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海滨的早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熟悉的事情,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些”、“少得多”等的含义。
2、能根据已知的信息,判断和选择合适的数据。
3、通过数学游戏,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重点:了解“多一些”、“多得多”、“一些”、“少得多”等的含义。
四、教学难点:了解“多一些”、“多得多”、“一些”、“少得多”等的含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放暑假的时候,你都去干什么呢?
(学生说出自己去干些什么,如:去亲戚家、旅游等)
师:丫丫在放暑假的时候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海边,看到了蓝色的大海,海滩上有很多美丽的贝壳,于是丫丫和爸爸、妈妈开始了捡贝壳比赛,比赛的结果怎样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讲授新课
出示情景图,学生观察。
师:你们都发现了什么?
生1:丫丫捡了18个贝壳。
生2:爸爸捡了50个贝壳。
生3:妈妈捡了22个贝壳。
(三)重难点精讲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他们谁捡的多?谁捡的少?”
可以比较一下三个数的大小
50>22>18 18<22<50 爸爸最多,妈妈第二,丫丫最少。还可以怎样说?
生1:爸爸捡了50个,比丫丫捡的多。
生2:妈妈捡了22个,也比丫丫捡的多。
师:是不是爸爸、妈妈捡的比丫丫捡的多的程度一样呢?
师:怎样用语言更准确的描述呢?你能用“多一些、少一些”说一句话吗?指导学生理解 “多一些”、“少一些”。
我们首先来看妈妈和丫丫捡的贝壳数
妈妈:22个;丫丫:18个。
22>18
妈妈捡的比丫丫的多。
22比18大一点,我们可以说妈妈捡的贝壳比丫丫捡的多一些。
反过来看,妈妈:22个;丫丫:18个。18<22
丫丫捡的比妈妈的少。
18比22小一点,我们可以说丫丫捡的贝壳比妈妈捡的少一些。
师小结:妈妈捡的比丫丫多一些,丫丫捡的比妈妈少一些,“多一些”或“少一些”一般不超过10 。
引导学生描述爸爸和丫丫捡的贝壳数的多和少的关系
爸爸:50个;丫丫:18个。
50>18
爸爸捡的比丫丫的多。
50比18大的多,我们可以说爸爸捡的贝壳比丫丫捡的多得多。
爸爸:50个;丫丫:18个。
18<50
丫丫捡的比爸爸的少。
18比50小的多,我们可以说丫丫捡的贝壳比爸爸捡的少得多。
师小结:爸爸捡的比丫丫多得多,丫丫捡的比爸爸少得多,“多得多”或“少得多”一般都超过10 。
爸爸:50个;妈妈:22个;丫丫:18个。
想一想,还可以怎么说?
(四)归纳小结:
两数相差较少,可以用“多一些”或“少一些”来表示。
两数相差很多,可以用“多得多”或“少得多”来表示。
(五)随堂检测:
1、练一练第1题。
观察图,用语言描述各种鹿的多少关系(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然后用<、>比较3个数的大小。
2、练一练第2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自己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想法。
3、
4、
5、
(1)根据花的枝数,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 少得多”各说一句话。
(2)枝数少于30枝的花有几束?多于30枝的有几束?
(3) □<□
六、板书设计:
海滨的早晨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或“少得多”
七、作业布置:
猜数游戏:
两人一组,一人说一个数的一部分,另一人猜这个数,根据他猜的情况说大了还是小了,直到猜出为止。
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