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7年级科学下册第3.4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为m1,m2的两个小球(m1>m2),两小球原来随车一起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若不考虑其他阻力,则两个小到( )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C.不一定相碰 D.无法确定
2.有一热气球以1米/秒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突然从热气球里掉出一个物体,这个物体离开热气球后将( )
A.继续匀速上升一段距离,然后下落 B.立即下落
C.继续减速上升一段距离,然后下落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如图所示,当斧子的斧头松了时,用手柄的下端撞击石头或树墩,斧头就会被套紧。小刚用下面的四句话解释了这一过程:①斧头就被套紧了。②开始时,斧头与手柄一起向下运动。③当手柄的下端撞击到石头或树墩时,手柄受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由运动变为静止。④斧头由于具有惯性,继续保持原来向下的运动状态。这四句话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
A.②④①③ B.②④③①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
4.某同学为了取出两头均空的羽毛球简中的羽毛球(如图),一手拿着球筒的中部,另一手用力F击打羽毛球筒的上端,则 ( )
A.该同学是利用羽毛球的惯性
B.羽毛球会从简的下端出来
C.击打筒时,简没有惯性
D.该同学无法取出羽毛球
5.向空中斜抛出去的篮球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若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升过程中,篮球始终受到推力作用 B.落向地面,是由于篮球受到惯性的作用
C.篮球作曲线运动,是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 D.运动到最高点时,若外力消失篮球将立即静止
6.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相同的钢球,以相同的速度分别沿着竖直向上和斜向上方向抛出,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它们在空中运动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最高点时的速度相同
B.甲、乙在空中的受力情况不同
C.最高点时突然一切外力消失,甲将保持静止状态
D.最高点时突然一切外力消失,乙将保持静止状态
7.一列以速度v匀速行驶的列车内有一水平桌面,桌面上A处有一相对桌面静止的小球.由于列车运动状态的改变,车厢中的旅客发现小球沿下图(俯视图)中的虚线从A点运动道B点,则说明列车是减速且在向南拐弯的图是( )
A. B.
C. D.
8.足球运动员踢足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球被脚踢出去,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脚踢球使球飞出去,说明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C.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它的惯性逐渐发生变化
D.若飞行的足球所受力全部消失,它一定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9.小金在体育中考掷实心球的情景,实心球运动到右端最高点时,突然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那么实心球的运动轨迹将会是( )
A.实心球在b点静止
B.实心球向右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
C.实心球在b点竖直向下匀速运动
D.按原来的轨迹运动
10.如图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该实验没有体现的科学知识是( )
A.控制变量法
B.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二、探究题
11.小科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每次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1)每次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分析实验现象可知,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速度的减小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推理可知:如果运动的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时,它的运动状态将会不变。在初中科学学习中,运用科学推理法的实验还有:___________。
12.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让同一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静止自由滑下,接着小车在材料不同的水平面上继续运动,小车滑行的距离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确定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大小。
(2)实验中控制同一斜面、同一高度静止滑下的目的是______。
(3)图乙表示小车从相同高度自由下滑时,在不同水平面运动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你认为图像c对应的水平面特点是______。
三、填空题
13.科学家正在研发一种“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管道连接紧密,空气全部抽出,列车运行过程中将无空气阻力、无摩擦。
(1)这种“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在平直的管道中运行时,不再需要任何的牵引力。列车利用自身的________在真空管道中继续运行。
(2)这种列车的速度能达到6500km/h,这意味着环游地球一圈(40000km)只需要________h。(取整数)
14.如图a所示,盛有水的烧杯随小车一起水平向右做________(加速/匀速)运动,当烧杯中的水面出现如图b所示的状态时,则小车此时正在做_________(加速/减速/匀速)运动。
15.如图,老师给同学们表演“魔术”,当把黑色的桌布迅速抽去后,桌上的碟子和苹果仍留在原位。桌布被抽出是由于___________而碟子和苹果因具有_________仍留在原来位置。
16.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新型磁悬浮列车工程样车(图1),时速可达600千米以上,列车由于车体与轨道不接触、无摩擦,具有噪音低、损耗小等优点。
(1)如图2所示,列车站台设计成有一定坡度(中间高两边低)的原因之一是:进站时关闭动力系统的列车由于具有___________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冲上站台。
(2)小明乘坐列车时看见两旁的房屋迅速向东退去,则列车相对于地面正在向___________行驶。
(3)新型磁悬浮列车工程样车在测试轨道上运行试验时的时速为600km/h,完成一次测试所用时间为3min,则测试轨道的长度至少为多少___________?(样车的长度忽略不计)
17.公共汽车到站后,乘务员常常会提醒乘客“等车停稳后再下车”。如果乘客从还在行驶的车上跳下来,着地后容易向______(填“前”/“后”),原因是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车停止前,两个小球和小车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并且两个小球和小车具有共同的速度,当小车突然停止时,由于小球在光滑接触面上,因此两个小球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大小不变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两球的速度相同,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因此两个小球间的距离不变,一定不会相碰。
故选B。
2.C
【详解】
当这个物体从热气球中掉出时,它不再受到向上的升力,只受向下的重力,此时合力向下。由于惯性,这个物体会先向上做减速运动,再向下做加速运动,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3.C
【详解】
斧头的手柄松了,用手柄撞击石头,手柄由于受到石头对它的力,改变了原来的运动状态,静止下来了;斧头由于具有惯性,保持原来向下的运动状态继续向下运动;这样磕了几下之后,斧头就被套牢了。故正确的顺序应为:②③④①,故C正确。
故选C。
4.A
【详解】
羽毛球和球筒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球筒受力突然向下运动,而羽毛球则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位置不动,最终的效果相当于球筒不动,而羽毛球向上运动,最终羽毛球会从球筒上端出来,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5.C
【详解】
A. 上升过程中,篮球与手已经分离,它肯定不会受到推力作用,故A错误。
B. 落向地面,是由于篮球受到重力的作用,故B错误。
C. 篮球作曲线运动,即运动状态不断改变,是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故C正确。
D. 运动到最高点时,篮球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为零,但是水平方向上速度不为零,因此若外力消失,篮球会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6.C
【详解】
A.甲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零;乙为斜向上运动,到达最高点时,它在竖直方向上速度为零,而水平方向上速度不变,故A错误。
B.甲和乙在空中运动时,都只受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故B错误。
C.甲原来为静止状态,最高点时突然一切外力消失,甲由于惯性会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故C正确。
D.乙在水平方向上速度不为零,最高点时突然一切外力消失,乙由于惯性会保持原来的速度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7.A
【详解】
由于车原来做匀速运动,小球和车保持相对静止,现在列车减速,小球由于惯性相对于车向前运动。
同时小球相对于车做了曲线运动,列车向南转弯,由此可知应该是桌面受到了向南的力的作用,而由于小球在水平方向不受力,所以才会发现小球相对于桌面向北运动的情况,所以B正确。
故选A。
8.A
【详解】
A.球被脚踢出去,足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A正确;
B.脚踢球,使球飞出去,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B错误;
C.足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故C错误;
D.空中飞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沿原来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A。
9.B
【详解】
实心球运动到右端最高点时,此时有水平向右的速度,若受到的力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实心球向右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
故选B。
10.B
【详解】
A.在实验中,通过让同一小车从相同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的方法来用到了控制变量法,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同时,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实验过程中研究对象是小车,研究的是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没有涉及到力的作用相互性。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小车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下运动,在阻力的作用下停下来,都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实验过程中向后使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表面滑动,目的是比较接触面粗糙程度对小车运动快慢的影响,涉及到了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的知识。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小车的初速度相同 探究声音在真空不能传播的实验
【分析】
(1)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与它的速度和阻力大小有关,如果用距离反映阻力对运动的影响,就必须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2)从初中科学实验中,寻找使用科学推理的实验即可。
【详解】
(1)[1]每次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小车的初速度相同。
(2)[2]在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时,通过抽气机不断抽出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越来越小,但是无法模拟真空时的情形。于是对这个实验进行科学推理得到: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即运用科学推理法的实验还有:探究声音在真空不能传播的实验。
12.小车在水平面上移动距离 见解析 光滑水平面
【详解】
(1)[1]实验中通过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移动距离来比较小车所受到的阻力的大小,这用到了转换法。
(2)[2]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
(3)[3]由图乙可知,图像c的速度不变,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水平面是光滑的。
13.惯性 6
【详解】
(1)[1]“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在平直的管道中运行时,不再需要任何的牵引力。列车利用自身的惯性在真空管道中继续运行。
(2)[2]环游地球一圈的时间为
14.匀速 减速
【详解】
[1]由图甲知道,水在烧杯里原来很平稳,保持相对静止,说明水、水杯和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2]由图乙知道,水面向车行方向倾,说明此时车在进行减速直线运动,烧杯和车之间存在摩擦随车一起减速,水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水面向车行方向倾。
15.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惯性
【详解】
[1][2]如图,老师给同学们表演“魔术”,当把黑色的桌布迅速抽去后,桌上的碟子和苹果仍留在原位。桌布被抽出是由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而碟子和苹果因具有惯性仍留在原来位置。
16.惯性 西 30km
【详解】
(1)[1]列车站台设计成有一定坡度(中间高两边低)的原因之一是:进站时关闭动力系统的列车由于具有惯性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冲上站台。
(2)[2]小明乘坐列车时看见两旁的房屋迅速向东退去,那么以树木为参照物时,列车肯定向西行驶。因为树木和地面保持相对静止,所以则列车相对于地面正在向西行驶。
(3)[3]测试轨道的长度
s=vt=600km/h×h=30km。
17.前 见解析
【详解】
[1][2]人从正在行驶车中跳下时,这是因为人原来是运动的,脚与地面一接触,受摩擦力作用脚停止运动,而人的上身由于惯性还要继续向前运动的缘故,所以人会向列车行驶的方向跌倒。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