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暖身游戏
——看图猜成语
进阶游戏——连连看
呆若木鸡
自相矛盾
揠苗助长
东施效颦
滥竽充数
守株待兔
《孟子》
《庄子》
《韩非子》
儒家:
道家:
活学活用
如果你是信奉儒\道\法的老师,如何处理学生上课讲话的现象?
法家:
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等学生自我觉悟。
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作者其人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哲学家,法家代表人物。出身韩国(河南省)贵族。曾与李斯同师事“荀况”。天生口吃但善于写作。因建议韩王变法未见用,著《孤愤》、《五蠹》、《说难》等,受秦王政重视,被邀出使秦国。不久因李斯、姚贾陷害,自杀于狱中。其学吸收道、儒、墨各家思想,并集法家学说之大成。提出以“法”为中心,“法、术、势”三者合一的“统治术”,影响后世君主。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深入人心 ,如
《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滥竽充数》、《老马识途》、《买椟还珠》、《郑人买履》、《扁鹊治病》、《宋人疑邻》、《曾子杀猪》等
韩非子 简介
韩非子
法家集大成者
商鞅
法
申不害
术
慎到
势
生平经历:师从荀子(与李斯)
被迫入秦,遭李斯迫害
代表作:《孤愤》《五蠹》《说难》
法家思想
韩非注意研究历史,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他认为如果当今之世还赞美“尧、舜、汤、武之道”“必为新圣笑矣”。
因此他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子·五蠹》),要根据今天的实际来制定政策。他的历史观,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根据。
主要思想
郑人有且买履者
着眼文本,聚焦寓言
第二则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或者不宜今乎。
果真赞许那些读书人效法古代帝王那渺茫模糊的治国措施,或许不适宜于今天吧。
在先秦诸子中,儒家、墨家以及老庄之徒都主张效法先王;韩非子反对这种法先王的思潮,因为先王们治理天下的措施太渺茫广远了。
郑县人卜子使其妻为裤。其妻问曰:“今裤何如?”夫曰:“象吾故裤。”妻子因毁新,令如故裤。
1. 卜妻为裤
郑县有个叫卜子的人,让他的妻子做裤子,他妻子问:“现在这条裤子做成什么样子?”卜子说:“像我的旧裤子。”他妻子因而把新裤子弄破,使它像旧裤子。
果真赞许那些读书人效法古代帝王那渺茫模糊的治国措施,或许不适宜于今天吧?像这样却又不能改变它。……(就像下面说的)卜子之妻仿照旧裤子的样子毁坏新裤子.
1. 卜妻为裤
讽刺那些刻板守旧、不知变通、愚昧无知的人。
如是不能更也,……卜子妻写弊裤也
2. 郢书燕说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郢地有个给燕相国信的人,在夜里写着,烛火不亮,就对拿烛的人说:“举高烛火。”嘴里说着“举烛”就在信中错误地多写了“举烛”两个字。把烛火举高并不是这封信的意思。燕相收到信后却解释说:“举高烛火,就是祟尚光明;崇尚光明,就是指选拔有才有德的人任用他们。”燕相告诉燕王,燕王非常高兴。国家因此治理好了。治理是治理好了,但不是信的本意。现在的学者大多像这类人。
2. 郢书燕说
……古代帝王的话,有针对的事情很小而现在社会上把它猜测得很重大的;有针对的事情很大而现在社会上把它猜测得很小的;所以,古代帝王的话现在不一定可以明白。……所以古代帝王留下的书就像下面说的郢人写的信,而后代的人多半像下面说的燕相解说郢人的信那样来做解说.
讽刺一些人随意穿凿附会,曲解古人之意。
先王之言,有其所为小而世意之大者,有其所为大而世意之小者,未可必知也。……故先王有郢书,而后世多燕说。
3.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国有个打算买鞋的人,先自己量好脚的尺码,然后把它放在座位上,等到去集市时却忘了带上。已经挑好了鞋,才说道:“我忘记拿尺码了。”于是返回家里去取。等到再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有人说!“为什么不用脚试试?”他说:“我宁愿相信尺码,不能相信自己的脚。”
3. 郑人买履
不采取适合国事的措施而考虑取法古代帝王,都是下面说的不照着脚的大小来买鞋子,却回家取尺码的人啊!
讽刺墨守成规、迷信教条的人。
夫不适国事而谋先王,皆归取度者也。
这几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分别反映了韩非的哪些观点?
寓意:
卜妻为裤——讽刺那些刻板守旧、不知变通、愚昧无知的人 。
郢书燕说——讽刺一些人随意穿凿附会,曲解古人之意.
郑人买履——讽刺墨守成规、迷信教条的人。
观点:
1、效法先王或古代要懂得变通。
2、理解古代帝王的话不能妄加猜测、穿凿附会。
3、要根据现实研究和制定治国方略。
《易经》: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的发展。
说明在面临不能发展的局面时,必须改变现状,进行变革和革命。
第四则
1. 郑公伐胡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於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
从前郑武公想讨伐胡国,故意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胡国君主来使他的心里快乐。于是问群臣:“我想用兵,哪个国家可以攻打?”大夫关其思回答说:“胡国可以讨伐。”武公发怒而杀了他,说:“胡国是兄弟国家,你说讨伐它,是何道理?”胡国君主听说了,以为郑国亲近自己,于是不再防备郑国。郑国偷袭了胡国,攻取了它。
2.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把墙淋塌了,他儿子说:“不修的话,必将有小偷来偷。”他邻居的老人也这么说。夜晚果然丢了很多财物。这富人的家里人都认为他的儿子很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人。
关其思和邻居家的老人这二位说的话都对(适当)的,但重的被杀死了,轻的被人怀疑;那么不是明白事理困难,而是明白事理后正确处置才困难啊。
人人聪明不难,
难的是正确对待自己的聪明。
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全国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本文使用了哪些寓言故事?各说明了什么道理?
寓言 道 理
守株待兔 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卜妻为裤 用先王的国策治理当下百姓是荒唐可笑的
郢书燕说 当今的学者往往错误理解古代帝王的话
郑人买履 治理国家要从实际出发
乐羊食子 反对巧诈,肯定拙诚
西巴放鹿
卫人嫁女
郑公伐胡 明白事理并不难,明白事理后正确处置是困难的
智子疑邻
提示
寓言
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文中哪则寓言给你的印象最为深刻?
请联系实例谈谈文中寓言给你带来的启示。
《论语》如饭,最宜滋养;
《孟子》如药,最宜祓除及兴奋。
……
《韩非子》?
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引用的韩非子的名言,可见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对后代的影响是多么深远。在“关注国学”的呼声渐起、倡导“依法治国”的当代中国之际,我们更应该高度重视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灋
作 业
1. 请联系实例谈谈《韩非子》寓言给你带来的启示。
2. 为韩非子写颁奖词,要求:突出韩非子的思想、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