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年级-6.1.1【预习+知识精讲】常见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九年级-6.1.1【预习+知识精讲】常见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05 16:27:01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知识精讲】常见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九年级 化学
扫码获取更多
想一想
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碳单质有哪些呢?它们有哪些物理性质和用途呢?
一、常见的碳单质
1、金刚石(C)
物理性质: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加工琢磨后璀璨夺目有光泽,可做钻石。
金刚石用途:玻璃刀头、钻头、装饰品
2、石墨(C)
物理性质:石墨是一种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石墨是天然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 耐高温。
石墨的用途:
1.铅笔芯是石墨和粘土粉末混合而成的。
铅笔中的HB:
H是英文Hard的第一个字母,这里表示“硬”;
B是英文Black的第一个字母,这里表示“黑”。
6B最软,颜色最深;
6H最硬,
HB软硬适中。
用6B铅笔作的素描画
2.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可以用来做电极、电刷。
石墨的用途:
石墨的用途:
4.石墨耐高温,可以制成坩埚来熔炼金属。
3.石墨具有润滑性,可做润滑剂。
如果有一把长期不用
而生锈的锁,怎样
可以轻易打开?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的比较
金刚石 石 墨
色态
硬度
导电性
用途
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
深灰色、有金属光泽、细鳞片状固体
天然最软的物质之一
天然最硬的物质
不导电
导电性良好
钻石、钻探机的钻头、切割玻璃等
铅笔芯、电极、高温润滑剂、坩埚等
金刚石是正八面体结构,原子间的作用力很强。
石墨是层状结构,层间作用力弱,所以层与层间易滑动。
结构
性质
决定
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构成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3、足球烯(C60)
1985年,英国科学家克罗托发现了C60分子,1996年,为了表彰他在此领域做出的巨大贡献,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科学家克罗托
C60分子结构
4、无定形碳
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组成
炭黑
木炭
活性炭
炭黑
焦炭
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投入几块烘烤过的木炭,轻轻振荡,观察现象。
【现 象】:水中的红色逐渐变浅(或消失)
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木炭结构
木炭具有疏松多空的结构,表面积很大,因此,它具有吸附能力,可用于色素、异味、有毒气体等。
活性炭有较强的吸附性
活性炭吸附毒气
制糖工业脱色
吸附杂质
你能用蜡烛和碟子制取炭黑吗?
点燃一支蜡烛,把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冷蝶底上即可收集到炭黑。
在有人抽烟的房间里,
点燃蜡烛,可减轻
烟味,说明炭黑有
什么性质?
此实验能说明
蜡烛中含有碳
元素吗?
说明炭黑有
一定的吸附性。
炭黑的用途:主要用于制造油墨、油漆、橡胶类专用色素等等。
焦炭的用途:主要用于高炉炼铁等冶金工业。
1、金刚石、石墨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的差异,其原因是( )
A 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B 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C 它们是由不同的原子构成的
D 构成它们的原子排列不同
答案:D
2、继发现C60后C70也已经制得,下列有关C70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是一种化合物
B. 它是一种单质,并且它是有70个碳原子构成的
C. 它是一种混合物
D. 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40
答案:D
3、如下图所示,在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放几小块活性炭,最终观察到红棕色 (填“变深”或“消失”或“不变”),漏斗中液面 (填“上升”或“下降”或“不变”)。其原因为:活性炭具有 作用,使瓶中气体压强 外界大气压。
答案:消失 上升 吸附 小于(共5张PPT)
【预习课程】常见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九年级 化学
扫码获取更多
1905年1月25日,南非的普列米尔矿山,有一个名叫威尔士的管理人员,偶尔看见矿场的地上半露出一块闪闪发光的东西,他用小刀将它挖出来一看,是一块巨大的高品质钻石。它纯净透明,带有淡蓝色色调,是最佳品级的钻石,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库利南”。银行家估价为75亿美元。钻石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种类有限的元素构成数不清的物质,你们知道哪种元素形成的物质种类最多吗?
碳在地壳中的含量只占0.087%。但含碳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达到90%以上。它们在国民经济和我们日常生活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研究碳和碳的化合物有很重要的意义。
碳---生命的基础元素
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碳单质有哪些呢?它们有哪些物理性质和用途呢?
想一想
(9班海
预习课
SANHAI

预习课
SANHAI
cp
新知探索
当)月问题当周解决
抛砖引玉
22
当)月问题当周解决
同学们,下节课见!

+



当周问题当周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