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7年级科学下册第3.1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售票员和乘客坐在同一辆行驶的汽车上,他们均以自身为参照物,正确的说法是( )
A.乘客认为车是静止的 B.售票员认为乘客是运动的
C.乘客认为售票员是运动的 D.售票员认为汽车是运动的
2.小明在上学的路上,先以v1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以v2走完后一半路程,则他在上学的全程中平均速度为( )
A. B. C. D.
3.一辆做直线运动的小车,4s内通过了20m的距离,那么小车在前2s内的速度是( )
A.5 m/s B.10 m/s C.80 m/s D.无法确定
4.我们在乘坐动车时有过这样的体验:看着对面的列车,感觉自己的车子在移动,等对面的列车驶过,却发现自己的车并没有移动。下列关于这个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对面车里的人,感觉我们的车是静止的 B.以站台为参照物,对面的车是静止的
C.以旁边静止的车为参照物,自己的车是静止的 D.以站台为参照物,自己的车是运动的
5.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它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8 s 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B.第 6 s 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
C.0 s 8 s 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 D.4 s 8 s 内,甲、乙同学都作匀速直线运动
6.如图是英国的业余摄影师Le—May用相机记录下了一只黄鼠狼骑在一只啄木鸟背上飞行的场景,关于啄木鸟驮着黄鼠狼向前飞行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黄鼠狼为参照物,啄木鸟是运动的
B.以啄木鸟为参照物,黄鼠狼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啄木鸟是运动的,黄鼠狼是静止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黄鼠狼和和啄木鸟都是静止的
7.甲、乙、丙三辆车行驶在东西方向的平直公路上,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在匀速向东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匀速向西运动,丙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和路边的树都以同样的速度匀速向东运动(各车上的人均以自己所在的车为参照物),则各车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向东运动 B.乙车向东运动 C.丙车向西运动 D.乙车向西运动
8.甲、乙两人同时沿同一直线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中甲的s-t图像如图所示,乙的速度为1米/秒。若运动3秒时两人相距1米,则甲、乙两人出发点之间的距离不可能是( )
A.6.8米 B.4.8米 C.2.8米 D.0.8米
二、简答题
9.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距前面山崖 440 m 处鸣笛,经过 2.5 s 后听到回声,已知空气中的传声速度为 340 m/s,求:
(1)笛声从发出到反射传回驾驶员耳中,通过的路程为多少?
(2)汽车从鸣笛到听到回声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汽车的行驶速度。
10.一坦克炮瞄准一辆坦克,开炮后经过0.5s看到炮弹在坦克上爆炸,经过2s听到爆炸的声音。求:炮弹飞行的速度为多少?(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不计光的传播时间)
三、填空题
11.在东京奥运会上,宁波奥运选手汪顺参加的男子200米混合泳比赛正在紧张地进行着,谁是冠军,众人瞩目。观众认定,游在最前面的汪顺最快,裁判则依据到达终点计时少而判定他游得最快。观众与裁判判断运动快慢所用的方法是不同的。观众看谁游在前面,是用相同时间比较________的方法;而裁判的判定,是用________的方法。
12.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当t=5秒时两车相距________米;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在向_______(选填“东”或“西”)运动。
13.智能航拍无人机现已被广泛地应用在民用航拍领域,它上方安 装有一个摄像机,通过与手机无线传输实现拍摄:
(1)在拍摄过程中,无人机在2分钟内匀速竖直上升了540米 则它的飞行速度为_______米/秒。
(2)此过程中拍摄到的地面同一景物所成的像会逐渐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如图,汽车反光镜中的视野较大,因为它是_______(选填“凸”、“平”或凹”)面镜。若小明从反光镜看到后车在镜中逐渐变大,说明此时后车行驶的速度比自己所乘的车要________;若以后车为参照物,此时小明所乘的车在________(选填“前进”或“后退”)。
15.小柯和小桥从同一地点出发,同时开始向东运动,小柯运动的距离与时间关系图像如图中实线部分 ABCD 所示, 小桥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中虚线部分 AD 所示。则小柯和小桥在出发后第______秒时第一次相遇,在第 4-5 秒内,小柯相对于小桥向______(填“东”或“西”)运动。
16.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
(1)一艘科考船对某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___________。
(2)“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上面装有声呐,可以利用回声测量水深。如果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蛟龙”号在某海域向水面的母船发出声音1.6s后接收到了回声,则“蛟龙”号已经下潜的水深为多少米___________?
17.甲、乙和丙三辆小车在水平地面上的同一地点同时向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s-t或v-t图像如图所示。
(1)由图像可知,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______。
(2)第5s末,运动速度相同的是______。
(3)第1s末,乙和丙通过的距离关系为乙______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售票员和乘客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所以他俩是相对静止的;售票员和车,乘客和车之间的位置也没发生变化,他们之间也是静止的。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B
【详解】
设全程路程为s,则物体在前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
物体在后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
物体全程用的时间
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
=
故选B。
3.D
【详解】
由题,可知物体4s内的平均速度为
因为不知道物体的运动状态,无法判断物体在前2s内速度。故选D。
4.C
【详解】
A.对面车里的人,以自己为参照物,发现我们的车的位置在不断改变,它们会感觉我们的车是运动的,故A错误。
B.以站台为参照物,对面的车的位置不断改变,则它是运动的,故B错误。
C.我们自己的车以地面为参照物时,位置不变,则它是静止的。则以旁边静止的车为参照物,自己的车的位置仍然不变,还是静止的,故C正确。
D.以站台为参照物,自己的车的位置不变,是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C。
5.A
【详解】
A.由图像可知,甲同学从4s开始行走,到8s末行走了5m,用时4s;乙同学从0s开始行走,到8s末行走了5m,用时8s;二人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不同,因此他们的速度不相等,故A错误。
B.由图像可知,第6s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故B正确。
C.0s~8s内,甲、乙通过的路程都是5m,则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故C正确。
D.4s~8s内,甲、乙的s-t图像都是一条倾斜直线,表明他们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A。
6.B
【详解】
A.以黄鼠狼为参照物,啄木鸟与黄鼠狼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化,因此啄木鸟是静止的,故A错误。
B.以啄木鸟为参照物,黄鼠狼与啄木鸟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化,因此黄鼠狼是静止的,故B正确。
CD.以地面为参照物,啄木鸟和黄鼠狼与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它们都是运动的,故CD错误。
故选B。
7.C
【详解】
①丙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和路边的树都以同样的速度匀速向东运动,那么丙车一定是相对地面向西运动的,“乙车和路边的树都以同样的速度”,说明乙车是静止的。
②当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在匀速向东运动时,说明甲车有可能向西运动而且速度大于丙车。
综上分析,只有选项C正确。
故选C。
8.B
【分析】
当两人同向运动时,甲可能在前,乙可能在前;二者可能反方向运动,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
根据图像可知,甲的速度为
运动3s,二人通过的距离:根据图像可知,甲为4.8m,乙为
s乙=v乙t乙=1m/s×3=3m
①S相距=4.8m-3m-1m=0.8m,即二者同向,且乙在甲前面0.8m;
②S相距=4.8m-3m+1m=2.8m,即二者同向,且乙在甲前面2.8m;
③S相距=4.8m+3m-1m=6.8m,二者反向,两人相距6.8m。
二者的距离不可能是4.8m。
故选B。
9.(1)850m;(2)30m;(3)12m/s
【详解】
(1)[1]汽车与鸣笛声的传播时间
t车=t声=2.5s
鸣笛声传播的路程
s声=v声t声=340m/s×2.5s=850m
(2)[2]由题意可知
s总=s车+s声=880m
汽车行驶的路程
s车=s总-s声=880m-850m=30m
(3)[3]汽车的速度
答:(1)鸣笛声从发出到反射传回驾驶员耳中,通过的路程为850m。
(2)汽车从鸣笛到听到回声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30m。
(3)汽车行驶的速度为12m/s。
10.1360m/s
【详解】
坦克炮与坦克的距离
s=vt=340m/s×2s=680m
炮弹飞行的距离
s′=s=680m
炮弹的速度
答:炮弹的飞行速度为1360m/s。
11.路程 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详解】
[1] [2]200米的混合泳比赛时,观众看到汪顺在前面,认为汪顺游的最快,说明了在相同的时间内,汪顺通过的路程最大,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裁判员在终点,汪顺用的时间最短,是利用运动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的长短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2.40 西
【详解】
[1]由图可知,t=5s时,乙路程为60m,甲车的速度
t=5s时,甲车路程
所以两车相距
[2]由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甲车行驶的距离长,则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在向西运动。
13. 变小
【详解】
(1)无极人飞行速度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无人机在上升过程中,物距变大,像变小,拍摄范围变大。
14.凸 大 后退
【详解】
[1]如图,汽车反光镜中的视野较大,因为它是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若小明从反光镜看到后车在镜中逐渐变大,说明后车越来越近,此时后车行驶的速度比自己所乘的车要大;
[3]若以后车为参照物,此时小明所乘的车和后车之间的距离不断减小,相当于小明所成的车在后退。
15.4 西
【详解】
[1]根据图片可知,两个图像在t=4s时相交,则小柯和小桥在出发后第4s时第一次相遇。
[2]当t=4s时,两人都距离起点4m;当t=5s时,小柯仍然距离起点4m,而小柯距离起点5m。以小桥为参照物,小柯在向西的方向上通过1m,则小柯相对小桥向西运动。
16.C 1200m
【分析】
(1)回声测距时,物体到障碍物的距离等于声音传播距离的一半,据此分析不同位置海底的深度大小即可。
(2)根据公式计算下潜的水深。
【详解】
(1)[1]根据可知,当声速相同时,时间越长,海底深度越大。根据回收信号的时间可知,A、C、E三点的时间相同,则三点的深度相同;B、D两点的时间都小于0.3s,则两点的深度都小于A、C、E。因为0.16s>0.14s,所以B点的深度大于D点,故选C。
(2)[2]“蛟龙”号已经下潜的水深
。
17.甲和丙 甲和丙 小于
【详解】
(1)[1]甲车图像是s-t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甲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图像是v-t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乙车做加速运动,丙车图像是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t轴的直线,表示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2)[2]第5s末,甲的速度
乙的速度是20m/s,丙的速度是4m/s,速度相同的是甲和丙。
(3)[3]如图所示:
第1s末,阴影部分面积表示乙和丙运动的路程,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较大,运动的路程较大,所以丙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