的特征命题,主要考查考生
的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挑战
性,区分度也较强。
文本特征解读题题型特点
设问方式:①结合文本,请从x×与××的角度简析
本文的基本特征。②小说中xxx×××,这种叙述
方式有哪些好处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③结合文
本,谈谈科幻小说的“科学”与“幻想”的关系。
思维关键词:基本特征、“历史”与“虚构”、“故事
与“新编”、“科学”与“幻想”、叙述方式、简析、谈
谈(共36张PPT)
文学类文本
小说阅读
主要人物形象、性格概括分析
以时间、地点、环境、故事为题
类型
次要人物、线索人物作用分析
以人物或特征或语言、物件为题
人物
人物描写的手法:肖像、语言、行为、心理
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标题/含义
表层义与深层义、双关义
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
贯串全文线索
情节组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作用表明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苞
情节线索:人线、物线,单线、双线
象征或比喻,透露情感主旨
人称:第一、第二、第三人称
制造悬念,吸引读者
技巧:悬念、埋伏、照应、情节/情节综合选择题
描写:背景、场面、细节、镜头……
以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
波三折、欧·享利式结尾
思想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卷点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情节作用:人物方面、主题方面、其他情节方面
主题
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自然环境:特点、作用
从情节角度看主题
社会环境:特点、作用环境
从人物角度看主题
分析

境描写手法
从环境角度看主题
从情感角度看主题
第一讲
小说文本特征导图
核心内容导图概览
淡化情节抒情性浓一散文化小说
小以“个”考“类”(该篇文
科学性幻想性、文学性一科幻小说日说「本所体现的文体特征)
例题:(2019年全国卷第9题)
文体文考查
历史性与文学性故事性与新编性一历史小说本斜[以理找给出文学理论
真实性、魔幻性一魔幻小说
特征
术语,从该文本中找出例题:2D2年全国卷第题)
虚幻性生、讽喻性一寓言小说
依据
文本元素
解读
关系:“故事(历史)”是“新编(虚构)”的基础,“新编(虚构)”

1故事与新编是在“故事(历史)”之上的创新
(历史与虚构)效果:保留下的“故事(历史)”,富有历史韵味、传奇(神话)色彩
或浪漫色彩等;“新编(虚构)”的方式(三要素及叙述方式),充满
想象力、创造性,思想上赋予现实意义和深刻内涵
关系:一主一辅(依据两者内容决定);两个时空形成对接或穿插
说常见的文本特征
历史
(注意对接方式及关联点)
2(往事、回忆)效果:拓展(补充)情节,丰富(完善)内容;结构灵活,避免平铺直
与现实
叙;多角度展现人物形象;烘托现实情怀,深化主题;拉近历史
(等)与现实的距离,使[历史(等,主)故事更具艺术真实,]故事
更具张力
梦境
关系:“梦境(或想象、幻觉)”为虚,“现实”为实;两者形成对
(想象、幻觉)接或穿插(注意对接方式及关联点)
与现实效果:(参见2)(两结合)以虚衬实(虚实相生);增强抒情性,
富有梦幻(浪漫/神秘/恐怖)色彩
关系:“科学”是“幻想”的基础(富有真实性);“幻想”是“科
4科学与幻想学”的突破(富有想象力)
效果:(两结合)富有科学的真实性、科技的预见性和科幻的神奇
性;体现作者的人文关怀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