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06 17:1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课前任务:预习《论语》相关知识,复习《论语》十二章
导入:
教学目标:
了解孔子及其《论语》,积累文言知识。
学会从对话中分析人物性格,评价四子志向。
启发学生追求理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一课时
整体感知
检查预习,生读课文,师正音。
孔子和《论语》
孔子生平和《论语》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后来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还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他又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以至于今。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译读课文
本文记叙的是孔子和学生们关于立志的谈话。文章先写孔子启发学生谈自己的志向,再叙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等人谈自己的志向,最后写孔子对他们志向所作的评论。孔子问志,四个学生的回答,从表面上看来,似乎是有所不同,其实都是以“礼治”为中心、为目的的。
1)借助注释,参看课文导读,自读自译
2)师生共同疏通文意
明确: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因为我年长就不敢说话了。你们平日说:‘不了解我啊 !’假如有人了解你们, 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急遽而不加考虑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中等诸侯国,夹在几个大国之间,加上有军队来攻打它,接下来又有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有保卫国家的勇气, 而且还懂得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孔子对着他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样?”
冉有回答说:“ 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那就得等待君子来推行了。"
“公西华 ,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我 不敢说能做到什么,但愿意学着做些东西。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 天子的时候 ,我愿意穿着礼服, 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曾皙,你怎么样?”
曾皙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 ,回答说: “我和他们三人为政的才能不一样。"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 ?也说说你的志向。”
曾皙回答说:“晚春的时候,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定了,五六个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孩子,在沂水沐浴之后,在舞雩台上吹风,唱着歌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 :“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
“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吗?”
“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公西华只能替诸侯做小相,那么,谁又能给诸侯做大相呢?”
梳理文言知识
一词多义
如:(1)如或知尔(连词,如果)
如五六十、如会同(连词,或者)
(3)如其礼乐(连词,表示另提一事,至于)
(4)沛公起如厕(动词,到……去,往)
(5)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动词,比得上)
以:(1)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
(2)毋吾以也(通“已”,停止)
(3)则何以哉(动词,做)
(4)加之以师旅(介词,用)
(5)以俟君子(连词,表目的,来)
(6)为国以礼(介词,用)
方:(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名词,纵横,方圆)
(2)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名词,道,指是非准则)
通假字
1、鼓瑟希(希,通“稀”,稀疏)
2、莫春者(莫,通“暮”)
3、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语气词)
4、毋吾以也(以,通“已”,停止)
词类活用
1、端章甫: 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
2、风乎舞雩: 风,名作动,吹风
3、三子者出,曾晳后: 后,名作动,落后
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小、大,形作名,小事、大事
5、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勇,形作名
6、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动作名,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古今异义
1、如会同,端章甫
古:诸侯相见、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今: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
2、加之以师旅
古:泛指侵略的军队
今:军队编制单位之一
文言句式
1、宾语前置句
(1)毋吾以也(即,毋以吾也)(这一句还是省略句)
(2)不吾知也(即,不知吾也 )
(3)则何以哉 (即,则以何哉 )
(4)尔何如(即,尔如何)
2、状语后置句
(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2)浴乎沂,风乎舞雩
(3)异乎三子者之撰
(4)为国以礼
文化常识:
⑴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乘,车辆。春秋时,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
(2)师旅:古代军队编制。《诗经·小雅·黍苗》:“我徒我御,我师我旅。”郑玄注:“五百人为旅,五旅为师。”又可借指军队。《诗经·大雅·常武》:“左右陈行,戒我师旅。”
(3)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这是做小相时的穿戴。端,古代用整幅布做的礼服。章甫,古代礼帽,用布制。
(4)小相是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指最低的士这一级。
(5)①宗庙:狭义的“宗庙”是庙号为“×宗”的帝王之庙。而庙号“×祖”的帝王庙称“祖庙”;非祖非宗的帝王庙称“亲庙”。广义的“宗庙”是古代天子诸侯乃至大夫、士所修建的祭祀祖先的建筑。
②庙号: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或称祖,或称宗。例如祖、世祖、太宗、高宗等。
③昭穆:宗庙或宗庙中神主的排列次序。太祖居中,其后代各自排列两边,左边的王多得昭,右边的称穆。
④桃庙:一般地,宗庙之内所列先祖是有名额限制的,当人数超过定额时,就将除始祖外最远的那位祖先神位迁出宗庙,移入桃庙。
(6)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
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
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
诸侯春天朝见天子叫“朝”,
秋天朝见天子叫“觐”;
天子派卿大夫见诸侯或别国诸侯叫“聘”
二、内容研讨
概括全文内容
这篇课文生动地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文中哪句话提示了全文的内容?
“亦各言其志也!”(第10段)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第14段)
2.理清全文思路
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1):写孔子询问学生的志向。
第二部分(2-12):写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分别述说自己的志向以及孔子的态度。
第三部分(13-16):写孔子对四人志向的评价。
(询问志向——述说志向——评价志向,全文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层次清晰,主旨鲜明:这是本文的写作技巧之一。)
3.研读孔子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位怎样的教师?
孔子鼓励学生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地谈个人的理想,这反映出孔子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用温和自谦的话语为谈话营造了亲切、融洽的氛围,有利于弟子们畅所欲言。
4.研读子路的志向
子路的志向是什么?从中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子路认为,凭自己的才能去治理一个中等规模的国家是绰绰有余的,即使这个国家处在外有侵侮、内有饥荒的危机情况下,他也能使之转危为安,用不了几年工夫,就可使这个国家强盛起来,使那里的百姓都懂得礼仪。由此可见,子路是一个志向远大、充满自信的人。
子路是个急性子,孔子话音刚落,他就抢先发言,“率尔”一词表现了他的轻率急躁。
夫子为何“哂之”?结合下文说一说。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孔子认为子路不谦虚(即不合乎“礼”)且轻率急躁。
(事实上,子路是一个有政治才能的人,他并非是自我夸耀。孔子批评的是他的不谦虚,在孔子看来,没有礼仪就没有一切,纵然有治理天下的才干,也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
朗读子路的话
语速可稍快,语气语调中流露出直率、自信之气。
5.研读冉有和公西华的志向
冉有的志向是什么 从中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冉有自认为只能治理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小国家,而且三年只能使老百姓生活小康,至于礼乐教化,自己则无能为力。可见他是一个谦虚的人。
公西华的志向是什么?从中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非曰能之,愿学焉。”他说得更委婉、谦逊,说自己只是可以学习学习,入宗庙或外交场合做个小小的司仪。
孔子是如何评价冉有和公西华的志向的?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言外之意冉有谈的也是国家大事,但他的态度很谦虚,孔子很满意。
“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言外之意公西华谈的也是国家大事,凭他的才德完全可以胜任一个大司仪,但他的态度很谦虚,表达也很委婉,孔子很满意。
朗读冉有、公西华的话
语速平缓,语气稍轻一些,表现出谦逊之态。
6.研读曾皙的志向
曾皙的志向是什么?为什么对他的描写比较详细?
曾皙所描绘和向往的则是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图,一幅老少同乐的春游图:天下太平,人民生活美好,人与自然和谐。曾皙追求的是宁静高雅的生活。
因为曾皙的志向特殊,与子路等三人的志向不同。子路等三人虽然讲法不同,但讲的都是国家大事,都是从政。
孔子对曾皙的理想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表面上看来,曾皙没有谈论治理国家的大事,只是谈游玩,但实际上他所描绘的美好的春游图景,正是儒家所向往的“礼治”社会的景象,是“礼治”的最高境界,集中而形象地体现了儒家的政治理想,因此孔子非常感慨和赞同。
时代背景: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地盘、人口和统治权,展开了激烈的纷争,社会动荡不安。孔子55岁起周游列国,想宣传自己的主张,希望君主能够施行仁政,实行礼仪,感化他人,不要战争,历经14年,但没有成功。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和从事教育。
朗读曾皙的话
要富有节奏和音韵,语调上扬,表现出从容不迫、逍遥自在之情。
7.拓展:你欣赏谁的志向?你有什么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