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6分)
1.小龙总觉得看动画片的时候时间过得很快,做作业的时候时间却过得很慢。而时间流逝的速度( )。
A.白天快,晚上慢 B.白天慢,晚上快 C.一样快
2.人们之所以能用太阳,摆等计时,是因为它们( )。
A.运动有规律 B.取材比较方便 C.持续时间比较长
3.放在玻璃杯中的吸管好像折断了一样,这是由于( )造成的。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4.实现人类感觉.思维等功能的系统是( )。
A.血液循环系统 B.身体运动系统 C.神经系统
5.下列成语中的“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立竿见“影” B.湖光倒“影” C.形“影”不离
6.下列色光中,不属于光的三原色的是( )。
A.红色 B.绿色 C.黄色
7.下列装置中,能起到潜望镜的作用并且效果最理想的是( )。
8.如图所示,夜晚,小刚从A点径直走到B点的过程中,影子的长度变化是( )。
A.一直变长 B.先变长后变短 C.先变短后变长
9.我国广西石林景区的石头形状各异,非常美丽,这主要是( )的结果。
A.侵蚀 B.火山爆发 C.地震
10.若将蜡烛,小球和光屏按如图所示放置,则在光屏上会出现的是( )。
A.火焰的影子 B.小球的影子 C.火焰的像和小球的影子
11.小明早晨去上学,他的影子在自己的正前方,则小明的家在学校的( )。
A.东方 B.西方 C.南方
12.2020年6月21日下午,我国部分地区能观察到日环食。如图所示为发生日环食时的景观,下列选项中,能用来解释形成日环食原因的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13.下列关于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地球内部在不断地运动,驱动地球表层运动,造成地表地形变化
B.地球内部的运动改变地形总是很剧烈的,如火山和地震
C.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14.“治水先治山”,在山坡和沙地上造林,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
A.吸收有毒气体,净化空气
B.减缓雨水对地表的冲刷,保持水土
C.让土壤获得更多的腐殖质
15.地球上的地壳运动会导致地表发生巨大变化,下列地形中,因地壳挤压而形成的是( )。
A.东非大裂谷 B.喜马拉雅山山脉 C.长江中下游平原
16.在学校里保证大脑有良好休息的方法是( )。
A.上课睡觉 B.上课时不用脑 C.交替进行各学科学习
17.小红测得自己的心跳为每分钟100次,则她不可能( )。
A.生病了 B.刚运动过 C.处于平静状态
18.摆在摆动时,不会发生( )的现象。
A.摆动速度逐渐加快 B.摆动方向发生偏离 C.摆幅逐渐变小
19.下列各组摆中,能探究摆锤的质量与摆动快慢的关系的是( )。
20.人脑比电脑复杂,主要体现在( )。
A.人脑的记忆能力比电脑强
B.人脑的运动能力比电脑强
C.人脑的创造能力比电脑强
21.如图所示,有一个摆钟出现了故障,每天都会慢几分钟,修理时应( )。
A.换一个重一些的摆锤
B.将摆锤上的螺母往上调
C.将摆锤上的螺母往下调
22.吊车臂的工作原理模仿的是( )。
A.手臂提取物体
B.鸟用翅膀飞行
C.老虎用牙齿撕咬食物
23.手电筒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正好能照亮A点(如图所示),若手电筒发出的光不动,要使反射的光刚好能照到B点,应将平面镜( )。
A.逆时针旋转 B.向右平移 C.顺时针旋转
二、综合题(共54分)
24.人眼看不见的光。(12分)
人眼能感觉到特定频率范围内的光,即人眼能看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如红、橙、绿、蓝等有色光。还有一些人眼无法看到的光,称为不可见光。光谱中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称为红外线。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自然界中的所有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红外线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红外线照相机、电视遥控、红外测温仪等。光谱中紫光外侧的不可见光称为紫外线。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验钞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紫外线还能消毒灭菌,医院里的灭菌灯发出的就是紫外线。后来,科学家又陆续发现了无线电波、X射线﹑γ射线等。
(1)光谱中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称为_______(填字母,下同)。(3分)
A.γ射线 B.紫外线 C.红外线
(2)下列光线中,人眼能直接看见的是_______。(3分)
A.紫光 B.无线电波 C.X射线
(3)一般情况下,自然界中的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_______。(3分)
A.强 B.弱 C.都有可能
(4)验钞机是根据紫外线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3分)
A.肉眼看不见 B.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25.某小组的成员想要探究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雨水侵蚀,做了如下实验:他们在塑料盆底挖了几个洞,在盆里铺上石子、倒人土壤等,做成4种样本,如图所示;再用喷壶都从右侧在同样的高度以同样的速度洒同样多的水。(14分)
(1)本次探究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填字母,下同)。(2分)
A.模拟实验 B.对比实验 C.既有模拟,又有对比
(2)在这个实验中,喷壶洒水代表的是_______。(3分)
A.云层 B.降雨 C.侵蚀
(3)如果想探究坡度大小对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影响,那么应该选择_______进行实验。(3分)
A.甲和乙 B.甲和丁 C.乙和丙
(4)小组成员想选择一处侵蚀程度最小的地点建立“家园”,最合适的是_______。(3分)
A.甲 B.乙 C.丙 D.丁
(5)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实验结束后,我们应该将土壤_______。(3分)
A.倒在花坛里 B.倒在水里 C.倒在垃圾桶里
26.小红准备了三个大小相同,质量分别为20克、30克和40克的小球,来探究摆摆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得到如表所示的数据:(17分)
(1)“”处的数据被墨水污染了,根据已有数据推测,最合理的是_______(填字母)。(2分)
A.2.2 B.2.5 C.2.8
(2)为了探究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的关系,应选择序号分别为_______的数据进行分析。(2分)
(3)由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摆摆动的快慢与_______有关,具体的关系为_______。(4分)
(4)小明对小红的探究做了以下三点改进,请写出这样改进的好处。(9分)
改进方法 这样改进的好处
a.每次实验重复3次
b.测摆动10次的时间,再计算1次的时间
c.将变量呈倍数增加,如摆绳分别为20厘米、40厘米,60厘米
27.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11分)
英国科学家威廉·哈维研究发现,人的心脏可容纳约0.5升的血液。虽然心脏收缩时挤出来的血液不是所有的血,但也有一定的量。假设挤出的量是0.2升,按心脏每分钟跳动75次计算,一分钟从心脏送出的血量就约有15升,乘上60,就可以知道一小时输出的血量约有900升。
(1)估算人的心脏一天跳动的次数。(3分)
(2)简单分析心脏为什么要这样频繁地跳动。(4分)
(3)血液在身体内是怎样流动的呢 (4分)
参考答案
1.C
2.A
3.B
4.C
5.B
6.C
7.A
8.C【解析:当小刚从A点走到灯下方的过程中,影子逐渐变短,从灯下方走到B点的过程中,影子逐渐变长。】
9.A
10.B【解析:小球挡住了蜡烛射向光屏的光,会在光屏上出现小球的影子。】
11.A【解析:影子总是出现在光源的另一侧,早上的太阳在东方,小明的影子朝向西方,因影子与小明上学的方向一致,所以小明的家在学校的东方。】
12.A【解析:日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
13.B【解析:地球内部的运动会改变地形,有时很缓慢,有时很剧烈。】
14.B
15.B【解析:地壳挤压会使地面拱起,形成山脉等。】
16.C
17.C【解析:平静状态下,人的心跳次数约为每分钟75次。】
18.A【解析:同一个摆,摆动的速度不变。】
19.C
20.C
21.B【解析:要使摆钟变快,可减小摆长,即可将摆锤上的螺母往上调。】
22.A
23.C【解析:要使反射的光刚好能照到B点,即反射光顺时针旋转,应将平面镜也顺时针旋转。】
24.(1)C (2)A (3)A(4)B
25.(1)C(2)B (3)A (4)C (5)A
26.(1)A (2) ③④⑤
(3)摆绳的长度 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摆绳越长,摆动越慢
(4)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有利于减小误差便于发现规律
27.(1)75次/分×60分×24=108000次。
(2)心脏的作用是推动血液流动。心脏频繁地跳动才能使血液在血管中不断地流动。血液中的营养和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分,维持身体的生命活动。
(3)血液通过心脏的收缩被挤出心脏,再通过血管流向身体各个部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