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7年级科学下册第1.6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提到细菌和真菌,人们往往只想到它们的危害,其实很多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是有益的。下列有关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说法错误的是( )
A.制作泡菜的坛子加水密封隔绝空气是为了抑制乳酸菌繁殖
B.制作不同的发酵食品,所利用的细菌或真菌可能是不同的种类
C.新鲜蔬菜放在冰箱冷藏,其目的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D.腌肉长时间不易腐烂,是由于盐分多会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2.幽门螺旋杆菌能损伤胃黏膜造成胃溃疡。下列有关幽门螺旋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叶绿体 B.属于多细胞生物体
C.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可以通过出芽生殖的方式繁殖
3.细菌和许多真菌“无影无踪”,但又“无处不在”,人们对它们“爱恨交加”。以下关于细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B.大多数细菌和真菌都依赖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C.细菌和真菌都会引起食物霉变 D.所有细菌和真菌都是对人类有害的
4.细菌和真菌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有利也有弊。下列图示与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正在细胞核分裂的细菌
B.正在分根繁殖的根霉
C.出芽生殖的酵母菌
D.通过种子繁殖的香菇
5.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一种细菌),是引起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的病原体,从而获得了200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下列关于幽门螺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与酵母菌的细胞结构相同
B.它属于原核细胞
C.它可以自己制造有机物
D.在实验室我们可通过放大镜观察它的结构
6.如图依次为葡萄、梨、马铃薯、醇母菌四种生物的无性生殖,下列关于其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葡萄的枝条进行扦插时,枝条上的叶子尽可能多留些,可提高植株的存活率
B.将鸭梨嫁接到香梨上,接穗成活后,所得梨果实的口味相似于鸭梨和香梨的综合味
C.把带芽的马铃薯块茎栽到土壤中,培育成新植株,这种生殖方式属于营养繁殖
D.酵母菌通过细胞分裂,形成两个与母体一样的子体,这种生殖方式属于分裂生殖
7.如果用下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大小和包含关系,则左下表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1 2 3
A 胚乳 胚 种子
B 酵母菌 原核生物 微生物
C 嫁接 营养繁殖 无性生殖
D 卵细胞 受精卵 生殖细胞
A.A B.B C.C D.D
二、简答题
8.人们对真菌与植物、动物关系的认识经历了如下的历程,请读图后回答。
(1)真菌与植物、动物一样都是生物,因为它们都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______(只填一个特征即可);
(2)人们对真菌与植物、动物关系的认识历程,告诉了我们__________。
A、科学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完善和修正
B、对某一科学问题的认识受到当时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
C、对真菌与植物、动物关系的认识,随着新证据的出现而改变
9.材料:历史上蘑菇等真菌曾被归类于植物界,后来由于其在营养方式和细胞结构等方面的独特性,被单独归类为真菌界。最近,科学家发现真菌的遗传物质与动物遗传物质的相似性超过了植物。
(1)如图所示酵母菌的生殖方式为___________ 。(选填“出芽生殖”或“分裂生殖”)
(2)真菌与绿色植物在营养方式上的差异,主要原因是真菌细胞缺少___________。(填写细胞结构)
(3)根据材料可初步推测,与真菌亲缘关系更近的是___________(选填“动物”或“植物”)。
10.如图是生物生殖发育有关的示意图,请分析作答以下问题
(1)甲、乙两图反映了昆虫的发育过程,图乙比图甲多了一个_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的发育阶段。甲的发育方式属于___________。
(2)图丙中新生命与母体是通过___________(填图中的结构名称)进行物质交换的。
(3)图丁中展现了醇母菌和大肠杆菌的繁殖过程,醇母菌、大肠杆菌两者在细胞结构上最大的不同是___________。由图丁我们还可以发现,酵母菌的繁殖方式是___________生殖。
三、探究题
11.下面是最早发现抗生素—青霉素的弗莱明先生所进行的探索过程。观察及对问题的认识:培养细菌的培养基中,偶然生出青霉菌,在其周围没有细菌生长。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
假设:___________。
进行实验:把青霉菌放在培养液中培养后,观察这些培养液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实验结果:培养液阻止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结论:青霉菌可产生一种阻止细菌繁殖的物质。
弗莱明在持续的研究中分离出了一种物质,分析出它的特征并将之命名为青霉素。
根据上述探索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作为这一实验的假设,下列最为恰当的是___________。
A、青霉菌能产生有利于人类的物质
B、青霉菌污染了细菌生长的培养基
C、青霉菌可能产生了有利于细菌繁殖的物质
D、青霉菌可能产生了不利于细菌繁殖的物质
(2)为了证明青霉素确实是由青霉菌产生的而不是在培养液和培养基中产生的,则应该要再进行一步,设计___________实验。
(3)其实验方法是:取两只同样的培养皿,并标号为甲乙,放入同样的菌种培养液后高温消毒,冷却到常温后接种菌种,其中甲培养皿中只接种细菌,乙培养皿中___________。
(4)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观察培养皿中细菌的变化。若实验结果为甲培养皿___________,乙培养皿中没有细菌繁殖。则能充分证明青霉素确实能产生可阻止细菌繁殖的青霉素。
12.梅雨季节,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很容易发霉,这是空气中的霉菌孢子在食物表面大量繁殖导致的。霉菌的生活受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呢?某小组的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
组别 A B C
处理 干燥环境 潮湿环境 潮湿环境
方法 将烤干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将湿润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将①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②环境里
实验结果(一周后观察) 不发霉 发霉 不发霉
分析实验,回答问题:
(1)选择A、B两组实验,可以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他们设计了B、C两组对照实验,C组中的①、②处的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通过上述探究,请说出一种防止食品发霉的方法:___________。
13.使用公筷公勺能否减少细菌对菜品的污染呢?由疾控专家组成的某科研小组选择一家餐馆开展了相关实验,获得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菜名 菌落总数(菌落数/克)
餐前 餐后
组① 组②
凉拌黄瓜 14000 16000 45000
盐水虾 150 150 220
炒芦笋 30 30 530
咸菜八爪鱼 15 20 5000
香辣牛蛙 60 150 560
请完成以下问题:
(1)(方案)疾控专家组选用不同的菜品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在用餐环节中,使用“非公筷组”的菜时用自己的筷子取菜到自己盘中再食用,则使用“公筷组”的菜时,正确的操作应先___________,再食用。并且每人对10份菜要交替取用,确保对每份菜取的次数相同。
(2)(结论)通过实验得出使用公筷能减少细菌对菜品污染的结论,则表中组①是___________(选填“非公筷组”或“公筷组”)。
(3)(分析)造成上述实验结果的原因:除了不使用公筷会导致不同菜品本身携带细菌的交叉污染外,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14.夏天煮熟的食品很快就会腐败变质,俗称“变馊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自17世纪发现微生物后,人们相信微生物是导致食物变质的原因。对此,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进行了认真地实验研究。他得出微生物不是由食品自然产生,而是来自于空气。如图是某生物小组模拟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煮沸放冷的肉汤。
(1)一段儿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其中“鹅颈瓶”中弯曲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为了进一步证明该实验的结论,可对A瓶进行怎样的处理___________,能得到与B瓶相同的实验现象。
15.幽门螺旋菌是一种具有螺旋结构及鞭毛的细菌(图1)。资料显示,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旋菌引起的。目前,我国约有7亿左右的人群感染了幽门螺旋菌。幽门螺旋菌可通过饮食等途径传染。
(1)幽门螺旋菌主要“定居”在人胃黏膜表而,可引起慢性胃炎,甚至胃溃疡。在细胞结构上,幽门螺旋菌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主要区别是幽门螺旋菌没有___________。
(2)为研究乳酸菌对幽门螺旋菌感染的影响,研究者将若干只健康的实验小鼠平均分为三组,按下表进行处理(“+”表示进行,“-”表示未进行)。几个月后检测三组小鼠胃黏膜炎症因子水平相对值(炎症因了水平相对值高,说明炎症程度严重),结果如图2所示。
①对比___________(选填组号)组结果,说明幽门螺旋菌会引起小鼠产生炎症反应。
组别 处理 1组 2组 3组
灌胃乳酸菌 - - +
三周后灌胃幽门螺旋菌 - + +
②对比2组和3组结果,说明乳酸菌对幽门螺旋菌感染起到___________作用。
③就上述实验过程,有研究者质疑,乳酸菌是否会引起胃黏膜炎症因子产生呢?请增加一组实验对上述实验加以完善。___________
16.下面是发现抗生素——青霉素的弗莱明先生所进行的探索过程:
①观察及对问题的认识;培养细菌的培养基中,偶然生出青霉菌,其周围没有细菌生长。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
②进行实验把青霉菌就在培养液中培养,然后观察这种培养液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③结果:这种培养液阻止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④弗菜明先生在持续的研究中分离出这一物质,分析出它的特征并将它命名为青霉素。
[说明]在实验室里培养细菌、真菌常用琼脂配制成的固体培养基,如图(1);
某些菌类需要添加特殊的培养液才能正常生长,如图(2)。
(1)作为这一实验的假设,下列各项中最为恰当的是__________
A.青霉菌能产生有利于人类的物质
B.青霉菌污染了细菌生长的培养基
C.青霉菌可能产生有利于细菌繁殖的物质
D.青霉菌可能产生不利于细菌繁殖的物质
(2)为了证明青霉素确实是由青霉菌产生的而不是由培养液中的其他物质产生的,则应设计对比实验,其实验方法是在对照组①的培养液中________,然后观察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3)有人认为设立以上对比实验还不够严密,应再增加一个对照组②,其设置方法是加入已杀死的青霉菌,只有实验结果为________时,才能充分证明青霉菌产生可阻止细菌繁殖的青霉素。
四、填空题
17.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与结核杆菌的区别是________,结核杆菌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分析】
(1)制作泡菜要创造无氧的环境。
(2)制作不同的发酵食品,所利用的真菌或细菌是不同的种类,如制作腐乳、酸奶等要用到乳酸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醋要用到醋酸菌。
(3)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
【详解】
A.制作泡菜要创造无氧的环境,因此制作泡菜的坛子加水密封隔绝空气主要是为了防止氧气的进入,A错误。
B.制作不同的发酵食品,所利用的细菌或真菌可能是不同的种类,B正确。
C.新鲜蔬菜放入冰箱内冷藏,其目的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C正确。
D.鹿肉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腌肉等食品采用的是腌制法,通过过多的盐分渗出水分,增加渗透压,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D正确。
故选A。
2.C
【分析】
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幽门螺旋杆菌属于细菌。
【详解】
ABC.幽门螺旋杆菌属于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没有叶绿体,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且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故A、B错误,C正确。
D.幽门螺旋杆菌属于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繁殖,故D错误。
故选C。
3.B
【分析】
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域,为单细胞生物;真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有的是单细胞的,有的是多细胞的,大都体内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详解】
A.细菌为单细胞生物,真菌有的是单细胞的,如酵母菌,有的是多细胞的,如霉菌,A错误。
B.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有的细菌是自养细菌,如硫细菌和硝化细菌,B正确。
C.并非所有细菌和真菌都会引起食物霉变,例如利用细菌、真菌发酵制作食品,如蒸馒头、做面包、酿酒等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等,C错误。
D.有的细菌是有害的,能使生物体致病,使物质腐烂变质,但大部分细菌是有益的,如甲烷菌可以净化污水,乳酸菌可以制作酸奶、泡菜等,D错误。
故选B。
4.C
【分析】
根据真菌和细菌的繁殖方式解答。
【详解】
A.由于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不能看到正在细胞核分裂的细菌,A不符合题意。
B.根霉是真菌,用孢子繁殖,B不符合题意。
C.酵母菌的生殖方式是出芽生殖,C符合题意。
D.香菇属于多细胞真菌,香菇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B
【分析】
细菌的基本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遗传物质,真菌的基本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详解】
幽门螺杆菌是细菌,细菌的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遗传物质,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制造有机物。有的细菌还有能摆动的鞭毛,具有保护作用的荚膜,细菌的结构很小,放大镜不能看清,B符合题意。
故选B。
6.C
【分析】
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
【详解】
A.用葡萄的枝条进行扦插时,枝条上的叶子要去掉一部分,而不是多留一些,主要是为了减少蒸腾作用,避免植物失水过快,故A错误。
B.鸭梨的枝条是接穗,嫁接保持接穗的优良性状。因此这个枝条将来所结果实的味道应该和接穗的一样,即与鸭梨一样香甜,故B错误。
C.营养生殖是由植物体的营养器官(根、叶、茎)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把带芽的马铃薯块茎栽到土壤中,培育成新植株,这种生殖方式属于营养繁殖,故C正确。
D.酵母菌的繁殖方式是出芽繁殖,故D错误。
故选C。
7.C
【分析】
如图可知1到3的逻辑关系是:3包含2,2包含1,1的范围最小,3的范围最大,审题时要注意。
【详解】
A.单子叶植物种子包括种皮、胚、胚乳,双子叶植物种子包括种皮、胚,错误。
B.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错误。
C.嫁接属于营养生殖,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正确。
D.生殖细胞包括精子和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错误。
故选C。
8.可以遗传和变异(生物的特征选择一个写上即可) ABC
【分析】
此题考察的主要是生物的特征以及对材料的分析能力。
【详解】
(1)真菌与植物、动物一样都是生物,都可以遗传和变异,都能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等。
(2)分析人们对真菌与植物、动物关系认识的演变历程可以看出,对真菌与植物、动物关系认识受到当时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把真菌归为了植物,后又理解为近亲,随着分子遗传学研究等新证据的出现人们对其认识发生了改变,认为真菌与动物的关系密切,等等这些说明科学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的完善和修正,故选ABC。
9.出芽生殖 叶绿体 动物
【分析】
酵母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大液泡,没有叶绿体,它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它的营养方式是异养腐生。
【详解】
(1)图中酵母菌的生殖方式为出芽生殖。
(2)真菌的基本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绿色植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液泡、叶绿体、细胞质,植物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它的作用是使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正常进行,同时制造有机物,这是植物的营养方式,而真菌细胞缺少叶绿体,它是需要寄生在食物中能大量繁殖,因此真菌与绿色植物在营养方式上的差异,主要原因是真菌细胞缺少叶绿体。
(3)在历史上,真菌曾被植物学家认为是一类植物。但是,最近,科学家发现真菌的遗传物质与动物遗传物质的相似性超过了植物,说明它与动物的亲缘关系更近。
10.蛹 不完全变态发育 胎盘 大肠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出芽
【分析】
图甲中A表示受精卵,B表示若虫,C表示成虫;图示乙中a表示受精卵,b表示幼虫,c表示蛹,d表示成虫;图丙:1是胎盘、2是脐带、3是胎儿;丁图表示酵母菌和大肠杆菌。
【详解】
(1)图甲的发育经历了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是不完全变态发育;图乙发育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是完全变态发育,比图甲多了一个蛹期。
(2)丙图显示的是胎生,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1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
(3)图丁中的大肠杆菌是单细胞细菌,其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构成;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大肠杆菌与酵母菌相比,大肠杆菌两者在细胞结构上最大的不同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区,真菌的细胞中有真正的细胞核,酵母菌在条件适宜时进行出芽生殖。
11.青霉菌是否能产生一种阻止细菌繁殖的物质 D 对照 接种细菌和青霉菌 有细菌生长
【分析】
实验设计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详解】
假设:根据实验结论“青霉菌可产生一种阻止细菌繁殖的物质。”可知做出的假设是:青霉菌是否能产生一种阻止细菌繁殖的物质?
(1)弗莱明在进行实验之前,对观察到的现象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生长进行了假设,该假设是:青霉菌可能产生了不利于细菌繁殖的物质,D正确。
(2)为了证明青霉素确实是青霉菌产生的,而不是培养液或培养基中的其他物质引起的,则应设计对照实验。
(3)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是:取两只同样的培养皿,并标号为甲乙,放入同样的菌种培养液后高温消毒,冷却到常温后接种菌种,其中甲培养皿中只接种细菌,乙培养皿中接种细菌和青霉菌。
(4)若实验结果为甲培养皿有细菌生长,而乙培养皿中没有细菌生长,则整个实验的结论是青霉菌能抑制细菌生长。
12.水分对霉菌生活有影响吗? 湿润 低温(或寒冷) 低温贮藏食物(或将食物烘干后贮存)
【分析】
由于各种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依附其上利用食物中的养分,发育、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臭等等。因此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
【详解】
(1)A与B的对照实验中变量是水分(干燥环境烤干的馒头片与潮湿环境湿润的馒头片),因此通过A与B的对照实验,想探究的问题是:水分对霉菌生活的有影响吗?
(2)为了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的变量应该是温度(室温和低温),其它量都相同。因此设计的C组实验与B组实验形成对照,C组中的①、②的条件分别是湿润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低温(寒冷)环境里。
(3)通过实验,结合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防止食品发霉的方法:保存食品要在干燥(或低温)环境中才能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13.避免实验偶然性,使结论更可靠 使用公筷取菜到自己盘中 公筷组 每个人会把自身口腔携带的细菌通过筷子传到菜上
【分析】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
(1)疾控专家组选用不同的菜品进行实验的目的是避免实验偶然性,使结论更可靠。在用餐环节中,使用“非公筷组”的菜时用自己的筷子取菜到自己盘中再食用,则使用“公筷组”的菜时,正确的操作应先使用公筷取菜到自己盘中,再食用。并且每人对10份菜要交替取用,确保对每份菜取的次数相同。
(2)通过实验得出使用公筷能减少细菌对菜品污染的结论,则表中组①是公筷组。
(3)造成上述实验结果的原因:除了不使用公筷会导致不同菜品本身携带细菌的交叉污染外,最可能的原因是每个人会把自身口腔携带的细菌通过筷子传到菜上。
14.A瓶内肉汤没有腐败,B瓶内肉汤腐败 空气能通过,但细菌不能通过 把塞子拿掉
【分析】
巴斯德实验中将玻璃瓶颈拉成弯曲的鹅颈状,使外面的尘埃沉积在曲颈部而不致进入瓶内,亦能保持无菌。而B瓶就相当于A瓶的对照实验,对照实验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因此实验前要把肉汤煮沸。
【详解】
(1)A瓶把玻璃瓶颈拉成弯曲的鹅颈状,使外面的细菌沉积在曲颈部而不致进入瓶内,保持了无菌条件,因此A瓶肉汤没有腐败;而B瓶中肉汤容易受到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易腐败。
(2)为了进一步证明该实验的结论,可对A瓶进行前后自身对照实验,即把塞子拿掉,观察能否得到与B瓶相同的实验现象。
15.成形的细胞核 1组和2组 抑制(保护) 对若干只健康的实验小鼠只灌胃乳酸菌,三周后不灌胃幽门螺旋菌,几个月后检测该组小鼠胃黏膜炎症因子
【分析】
(1)幽门杆菌是细菌,细菌的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遗传物质,无成形的细胞核。
(2)乳酸菌属于细菌,能通过分裂产生后代,观察表格数据解答。
【详解】
(1)上皮细胞有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幽门螺杆菌属于细菌,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但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在细胞结构上,幽门螺旋菌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主要区别是幽门螺旋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①对比表格中1组和2组数据结果和柱状图胃粘膜炎症因子水平相对值可以看出,幽门螺旋菌会引起小鼠产生炎症反应。
②对比表格中2组和3组数据结果可以看出,第三组小鼠的幽门螺旋菌高于第二组,说明乳酸菌对幽门螺旋菌感染起到抑制作用。
③就上述实验过程,有研究者质疑,乳酸菌是否会引起胃黏膜炎症因子产生呢?以乳酸菌为变量,增加一组实验比如:对若干只健康的实验小鼠只灌胃乳酸菌,三周后不灌胃幽门螺旋菌,几个月后检测该组小鼠胃黏膜炎症因子。
16.D 不加青霉素 细菌的生长不受到抑制
【分析】
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它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它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详解】
(1)弗莱明在进行实验之前,对观察到的现象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生长进行了假设,该假设是:青霉菌可能产生了不利于细菌繁殖的物质,所以D正确。
(2)为了证明青霉素确实是青霉菌产生的,而不是培养液或培养基中的其他物质引起的,则应设计对照实验,方法是设置一组不加青霉素培养液的培养基,看上面有无细菌生长,这一组就是对照组。实验变量是:是否有青霉素。若对照组实验结果为有细菌生长,则整个实验的结论是青霉菌能抑制细菌生长。
(3)若再增加一个对照组②,其设置方法是加入已杀死的青霉菌,只有实验结果为细菌的生长不受到抑制时,才能充分证明青霉菌产生可阻止细菌繁殖的青霉素。
17.有无细胞结构 分裂生殖
【分析】
病毒无细胞结构,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细菌以分裂方式繁殖。
【详解】
病毒无细胞结构,细菌有细胞结构,但无成形的细胞核, 所以新型冠状病毒与结核杆菌的区别是有无细胞结构 ;细菌以分裂方式繁殖,分为杆菌,球菌和螺旋菌,所以结核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