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凉的扇子》教学设计
课题:《风凉的扇子》 课型:设计·应用 授课人:
教材分析:
扇子是夏季常用之物,人们用它遮日纳风凉。造型优美的扇子还是工艺品,供人们玩赏。在我国古代,更把扇子视为风雅之物,文人墨客喜欢在上面上题诗作画,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扇面艺术和文化。扇子的造型、功能学生都很熟悉,以《风凉的扇子》作为设计应用领域的课业练习,适合学生年龄特点。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扇子的美,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都有美。了解中国扇子文化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在运用各种废旧材料,构思、设计、制作的过程,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体验创作的乐趣,感受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设计与应用的关系。
本课教材向我们展示出传统的扇子造型和扇面画,目的是从文化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欣赏。由于版面限制,教师可以根据手头的资料适当的予以补充。学生的作品更多从造型、材料的运用上给学生以提示。教师要充分的利用,并以此拓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想象、创新地设计、制作出富有个性的扇子。
教学目标:
1、 能够选用合适的材料创造性地制作一把既实用又美观的扇子。
2、 在练习中,逐渐形成设计意识,进一步提高动手能力。
3、 愿意了解扇子文化,感受扇子的美,体验制作扇子的乐趣。
教学重点:做一把美观又实用的扇子,体验做扇子的乐趣。
教学难点:扇子的外形创新设计与扇面的装饰。
教学准备:硬卡纸、彩色纸、双面胶、固体胶、冰棍棒、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用具,稳定情绪。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带来了一首小诗,我们一同欣赏一下:
秋夕
唐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屛,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间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师:通过诗配动画我们我们看到了这位女子在干什么
生:这首诗歌里面提到了古人用扇子一边乘凉一边追赶飞来飞去的萤火虫
那情景一定很美吧,你想看古代的扇子吗?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古诗引入能更好的代入意境、引入主题。
三、了解扇子的发展历史
1、介绍中国扇子的历史文化
历来中国被誉为制扇王国。
最早的扇子图像是四川成都百花潭出土的战国金银错铜壶上的奴隶手执长柄扇。最早的扇子实物是湖北江陵天星观楚墓出土的木柄羽扇残件,以及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篾丝编木制长柄扇。
2、欣赏扇面上的图案感受扇子的美和材质的丰富。
3、思考扇子的造型特点,了解折扇和团扇各自的历史文化。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各种材料、形状、图案的扇子,感受扇子的美,创设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的特征和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四、扇子的制做方法
视频播放扇子作品的制作方法,观察制扇的材料、步骤。
【设计意图】因为制作扇面时间长,所以提前录制剪辑好制作视频,可以节约课堂制作展示时间,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创作。
五、学生创作
1、提出要求:
a.形式多样化,不要局限圆形和扇形。
b.美观又实用。
c.用剪刀的同学要注意安全。
d.小组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助。
e.注意保持卫生,把垃圾放在每组的垃圾袋内。
2、激发学生创作:请你做个小小设计师,比比谁做的扇子最奇妙。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
六、作业讲评
1.小组互评,评出最有创意的作品一件,最美观的作品一件,最实用的作品一件。
2.组与组之间作品大比拼。
评出最具创意设计师,最佳造型设计师,最实用设计师各若干名。
3.教师评议小结。
七、课后反思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扇子的国家,并逐渐传入日本和欧洲的许多国家。扇子的历史源远流长,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扇子作为实用品的功能正在逐渐消退,本堂课向学生展示了最古老的扇子和材质多样的扇子,让学生体会了传统艺术的魅力,本堂课还有一些不足:学生展示时间太少,没有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互评,交流学习过少。在今后的课堂中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