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过关测试卷
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运输汽油的槽罐车合适位置应张贴的标志是( )
A.腐蚀品 B.剧毒品 C.易燃液体 D.节约用水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起火,最理想的灭火方法是( )
A.向锅中撒入沙土 B.立即盖上锅盖
C.向锅中倒入水 D.关闭燃气开关
3、下列符合“安全、健康、绿色、舒适”的生产生活理念的是( )
A.煤气泄漏,开灯检查 B.明矾净水,杀菌消毒
C.植树造林,防沙降尘 D.焚烧秸秆,增肥环保
4、推动能源发展,壮大支柱产业,下列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
A.风能 B.天然气 C.潮汐能 D.太阳能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之最: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铝元素
B.微观解释:气体可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C.灭火原理: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D.实验操作: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物质加热
6、古语道:“人在实,火在虚。”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火要虚”蕴含的化学原理是( )
A.燃烧需要可燃物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7、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
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C.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D.降低红磷的着火点,红磷也会燃烧
8、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正确预防、处理事故,可以大大减少生命危险和财产损失。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煤气中毒后首先将中毒者移至通风处
B.报警器装在炉灶下方探测天然气泄漏
C.冬天取菜时先打开菜窖通风一段时间
D.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沿墙壁低姿势跑离
9、据统计,全球有10%的海底区域都储存着可燃冰,分布于世界各个大洋边缘海域的大陆坡、大陆隆和盆地等等,甚至有些内陆海还有可燃冰的存在,总面积高达4000万平方公里,储量超过两千万亿立方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可燃冰作燃料会大大减缓温室效应
B.可燃冰内的甲烷分子不再运动
C.可燃冰中甲烷分子和水分子间存在间隔
D.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例证
10、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所以发生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C.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能燃烧
D.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11、下列归类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归类 内容
A 黑色固体 Fe3O4、MnO2、C
B 可直接加热的仪器 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C 大气污染物 固体粉尘、SO2、CO2
D 缓慢氧化 铁丝生锈、农家肥的腐熟、呼吸作用
A.A B.B C.C D.D
12、下列对水的作用解释错误的是( )
A.用水降低可燃物着火点达到灭火目的 B.通过水的体积变化测出空气中O2的体积 C.防止高温生成物裂集气瓶 D.吸收有害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A.A B.B C.C D.D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资源、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请写出两种会引起酸雨的空气污染物的化学式,并标出元素的化合价: 、 。
(2)2017年5月,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充分燃烧1000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根据如图分析,对环境影响较小、属于比较清洁的燃料是 (填“天然气”或“煤”),理由是 。
(4)实验证明,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相同。则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CH4和C3H8分别充分燃烧,消耗氧气较多的是 (填化学式)。
(5)燃气灶由灶体、进燃气管、进空气管、电子开关等部件组成。现有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C3H8)用户改用天然气,必须对燃气灶加以改造。如果进燃气管的直径不变,改造后的燃气灶与原来的相比,进空气管的直径应 。(填“增大”或“减小”)
14、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设计了以下实验。甲乙均为软塑料瓶改装的气体发生装置,无纺布包内放有一定量的固体试剂,丙中放有左右两处大小相等、质量相等的红磷,且与热源距离相同。
(1)甲中无纺布包内为二氧化锰,其下端溶液是 (填名称)。乙中制得的气体不可燃,也不助燃,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①通过对软塑料瓶的捏放瓶身,可随时控制反应的 。
②为了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请选择相应的序号进行排序 (每个序号只选次)。
a.捏压甲一段时间 b.捏压乙一段时间 c.使瓶复原 d.加热仪器丁
③丙中燃烧时的现象是 。
15、实验是学习与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1)如图1所示,往凹槽中加入适量浓氨水,实验现象是 ,该实验目的是 。
(2)如图2所示,实验步骤如下:
①打开止水夹,先通入N2,排除装置内的空气后,再点燃酒精灯,红磷不燃烧。
②熄灭酒精灯,待冷却到室温,关闭止水夹,加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至凹槽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再次点燃酒精灯,红磷燃烧。
对比实验①和③中的实验现象,说明燃烧需要 。
(3)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图3的实验装置(天平省略)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填序号)。
16、化学兴趣小组对燃烧的条件进行了探究。
【探究一】实验装置如图Ⅰ所示,通过长颈漏斗加入80℃的热水,并将燃烧匙上的红磷和白磷都淹没,然后连接注射器并推动注射器活塞,将部分热水压回长颈漏斗,使白磷和红磷露出水面。
【资料】:红磷着火点为240℃,白磷着火点为40℃,白磷有剧毒。
(1)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 ,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现象是 。
【探究二】实验小组通过数字传感器测(如图Ⅱ)得密闭装置内蜡烛从燃烧到熄灭过程中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Ⅲ)。仔细分析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3)曲线 (填“①”“②”或“③”)是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曲线①中BC段的变化原因: ;通过数据分析你对燃烧条件新的认识是 。
17、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CH3OH),转化的反应原理为3H2+CO2CH3OH+H2O。若转化2.2kg二氧化碳,可得到甲醇质量是多少kg?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C 2、B 3、C 4、B 5、A 6、D 7、C 8、B 9、C 10、D
11、C 12、A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答案为:
(2)混合物;
(3)天然气;等质量的天然气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比等质量的煤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少很多;
(4)C3H8;
(5)减小。
14、答案:(1)过氧化氢溶液;CaCO3+2HCl=CaCl2+H2O+CO2↑;
(2)①发生和停止;
②bdca;
③从左到右丙中红磷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15、答案:(1)蘸有酚酞试液的棉花变红;探究微粒在不断运动;
(2)2H2O22H2O+O2↑;
③氧气(或 O2 );
(3)A。
16、答案:(1)4P+5O22P2O5;
(2)露出水面的白磷燃烧;露出水面的红磷不能燃烧;
(3)②;水蒸气冷凝成水,气体减小;可燃物需与一定浓度的氧气接触才能燃烧。
17、解:设可得到甲醇质量为x。
3H2+CO2CH3OH+H2O
44 32
2.2kg x
x=1.6kg
答:可得到甲醇质量是1.6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