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年级-第3单元【复习课程】物质构成的奥秘(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九年级-第3单元【复习课程】物质构成的奥秘(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05 16:2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复习课程】物质构成的奥秘
初三 化学
扫码获取更多
一、构成物质的粒子:
分子、原子、离子
(微观)
概念:分子
原子
离子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二、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
元素
(宏观)
概念:元素
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地壳在含量占前五位的元素:O、Si、Al、Fe、Ca
三、分子、原子、离子的表示方法
分子
稀有气体:如He
金刚石(C)等
金属:如Fe
单原子单质
双原子单质和
非金属化合物
化学式
原子
H2 、O2、N2、H2O、CO2等
元素符号
离子
金属化合物
NaCl、KCl等
分子有哪些基本性质呢?
分子体积小,质量小;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分子之间有间隙;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原子结构
原子
原子核
电子
(+)
(-)
质子
中子
决定
元素种类
决定
原子质量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中子数
⑴第一层最多容纳___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___个电子。
(2)最外层不超过 个电子。
2
8
8
元素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的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
8个(He为2个)
比较稳定
金 属
一般< 4个
易失电子
非金属
一般≥ 4个
易得电子
什么是离子?
离子就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是原子得失电子而形成一种的粒子。
粒子种类 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原子
阳离子
阴离子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相互联系: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化为原子,原子可以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2)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阳离子
(+)
原子
阴离子
(-)
失电子
得电子
失电子
得电子
原子中: 质子数=电子数(原子不带电)
阳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带正电)
阴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带负电)
(3)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元素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原子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联系:
1、元素概念建立在原子基础上;
2、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物质组成、构成的说法:
1. 物质是由_____组成的
2. 物质是由 ______ __ 构成的
3. 分子是由_____构成的
4. 一个分子是由________构成的
元素
分子、原子、离子
原子
若干原子
例如:
水由( )构成;
水由( )组成;
水分子由( )构成
水分子
氢元素、氧元素
氢原子和氧原子
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部分化学用语所表示的意义
元素符号的意义
1)表示一种元素
2)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3)表示物质(只适用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化学式的意义
(1)表示一种物质。
(2)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3)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
(4)表示物质分子的原子构成。
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R
±n

x
y
表示粒子个数
表示1个分子所含的原子个数
表示元素化合价数值、正负
一个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正负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简介(门捷列夫)
1、周期:
每一横行叫一周期,共7个周期。
2、族
每一纵行叫一族(其中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3、元素是按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数值相等)递增排列
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化学式的写法与读法
化合价的应用
根据化学式求某一元素化合价的原则
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根据化合价推写化学式(数字交叉法)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1、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即求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2、计算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
化合物中所含各元素的质量比,就是组成化合物的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之比。
3、计算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用化学符号表示:
2个氮原子 2个氮分子 2个铁离子 2个亚铁离子 2个铁原子 。
2N
2N2
2Fe3+
2Fe2+
2Fe
C
下列化学式正确的是( )
A.NaCl2 B.CaOH C.MgO D.AlSO4
剧烈运动后,人身体中产生乳酸,其化学式为C3H6O3。
⑴乳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⑵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⑶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6︰1︰8
12×3︰1×6︰16×3=
90
12×3+1×6+16×3=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