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笔记》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同步单元检测: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师笔记》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同步单元检测: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1-06 22:2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关于右面这幅浮雕,说法正确的是(  )
①此事件发生于19世纪三十年代 ②领导人是林则徐 ③它是中国人民取得的一次伟大胜利 ④法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⑤它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日本侵略的坚强决心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遗患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遗患于无穷”的有(  )
①开设工厂 ②协定关税 ③片面最惠国待遇 ④领事裁判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
2007年9月20日,全国政协常委何鸿燊以6 910万港元,成功购入圆明园十二生肖“水力钟喷泉之马首铜像”,并将其捐给国家。马首铜像在海外漂泊一百四十多年后又回到祖国,导致它流失海外的罪魁祸首是(  )
A.日本军队 B.俄国军队
C.八国联军 D.英法联军
4.鸦片战争前,道光帝曾要求粤东夷船“出具永不售卖鸦片烟土”。道光帝这样做的根本原因在于(  )
A.鸦片走私危害了清朝统治 B.林则徐等上书请求禁烟
C.鸦片流入有损人民的健康 D.人民强烈要求政府禁烟
5.有人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寻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的“内部事务”主要是指(  )
A.太平天国运动 B.满汉官僚的矛盾
C.义和团运动 D.洋务派与顽固派的矛盾
6.“天京天兵威如猛虎,汉口胡儿呆如寒鸡。”这是历史工作者在湖北汉口发现的一条宣传标语。这条标语应出于(  )
A.太平天国运动中 B.义和团运动中
C.辛亥革命中 D.北伐战争中
7.洪仁?凇蹲收?缕?分兴担骸靶艘?校?扔邪偻蚣也普摺??蛉?母幻窆睬肓ⅲ?蛞蝗饲肓ⅲ??薏豢伞保弧白几徽咔牍凸ぃ?坏寐蚺??菪ν獍睢保豢蟛乜?桑?靶≡蜃枷纾?笤蜃枷兀?却笳咦际〖笆⊥庵?死床伞薄U獗砻魉?(  )
①提倡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②赞成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 ③主张采取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方式 ④维护平均主义分配方案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某班讨论:“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讨论结果如下,你认为最恰当的理由应该是太平天国运动(  )
A.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
C.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D.担负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
9.下列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的言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都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
B.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小工人日子更难过了
C.这么些赔款,砸锅卖铁也不够给的
D.听说小青年们有的去了日本,研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同盟会
10.1895年4月,俄国财政大臣表示,“假使日本占领南满(今东北南部),对我们将是威胁”,为保护西伯利亚铁路的修筑,应“采取适当措施”。此措施是(  )
A.阻止签订《马关条约》 B.联合德、法干涉还辽
C.租占旅顺、大连 D.修建满洲铁路
11.义和团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下列对这一口号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中国社会民族危机的严重 B.触及了救亡主题
C.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反映了农民阶级的朴素爱国思想
12.“110年沧桑巨变换了人间,北京天安门曾在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在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西方列强的野蛮”带给我们的是(  )
A.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B.火烧圆明园
C.拉开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
D.北京的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13.一部反映辛亥革命的电影,下列出现的场景,你认为哪一个不符合史实(  )
A.大部分农村在丈量田亩,实施“平均地权”纲领
B.袁世凯与帝国主义国家代表“亲切地”交谈着
C.一位革命党人在街头演讲,大声疾呼民主共和
D.外国军舰在长江耀武扬威,向革命党施压
14.“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直接说明了辛亥革命(  )
A.彻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
15.五四精神包括(  )
①爱国主义精神 ②民主与科学精神 ③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④绝对平均主义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既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关于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此观点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
A.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资产阶级共和国向着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17.某中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放映了一部电影,其中有这样一组镜头:青年学生高呼着“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在街头进行示威。请你推测影片中学生斗争的主要对象应是(  )
A.清政府 B.北洋军阀政府
C.南京国民政府 D.美帝国主义
18.“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的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间,就是文化传统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院院长杜维明的这句话表明(  )
A.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五四运动彰显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C.五四运动弘扬了民主、科学精神
D.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9.观察下列图片,此时出现的口号可能是(  )
①扶清灭洋 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③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0.南京既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又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下列关于南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842年,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此签订
B.1853年,太平天国在此定都,与清政府对峙
C.1912年,孙中山在这里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1912年,袁世凯在此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8分,第23题18分,共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他们的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变成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美国1776年《独立宣言》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独立宣言》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体现了哪些民主思想?(8分)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历史意义是什么?(3分)
(3)如果真的实行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能使中国人民获得自由和民主吗?(3分)
22.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也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天朝田亩制度》 图二 《南京条约》签字 图三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材料二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结果是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的东方的胜利。
请回答:
(1)图一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这一纲领包含了什么思想?指导图三所反映的事件的纲领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个纲领的共同点是什么?(8分)
(2)哪幅图可以形象地说明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2分)
(3)材料二中“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的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8分)
23.伴随着欧洲列强的野蛮侵略,中国步入近代社会。为救亡图存,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地抗争。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面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大事,请依据图片信息,完成下表:(12分)
图号
反映的大事
主要领导人
运动的性质
历史意义
图一
洪秀全
图二
孙中山
图三
陈独秀
(2)从上述大事的发展结果上看,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6分)
【答案解析】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1.B [浮雕反映的是虎门销烟。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④错误。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美国、法国等战后参与侵华,此时的日本没有参与,⑤错误。]
2.B [“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指的是“片面最惠国待遇”;“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指的是领事裁判权。故选B项。]
3.D [根据题干中一百四十多年后回到祖国,可知圆明园青铜马首国宝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于1860年洗劫而走的。]
4.A [道光帝的做法体现了其禁烟的决心,他之所以这样做,根本原因在于鸦片的输入严重危害清朝的统治。其他三项也是道光帝决心禁烟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
5.A [19世纪中叶,清政府可谓内忧外患,内有太平天国运动,外有列强的侵略。清政府忙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暂缓了对西方挑战的应对。]
6.A [“天京天兵”指太平天国将士,“汉口胡儿”指清军,故标语应出自太平天国运动中。]
7.B [材料体现了洪仁?⒄棺时局饕宓睦砟睿??岢?;に接胁撇??谝欢ǔ潭壬媳;て陡徊罹啵?盛艽恚?膳懦??
8.D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是反封建反侵略。太平天国运动承担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说明这一运动属于民主革命的范畴。]
9.D [中国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是《马关条约》签订10年后。]
10.B [A不符合史实,俄国并没有阻止《马关条约》签订;C和D是1898年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的内容;《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国为阻止日本对其在中国东北的利益构成威胁,联合德、法干涉还辽,日本被迫把辽东半岛归还中国。]
11.C [C项表述有误,因为义和团运动是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它只反帝不反封建。]
12.D [结合时间地点“1900年”“北京”,可判断出“西方列强的野蛮”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A是鸦片战争的结果,B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犯下的罪行,C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13.A [孙中山提出的民生主义由于环境不具备,并没有在农村真正推行,A项不符合史实。]
14.D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封建统治的基础仍然存在,排除A;所给材料没有提到民主共和的观念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排除B、C;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是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即材料中的“皇帝倒了”。]
15.A [绝对平均主义是农民阶级传统的思想观念;五四运动没有体现这一思想。]
16.B [五四运动时期,工人阶级充当了领导阶级,领导阶级的变化,意味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7.B [电影反映的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情况,五四运动发生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18.C [“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的尊严”表明五四运动弘扬了民主、科学精神。A、B、D三项也是五四运动的影响,但不符合材料内容。]
19.B [根据图片中的“巴黎”“不签字”和“五四”字样,可知此事件是五四运动。①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④是中国同盟会誓词。]
20.D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1.(1)背景:欧洲启蒙思想广泛传播,独立战争爆发及英王的暴虐。民主思想:平等与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民革命权利。
(2)意义:促使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在中国近代社会民主化进程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3)言之有理即可。
22.(1)事件:太平天国运动。绝对平均主义思想。纲领:三民主义。都反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2)图二。
(3)“界碑”的含义:《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胜利”的含义: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或是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胜利)。
23.(1)图一:太平天国运动;性质: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斗争;意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提出了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方案。
图二:辛亥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意义: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图三:五四运动;性质:反帝爱国运动;意义:体现了爱国、民主、科学、进步的精神,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2)认识
①中国人民的抗争,使中国避免了完全沦为殖民地社会;②不同阶级的革命斗争是推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不断深入的动力;③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由于阶级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担此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