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06 16:07: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元世宗初期,除了四个半固定的行省外,其余行省都是“因事而设,事毕则撤”;其长官多为一至二人兼任,且带有中书省宰执衔。至元世宗末期,固定的行省逐渐增多,并实行了群官负责制,其宰执衔也逐渐被取缔。由此可知,元代行省制度的这一变化
A.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 B.保障了吏治清明和行政高效
C.体现了政治均势格局的形成 D.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强化趋势
2.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论及唐代制度时说,朝廷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的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该制度是指
A.郡县制 B.租庸调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3.秦朝规定,凡男子均须向政府申报年龄,称为“书年”;至成年即载明于户籍,以备国家征发徭役,称为“傅籍”;人户迁居应经官府批准后登记,称为“更籍”。这说明,秦朝
A.法令名目繁多且规定细密 B.加强对民众的管理控制
C.赋税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D.人身依附关系渐趋强化
4.“流民法”始于汉武帝。《汉书·石奋传》云:“惟吏多私,征求无已。去者便,居者扰,故为流民法,以禁重赋。”汉武帝还以户口增多、流民减少,作为地方官的政绩之一,进行奖励。该法的制定旨在
A.维护统治秩序 B.解决王国问题 C.根除腐败现象 D.壮大小农队伍
5.宋代官员主要由科举出身的士大夫担任。他们一方面秉承皇帝的意志,在不同的岗位上履行自己的职责,另一方面又从统治者长远利益出发,制定了一系列包括限制和约束皇帝权力在内的制度和章程。这表明宋代
A.皇帝的专制权力遭到了严重的削弱 B.官僚政治制度开始形成
C.具有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特点 D.门阀等级观念比较淡漠
6.下表为山东青州疆域范围沿革,该表内容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史籍来源 机构概况 管理范围
《尚书 禹贡》 “海岱惟青州",为九州之一 山东半岛
《汉书 地理志》 武帝元封五年设青州刺史部 十三州部监察之一
《元和郡县图志》 唐初设青州,后改为北海郡治 山东东部含部分胶东地区
《元史 地理志》 元为山东西道宣慰司治 山东东部一小部分
A.中央集权逐渐加强 B.设置机构管理边疆
C.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 D.御史台成为行政机构
7.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在《礼记章句》中如此阐述:“宗子之法,殷唯有小宗,而周立大宗。盖周先王以‘亲亲’为政教之本,仁至义尽,其道尚矣。”这反映了西周
A.彻底否定了商代宗法制度 B.宗法与政治联系更密切
C.王位继承法比商代合理 D.政权机构相比商代完备
8.三省六部制是西晋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的一种政治制度。该制度的积极意义在于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官员权责不清的弊端
B.有效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有利于选贤举能,保证政治清明
D.中央机构分工明确,互相制约,减少了决策失误
9.《史记 陈丞相世家》云:“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候,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其任职焉。”以下关于历代宰相制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秦朝丞相是百官之长,分左、右丞 B.汉朝设立中朝,外朝丞相权力被削
C.宋朝的枢密院、三司分割宰相权力 D.明朝为加强皇权,明成祖废除宰相
10.武王灭商和周公东征后,西周政权面临着如何处置庞大的殷族遗民的问题。据《说苑·贵德》记载,太公认为“咸刈厥敌,使靡有余”,周公则提出“使其各居其居,田其田;无变旧新,唯仁是亲”的主张。周公的主张体现了
A.血缘分封的宗族观念 B.选贤任能的传统美德
C.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D.敬德保民的人本思想
11.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令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该学者认为军机处的设立
A.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 B.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C.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 D.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12.周代对国君的亲属关系作出诸多限制,要求国君的族人与兄弟不能以亲情之原则对待国君。此外,周代还强调“不以家事辞王事,以王事辞家事”。这些观念
A.导致宗法制加速瓦解 B.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
C.注重于维护政治秩序 D.避免了地方势力割据
13.下列对于汉至明清时期“县”的数量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西汉 隋 唐 元 明 清
数量(个) 1587 1255 1573 1127 1171 1358
A.各朝代县的数量与疆域范围的大小相关 B.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人口最多的时期
C.县是古代设置的地方基层管理行政机构 D.县是中国古代长期设立的地方行政建置
14.五代时期,节度使权力过大,中央失去控制。为解决这种状况,宋太祖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A.中央派文官出任知州 B.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C.设“三衙”掌管禁军 D.设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权
15.秦汉时期,虽然三公九卿各有执掌,分工清晰,但当时职无常守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官吏既可能有职而无权,也可能有实权而未受职务。这反映出秦汉时期
A.中央官员权力过大 B.官僚制度有待完善
C.君主专制统治加强 D.世袭贵族势力膨胀
二、材料分析题
16.填写表格,并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发展线索表
状况 时期
主要表现
加强地方管辖 调整中央机构
确立 秦朝 建立郡县制 设三公九卿
巩固
完善
西汉 创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西域都护府) 设立__①__
隋 确立__②__
唐 建立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设立__③__
宋 设三衙
元 实行__④__ 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宣政院
强化
明 地方设三司 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清 设伊犁将军、驻藏大臣、台湾府 设军机处
(1)依据表格提示信息,完善表格内容。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2)综合表格内容,归纳中国古代强化君主专制两种主要途径。
(3)综合表格内容,概括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展的趋势或特征。
17.请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而赐赉勋庸,并出丰厚,亦魏晋以降之未有!
材料二 取消租庸 调和一切杂徭杂役,但丁额不废,不论土户,客户,一律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按丁壮和财产多少定出户等,元额以大历十四年(779)垦田数为准,分别按垦田面积和户等高下摊分,一年分夏,秋两次征收。
材料三 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
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材料三反映了哪些重大史实?据此说明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对应的历史时期。
试卷第2页,共5页
试卷第1页,共5页
参考答案
1.D
2.D
3.B
4.A
5.C
6.A
7.B
8.D
9.D
10.D
11.C
12.C
13.D
14.A
15.C
16.
(1)①中朝(或内朝);②三省六部制;③政事堂;④行省制度。
(2)另设机构转移相权;分散相权。
(3)趋势或特征:中央集权日益加强,地方逐渐被中央控制;相权日益削弱直至消亡,皇权日益强化。
17.材料一 隋氏广设地方仓库,积储丰富,这与隋朝历史相符
材料二取消租庸调制实行两税法这与唐朝历史相符
材料三内外皆柔与宋朝崇文抑武政策相符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