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2月一轮复习质量检测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2月一轮复习质量检测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06 09:46:51

文档简介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9分)
1.D
【解析】A项,由原文“‘雕版印刷’本义是一种凸版印刷技术,并不专指印刷图书。”可
知,“是一种印刷技术”是正确的。B项,由原文“他们需要的仅仅是一种用来供奉、寄托信仰
的“法物”,因此,一种能以批量且价廉的方法复制宗教文献的方式”可知正确。C项由原文“隋
代产生、唐代基本成型的科举制,是引发这种社会需求最重要的因素。”可知“教育需求是引
发文献批量复制的最重要的因素”正确。D项,原文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因此“产业
链很成熟”错。
2.A
【解析】A项,“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错,根据原文信息,采用因果分析论证。
3.D
【解析】A项,原文中有“‘推动雕版印刷图书“爆发式”普及最深刻、最直接的原因,是
宋代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特别是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可见就直
接原因,而非根本原因。B项,不能由雕版印刷图书的个别推出一般性的结论。C项,“社会
对文献需求量不大”错,原文有“两汉魏晋南北朝时……对文献的需求量很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2分)
4.D
【解析】“转战其他领域”错。它发布的“摩拜助力车”还是共享领域的新产品。
5.B
【解析】“大家都束手无策”无中生有。
6.①《参考消息》侧重介绍共享单车海外运营状况。②《人民日报》侧重介绍的是“要共享
单车构筑智能化、标准化的新型运营模式”。③《科技日报》,侧重介绍摩拜单车的免押
金模式,和发布的新一代共享出行产品——摩拜助力车。(每点 2分,共 6分。)
【解析】首先明白题干重点“报道的侧重点”,就是要概括出每一则材料的主要信息。第
二步,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即找出材料如何体现报道的侧重点的,所以作答时可以采用整合
和观点相结合的形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5分)
7.B
【解析】并非“绿、马奶酒、蒙古长调、手抓羊肉、狗娃花等蒙古草原上的特有风物”唤
醒了作者对草原的记忆和美好渴望,而是作者看到眼下现实中的草原“寂寞成干瘪的诗句”,
而回忆起了记忆中的草原中的这些景物。
1 5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第 页(共 页)
8.形散:①写草原广袤,孕育了草原人豁达的胸怀。②写草原的云雀与忘忧草,展现了草
原风物。③写草原上的牛粪,是草原人心底里的踏实,是草原人迁徙中最忠实的伴侣。
神聚:这样写看似散乱,实则具有代表性,三者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不同的侧面展现
了草原的人物、风物之美。(每点 2分,共 6分)
【解析】第一步,找出题干的关键词“散”,第二步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作答。首先明白
草原之散,是就草原的具体描写点。然后结合作品寻找,即可做出答案。
9.①运用排比修辞,表现草原修复后的生机与活力,使文章气势充沛,富有感染力,激发
人们对草原的热爱。②运用拟人修辞,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过度开发对草原造成的伤害以
及作者对草原的希冀。③与开头记忆中草原的壮美相呼应,结构完整。(每点 2分,共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9分)
【参考译文】
张轨,字士彦,是安定郡乌氏县人。家中世代孝廉,以儒学显贵。父亲张温,任太官令。
张轨从小聪敏好学,有才能名望,仪态美好,有典章法则。泰始初年,接受叔父所赐的五品
官职。卫将军杨珧征他任掾,拜任太子舍人,多次迁任任散骑常侍、征西军司。
永宁初年,出任护羌校蔚、凉州刺史。这时鲜卑反叛,寇贼纵横侵扰,张轨到任后就征
讨击破,斩首万余人,于是威震西州,教化在河西风行。以宋配、阴充、泛瑗、阴澹为主谋
之人,征召九郡国子学生员五百人,建立学校,开始设置崇文祭酒,地位如同别驾,春秋时
节行乡射之礼。秘书监缪世征、少府挚虞晚上观看天上的星象,相互说道:“天下将乱,避难
之处只有凉地。张凉州德行器量不一般,大概就是那种人吧。”
皇帝嘉赏他的忠诚,进封为西平郡公,不接受。
张轨后来患风疾,口不能说话,让其子张茂代理州中事务。酒泉太守张镇暗中举荐秦州
刺史贾龛代替张轨,秘密派使者到京都,请尚书侍郎曹祛任西平太守,企图构成关系密切、
相互依靠之势。张轨别驾麹晁想要独揽威权,擅行赏罚,又派使者到长安,报告南阳王司马
模,说张轨残病不能理事,请以贾龛代替张轨,而贾龛将要接受。其兄责备贾龛说:“张凉州
是当世有名的人,威震西州,你有什么功德可以代替他!” 贾龛就作罢了。
光禄傅柢、太常挚虞写信给张轨,告知京城饥荒匮乏,张轨就派参军杜勋献马五百匹、
毯布三万匹。愍帝即位,进位任司空,坚决推辞。这时刘曜进犯北地,张轨又派参军麹陶率
三千人保卫长安。皇帝派大鸿胪辛攀拜任张轨为侍中、太尉、凉州牧、西平公,张轨又坚决
推辞。
在州中任职的第十三年,卧病不起,留下遗令说:“我对百姓没有恩德,现在病重弥留,
大概不久于人世了。文武将佐都应当竭尽忠心谋划国事,务必保护安定百姓,上思报国,下
以安宁自家。用简朴的棺木薄葬,不要用金玉陪葬。好好地辅佐安逊,听候朝廷的旨意。”
上表立儿子张寔为世子。去世时六十岁。谧号叫武公。
2 5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第 页(共 页)
10.C
【解析】“忠规”是“弘尽”的宾语,二者不能拆开,排除 A、D两项。 “殆”表揣测语气,
修饰“将命”,一般用于句首,不用于句尾,排除 B、D两项。(3分)
11.C
【解析】征辟应该是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对象错。(3分)
12.D
【解析】“酒泉太守张镇想趁此代替他的官位”错。应为“酒泉太守张镇暗中举荐秦州刺史
贾龛代替张轨”。 (3分)
13.(1)张凉州德行器量不一般,大概就是那种人吧。
(2)用简朴的棺木薄葬,不要用金玉陪葬。好好地辅佐安逊,听候朝廷的旨意。
【解析】(1)得分点为“德”德行,1分 ;“量”,度量, 1分;“恒”,平常,一般,1
分;“殆”,大概,1分;句子大意 1分。(2)得分点为“素”简朴,1分 ;“藏”,陪葬,1分;
“ 善”,好好地,1分;“相”,辅佐,1分;“听”,听候,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14.C
【解析】C项,“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不满,渴望归隐的情怀”分析错误,尾联表达了作者
对山村景色的喜爱之情。故选 C。(3分)
15.写景上:都运用反衬手法,都通过描写鸡鸣、犬吠,以动(声音)衬静,反衬了乡村环
境的和谐静谧;(其他答案如“视听结合”,言之有理亦可。)②情感上:都通过农村生
活场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山村静谧闲适生活的赞美和向往。(每点 3分,共 6分。)
【解析】首先审清题干要求,将此诗的颈联与“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进行比较,比
较的角度是“写景手法”和“表达的情感”。“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鸡在正午休息的时候长
鸣,可见其地的宁静安谧,而村民的悠闲恬适也从中可以想见。“荒寻犬吠嚣”一句说狗在荒
野里东寻西找,看到了昏暗的阴处就叫个不停,寥寥五字就将生活中这个不为人注意的细节
传神地表现出来,而且由此可以推知山村远离尘嚣,难得有生人过访。表达了作者对幽静山
村生活的喜爱之情。“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通过“狗吠”“鸡鸣”“深巷”等词恰当地表现
出农村的生活气息,又丝毫不破坏那一片和平的意境,没有喧嚣和烦躁之感,以动衬静,表
达诗人对隐居山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因此,均运用了反衬手法,均表达诗人对山村生活的喜
爱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分)
16.(1)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2)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3)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每空 1分,共 6分。)
3 5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第 页(共 页)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小题,11分)
17.A
【解析】魂牵梦萦:意思是形容思念情切。牵肠挂肚:形容十分惦念,放心不下,特指
对亲人的操心与挂念。本文主要是叙述人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因此①处应该选择“魂牵梦
萦”。叶落归根: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多指作客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本乡。饮水思源:
是指喝水的时候想起水是从哪儿来的。比喻不忘本。根据句意,②处应该选择“叶落归根”。
历久弥坚:意思是经历时间越长久,越显得坚定不移。“历久弥新”意思是指经历长久的时间
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前文“刻骨铭心”强调深人的程度,“不是……却”表示
否定中的联系,如“不是春光却胜似春光”,因此③处他应延续“深人”的含义,选择“历久弥坚”。
“慰藉”是指安慰、抚慰,使人心里安适,得以释然。“抚慰”指抚恤、安慰,经常是长辈对晚
辈,上级对下级的安慰、抚恤。目的是帮助别人从错误、悲伤、忧虑中反省、振作过来。根
据句意,④处选择“慰藉”。)(3分)
18.C
【解析】通读画线句可知,句子有三处语病。“由于.....使得” 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因此排除 A。“健忘故乡的模样”,搭配不当,排除 B。“似乎真的”语意矛盾,综观语段,整
体都表达的是人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因此此处保留“似乎”,故排除 D。得出答案,选择 C。
19.参考答案:
①语言简洁含蓄:古诗句的引用,避免了太多文字直接地描绘,使得语段精辟,含蓄蕴
藉。②意蕴丰富:写游子对故乡的思念,未做过多的实景描绘,而是通过巧借古诗句的
意境,运用避实就起的方法来表现游子们的心境,形象可感,意蕴丰富。③大量使用古
诗句,使文段富有文采,与全文雅致的语言风格相符。(答对一点给 1分,答对两点给
3分,答对三点给 5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小题,9分)
20.B
【解析】本段主要内容是如何培养人才传承中医药精华。结合语境,括号前边的内容题
中医药精华散落在各处,因此衔接“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比较紧密,故排除 C、D
两项。括号后面的内容是如何培养中医药人才,与 B项“就必须培养大批中医专才”衔接较为
紧密。另外,A项说法太绝对。
21.参考答案:
①中医药呈边缘化趋势
②在传承中创新
③创新是必然的选择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情境补写的能力,每处 2分)
4 5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第 页(共 页)
【解析】可联系括号前后的句子来推断答案。本段的主要内容是传承创新,焕发中医药
事业的无限生机。第一处,根据横线前面的句子“随着西风东渐,西医成为主流医学”,横线
处应该填写对中医药基本情况的描述,如“中医药呈边缘化趋势”之类的内容。第二处,根据
横线前“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原则,可以推测横线处应该写“传承中创新”之类的内容,
依据横线后“在创新中传承”的句式,可以推断此处应该填写“在传承中创新”。第三处,本段
的内容的论点是“创新,始终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横线前面的句子“让中医药老树
发新资”,后边紧承的句子是“中医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可见此处应该填写“就必
须要创新”“创新是必然的选择”“就必然要创新”之类的内容。
四、写作(60分)
22.【写作指导一】仔细审题,“浮夸”是本文的关键词,浮夸的文章,浮夸的心态。浮夸的
人。浮夸的世风,浮华的世界,考生可从谦虚的角度、文风的角度、对祖国发展的角度、对
人民引导的角度、以及深层的角度分析。
①可从文风的角度,谈反对浮夸文风,以及浮夸文风之害。比如浮夸自大文风消解媒体
公信力,污染舆论生态,扭曲国民心态,不利于成风化人、凝聚人心、构建清朗网络空间;
②也可从务实的角度谈,标题一惊一乍,不以内容取胜,制造眼球经济,最后弄巧成拙。因
为文章不会因为浮夸而增色;也可从祖国发展的角度谈文化自信、国家自信;国家也不会因
为自大而变强。挑动极端情绪、肆意传播偏见的后果,容易造成公众走进夜郎自大、自吹自
擂狂妄误区;③也可从对社会舆论导向谈新闻真实客观理性。如果只讲营销不讲营养,只要
眼球不讲责任,即使一时流量爆棚,也是在误导大众;还可从更深层次谈文风与党风民风世
风,新闻的新鲜有趣与真实客观辨证分析:自媒体时代,真实客观理性的新闻准绳没有变,
新鲜有趣优质的价值取向没有变,平实求实务实的文风导向也没有变。只有创作者自律自觉,
将文风与世风勾连,给流量和情绪松绑,方能写出真正从容自信的作品。
5 5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第 页(共 页)河南省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雕版印刷”本义是一种凸版印刷技术,并不专指印刷图书。雕版印刷的技术原理与方法,至迟在秦汉时代就已被我们的祖先掌握了,只是早期印刷的内容不是图书,承印物不是后来常见的纸张。问题的关键是:同样的技术原理,同样的工艺流程,相关制作材料也基本具备,为什么汉代没有用雕版印刷技术印制图书 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需求与社会环境。
从社会需求的角度看,我国古代图书史可以追溯到夏代,直至隋唐以前,图书主要是手工抄录和单点式传播。虽然东汉熹平时曾将儒家经典刻于石碑之上,立于太学之前,供人抄录,但主要目的是为儒生学习提供官方定本。两汉魏晋南北朝时,官、私学皆盛,一些经学大师座下门徒往往以成百上千计,虽然对文献的需求量很大,但各家严守“家法”,老师教授、学生学习的内容常常局限于有限的几部儒家经典,而抄写这些经典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与方式,因此对图书批量复制的社会需求并不强烈,即使汉代出现了“书肆”,图书还是主要以抄写为主,并在小范围内流通。
对文献批量复制的社会需求与宗教有关。魏晋以后,佛教、道教迅速发展,宗教图书、图画既是僧众学习诵念的内容,也是宗教活动的重要“法物”。宗教的传播通常力求用最方便、最广泛的方式去争取信众,而宗教信众中又有很多是不识字的百姓,他们需要的仅仅是一种用来供奉、寄托信仰的“法物”,因此,一种能以批量且价廉的方法复制宗教文献的方式——雕版印刷便成为一种强烈的社会需求。
对文献批量复制的社会需求还与教育有关,并且这种需求相比宗教上的需求,意义更为重大。对于“文献之邦”的我国来说,以儒家经典为代表的所谓“正经正史”才是主流社会认可的“图书”。即使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这类文献所承载的信息和知识也更为丰富和多样。隋代产生、唐代基本成型的科举制,是引发这种社会需求最重要的因素。
如果说,隋唐时已开始用雕版印刷图书,到五代时雕版印刷正式登上了“大雅之堂”,而用雕版印刷的图书被全社会普遍接受并得到广泛应用的“黄金时代”,则是在宋代。
推动雕版印刷图书“爆发式”普及最深刻、最直接的原因,是宋代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特别是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使得很大一部分劳动力可以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农业生产以外的职业。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出现了不少专门从事雕版印刷的工匠,此外,宋代全国性的商贸体系也已十分完善。
在宋代各行各业中,雕版刊印图书是一个利润颇丰、影响很大的行业,除了私人刻印书籍外,各级各类政府机构也刊印、售卖图书,图书印刷原料生产包括造纸、制墨和雕版、刷印、运销等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这些变化,既促进了文化产品数量的增长,也提高了文化产品的质量。这是雕版印刷术的应用在宋代进入“黄金时代”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因素。
雕版印刷术从发明到广泛应用,与其说是一个事件,不如说是一个漫长且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摘编自陈力《雕版印刷术发明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雕版印刷”是一种凸版印刷技术,早在秦汉时代就已被掌握。
B.魏晋后,宗教图书图画既供僧众学习诵念,也是宗教活动的“法物”。
C.隋唐时期,科举制引发了“正经正史”批量复制的社会需求。
D.在宋代,雕版刊印图书利润颇丰,影响很大,产业链很成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手法,以突出“雕版印刷术”漫长且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B.本文主要是就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以及被社会接受、普遍应用过程及原因进行论证。
C.文章论证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应用过程主要是从社会需求与社会环境两个角度展开。
D.文章依托特定时代背景考证“雕版印刷术”,抓住关键要素,进行动态考量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推动雕版印刷图书普及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结构变化。
B.一项技术发明,如果离开了人们的需要和社会经济环境,就一定不能得到发展。
C.两汉魏晋南北朝时,社会对文献需求量不大,故对图书批量复制的需求并不强烈。
D.宋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看似跟雕版印刷术的广泛应用无关,但其实关系很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小黄车马德里黯然退场 共享单车退潮遗留诸多问题
据西班牙《公众》日报网站7月21日报道,小黄车不再穿梭于马德里的大街小巷,人为破坏和基础设施不足导致中国这家无桩共享单车企业来到西班牙还不足一年就黯然退场。ofo公司消息人士称,出于战略考虑,该公司将只在3座欧洲城市开展业务,分别是巴黎、米兰和伦敦。
ofo公司西班牙运营负责人德里斯·伊伯曼苏尔说:“的确,最初我们将其归结于人为破坏。”伊伯曼苏尔提到,曾发现数十辆小黄车车座受损、后车灯脱落,一些自行车被遗弃在空地上,另一些甚至被扔到曼萨纳雷斯河中。
“ofo是共享单车的先行者,与其他任何开路先锋一样,我们收获了成功,也遭遇到一些挫折,”伊伯曼苏尔说,“我们更愿意关注积极的方面,我们吸引了10万名用户,也统计到20万次骑行记录,这意味着我们避免了180吨二氧化碳被排放至大气中。”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7月24日)
材料二:线下运维成为共享单车的“硬骨头”
共享单车行业从高速发展进入高效发展新阶段,线下运维这块“硬骨头”成为新挑战。ofo小黄车相关负责人认为,共享单车运营非常复杂,至少涉及生产、投放、调度、巡检、维修五方面内容。什么样的车需要进行人工干预 一辆车怎么才算修好 车往哪里投才最方便用户骑行 解决这些难题,必须要构筑智能化、标准化的新型运营模式。
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和管理优化,用科技指导人工。在人工操作标准化方面,通过手持引擎,记录运维专员的每一次操作动作,包括巡检、修车、检查车辆等。在车辆维修标准化方面,增加车辆状态功能查询、维修站出入库查询、上下货车查询等,做到对自行车全生命周期的监测。
方便与秩序好比是一个天平的两端。对于共享单车的使用者来说,停车地点距离目的地越近,自然也就越方便,共享单车的线下运维要做的正是在秩序和方便之间找到一个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平衡点。 (《人民日报》2018年6月1日)
材料三:摩拜单车宣布在全国范围免押金
7月5日,摩拜副总裁李彧岑表示,摩拜在全国范围内无门槛免押,这是共享单车行业,首次完全不受任何条件限制的免押举措,为共享单车行业树立了“0门槛、0负担、0条件”的免押新标准,并向全行业号召,加入无门槛免押的行列。意味着全国超过2亿用户可以享受免押骑行服务,
此前,摩拜单车于6月11日宣布,在扬州、绍兴、龙岩等全国百座城市开启新老用户全面免押,范围涵盖广大二三线城市,实现了半数以上运营城市的无门槛免押金。且无任何条件限制,无需信用分。
目前共享单车行列中,哈罗单车于今年3月曾宣布全国信用免押。ofo此前曾对全国25个城市推出了信用免押,后又于近期取消了其中20座城市,只保留了上海、杭州、广州、深圳、厦门五座用户较多的城市继续信用免押,
此次,摩拜还正式发布了新一代共享出行产品——摩拜助力车。该款助力车致力于解决用户3—5公里的出行问题,提高出行效率。据介绍,摩拜助力车时速可达到20km,采用了与特斯拉相同的世界顶级电芯,来保证电助力的安全稳定和强劲续航。每辆摩拜助力车都智能联网,可以通过强大的后台,实时监控车辆的健康状况。
(摘编自《摩拜宣布全国免押金骑行 共享单车进入精细化运营时代》,《科技日报》
2018年7月11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黄车马德里黯然退场,共享单车退潮说明共享单车进军海外市场暂停,
B.共享单车行业要高效发展,就应在秩序和方便之间找到一个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平衡点。
C.摩拜单车发布新产品——摩拜助力车,意味着共享单车精细化运营时代来临。
D.共享单车企业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可以向摩拜单车学习,开辟新市场,转战其他领域。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共享单车,致力于解决现代人的便利出行问题,对现代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B.单车的无序摆放与线下维修已经成了共享单车企业难题,大家都束手无策。
C.ofo公司考虑到国外市场的战略定位,最终决定继续在3座欧洲城市开展业务。
D.材料一和材料二可以看出共享单车建立一系列运行维护机制,已经势在必行。
6.以上三则材料中,对共享单车的报道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渎(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草原散章
张鹏程
故乡从前的那片草原,现在已憔悴成缥缈的记忆。
忘忧草、野菊花、猫眼花……在黑夜里走失了,找不到回家的路。绿,寂寞成千瘪的诗句,再也喂不肥牛羊。曾经故乡的草原,流淌着抒情的蒙古长调,像洮儿河,千年不涸。马奶酒河流一般浸润着草原,手抓肉的鲜香,把狗娃花育肥。声声马蹄响,是追赶幸福的脚步,是草原奔跑的图腾。
广袤的草原,孕育了草原人豁达的胸怀。男子放牧饮酒,酒是草原男子的情人。女人说,酒是女妖,缠住男人就是一辈子。喝醉了酒的男人,在草原上舒展地写着一个个“大”字。女人知道,男人是草原的孩子,听到远远的鼾声,就不必让他进毡房,广袤的草原,很快吸纳男人身体里的酒,这样不伤身体,除非大雪盖住了草原。草原女人,就像草原勒勒车一样忙碌,深深的车辙,是老额吉脸上的皱纹。额吉说,草原的女人就是一架架勒勒车,装载着牛粪和马奶酒,装载着汗水与泪水,装载着生与死……
忘忧草,草原人叫黄花莱,也叫金针菜。我更喜欢“忘忧草”这个名字,它诗意而放达,忘记忧愁,要经历生活多少历练 十几岁的少年,还不是爱花的年龄,却因那一片明媚,成为花痴。牡丹、玉兰、荷花、芍药、兰花……丽质美人一一走来,却独以为忘忧草,是草原里纤纤的诗行。
云雀激情的歌声,是忘忧草请柬。苏醒的脚步,顾不及母亲的叮嘱,成了迫切中的叛逆者。道听途说,草原里的种种凶险,无法阻拦幽会的急切。风常常慢下脚步,怕摇碎那静美的诗句。那一场幽会,夺人心魄。自此,少年踏着那明媚的诗行,一步步走远了,少年走过的路,忘忧草开得正盛。少年的诗句,忘忧草是忠诚的魂。少年说,他自己不就是一株忘忧草 还有他的子孙。
草原上的牛粪,是草原人心底里的踏实,是草原人迁徙中最忠实的伴侣。它跟不雅无关,跟臭味无关。跟牛粪有关的是草的清香,火的温暖,肥的力量。牛把力气留给了土地,把奶肉留给了主人,把歌唱留给了天空。最后,牛没有忘记草原,把它们对草原的感恩留下,那是牛给草原的回报。没有牛粪的草原是幼稚的,是自私的。牛粪,是草原的一枚枚勋章,草原上的牛粪多少,是衡量草原是否肥美的重要指标。盛满牛粪的草原,是富有的,满足的,幸福的……
月朗之夜,牛粪下是一个喧嚣的世界。许多小虫忙着搬运食物,它们可不想让草们独享牛粪的美味。也许还有的小虫在牛粪下举行婚礼,新郎把牛粪的清香,涂抹在新娘的身上。小草们急了,它们怎么没有接到婚礼的请柬 它们只顾一路猛跑,太阳出来的时候,它们穿过牛群,嫩白的草芽,在阳光下快乐地喘息。
草原累了,唤醒沉睡的草原,需要彻悟的良知。人们知道,草原的乳房不能干瘪,好多孩子等着草原哺育;草原的歌声不会沙哑,理智的河流把草原滋养;草原的目光不敢暗淡,明天有一轮鲜红的日出……
7.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用“憔悴”一词,写故乡现实中的草原与记忆中的草原相比,变化了许多,表达了作者对环境恶化的隐忧。
B.文章第二段选取了绿、马奶酒、蒙古长调、手抓羊肉、狗娃花等蒙古草原上的特有风物,唤醒了作者对草原的记忆和美好渴望。
C.文章写草原上的男子放牧饮酒,让人感觉一种豪情,写草原上的忘忧草和云雀的歌声,则让人感到温馨和浪漫。
D.牛粪这一意象的描写,亲切而生动,展现牛粪在牧民生活中独特的作用,鲜活地再现了草原的生机与活力。
8.文章鲜明地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对文章最后一段进行赏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轨,字士彦,安定乌氏人。家世孝廉,以儒学显。父温,为太官令。轨少明敏好学,有器望,姿仪典则。泰始初,受叔父锡官五品。将军杨珧辟为掾,除太子舍人,累迁散骑常侍、征西军司。
永宁初,出为护羌校尉、凉州刺史。于时鲜卑反叛,寇盗从横,轨到官,即讨破之,斩首万余级,遂威著西州,化行河右。以宋配、阴充、汜瑗、阴澹为股肱谋主,征九郡胄子五百人,立学校,始置崇文祭酒,位视别驾,春秋行乡射之礼。秘书监缪世征、少府挚虞夜观星象,相与言曰:“天下方乱,避难之国唯凉土耳。张凉州德量不恒,殆其人乎!”帝嘉其忠,进封西平郡公,不受。
轨后患风,口不能言,使子茂摄州事。酒泉太守张镇潜引秦州刺史贾龛以代轨,密使诣京师,请尚书侍郎曹祛为西平太守,图为辅车之势。轨别驾麹晁欲专威福,又遣使诣长安,告南阳王模,称轨废疾,以请贾龛,而龛将受之。其兄让龛曰:“张凉州一时名士,威著西州,汝何德以代之!”龛乃止。
光禄傅祗、太常挚虞遗轨书,告京师饥匮,轨即遣参军杜勋献马五百匹、毯布三万匹。愍帝即位,进位司空,固让。是时刘曜寇北地,轨又遣参军麹陶领三千人卫长安。帝遣大鸿胪辛攀拜轨侍中、太尉、凉州牧、西平公,轨又固辞。
在州十三年,寝疾,遗令曰:“吾无德于人今疾病弥留殆将命也文武将佐咸当弘尽忠规务安百姓上思报国下以宁家,素棺薄葬,无藏金玉。善相安逊①,以听朝旨。”表立子寔为世子。卒年六十。谥曰武公。”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六章·张轨传》)
(注:①安逊,张轨子张寔的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无德于人/今疾病弥留/殆将命也/文武将佐咸当弘尽忠/规务安百姓/上思报国/下以宁家/
B.吾无德于人/今疾病弥留殆/将命也/文武将佐咸当弘尽忠规/务安百姓/上思报国/下以宁家/
C.吾无德于人/今疾病弥留/殆将命也/文武将佐咸当弘尽忠规/务安百姓/上思报国/下以宁家/
D.吾无德于人/今疾病弥留殆/将命也/文武将佐咸当弘尽忠/规务安百姓/上思报国/下以宁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廉: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晋保留此制。
B.“锡”是形声字,锡是一种金属。又假借为赐,表示赐给、赏赐。本文应是赐给之意。
C.征辟,是汉代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征,是由地方再向朝廷推荐。辟,是皇帝征聘。
D.“出”,即京官到地方任职,也称“外放”,与地方官进朝廷任职的“入”相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轨家学丰厚,少有才学。他家以儒学显贵;他从小聪明好学,名望出众,有典章法则。
B.张轨治理地方,卓有成效。他先是平定凉州境内的盗贼,后来又广兴教化,政绩斐然。
C.张轨不慕荣位,恪尽职守。皇帝多次加封他,他均没有接受,但多次为朝廷解除危局。
D.张轨患风疾后,同僚觊觎。他患风疾后口不能言,酒泉太守张镇想趁此代替他的官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10分)
(1)张凉州德量不恒,殆其人乎!(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素棺薄葬,无藏金玉。善相安逊,以听朝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径暖
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14.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由小径写到山色,像是电影中由近到远地拉开了镜头,有身临其境之感。
B.颔联用“纵横”、“高下”两词,写出了乡村山水高阔、错落有致的环境特点。
C.尾联运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不满、渴望归隐的情怀。
D.本诗语言质朴清新,在描摹自然宜人之景时善于炼字炼句,意象鲜明,意境清幽。
15.诗歌的颈联,与《归园田居》中“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两句在写景手法及所表达的情感上有何相似之处 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师说》中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语“沧海一粟”由苏轼《赤壁赋》中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演化而来。
(3)“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虞美人》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故乡是所有人___________的地方。由于现在大多数人忙于生计,常年奔波在外,使得他们似乎真的已经健忘了故乡的模样。矮墙断垣、柿子树、鸟窝……这些地方藏着多少人童年的记忆,而今,只能停留在岁月的深处。走出故乡容易,回归故土却难。生活在异地他乡,多少人把他乡聊当故乡,故土难离、___________的念想也变成了一种奢望。
故乡,停留在前人的咏唱里,出现在今人的梦幻里。“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境遇,大概常常出现;“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的场景,也会屡屡发生。苏轼所谓的“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我以为只是他故作旷达而已。那牵一动万的心思,不是刻骨铭心,却___________。
但是总还有一些东西可以___________人们因回不到从前而顿生悲凉的心灵,那就是书和梦。与书为友,以梦为马。书中自有安心处,梦里都是自由身!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魂牵梦萦 叶落归根 历久弥坚 慰藉
B.牵肠挂肚 饮水思源 历久弥新 抚慰
C.魂牵梦萦 饮水思源 历久弥坚 抚慰
D.牵肠挂肚 叶落归根 历久弥新 慰藉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由于现在大多数人忙于生计,常年奔波在外,使得他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故乡的模样。
B.由于现在大多数人忙于生计,常年奔波在外,似乎已经健忘了故乡的模样。
C.现在大多数人忙于生计,常年奔波在外,似乎已经忘记了故乡的模样。
D.现在大多数人忙于生计,常年奔波在外,使得他们真的已经忘记了故乡的模样。
19.引用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请据此对文中引用古诗句的作用进行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近百年来,随着西风东渐,西医成为主流医学, ① 。惟有秉持“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原则, ② ,在创新中传承,才能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传承精华,就是要让中医药发展源远流长。中医药的精华,沉淀在汗牛充栋的中医古籍
中,散落在疗效显著的民间奇方中。( )过去,中医临床功夫、中药炮制工艺,主要靠师徒一代一代口传心授。面对新形势,我们应将以“个性化”为特征的师承教育与以“标准化”为特征的院校教育相结合,将传统教育的精粹融入现代教育体系之中,构建适应新时代的中医教育体系,为中医药发展打下最坚实的人才之基。
让中医药老树发新芽, ③ 。中医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从《黄帝内经》奠定中医理论体系,到明清时期瘟病学的产生,再到现代青蒿素的诞生……创新,始终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只要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培养大批中医“专才”,就能使“国宝”世代相传。
B.要想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让“国宝”世代相传,就必须培养大批中医“专才”。
C.为了能使“国宝”世代相传,就必须培养大批中医“专才”,从而更好地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
D.必须培养大批中医“专才”,这样才能使“国宝”世代相传,从而更好地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最近在网上,一些“跪求体”“哭晕体”“吓尿体”等浮夸自大文风频现。
比如,《在这些领域,中国创下多个“世界第一”! 无人表示不服》《别怕,中国科技实力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这些标题、这些“雄文”的共性,一无事实骨架,二无内容血肉,三无思想含量,徒有浮躁外壳,经不起推敲。
有网友感慨,进入了自媒体时代,新闻“10W+”越来越多,离真相却越来越远。
浮夸自大的文风,无异于吸睛涨粉的气球,一触即破。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